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导语 你是否曾经下定决心要早起健身、开始一个重要项目,或是学习新技能,却总是在行动的那一刻被犹豫和拖延所困?面对年底繁重的KPI压力,这种无力感可能更加强烈。 本期节目将为你介绍梅尔·罗宾斯(Mel Robbins)风靡全球的 "5秒法则" ,探讨这一简单工具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教你如何将它应用于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帮你彻底摆脱"mindless"(无意识)的自动驾驶状态,掌握人生的主动权,实现年底KPI的完美冲刺。 🎧 主要内容节点 **02:15** - 梅尔·罗宾斯与5秒法则的起源故事 **10:30** - 为什么简单的倒数能有如此大的力量? **18:45** - 从神经科学看5秒法则:它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 **26:10** - 当焦虑来袭:把焦虑重新定义为"兴奋"的技巧 **35:20** - 识别你的无效模式:为什么我们总是重复同样的错误? **44:05** - 5秒法则的日常应用场景(职场、健身、社交等) **52:30** - 结合"五分鐘决策法"应对年底压力 **60:15** - 听众实践案例分享:5秒法则如何助力KPI冲刺? ## 🔬 5秒法则深度解析 **梅尔·罗宾斯的5秒法则**极其简单:**当你有一个本能或直觉想要采取某项行动时,必须在5秒内(5-4-3-2-1)开始行动,否则你的大脑就会“杀死”这个想法并阻止你行动**。她最初就是用这个方法克服了早起困难:闹钟一响,她立刻倒数5-4-3-2-1,然后像"发射火箭"一样把自己弹起来。 这一方法背后的科学机制包括: - **屏蔽感受,直接行动**:5秒法则通过在需求和行动之间建立直接关联,刻意屏蔽你的负面感受和借口,让你在自我怀疑和恐惧开始之前就行动起来 - **创造"发起仪式"**:倒数过程刺激大脑的前额皮质(负责决策和专注),帮助你从自动驾驶的惰性状态切换到主动控制的状态 - **克服"活化能"障碍**:改变原有状态需要能量,5秒法则提供的心理动能,能帮助你克服启动所需的精神阻力 💼 年底KPI冲刺实战指南 1. 决策 paralysis 的破解之道 面对年底堆积如山的任务和关键决策,我们常常陷入"分析瘫痪"状态。研究表明,在压力下,恐惧会淹没身体,皮质醇水平升高,大脑的警报系统——杏仁核——会接管控制,这时海马体(记忆的守门员)部分关闭,导致你"一片空白"。 **"五分鐘决策法"** 可帮助你重新获得清晰思路: - **映射恐惧**:写下"如果我不做决定,最坏的现实结果是什么?" - **抛硬币**:注意硬币在空中时你希望哪面朝上,这揭示了你内心真正的偏好 - **静坐五分钟**:设定计时器,保持不动直到铃声响起,让分散的记忆网络重新连接 - **镜像咨询**:想象你最爱的人面临同样选择,你会给他们什么建议? - **对齐并行动**:当硬币显示的偏好和镜像建议一致时,立即行动 2. 焦虑转化为动力的秘诀 梅尔·罗宾斯分享了哈佛商学院的一项研究: reap 评价焦虑为兴奋。当你感到紧张时,告诉自己"我很兴奋",这实际上能稳定你的身体,即使在你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阻断皮质醇流向 prefrontal cortex,你也能专注于你即将要做的事情。 3. 识别并改变无效模式 梅尔·罗宾斯指出,大多数成年人挣扎的是他们在童年时期形成、从未真正改变的习惯,这些习惯在他们成年后仍然会浮现出来。开始检视这些习惯是修正行为和推动你向更好结果迈进的关键方式。 💡 实用技巧:从Mindless到Mindful 以下是使用5秒法则退出"mindless"状态的具体方法: 1. 任务启动技巧:当想到需要开始一个任务时,直接倒数5-4-3-2-1并打开文档或所需工具 2. 拖延阻断器:在伸手拿手机拖延时,捕捉这一冲动,倒数并重新专注于手头工作 3. 决策加速器:对于小决定,使用5秒法则立即选择,保留精力给重要决策 4. 社交突破法:在会议上想发言却犹豫时,倒数并立刻举手或发言 5. 