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王华婷,香港中文大学李嘉诚健康科学研究院骨科及创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干细胞相关科研工作。
由瑞沃德出品的《科研杂谈》第十一期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王华婷教授进行对谈。聊天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王老师与我们所认识的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工作者很不一样,她的言语中所传递出来的对学术科研的高度热情、对人生的积极自洽,十分感染人。她反对标签化去定义一个人,崇尚“快乐科研”,一起来听王老师讲述关于她的学术经历和课题组管理的故事吧。
主要话题
当兴趣和就业前景冲突,该如何选择?
01:02 为了就业前景放弃自己最喜欢的生物方向
02:30 去美国读博有幸回到自己热爱的领域,但一切都得从0开始
03:12 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
毕业后,继续做科研还是转行找高薪工作?
03:58 读博时正值美国经济黄金期,身边的朋友都转行了
04:21 尝试学习计算机考虑转行,但不想为了工作做不喜欢的事情
04:33 有了孩子后也想过放弃科研
05:03 读完博士后,受导师影响改变了人生方向
导师对科研生涯的影响?
05:12 博后期间与导师共同学习的那五年,愈发坚定这辈子都要做科研
05:34 导师的科研态度和教学模式
06:32 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传承
科研目标的树立及科研生涯的规划
09:57 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转化
10:12 没有坚实的基础科研,临床转化就是纸上谈兵
10:44 做学术科研一定要有“激情”,一般的兴趣和喜爱都不够
11:07 对学术科研失去兴趣之后可以干什么?
11:43 科研人员要以开放的心态终身学习
关于科研工作者的“刻板印象”
12:36 王老师在科研之外的另一面:爱好广泛、不断尝新
13:25 一般人眼中的科研人员形象:严谨、枯燥、呆板?
13:40 为什么会对科研人员有这样的“刻板印象”?
课题组管理者的一些经验分享
14:54 管理课题组要以人为本
15:35 尽量做到有时间“一对一”管理课题
16:06 尽量做到让学生都是“快乐科研”
16:51 学生刚进课题组做的是ta不喜欢的课题,导师要怎么引导?
17:39 欣赏“成事学”,而不是“成功学”
18:13 女性成为领导全是优势,没有劣势
加入听友群
如果你喜欢《科研杂谈》并想和我们深度交流、结识其他志同道合的科研伙伴,欢迎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保存图片或添加小助手【RWD_Life_Science】,并备注你的研究领域,小助手会拉你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