Vol.14-摆正心态方能有所成长 | 对话姜道华团队颜芮博士

科研杂谈

本期嘉宾: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联合培养博士生颜芮 今年8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软物质与生物物理实验室SM10组特聘研究员姜道华团队,通过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重构出磷酸盐转运蛋白XPR1处于不同构象的高分辨率结构,首次揭示了XPR1外排磷酸根离子的门控机制和SPX结构域的调控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Human XPR1 structures reveal phosphate export mechanism为题,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研究发现,XPR1的结构类似于转运蛋白,但采取新颖的类似于通道的门控机制外排磷酸根,不同于大多数转运蛋白采用的交替开放的转运机制。同时,该研究首次阐明了SPX结构域通过结合多磷酸肌醇调节XPR1的通量,提出了多磷酸肌醇感知和磷酸跟输出之间的耦合机制。上述成果对人体磷酸根稳态研究至关重要。 【本期节目中你将会听到】 01:03 首次揭示了XPR1外排磷酸根离子的门控机制和SPX结构域的调控机制 01:48 研究背景故事分享 05:13 对国产仪器设备印象如何 06:34 在一个“导师会逐页分析和校正PPT”的团队里做科研感受如何 08:50 从烦恼开组会到期待开组会 10:02 导师对个人科研目标的影响 10:39 硕士的研究方向跟现在的课题毫不相关 11:57 当加入一个新的课题组,发现自己科研背景相差较大时,如何调整心态 如果您希望有专人对接,为您介绍更多关于瑞沃德的相关资讯,欢迎点击咨询。

14分钟
99+
11个月前

Vol.13-毕业季特辑 | 毕业了,科研生有多少种可能

科研杂谈

本期节目我们围绕“科研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开始了一次非正式会谈,希望能够给打算踏进科研道路或者已经接触了几年科研生活、不知道未来要去向何方的科研er提供一些思路。 【特邀嘉宾】 晓楹 毕业于南方科技大学 ,目前在生科企业任职产品营销经理 嘉垚 毕业于南方科技大学,目前在生科企业从事行业合作发展相关工作 小可 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 Laury 清华大学准博士生 【本期节目中你会听到】 02:03 食品专业出身,科研是唯一一条上升通道? 03:50 双非本科、硕士期间没有好paper,怎么办? 04:39 高校招聘现状 06:38 从实验室走出去,和各大高校、国内外学会social聊合作,如何适应? 07:38 校医联培生的自述:读完研不想再碰科研 09:13 如何看待“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 10:21 食品人心碎时刻:毕业不如去做咖啡师? 10:55 身边同学的选择:食品转行药品,药品转行生物信息 15:26 金融、计算机专业还吃香吗? 16:33 在实验室待了5年,决定走出去感受一下社会现状 17:54 选专业或选岗位时,“专业、就业前景、兴趣”如何排序? 25:33 18岁选专业就像开盲盒,很多人都是懵懵懂懂做出选择 27:25 如果不搞科研的话,你觉得自己会从事什么工作? 32:08 给处在选择期的科研生的一些心里话 【加入听友群】 如果你喜欢《科研杂谈》并想和我们深度交流、结识其他志同道合的科研伙伴,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保存图片或添加小助手【RWD_Life_Science】,并备注你的研究领域,小助手会拉你进群。

36分钟
99+
1年前

Vol.12-课题组虽小,但发的paper都很好 | 对话港中文王华婷教授团队

科研杂谈

本期嘉宾: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王华婷教授团队的成员们:研究助理教授陈小娜、博士后学者张甦洋、硕士研究生郭晓帆。 上一期节目我们采访了港中文的王华婷老师。采访当天,我们也趁着王老师课题组会结束,邀请了三名课题组的成员做了专访,希望这几位正处在不同阶段的研究学者,能够给当下的你带来一些思考与启发。 主要话题 陈小娜 01:05 在香港做科研十余年,专注基础研究 01:56 用三个词形容课题组:创新、活力、和谐 03:29 课题组带人需要“因材施教” 04:27 科研诚信很重要,不要回避阴性结果 05:32 做饭可能也是科研人疏解压力的方式之一 05:51 如何培养自己成为PI 张甦洋 09:52 意外考上超出预期的学校,从此踏上科研路 10:45 最近课题分享:关于肌肉干细胞与衰老 11:00 从内地到香港,科研环境的转变会不会难适应? 13:41 当导师是时间管理大师 14:42 给科研新人推荐的几个学习渠道 15:24 课题组虽小,但大家发的paper都很好 16:05 做科研,得做好很长一段时间都做不出结果的准备 郭晓帆 17:17 科研启蒙:生物课上的细胞图和《生活大爆炸》 17:36 最近课题分享 18:44 加入课题组一年,是不断把概念落地的过程 19:25 待在work life balance的团队是什么样的感觉 20:52 不太建议自己妹妹做科研 加入听友群 如果你喜欢《科研杂谈》并想和我们深度交流、结识其他志同道合的科研伙伴,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保存图片或添加小助手【RWD_Life_Science】,并备注你的研究领域,小助手会拉你进群。