晨间启动仪式:闹钟响起后立即倒数起床,避免按下"贪睡按钮"的心理习惯 📊 思维对比:从Mindless到主动掌控 ``` | 传统反应模式 | 5秒法则应对模式 | |-------------------------|---------------------------| | 想法→犹豫→找借口→放弃 | 想法→5-4-3-2-1→行动→习惯 | | 等待有动力再行动 | 行动后自然产生动力 | | 被情绪和感受控制 | 用行动主导情绪和感受 | | 停留在舒适区 | 不断突破自我设限 | ``` 🎯 核心洞见 梅尔·罗宾斯指出,等待"有动力"或"感觉对了"再行动是一个巨大的误区,因为你"永远不会有那种感觉"。她强调:"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尽管恐惧仍然采取行动"。 你所逃避的,正蕴藏着你的自由。**行动起来才是摆脱焦虑与迷茫的最优解药**。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并在不知不觉间完成蜕变。 ✨ 节目总结 5秒法则不仅仅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技巧,更是一种重新掌控生活的哲学。它教会我们在决策点和行动点之间建立直接连接,打破多年来形成的自我限制模式。 年底KPI冲刺不仅是工作成果的考核,更是个人成长和突破的契机。通过实践5秒法则,你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培养出在压力下迅速行动、果断决策的核心能力,这些改变将远超出年底考核的价值,成为你职业生涯和個人发展的持久动力。
📝 Shownotes 🌟 本期亮点 * 为什么“内容创作”正在成为新时代的财富创造方式 * 三位创作者的故事:罗振宇、毛东、老钱,他们的路径与启发 * 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到“主动的表达者”,我们如何重塑自我 * 如何在39岁这个节点,重新理解成长、信念与可能性 ⏱️ 时间线概览 * 00:00 - 04:30 开场:数字时代的新财富——idea space * 04:30 - 20:00 罗振宇的故事:从考研失败到内容创业者的信念系统 * 20:00 - 30:00 毛东的转型:从金融到脱口秀,再到户外主持 * 30:00 - 40:00 老钱与他的“大哥”:咨询出身的内容创作方法论 * 40:00 - 结尾:我的反思、信念系统与未来内容计划 🔗 提到的内容与人物 * 得到小酒馆:羽白访谈罗振宇 * 毛东:脱口秀演员、户外主持人,35岁成为国家二级运动员 * 老钱面基:访谈财经内容创作者,推荐节目《人到中年要翻越的四座大山》 * 周洛华教授:《经济学家是我的敌人》《估值原理》等书作者 * 廖元新 的播客《世界那么大》第一期:百慕大生活7年的中国人 💡 金句摘录 “世界不是给定的,每个人都可以被你改变。” “你向世界表达善意、建设性,甚至表达个可怜,都有人帮你。” “内容创作不是找观众,而是从观众中长出公司。” “如果你的‘人生函数’输出不对,可能是你的信念错了。”
小宇宙音频轨道-国庆假期加上中秋吃月饼,容易放纵 节后就是最后一个季度了,各位打工牛马,是否需要一点精神动力来最后冲刺 一起来听听David Goggins,强壮身体背后的思考量--前海豹突击队员健身达人 1.为什么想成为Seal;2.重塑自己 选择目标 全情投入;3.Harness your mind冲破大脑的保护机制;4.Deal with your shit and start your journey 1️⃣ "为什么要成为海豹突击队员?" → 当过厨师、清理过垃圾车的他,却说:"我的人生不该如此" (戳:舒适圈?退退退!) 2️⃣ "重塑自己从选择目标开始" → 每天凌晨5点跑10公里+做100个俯卧撑 (戳:自律不是自虐,是对自己狠一点) 3️⃣ "Harness your mind!" → 大脑总说"我不行"?其实它在保护你 → 突破极限=30%身体+70%心理战 (戳:你的潜能比想象中大100倍!) 4️⃣ "Deal with your shit and START!" → 与其焦虑不如行动: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戳:先冲再说!)
