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34-从“5秒法则”到“退出mindless” 这期节目真的能帮你年底冲刺kpi

信号捕手Eric

⏱️ 本期导语 你是否曾经下定决心要早起健身、开始一个重要项目,或是学习新技能,却总是在行动的那一刻被犹豫和拖延所困?面对年底繁重的KPI压力,这种无力感可能更加强烈。 本期节目将为你介绍梅尔·罗宾斯(Mel Robbins)风靡全球的 "5秒法则" ,探讨这一简单工具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教你如何将它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帮你彻底摆脱"mindless"(无意识)的自动驾驶状态,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实现年底KPI的完美冲刺。 🎧 主要内容节点 **02:15** - 梅尔·罗宾斯与5秒法则的起源故事 **10:30** - 为什么简单的倒数能有如此大的力量? **18:45** - 从神经科学看5秒法则:它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 **26:10** - 当焦虑来袭:把焦虑重新定义为"兴奋"的技巧 **35:20** - 识别你的无效模式:为什么我们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 **44:05** - 5秒法则的日常应用场景(职场、健身、社交等) **52:30** - 结合"五分鐘决策法"应对年底压力 **60:15** - 听众实践案例分享:5秒法则如何助力KPI冲刺? ## 🔬 5秒法则深度解析 **梅尔·罗宾斯的5秒法则**极其简单:**当你有一个本能或直觉想要采取某项行动时,必须在5秒内(5-4-3-2-1)开始行动,否则你的大脑就会“杀死”这个想法并阻止你行动**。她最初就是用这个方法克服了早起困难:闹钟一响,她立刻倒数5-4-3-2-1,然后像"发射火箭"一样把自己弹起来。 这一方法背后的科学机制包括: - **屏蔽感受,直接行动**:5秒法则通过在需求和行动之间建立直接关联,刻意屏蔽你的负面感受和借口,让你在自我怀疑和恐惧开始之前就行动起来 - **创造"发起仪式"**:倒数过程刺激大脑的前额皮质(负责决策和专注),帮助你从自动驾驶的惰性状态切换到主动控制的状态 - **克服"活化能"障碍**:改变原有状态需要能量,5秒法则提供的心理动能,能帮助你克服启动所需的精神阻力 💼 年底KPI冲刺实战指南 1. 决策 paralysis 的破解之道 面对年底堆积如山的任务和关键决策,我们常常陷入"分析瘫痪"状态。研究表明,在压力下,恐惧会淹没身体,皮质醇水平升高,大脑的警报系统——杏仁核——会接管控制,这时海马体(记忆的守门员)部分关闭,导致你"一片空白"。 **"五分鐘决策法"** 可帮助你重新获得清晰思路: - **映射恐惧**:写下"如果我不做决定,最坏的现实结果是什么?" - **抛硬币**:注意硬币在空中时你希望哪面朝上,这揭示了你内心真正的偏好 - **静坐五分钟**:设定计时器,保持不动直到铃声响起,让分散的记忆网络重新连接 - **镜像咨询**:想象你最爱的人面临同样选择,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 **对齐并行动**:当硬币显示的偏好和镜像建议一致时,立即行动 2. 焦虑转化为动力的秘诀 梅尔·罗宾斯分享了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 reap 评价焦虑为兴奋。当你感到紧张时,告诉自己"我很兴奋",这实际上能稳定你的身体,即使在你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阻断皮质醇流向 prefrontal cortex,你也能专注于你即将要做的事情。 3. 识别并改变无效模式 梅尔·罗宾斯指出,大多数成年人挣扎的是他们在童年时期形成、从未真正改变的习惯,这些习惯在他们成年后仍然会浮现出来。开始检视这些习惯是修正行为和推动你向更好结果迈进的关键方式。 💡 实用技巧:从Mindless到Mindful 以下是使用5秒法则退出"mindless"状态的具体方法: 1. 任务启动技巧:当想到需要开始一个任务时,直接倒数5-4-3-2-1并打开文档或所需工具 2. 拖延阻断器:在伸手拿手机拖延时,捕捉这一冲动,倒数并重新专注于手头工作 3. 决策加速器:对于小决定,使用5秒法则立即选择,保留精力给重要决策 4. 社交突破法:在会议上想发言却犹豫时,倒数并立刻举手或发言 5. 晨间启动仪式:闹钟响起后立即倒数起床,避免按下"贪睡按钮"的心理习惯 📊 思维对比:从Mindless到主动掌控 ``` | 传统反应模式 | 5秒法则应对模式 | |-------------------------|---------------------------| | 想法→犹豫→找借口→放弃 | 想法→5-4-3-2-1→行动→习惯 | | 等待有动力再行动 | 行动后自然产生动力 | | 被情绪和感受控制 | 用行动主导情绪和感受 | | 停留在舒适区 | 不断突破自我设限 | ``` 🎯 核心洞见 梅尔·罗宾斯指出,等待"有动力"或"感觉对了"再行动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因为你"永远不会有那种感觉"。她强调:"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尽管恐惧仍然采取行动"。 你所逃避的,正蕴藏着你的自由。**行动起来才是摆脱焦虑与迷茫的最优解药**。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并在不知不觉间完成蜕变。 ✨ 节目总结 5秒法则不仅仅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技巧,更是一种重新掌控生活的哲学。它教会我们在决策点和行动点之间建立直接连接,打破多年来形成的自我限制模式。 年底KPI冲刺不仅是工作成果的考核,更是个人成长和突破的契机。通过实践5秒法则,你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培养出在压力下迅速行动、果断决策的核心能力,这些改变将远超出年底考核的价值,成为你职业生涯和個人发展的持久动力。

