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A,是child of Deaf adults的缩写,也就是聋人父母所生下的健听子女。第一次听到关于这个身份的故事我就被感动了,因为他们同样作为一个“半障者”,大多媒体报导的都是主动承担了协助聋人和听人交流的桥梁的励志故事。后来在Disabilitywithout border这个社群中遇到了这次的嘉宾梦溪,我就想着来聊一聊这背后更多的文化与主体感受。 播客摘要: 1、 如果父母一方是聋人,另一方是听人,那么子女还是CODA吗; 2、 嘉宾的父母如何打破“聋”与“听”的壁垒而坠入爱河的呢; 3、原来嘉宾是有3/4的聋人血统的; 4、从厕所丢一只拖鞋出门,代表什么意义; 5、聋人朋友发出的哼哼哈哈会是什么含义呢; 6、嘉宾为何选择了目前的精神卫生类的生涯道路; 7、聋人长者在当今社会互动中会遇到什么日常障碍; 8、老爸能用手语写诗的技能,难道传男不传女; 9、CODA与聋人结婚看起来挺合适,为何双方父母都不同意呢; 10、作为子女,父母对我们生命中的重大选择越来越重要;、 11、小时候因聋人妈妈而自卑,长大却因她……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 [email protected] 。
96期-障碍体验该不该叫停(欧枢、施珺、玄宗) 蒙上眼睛就能体验盲人的感受吗?禁止说话就是在扮演聋人吗?坐上轮椅,即使整整一个小时,也无法体会到憋尿有多辛苦吧?再说,体验痛苦应该不是所谓“障碍体验”的最终目的吧?我的残障朋友们,好像大多都反对类似所谓的融合活动。但是说实话,我自己也和很多活动策划方一样,如果要半个让公众了解“残障”的活动,还是会第一时间想到这些设计。而且我相信存在必有意义,也听过一些非障碍者从中受益。因此,我一直都特别好奇这背后到底还有什么更深层的逻辑,我也一直想要邀请各类障碍者、活动策划者、受益于或受害于这类活动的人来共同从不一样的视角对话一下。说到底,我想问,这类障碍体验到底该不该叫停?如果弊大于利,那就该,如果利大于弊,是否就可以考虑更多避免负面作用,发扬正念作用呢? 这一次,我的两位朋友正好一同参加了一个有“障碍体验”的公益活动。欧枢是非障碍人士,施珺是听障人士,正好也能够从不同角度谈一谈他们的真实经验。然后这么刺激的讨论怎么能够没有玄宗呢!哈哈,于是我们四个就愉快的聊起来啦~~虽然网络平台的录音质量不佳,但是内容真心不错,麻烦各位看官拍砖分享哈~ 播客摘要: 1、残障自倡导者都会反对“障碍体验”吗; 2、活动中的什么点让参与者感到“尴尬”了; 3、提前告知非障碍者的参与体验会包含“被冒犯”的感觉; 4、障碍体验主要元素可分为“角色定位”和“互动任务”; 5、“角色定位”就可以开始拓展参与者的认知边界了,而不应该强化刻板印象; 6、“互动任务”的难度好难把握呀,不过朝向问题解决的方向引导很棒; 7、现场安排资深的引导者,照顾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和感受好重要; 8、不同的活动目的,其实也决定了障碍体验存在的不同价值。 9、体验障碍的时间不如拿来讨论或当下经验如何消除障碍; 10、就用自己真实的身份,去和残障者一起体验如何面对障碍,就很有价值; 11、不要假设人们都是具备足够的同理能力; 12、非障碍者日常的“障碍状态”或许是最好的催化资源; 13、每个人都有跨文化的经验; 14、“逃开”也是活动效果之一?重现了现实中见到障碍者不知所措的现象; 15、想一想如果你作为少数几个参与女性主义倡议活动的男士,,你会面临什么冲击; 16:残障骄傲者:你不用了解我,甚至可以不尊重我个人,尊重我们的文化就可以了; 17、使用不擅长的语言的时候,我们都有“不懂装懂”的时候,这不是自尊心过强; 18、如果在科普“残障是一种流动、光谱的概念”之后,紧接一场自由定位光谱位置的扮演活动那会有更好的效果吗。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台湾第一位盲人竖琴演奏家郑竹君,今年成功拿到辅仁大学音乐研究所的硕士学位。主播也有幸与之在黑暗心乐会”相识,读完她的毕业论文之后,对于她研究的主题非常有兴趣,于是就邀请了她来聊一聊菲视觉的演奏技巧。 殊不知一切都不在主播的控制之中哈哈哈,因为本期播客被砸场子了!!! 播客摘要: 1、竹君的论文在探讨她是如何用本体觉和动觉征服竖琴的; 2、“内视觉”是个什么鬼; 3、只要一个触碰,就能知道你的身高体重; 4、本期的现场为什么这么失控; 5、专业的录音师和剪辑师还不赖哟; 6、竖琴有几个踏板你知道吗?