The source text explores Dan Millman's philosophy of the "peaceful warrior," tracing the term's origin to his martial arts teaching at Oberlin College and its inspiration from the "Kung Fu" TV series. It highlights Millman's four mentors and the idea that the characters in his book, including Socrates, represent different facets of himself. The text discusses the balance between inner work and external action, exemplified by the "take a swing at me" anecdote, emphasising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oneself to exert effective leverage in the world. Furthermore, it stre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living in the present moment, rather than being troubled by past or future anxieties, and views everyday life and relationships as a form of spiritual practice, a concept humorously illustrated by the golf story. Finally, the overarching message encourages kindness, self-trust, and embracing one's unique life process.
🎬 还记得《终结者》里那句经典台词吗?"There is no fate but what we make for ourselves"——没有命运,只有我们自己创造的人生 📚 这句话被施瓦辛格自传《生活的7个工具》第6章收录,这一章名叫:Shut your mouth, open your mind核心就是保持好奇心,打开思维,接受新信息 💭 UP主初中时看《终结者》深受震撼,甚至把"No Fate"刻在了课桌上结果被邻居家英语好的"罗天王"误认为是"No Fat"(不要胖)😂那时的小胖子UP主尴尬解释:这是fate(命运)不是fat(肥胖)! 🌟 施瓦辛格背后的神秘导师——Freddie Gastell * 二战时期的犹太裔抗纳粹英雄 * 伪装天主教徒参与地下抵抗运动 * 战后成功商人,后来的奥地利国会议员 * 在施瓦辛格迷茫时给予关键支持和信心 当所有人都不看好施瓦辛格的健身梦想时连他父母都觉得没前途,妈妈还担心他是gay(因为别人贴美女照片,他贴的全是肌肉男💪)是Freddie告诉他:只有做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才能做好
AI播客主莱克斯·弗里德曼和篮球传奇科比·布莱恩特!🏀💻 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他们的日常习惯竟然有这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想要提升自己、实现目标?快来学学他们的“卓越日常”! ✨ 成功人士的8大共同习惯,你也能拥有! 1. ⏰ 早起习惯:赢在起跑线! 科比凌晨4点起床,莱克斯也早早开启“心灵仪式”。他们都深知,清晨是最高效的黄金时间! 💡 小贴士: 尝试提前15分钟起床,感受不一样的清晨! 2. 🗓️ 结构化日常:自律是自由的基石! 科比每天4个2小时的训练,莱克斯3个4小时的深度工作。高度自律和结构化的时间管理,让他们的每一天都充实高效。 💡 小贴士: 给自己制定一个简单的日常计划,并坚持执行。 3. 🧠 心理准备:Mamba Mentality & 心灵仪式! 科比冥想10-15分钟,莱克斯通过可视化、感恩和思考生命短暂来保持专注和动力。 💡 小贴士: 每天花几分钟冥想或写下感恩的事,清空思绪。 4. 💪 身体健康:革命的本钱! 科比高强度训练+严格饮食,莱克斯2小时锻炼(跑步、冷水浴)+生酮饮食。身体是实现梦想的载体,健康永远是第一位! 💡 小贴士: 动起来!哪怕只是简单的散步或居家锻炼。 5. 🚫 专注与减少干扰:心无旁骛,效率翻倍! 科比训练时全神贯注,莱克斯深度工作时手机静音,不听音乐。排除一切干扰,才能真正沉浸在工作中。 💡 小贴士: 开启“勿扰模式”,给自己一个专注的时间段。 6. 🎯 目标导向:明确方向,步步为营! 科比的职业生涯和退役后事业都目标明确。莱克斯每天复习长期(5年)和短期(年底)目标。 💡 小贴士: 写下你的大目标和小目标,并每天提醒自己。 7. 📚 持续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科比看比赛录像学习对手,莱克斯每晚阅读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保持好奇心,不断吸收新知。 💡 小贴士: 每天阅读一小段书或文章,拓宽知识面。 8. 🔁 多场次练习:量变引起质变! 科比多环节训练,莱克斯多段深度工作。高强度的重复练习,是他们精进技能、达到卓越的关键。 💡 小贴士: 将复杂任务拆分成小块,分多次完成,每次都全力以赴。 ✨ 莱克斯和科比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在哪个领域,追求卓越的原则都是相通的。从今天开始,把这些好习惯融入你的生活,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吧!
