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节目简单介绍了这个视障协力车环岛的活动,不过那才是前几天而已,后来几天我们真的是挑战无极限。首先是环岛人都知道的大难关——寿卡,31公里的爬坡让我们几乎奔溃。不过记得在中途休息的时候到一个原住民的小学参观,听到了原住民小朋友的歌声,真的太动听了!或许是歌声的力量让我们再次出发。 谁知道那天下午的挑战更加夸张,所谓的太平洋的风,想不到那么可怕。当天我们遇到了“落山风”,让我们下坡都感觉在上坡的风,可想而知那有多强!总之那天主播我真的挂了,教练们都认为我骑不动了,一度让我上保姆车。可是主播不服,继续完成当天的骑行。记得那天我们晚上7点才到住所,双腿早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后来和其他视障朋友交流,才知道那天大家都经历了最大的挑战。不过那天晚上到了一个温泉酒店,所以我们都可以炮一个舒服的澡,好像第二天都能够因此恢复八成体力呢! 再后来,最后的两天,同样很辛苦。在完成最后一个爬坡之后,也就是快回到台北的最后一天,我们上到了北宜公路最高端,我和欣怡都被自己感动到哭,这是我们后来才知道双方都哭了,而且感受相同,是因为我们真的完成了,为自己的坚持到底而感动了。哈哈,话说我还出了一些状况,那就是所谓的过度呼吸,当时有一些抽筋和金銮的状况,还好教练知道用塑胶袋捂住我的嘴,让我慢慢缓解下来。具体发生了什么,就赶紧听节目吧! 对了,本期主播是金希,大家觉得他主持的如何呢?欢迎在喜马拉雅订阅“两岸无障碍”的专辑,也可以发邮件到,是分享你对节目的感受,申请加入微信听友群。
在2018年10月6日至10月14日,主播在台湾参加了一个大型公益活动——“用心引路,梦想起飞”2018关注低势能视障协力车环岛活动。这是由爱盲基金会主办的宣导关注低势能的公益活动,我们一共有55人形成一个团体,包括15名视障朋友,20名左右的协力车教练,还有15名左右的65岁以上长者,以及一些其他行政、保障工作人员。大家从台北出发,用9天,骑行900公里,环绕宝岛台湾一周,然后逆时针回到台北。 在台湾,全民运动基本形成风气,骑车环岛也是很多人的梦想。对于视障者同样也有这样的梦想。主播有幸参加了这次的环岛活动,也是非常开心。只不过真的体能不足,所以提前半年教练们就带领我们开始训练。在10次行前训练,以及我们课后的自行训练之后呢,终于出发了。前几天大家都非常兴奋,骑车骑得真的很快,让我这个平时锻炼不多的懒鬼在一开始就有些受不了了,各位朋友真的要多多锻炼身体啊,不然像是这样的机会来了,可能就会因为体能不足而错过了呢。 在这期节目中,我们在中午休息的时候一起聊了聊天,也是因为那个中午在一个小公园吃便当,吃完之后没有地方睡午觉,主播就拉了两个朋友一起录节目了哦。所以声音可能有很多嘈杂的地方。不过大家也能够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呢! 节目中有一些关于这次活动的介绍,还有开始那一段录音是骑车的时候随意记录的,歌声是我们这次环岛的“视障老大”,哈哈,一路上他的歌声也给我很多力量呢!本期节目最后的录音也是一段随意的声音,大家可以从中感受一些氛围。 点击阅读全文可以开始收听了哦,也希望大家在喜马拉雅订阅“两岸无障碍”的专辑。如果想要加入我们的听友群,可以发邮件到,分享你对节目的感受,然后写下你的微信ID,那么我就会加你为好友,拉你入群。再次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
在这一期的播客中,我们终于等来了又一位从大陆来台湾读书的视障伙伴。而且这位伙伴我们都很熟悉,那就是金希。他很欢迎大家称呼他为蟋蟀。金律师来台湾当然是读法学博士啦,但是他为什么选择来台湾呢?好像法律系统也不太相同吧?这样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回答多少次了,每一次和陌生人聊天,基本上都会被问“为什么”。因为在目前的台湾人眼里,大陆有很多不错的学校,很多台湾高中毕业生也争先恐后去大陆求学。不过,对于我们身心障碍者来说,在台湾的友善环境和专业的支持系统,那真是在大陆求不来的。 播客中,我们不断地比较了两岸在特殊教育方面对于特殊生的不同对待,包括软件方面,还有硬件方面。当然,整个社会,包括交通系统等,都对于障碍者,至少我们体验到对于视障者,是非常友善的。还有很重要的是人的不同,这种不同是说人们对于特殊人群的态度的不同。在台湾,似乎你的“特殊”并不是那么特殊,所以大家对待你的态度就会更加自然。再者,台湾同胞们对于工作中的服务,是非常用心和负责的。好像每一个岗位的服务人员都具备了很好的服务意识。