试试看光脚踩踏; 7、精准的定位是盲人的特技,其实你也可以; 8、嘉宾也是个游泳健将; 9、职业音乐之路,似乎都有类似的挫折; 10、爵士鼓和竖琴都是手脚并用的耶; 11、轻盈的不乏,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12、想不到竹君遇到歧视和偏见,会直接约谈系主任诶,不像某些人只会文字靠北哈; 13、搬出去单独住,出国读个书,怎么就被家人阻拦了呢; 14、垂直认同与水平认同; 15、要想了解一个外表优雅的气质女生,一定要听她音乐中的另一个自我; 16、结尾有彩蛋,让音乐疗愈我们压抑的灵魂。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的主体经验为叙说重心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牛年吉祥!祝福大家活的越来越明白,过的越来越牛掰! 给大家拜个晚年的同时,也邀请了常驻嘉宾翠鈴的好姐妹,也是一位资深盲人,而且当初因为爆炸只剩下一只完整手臂的陈娥骥女士。我们经常在台北会去她们家里做客,这是什么原因呢?且听吧~ 播客摘要: 一群盲人在一起可以不穿依附吗; 嘉宾如何成为一位独臂盲侠的; 3、作为一个视障媳妇儿,会有什么尴尬困境呢; 4、嘉宾因为什么变得和婆婆相处融洽了很多; 5、一只手按摩够不够?又为什么戴上了假肢外出呢; 6、对盲童来说,最狠的处罚是什么; 7、不要再盲人吃饭的时候太过于主动地递给他们面纸,是这样吗; 8、大家坐公车都有不同的经典故事呢; 9、盲人的沟通可以突破视觉屏蔽的限制,这也是一种独特文化吧; 10、看不见照样婉转刮刮乐、大乐透,惊喜我们共同创造;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在介绍本期节目之前,先做一个广告。那就是,如果你想要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可以通过发邮件来申请,需要写下你对节目的感受以及你的微信ID,我们会主动加你入群。之前分享二维码招惹了很多发广告的僵尸,给很多朋友带来不便,主播在此和大家说声抱歉!群里的人也都请出去了,因为真假难辨,所以如果你还愿意进群,可以发邮件给主播。感恩体谅! 本期嘉宾,主播再次邀请了李欣怡小姐,不过这一次的场地是来到了她的工作单位——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这是一家大型的基金会,服务的面向十分广泛。嘉宾说“从尿布到棺材”,他们都会管,哈哈。不过这是真的,因为他们不仅仅涉及到了视障服务,而且在其他身障领域也都有很大的作为,涵盖了早期教育,也包括了养老服务等。在播客中我们可以听到具体的内容,很多项目的理念都很先进,很值得参考。例如对于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是一种类似信托服务的做法,这对于障碍者来说也是同样需要的。我们的未来,假设没有传统的家庭支持,那么晚年之后,养老就可能会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到时候有一个值得信任的机构可以以信托的方式来承担起障碍者养老服务的责任,我想将会让很多人受益。 了解了伊甸的大体情况,主播也关心了一下嘉宾最近在忙些什么。原来她真的已经开始计划她的老年生活了。哈哈,因为她曾经表示就快可以办理退休了,退休后她会继续想做喜欢的工作,那会是什么呢?在之前的播客中知道了李欣怡小姐其实有很多才华和能力,做着不同的工作,但是其实她未来最想要拓展的职业,是成为一位专业的视障芳疗师。 嘉宾曾经去很多培训机构了解精油按摩和芳香疗法的课程,但是大多都被拒之门外,因为她的视障是对方不了解的,所以对方的态度让她很气愤。于是她就自己联系各种资源,组织了一个培训班,和一些视障朋友共同学习芳香疗法。听嘉宾介绍,在这个课程中,老师会精心为学员设计适合视障学习的教学方法,令嘉宾万分感动的是,有一位从未接触过视障的老师,却带来了专业到资深老忙都没想到的教学工具。嘉宾也提到,如果这一期的培训开展顺利,也将会将这一套针对视障的芳香疗法培训推广开来,她也很愿意支持大陆地区的视障的多远就业的培训需求,包括已经录制好的芳疗有声读物,她也愿意分享给大家哦。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这一期浚溢和蟋蟀两位主播来到了位于台北101大楼旁的一家咖啡屋,名字叫做“甜里开始”。这是一家完全由一位视障姑娘经营起来的饮品店。里面的员工也大多数都是障碍者,包括全忙的视障者。他们在里面可以娴熟的制作咖啡、果汁、甜品和养生小火锅。