14分钟
59
5天前

vol.33-内容创作者的黄金时代:从罗振宇、毛东到老钱,聊聊表达与价值创造

信号捕手Eric

📝 Shownotes 🌟 本期亮点 * 为什么“内容创作”正在成为新时代的财富创造方式 * 三位创作者的故事:罗振宇、毛东、老钱,他们的路径与启发 * 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到“主动的表达者”,我们如何重塑自我 * 如何在39岁这个节点,重新理解成长、信念与可能性 ⏱️ 时间线概览 * 00:00 - 04:30 开场:数字时代的新财富——idea space * 04:30 - 20:00 罗振宇的故事:从考研失败到内容创业者的信念系统 * 20:00 - 30:00 毛东的转型:从金融到脱口秀,再到户外主持 * 30:00 - 40:00 老钱与他的“大哥”:咨询出身的内容创作方法论 * 40:00 - 结尾:我的反思、信念系统与未来内容计划 🔗 提到的内容与人物 * 得到小酒馆:羽白访谈罗振宇 * 毛东:脱口秀演员、户外主持人,35岁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 * 老钱面基:访谈财经内容创作者,推荐节目《人到中年要翻越的四座大山》 * 周洛华教授:《经济学家是我的敌人》《估值原理》等书作者 * 廖元新 的播客《世界那么大》第一期:百慕大生活7年的中国人 💡 金句摘录 “世界不是给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被你改变。” “你向世界表达善意、建设性,甚至表达个可怜,都有人帮你。” “内容创作不是找观众,而是从观众中长出公司。” “如果你的‘人生函数’输出不对,可能是你的信念错了。”

19分钟
99+
2周前

vol.27- 科比&硅谷卷王Lex Fridman 惊人的相似!🚀逐帧拆解(下)

信号捕手Eric

AI播客主莱克斯·弗里德曼和篮球传奇科比·布莱恩特!🏀💻 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他们的日常习惯竟然有这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想要提升自己、实现目标?快来学学他们的“卓越日常”! ✨ 成功人士的8大共同习惯,你也能拥有! 1. ⏰ 早起习惯:赢在起跑线! 科比凌晨4点起床,莱克斯也早早开启“心灵仪式”。他们都深知,清晨是最高效的黄金时间! 💡 小贴士: 尝试提前15分钟起床,感受不一样的清晨! 2. 🗓️ 结构化日常:自律是自由的基石! 科比每天4个2小时的训练,莱克斯3个4小时的深度工作。高度自律和结构化的时间管理,让他们的每一天都充实高效。 💡 小贴士: 给自己制定一个简单的日常计划,并坚持执行。 3. 🧠 心理准备:Mamba Mentality & 心灵仪式! 科比冥想10-15分钟,莱克斯通过可视化、感恩和思考生命短暂来保持专注和动力。 💡 小贴士: 每天花几分钟冥想或写下感恩的事,清空思绪。 4. 💪 身体健康:革命的本钱! 科比高强度训练+严格饮食,莱克斯2小时锻炼(跑步、冷水浴)+生酮饮食。身体是实现梦想的载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 💡 小贴士: 动起来!哪怕只是简单的散步或居家锻炼。 5. 🚫 专注与减少干扰:心无旁骛,效率翻倍! 科比训练时全神贯注,莱克斯深度工作时手机静音,不听音乐。排除一切干扰,才能真正沉浸在工作中。 💡 小贴士: 开启“勿扰模式”,给自己一个专注的时间段。 6. 🎯 目标导向:明确方向,步步为营! 科比的职业生涯和退役后事业都目标明确。莱克斯每天复习长期(5年)和短期(年底)目标。 💡 小贴士: 写下你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并每天提醒自己。 7. 📚 持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科比看比赛录像学习对手,莱克斯每晚阅读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保持好奇心,不断吸收新知。 💡 小贴士: 每天阅读一小段书或文章,拓宽知识面。 8. 🔁 多场次练习:量变引起质变! 科比多环节训练,莱克斯多段深度工作。高强度的重复练习,是他们精进技能、达到卓越的关键。 💡 小贴士: 将复杂任务拆分成小块,分多次完成,每次都全力以赴。 ✨ 莱克斯和科比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追求卓越的原则都是相通的。从今天开始,把这些好习惯融入你的生活,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17分钟
99+
4个月前