这一期的嘉宾是Jason Zhang老师,他是一位供职于台湾有声书学会的一位全忙视障者。他的工作涉及到有声书的制作、视障辅具教学、视障职业重建等。对我来说,他是一位电脑老师。为什么呢?因为我在有声书学会申请了学习NVDA和一些软件的操作教学课程,他是我最近的一位老师。这次播客也是在我提前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临时决定录制的。因为Jason的这个工作其实对于中途视障来说非常重要,是视障重建服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我们遇到了电脑或者手机的操作问题,常常是问身边的朋友,但是对于基础比较差,或者想要学习专业但不常用的软件,那么真心需要一个老师手把手教学,这样才会更系统的掌握。那么Jason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电脑高手呢?其实也不然,播客中,Jason老师有提到,他知道大陆有很多电脑高手,比起他来厉害多了,他只是以此为职业,但是如果比起IT专业来,可能就要自叹不如了。那么大陆为什么这些高手没有给视障做电脑教学呢?我们也简单的谈论到了这个话题。当然,这个与整体的视障重建服务挂钩,当大陆还没有很好的重建系统的时候,这一项服务就难以支撑。 那么在台湾为什么就可以形成这样的职位呢?Jason分享了他是如何成为视障电脑老师的过程。原来,他并不是大学学习相关专业,反而他是个文科生。在毕业后从事按摩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不适合,于是寻找到了有声书学会的职业重建资源。在接受培训后被认可,并且留在了这个学会工作。然而一开始他的工作主要是音频的编辑,制作有声书。但是后来随着学会的发展,有更多的辅具教学的政府项目了,Jason就也开始承担起了电脑和手机教学的工作。可见,这个过程也是天时地利人和才行。 另外,,Jason也和我们分享了他读大学的一些经历,他也层不适应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常常需要求助的情境;他也层苦恼身边的协助者都是男生,却没有女生可以亲近。哈哈,可以听出他现在是多么渴望找到心仪的另一半啊!
这一期,主播就邀请了台湾盲人棒球队的当家球星——陈敬凯,他可是曾经多次拿到世界盲棒大赛的MVP呢!但是在这超人的“非视觉”运动天赋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纠缠十年的故事。敬凯是在大学一场车祸后失明,当时怀揣着当体育教师的他,差点儿成为了植物人。当她依靠自己的毅力慢慢康复之后,他所要面临的,是要成为一个视障者的现实。一开始他尽力假装,有很多尴尬的事情,甚至曾经被人误以为是色狼。直到经过系统的视障重建之后,他开始更积极的面对新的人生。他逐渐变得像过去一样优秀,甚至更加优秀。万万没想到,过于优秀也给他带来了麻烦。保险公司状告他装瞎骗保,几年的官司下来,目前二审判决仍然判他有罪,罚款几百万新台币,也需要坐牢一年多。我们和敬凯都愤愤不平,他处于缓刑期,会继续上诉。可是,到底为什么法官会这么判决呢?瞎不瞎难道医生不能证明吗?这其中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呢?相信这一期的内容能够引起各位听众有关视障的深刻思考。
这一期邀请了廖翠鈴小姐,作为一个无视觉经验的视障者,赚了钱就全球到处旅游,在台湾也组织了一群朋友专门从事吃喝玩乐。主播自从加入了他们的团购群组,每个月的账单就直线翻翻。这位嘉宾是如何成为吃喝玩乐界的“虾头”的呢?原来她是经历过一场癌症变故,意识到活在当下、珍惜时光的重要性。没错,故事总是会有一个转折点。另外,主播和嘉宾也探讨了完全没有视觉经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他在那个维度的世界,梦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等等一系列有趣有深度的话题,尽在这一期节目中哦。