Lex Fridman作为MIT人工智能研究员、知名播客主理人(访谈过马斯克、Sam Altman等科技领袖),同时兼顾巴西柔术黑带、音乐爱好等多重身份,其高效的时间管理核心在于极度自律的日程结构、深度专注的工作模式及身心协同的仪式化习惯。以下是基于他公开分享的日常安排及习惯的详细梳理: ⏰ 一、每日核心时间结构:三个"4小时"工作法 Lex将一天划分为三个专注区块,总计12小时高强度工作,但强调质量而非单纯时长: 1. 深度工作阶段(8:00-12:00 & 14:00-18:00) 早间和下午各4小时进行无干扰深度工作,期间仅允许喝水、咖啡、如厕三种中断,禁用手机/邮件提醒。 任务聚焦高难度研究(如自动驾驶算法、TensorFlow开发)或播客内容创作,环境需高度优化(如站立办公桌、人体工学键盘)。 核心原则:若新想法分散注意力,暂记文档后立即回归主线,避免任务切换损耗。 2. 浅层工作阶段(19:00-23:00) 处理邮件、播客剪辑、事务性任务,允许更灵活的状态(如躺卧阅读文档)。 🌅 二、晨间仪式:心理对齐与目标锚定(6:30起) 每日以 "晨间咒语"(Mantra) 开启,耗时约15分钟,包含六个模块: 1. 自律规则:如"每日查看社交媒体≤3次,每次≤10分钟""必须锻炼"。 2. 生命感恩:假想"今日是人生最后一天",强化存在意识。 3. 长期目标:5年愿景(如AI研究突破、播客影响力)。 4. 短期目标:年度可达成计划(如出版课程、完成马拉松)。 5. 当日预演:可视化任务执行及潜在挑战应对。 6. 核心原则:重申同理心、正直、身心强健等价值观。 💡 他比喻此过程如"AI模型的prompt对齐",为全天注入定向框架1。 🏃 三、健康维护系统:运动、饮食与睡眠的精密设计 * 高强度运动: 每日跑≥6英里(约10公里),配速6-7英里/小时,同步听白噪音或有声书(如历史类); 力量训练15-20分钟(每分钟5引体向上+10俯卧撑)346。 空腹进行(晨起后14-16小时未进食),认为可提升专注力37。 * 生酮饮食与间歇性断食: 每日1-2餐,以草饲牛肉、花椰菜为主,热量约2000卡; 补剂包括鱼油、电解质(钠/镁/钾),首餐常饮用Athletic Greens营养粉。 * 睡眠管理: 严格保证6.5小时夜间睡眠+30分钟午休,使用智能床垫(Eight Sleep)监测质量。 🎻 四、调剂与恢复:仪式化奖励机制 * 创造性间歇:深度工作后弹吉他20分钟,作为精神转换27。 * 冷水浴挑战:1分钟冷水淋浴,配合激励性音乐(如《洛奇》配乐),激活意志力。 * 可控放松:浏览播客正面评论≤10分钟,避免信息过载。 📚 五、晚间学习与终结仪式(23:00-1:00) * 深度阅读2小时:前1小时读学术论文(如AI/神经科学),注重批判性提问而非被动吸收;后1小时读文学/哲学(如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访谈储备视角。 * 终末感恩:睡前复盘当日,重申"生命可贵"的信念。
1919年,两位巨匠同时做出预测:弗洛伊德解释人的行为,爱因斯坦预测日食时能看到太阳背后的星星。年轻的波普尔敏锐地发现了区别——弗洛伊德的理论"怎么说都对",而爱因斯坦敢于冒险,如果预测错了,整个相对论就完蛋。 这就是可证伪性的核心:真正的科学必须能被证明是错的。 波普尔的金标准:三个问题 面对任何声称"科学"的理论,问自己: 1. 它能被证伪吗? 有没有可能的实验或观察能证明它是错的? 2. 它做具体预测了吗? 还是只能解释已经发生的事? 3. 支持者在寻求证伪还是证实? 真科学主动找反例,伪科学只找证据。 中国人身边的"伪科学"现形记 🔮 养生保健类 * 伪科学典型:酸碱体质理论、排毒养颜、负离子产品 * 波普尔诊断:声称"调理体质"、"增强免疫力"——太模糊,无法验证 * 识别方法:要求对方给出具体的、可测量的效果承诺 💰 投资理财类 * 伪科学典型:某些技术分析、"必涨股票"、区块链传销 * 波普尔诊断:预测错了就说"长期看还是对的",永远有借口 * 识别方法:真正的投资理论会承认风险,给出失败条件 🧠 教育培训类 * 伪科学典型:右脑开发、量子速读、记忆宫殿万能论 * 波普尔诊断:声称适用所有人、没有失败案例 * 识别方法:询问在什么情况下这个方法会失效 🏥 另类医疗类 * 伪科学典型:水晶疗法、能量治疗、某些传统偏方的夸大宣传 * 波普尔诊断:无法用客观指标衡量效果 * 识别方法:看是否有对照实验,是否可重复验证 实战技巧:三句话拆穿伪科学 遇到可疑理论时,礼貌地问: 1. "什么情况下您的理论会被证明是错的?" 