vol.26-逐帧拆解硅谷卷王Lex Fridman高效时间管理与习惯(上)

信号捕手Eric

Lex Fridman作为MIT人工智能研究员、知名播客主理人(访谈过马斯克、Sam Altman等科技领袖),同时兼顾巴西柔术黑带、音乐爱好等多重身份,其高效的时间管理核心在于极度自律的日程结构、深度专注的工作模式及身心协同的仪式化习惯。以下是基于他公开分享的日常安排及习惯的详细梳理: ⏰ 一、每日核心时间结构:三个"4小时"工作法 Lex将一天划分为三个专注区块,总计12小时高强度工作,但强调质量而非单纯时长: 1. 深度工作阶段(8:00-12:00 & 14:00-18:00) 早间和下午各4小时进行无干扰深度工作,期间仅允许喝水、咖啡、如厕三种中断,禁用手机/邮件提醒。 任务聚焦高难度研究(如自动驾驶算法、TensorFlow开发)或播客内容创作,环境需高度优化(如站立办公桌、人体工学键盘)。 核心原则:若新想法分散注意力,暂记文档后立即回归主线,避免任务切换损耗。 2. 浅层工作阶段(19:00-23:00) 处理邮件、播客剪辑、事务性任务,允许更灵活的状态(如躺卧阅读文档)。 🌅 二、晨间仪式:心理对齐与目标锚定(6:30起) 每日以 "晨间咒语"(Mantra) 开启,耗时约15分钟,包含六个模块: 1. 自律规则:如"每日查看社交媒体≤3次,每次≤10分钟""必须锻炼"。 2. 生命感恩:假想"今日是人生最后一天",强化存在意识。 3. 长期目标:5年愿景(如AI研究突破、播客影响力)。 4. 短期目标:年度可达成计划(如出版课程、完成马拉松)。 5. 当日预演:可视化任务执行及潜在挑战应对。 6. 核心原则:重申同理心、正直、身心强健等价值观。 💡 他比喻此过程如"AI模型的prompt对齐",为全天注入定向框架1。 🏃 三、健康维护系统:运动、饮食与睡眠的精密设计 * 高强度运动: 每日跑≥6英里(约10公里),配速6-7英里/小时,同步听白噪音或有声书(如历史类); 力量训练15-20分钟(每分钟5引体向上+10俯卧撑)346。 空腹进行(晨起后14-16小时未进食),认为可提升专注力37。 * 生酮饮食与间歇性断食: 每日1-2餐,以草饲牛肉、花椰菜为主,热量约2000卡; 补剂包括鱼油、电解质(钠/镁/钾),首餐常饮用Athletic Greens营养粉。 * 睡眠管理: 严格保证6.5小时夜间睡眠+30分钟午休,使用智能床垫(Eight Sleep)监测质量。 🎻 四、调剂与恢复:仪式化奖励机制 * 创造性间歇:深度工作后弹吉他20分钟,作为精神转换27。 * 冷水浴挑战:1分钟冷水淋浴,配合激励性音乐(如《洛奇》配乐),激活意志力。 * 可控放松:浏览播客正面评论≤10分钟,避免信息过载。 📚 五、晚间学习与终结仪式(23:00-1:00) * 深度阅读2小时:前1小时读学术论文(如AI/神经科学),注重批判性提问而非被动吸收;后1小时读文学/哲学(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访谈储备视角。 * 终末感恩:睡前复盘当日,重申"生命可贵"的信念。