这一期的播客,着重谈论了关于残障权力倡导的那点儿事。加冰是台湾师范大学大三的学生邱羽逢,他是一位脑性麻痹的身障者。在享受着特殊学生应有的教育权利的同时,反思身心障碍高等教育议题,倡导“比起就学率,我们更关注对于专业的选择权”。录制也是临时决定的,当时听到羽逢在资源教室苦闷着脸,和辅导老师倾诉着权力倡导行动中的挫折与无奈,我就把他邀请来与我展开了这次对话。事后羽逢也说,感觉倾诉了一番,也能够更加接受现实的无奈,但是该继续做的事情也会继续去努力了。所以我想,这条路是艰辛的,我们自己在发出声音的同时,也需要紧握身边的手,共同协力前进,这样才能避免身心耗竭,才能走的更远。
02期中嘉宾是赖志富,一位特殊教育所的硕二研究生,同时也是一位视障朋友。从小经历很多次眼睛手术的他,最终还是因为眼角膜排斥的问题,留下了部分的视觉功能。那么他的跌跌撞撞的求学之路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本来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中成长,最后又来到了启明学校呢?和其他同学有一些不一样的他,在不同教育环境中又遇到了怎么样的障碍呢?他又是如何客服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一路走过来的欢笑与泪水吧!或许在其中你会找到些许共鸣,或者些许感动,这些又或许会给你带来一点点力量。记得他也总结道:方法总比困难多。深呼吸,倒上一杯茶水,开始慢慢倾听他是如何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吧!
03期的嘉宾是台湾师范大学国文所的硕士生,名叫龔昭瑋。他是脑性麻痹的障碍者,也是一位同志。对话的过程中,没有预期的讨论到了情感议题,后来也加入了04期的主要嘉宾来共同讨论。其实我们障碍者在亲密关系中,常常会将残障的点对于我们的影响过于夸大,如果回归到关系互动的沟通历程,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问题不是障碍的问题,而是我们心中的一点点小自卑,还有沟通中的一点点胡思乱想,阻碍了我们关系中的亲密。昭瑋也是余秀华的忠实粉丝,在对话过程中,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感受到嘉宾的感性与细腻,说不定将来他也会成为一位情感诗人哦!另外,这一期的内容中也谈到了障碍者使用“约炮”软件的体验哦,我们到底是将障碍公之于众,还是谨慎告知,亦或是刻意隐瞒呢?这其中不同障碍类别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考虑呢?赶紧来收听吧!
04期中,我们的嘉宾是一位“轮椅天使”。最特别的是,他的一份志工工作是在台湾响当当的“手天使”工作。这个公益组织是提供重度障碍者X服务的机构。虽然这份工作备受争议,但是从嘉宾的口中,我们可以听到最真实的需要和最真诚的人文关怀。你们想知道手天使们都是怎么工作的吗?你们想知道我们的嘉宾具体是如何服务他人的吗?你们想听一听主播是如何挑战嘉宾的吗?视障者到底应不应该成为“手天使”的服务对象呢?赶紧来收听这一期的播客吧,让我们共同来认识这位新朋——呂沅峻。
05期中的嘉宾是一位中途失明的视障姐姐,听声音绝对猜不出她的年龄!她失明之后在台湾的伊甸基金会的协助下,开启了视障生活的新纪元。她通过自己的主动争取,成为一个电台主播,然后梦想升级,最终也成功挑战了电视主持人的工作。李欣怡小姐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呢?选择孩子还是选择眼睛,她会怎么抉择呢?是什么让她道出了“残障不是基因的问题,而是机会的问题”这样的名言呢?她是如何完成电视主持人的工作的呢?让主播带你走进这一期的播客,认识一下这位专业的女主播吧!
在这一期的播客中,再次邀请李欣怡小姐带来更多关于视障多元就业的故事。在台湾有一种职业叫做“街头艺人”,小伙伴们不要听错哦,不是“街头霸王”哦。这个职业好像是升级版的“卖艺者”,但是好像又还没有成为娱乐圈的“艺人”。那么,这样的职业在社会上大众是怎么反应的呢?大家是投以同情怜悯的硬币,还是抱之尊重与欣赏的暮光呢?主播和嘉宾展开了一次非常深度的讨论。另外,嘉宾也谈到了台北黑暗对话这一家社会企业的故事,包括结合台湾一些社会企业以及企业按比例就业的政策与实施。这些部分在大陆也同样存在,那会有怎样的不同呢?打开你的耳朵,开始聆听对岸的声音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