虽然曾经扩大的经营范围目前已经再次收回,但是我们这一期的嘉宾,林佳箴小姐,已经在视障者多元就业拓展方面做出了突破性的贡献。 佳箴在2009年开始经营这家小店,当时她还是一个低视力的状态,慢慢的开始接触更多的视障者,包括在启明学校演讲等。她开始注意到障碍者的就业问题非常棘手,所以她就萌发了要好好经营自己的事业,扩展门面,从而给予障碍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她认为,普通的店家不了解障碍者的需求,现实的层面很难提供平等的机会,合理便利也难以得到保障。所以她认为直接由障碍者老板提供工作机会,才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她也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九年多的创业道路上,佳箴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她认为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关键是要“用心去做”。从一开始的饮品发展到后来的小火锅,从一开始的传统收银方式发展到顾客自主买单的方式,从一开始低调的经营发展到后来媒体的捧场……这家小店经历的太多太多,每一个细节都是值得我们障碍者在探索“就业无障碍”的道路上参考的。 这一期的最后我们的嘉宾也回答了听众关于视障者首冲咖啡的一些技巧问题,喜欢咖啡的小伙伴切莫错过哦!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19期-视障协力车环岛(三)-自我反思之受助者困境(朱浚溢,陈淑君) 上期节目我们回顾了协力车环岛的活动,大家都有一些体验,包括感动、感恩、突破极限等。其实主播有更多的感受要表达,这些感受是比较让人忧伤的。在找人和我一起聊这个话题的时候,我就想到了淑君,因为在环岛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些聊天,我发现她也有相同的感受,经过我一再邀请,终于把她“骗来”录制本期播客,哈哈,真是感谢她一起和我咀嚼这些苦涩的收货。 这几年主播在与志愿者互动的过程中,一直有一些观察和觉察,在这次连续9天的亲密互动之后,我更加确信一个概念,那就是“受助者困境”。目前搜索了文献资料,还没有发现相关的专有名词,所以先不考虑前人的相关研究,仅仅从我们的感受谈论起。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当你作为受助者,在接受他人的帮助的时候,你常常就失去了话语权。因为对方帮助你,所以你要感谢对方,你提出对对方的意见和建议,好像就是一种不尊重。这好像是道德绑架,也让我想起父母们会和小孩子说“因为我们养你长大,所以你要听我们的”之类的。现实层面,作为受助者的情境下,我们的确需要对方的协助,如果那个时候有一些冲突和矛盾,我们当下提出来,那势必会对关系产生影响,或许助人者就不会继续帮助我们了。在环岛过程中,主播就突破不了自己的困境,无法将自己的想法和教练们正常沟通,因为如果我提出异议,那么很有可能就没有教练会愿意带我完成骑行,那么就只能忍气吞声。其实我能够感觉到,除了淑君,还有几个视障伙伴也同样感受到了受助者困境,不过我们都是“沉默的大多数”,我也只不过在这里可以倾诉一下,但没有直接再去和教练们沟通。 节目中,主播和淑君谈到了很多环岛中的困境,也提到了一些微歧视与偏见。如果这一期的内容能够被一些助人者看到,我想也能够引起一些思考,这些并不是真相的全部,但至少是真实的部分。助人是一种专业,或许社工更能够了解,但我也同样认为,在志愿者培训的时候,能够加入残障平等意识培训将会更好。其实在志愿者角度也有另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助人者困境,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志愿者来说有时候也是面临困境的。不过我想,其中的互相交流和平等尊重的态度是很重要的。 总之,这一期节目有些忧伤,你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收听了。 【播客介绍】“兩岸無障礙”是一档以海峡两岸身心受障者为叙说主体的对话类节目,内容主要涉及心理、教育、就业、亲密关系、文化休闲和个人成长等方面。 【主播介绍】朱浚溢(Joey),赴台读博的受障人士,心理咨询师。合作洽谈与咨询预约请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