2. "能否给出一个具体的、可验证的预测?" 3. "如果效果不如预期,您如何解释?" 如果对方答不上来,或者回答很模糊,就要小心了。 生活智慧:保持"权且疑信" 波普尔教给我们的不是怀疑一切,而是保持开放。就像爱因斯坦证伪了牛顿力学,但牛顿力学在低速下依然正确——科学进步靠的是不断证伪,找到更精确的适用范围。 对待身边的各种"理论",我们要: * 不轻信:要求可验证的证据 * 不盲从:保持独立思考 * 不固执:面对新证据时愿意改变观点 记住这句话 "你只要发现一只黑天鹅,就能证明'所有天鹅都是白的'是错误的。" 真理不怕检验,伪科学最怕的就是你问出那个致命问题:"怎样才能证明你是错的?"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相信什么,而在于知道如何质疑。
本期内容有视频版本:《Productivity》by Sam Altman 1. “吃掉那只青蛙” Mark Twain 的名言"If you eat a frog first thing in the morning, you'll never have anything worse than that."Brian Tracy 据此提出:先完成最重要、最困难的任务,会让一天变得轻松。 2. Cal Newport 在博客中引用Sam Altman早年文章,强调在开始工作前需深思熟虑,选择正确的任务。 Quote: "Take your time, don't get started, think more, hang out in nature, hang out with interesting people, Sam Altman 的文章《Productivity》, Sam Altman博客 Cal Newport举例自己启动播客的过程,说明等待正确时机的价值,应等待内在冲动出现后再行动,避免盲目投入。 3. Cal Newport 关于专注力的见解,强调专注是一项需要训练的技能,需习惯无聊,避免过度依赖数字刺激。 Quote: "Concentration is something you have to train. It is a skill you develop, not a habit that you just need to do more of." 4. Huberman 的大脑专注周期:Huberman 关于大脑 90 分钟专注周期(ultradian cycle)的理论,指出专注并非全天持续,休息同样重要。 Quote: "We learn best in these 90-minute bouts inside of one of these ultradian cycles." 5. GamerGG(Alok Kanojia):找到目标(purpose)的重要性,以避免追求廉价多巴胺(如短视频)。 Quote: "Purpose is what allows us to make sacrifices." 6. 推荐一个播客《跨国串门计划》,可以加我微信进群yadoobj
这期是个大杂烩 先说了要进入大脑的操作系统,不能只是chatter(大脑在对话) 再说了,最好的morning rountie就是起来之后直接挑战当天最重要的任务 以及谈了,个人的成长路径要敢于创新,就像罗德曼一样 最后,要休息好 推荐一个rian doris的youtuber,有人搬运到b站还收钱,在我这里,免费听 希望有机会搞一个productivity academy,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以及更有创造力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