22分钟
99+
1年前

Vol.11-聊聊刻板印象以外的快乐科研 | 对话港中文王华婷教授

科研杂谈

本期嘉宾:王华婷,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院骨科及创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干细胞相关科研工作。 由瑞沃德出品的《科研杂谈》第十一期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王华婷教授进行对谈。聊天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王老师与我们所认识的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工作者很不一样,她的言语中所传递出来的对学术科研的高度热情、对人生的积极自洽,十分感染人。她反对标签化去定义一个人,崇尚“快乐科研”,一起来听王老师讲述关于她的学术经历和课题组管理的故事吧。 主要话题 当兴趣和就业前景冲突,该如何选择? 01:02 为了就业前景放弃自己最喜欢的生物方向 02:30 去美国读博有幸回到自己热爱的领域,但一切都得从0开始 03:12 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毕业后,继续做科研还是转行找高薪工作? 03:58 读博时正值美国经济黄金期,身边的朋友都转行了 04:21 尝试学习计算机考虑转行,但不想为了工作做不喜欢的事情 04:33 有了孩子后也想过放弃科研 05:03 读完博士后,受导师影响改变了人生方向 导师对科研生涯的影响? 05:12 博后期间与导师共同学习的那五年,愈发坚定这辈子都要做科研 05:34 导师的科研态度和教学模式 06:32 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传承 科研目标的树立及科研生涯的规划 09:57 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转化 10:12 没有坚实的基础科研,临床转化就是纸上谈兵 10:44 做学术科研一定要有“激情”,一般的兴趣和喜爱都不够 11:07 对学术科研失去兴趣之后可以干什么? 11:43 科研人员要以开放的心态终身学习 关于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 12:36 王老师在科研之外的另一面:爱好广泛、不断尝新 13:25 一般人眼中的科研人员形象:严谨、枯燥、呆板? 13:40 为什么会对科研人员有这样的“刻板印象”? 课题组管理者的一些经验分享 14:54 管理课题组要以人为本 15:35 尽量做到有时间“一对一”管理课题 16:06 尽量做到让学生都是“快乐科研” 16:51 学生刚进课题组做的是ta不喜欢的课题,导师要怎么引导? 17:39 欣赏“成事学”,而不是“成功学” 18:13 女性成为领导全是优势,没有劣势 加入听友群 如果你喜欢《科研杂谈》并想和我们深度交流、结识其他志同道合的科研伙伴,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保存图片或添加小助手【RWD_Life_Science】,并备注你的研究领域,小助手会拉你进群。

19分钟
99+
1年前

Vol.10-对话上海体育大学博导王晓慧教授|实验室招聘最看重什么?

科研杂谈

本期嘉宾:王晓慧,医学博士,美国罗切斯特大学博士后,现为上海体育大学运动健康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内分泌、运动免疫等。 相关文章及解读:Brain Stimulation:上海体育大学刘宇、王晓慧团队报道TI刺激促进小鼠运动技能提升及其机制 【主要话题】 王晓慧教授的科研成果 01:09 最新研究成果对研究如何提高人的运动能力有所帮助 03:18 揭示TI刺激如何促进小鼠运动技能提升及其机制的研究思路 06:52 课题没有太多文献可参考怎么办 10:00 科研活动一靠科研专家,二靠科研仪器 王教授的科研经历 13:08 如何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16:58 在国外做科研vs在国内做科研,有什么不一样 如何规划课题组成员的分工和成果展示? 18:27 王教授团队介绍 20:00 积攒数据发一篇大文章,还是多发几篇小文章能毕业就行 当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是科研小白,如何带领他们成长? 21:03 初期手把手教学:课题做什么、该怎么做 21:22 后期培养博士带新人:要充分地去培养他,不是光把他当个干活的人来用 21:58 给予组员足够的自主度,培养组员的全盘科研能力 22:20 教学方式受导师影响很大 课题组纳新时最看重的能力是什么? 23:31 第一得有好奇心,想做这个事情而不是为了一张文凭勉强自己 23:38 第二得心理素质强大,因为实验受挫是常态 给实验室新人管理者的一些建议 24:21 申请课题困难,经费紧张,尽可能向研究方向相近的学术大牛寻求帮助 24:57 依靠现有的仪器设备,思考可以做什么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工作 25:06 与同行多沟通,有助于提升你验证问题的思路 加入听友群 如果你喜欢《科研杂谈》并想和我们深度交流、结识其他志同道合的科研伙伴,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保存图片或添加小助手【RWD_Life_Science】,并备注你的研究领域,小助手会拉你进群。

25分钟
66
1年前

Vol.5-对话王欣赏副教授:我不觉得自己很优秀,就是普普通通地努力着

科研杂谈

前不久,刘水冰/招明高课题组于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发表了题为PJA1 mediates the effects of astrocytic GPR30 on learning and memory in female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明了星形胶质细胞上表达的雌激素膜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0, GPR30)在雌性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中发挥关键作用,并确定了GPR30/PJA1/Serpina3n是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学习和记忆减退的潜在治疗靶点。 本期对谈我们有幸邀请到刘水冰课题组核心成员王欣赏副教授,他将会和我们分享GPR30在治疗更年期女性学习和记忆减退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科研生涯中发生的趣闻与感悟。 本期嘉宾:刘水冰课题组核心成员王欣赏副教授 00:40 GPR30在治疗更年期女性学习和记忆减退中的作用和机制 02:47 为什么想到要研究这个课题 03:53 该课题的研究思路 06:36 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难点?是怎么克服的? 11:27 实验不顺、自我怀疑、实验记录中断,被导师骂醒 12:43 想报考临床专业,却被药学专业录取 14:16 漫漫科研路:走好基础这一步,后面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17:19 想对科研新人说的心里话 如果你也想加入我们,参与《科研杂谈》的录制,欢迎通过【瑞沃德生命科学】后台私信“科研杂谈”。期待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聊天。 如果你想了解瑞沃德的相关产品,欢迎扫描以下二维码预约,会有专业人员与您联系! 感谢收听!我们下期节目见~

18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