18分钟
99+
4个月前

vol.25-卡尔波普尔教你如何识别身边的“伪科学”✨

信号捕手Eric

1919年,两位巨匠同时做出预测:弗洛伊德解释人的行为,爱因斯坦预测日食时能看到太阳背后的星星。年轻的波普尔敏锐地发现了区别——弗洛伊德的理论"怎么说都对",而爱因斯坦敢于冒险,如果预测错了,整个相对论就完蛋。 这就是可证伪性的核心:真正的科学必须能被证明是错的。 波普尔的金标准:三个问题 面对任何声称"科学"的理论,问自己: 1. 它能被证伪吗? 有没有可能的实验或观察能证明它是错的? 2. 它做具体预测了吗? 还是只能解释已经发生的事? 3. 支持者在寻求证伪还是证实? 真科学主动找反例,伪科学只找证据。 中国人身边的"伪科学"现形记 🔮 养生保健类 * 伪科学典型:酸碱体质理论、排毒养颜、负离子产品 * 波普尔诊断:声称"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太模糊,无法验证 * 识别方法:要求对方给出具体的、可测量的效果承诺 💰 投资理财类 * 伪科学典型:某些技术分析、"必涨股票"、区块链传销 * 波普尔诊断:预测错了就说"长期看还是对的",永远有借口 * 识别方法:真正的投资理论会承认风险,给出失败条件 🧠 教育培训类 * 伪科学典型:右脑开发、量子速读、记忆宫殿万能论 * 波普尔诊断:声称适用所有人、没有失败案例 * 识别方法:询问在什么情况下这个方法会失效 🏥 另类医疗类 * 伪科学典型:水晶疗法、能量治疗、某些传统偏方的夸大宣传 * 波普尔诊断:无法用客观指标衡量效果 * 识别方法:看是否有对照实验,是否可重复验证 实战技巧:三句话拆穿伪科学 遇到可疑理论时,礼貌地问: 1. "什么情况下您的理论会被证明是错的?" 2. "能否给出一个具体的、可验证的预测?" 3. "如果效果不如预期,您如何解释?" 如果对方答不上来,或者回答很模糊,就要小心了。 生活智慧:保持"权且疑信" 波普尔教给我们的不是怀疑一切,而是保持开放。就像爱因斯坦证伪了牛顿力学,但牛顿力学在低速下依然正确——科学进步靠的是不断证伪,找到更精确的适用范围。 对待身边的各种"理论",我们要: * 不轻信:要求可验证的证据 * 不盲从:保持独立思考 * 不固执:面对新证据时愿意改变观点 记住这句话 "你只要发现一只黑天鹅,就能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是错误的。" 真理不怕检验,伪科学最怕的就是你问出那个致命问题:"怎样才能证明你是错的?"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相信什么,而在于知道如何质疑。

14分钟
99+
4个月前

vol.25-《Productivity》by Sam Altman!这些大佬的效率干货必须收藏✨

信号捕手Eric

本期内容有视频版本:《Productivity》by Sam Altman 1. “吃掉那只青蛙” Mark Twain 的名言"If you eat a frog first thing in the morning, you'll never have anything worse than that."Brian Tracy 据此提出:先完成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会让一天变得轻松。 2. Cal Newport 在博客中引用Sam Altman早年文章,强调在开始工作前需深思熟虑,选择正确的任务。 Quote: "Take your time, don't get started, think more, hang out in nature, hang out with interesting people, Sam Altman 的文章《Productivity》, Sam Altman博客 Cal Newport举例自己启动播客的过程,说明等待正确时机的价值,应等待内在冲动出现后再行动,避免盲目投入。 3. Cal Newport 关于专注力的见解,强调专注是一项需要训练的技能,需习惯无聊,避免过度依赖数字刺激。 Quote: "Concentration is something you have to train. It is a skill you develop, not a habit that you just need to do more of." 4. Huberman 的大脑专注周期:Huberman 关于大脑 90 分钟专注周期(ultradian cycle)的理论,指出专注并非全天持续,休息同样重要。 Quote: "We learn best in these 90-minute bouts inside of one of these ultradian cycles." 5. GamerGG(Alok Kanojia):找到目标(purpose)的重要性,以避免追求廉价多巴胺(如短视频)。 Quote: "Purpose is what allows us to make sacrifices." 6. 推荐一个播客《跨国串门计划》,可以加我微信进群yadoobj

15分钟
1k+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