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期的嘉宾昀芝老师又回来啦!其实这一期的播客是和上次在同一天内录制的,昀芝老师真的有太多太多分享的内容,感觉她越来越进入感性的状态,所以主播就继续请她分享她中途失明后重建路上的点点滴滴。 在主播看来,视障重建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人际支持。昀芝老师和我分享,在她逐渐失去视觉的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个暖心的故事没有在播客分享,那就是曾经在新浪微博上,她因为追剧而结识了一些大陆的网友,当她起初几年视力不太好的时候,只有向这些不在生活圈子内的网友倾诉,他们都给与了非常支持性的回馈。所以昀芝老师对于大陆朋友才会存有更多的信任,主播也才会这么快与她畅谈甚欢,哈哈。后来看不见了,她也就断了网友的联系,直到后来学会了操作读屏软件,才又开始找到了他们,让他意外的是,这些网友居然还是惦记着她,并且也非常兴奋地再次欢迎她的回归。 不过,在回归职场的路上,昀芝老师是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呢?因为看不见之后,我们与人的互动方式其实是非常不同的,过去的朋友、同事,甚至家人,对于视障也充满不了解和困惑,那么过去的关系是会维持,还是疏远,或者变得更紧密,其实是有方法可循的。这一期播客中昀芝老师就提到了一些她自己使用的方法,主播也觉得非常实用,也会自己实际应用看看。另外,如果你从未考虑过视障者与人互动方式的独特性,那就从这一次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吧。
作为一个中途失明者,主播一直关注中途失明的议题。曾经也在苦苦寻找着一些资源,能够支持到自己的“自我重建”。而在台湾,十几年前,关于中途重建的工作就已经比较成熟,所以来台湾攻读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同时,我也将很多精力放在了考察这边的支持系统上。 这一期的嘉宾就请来了一位中途失明的国文女教师。她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视神经的不知名问题,在4年内迅速失去视觉功能。和大多数中途失明者一样,她也经历了西医、中医、神医的就医阶段,每一次视觉功能的退化都要重新的自我调整,接受每一次的失落。但是期间最痛苦的事,你永远不知道你的明天是不是会更加黑暗。直到视觉状况跌落到谷底,正如主播当时一样,当已经无路可退,当自己已经蜷缩在最黑暗的角落,我们的灵魂反而不在彷徨,心想没有比这再差了,所以也就勇敢的走出来,放弃了医治的希望,走上了视障重建之路,这条路上会有更多希望。 嘉宾名叫杨昀芝,在媒体上已经有很多的报道,主播也会将一些其他媒体上的采访或者报道的音频插播到本专辑中,大家可以多角度的去了解,也是因为她的故事非常具有示范作用,哈哈。当时她可是调动了一个临时组建的专家团队来支持她重回教师岗位上。这一路上,她的家人,她的贵人,以及她一直提到的幸运,还有她自己那一颗不服输的灵魂,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当然,还有她所处的社会环境资源,虽然她透露了一个秘密,说其实台湾也并不如我们眼中这么完善。。。。。
大家知道由广州的“展融文化”发起的视障乐行徒步的活动吗?2018年-2019年的跨年期间,是他们组织的第三届徒步活动。主播一直在台湾,所以很遗憾没有参加,但是这一次为了不留遗憾,我极力推荐了一位台湾的妹子跨越海峡的障碍,来到我们的广州参加这次“冒险”活动。 她就是我们的帅姐。一回到台湾我就像约她来聊一聊这一次的体验,谁知道她告诉我一直在感冒的状态。这不,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我终于把她约了出来,来分享她的收货。 帅姐讲了很多这次徒步的辛苦,例如雨雪交加,例如“黄泥田”,这两个关键词是她印象最深刻的。虽然很辛苦,但是因为这样的苦才成为她独特的生命经验。大家也都是苦中作乐,也充满了欢笑,即使都有一些感冒的状况,但是这种视障者独立自由的“乐行”活动中透露出的欢喜,是让人回味无穷的。所以一定要点开收听整期播客哦。 最后我们也谈到了一些关于社会的无障碍问题。从帅姐这位台湾妹子口中可见,我们内地的无障碍状况正在改善,人们也变得友善,但是仍然有那么一些不愉快的经历。。。。 想要详细了解,点击阅读全文收听吧!也欢迎在喜马拉雅搜索两岸无障碍,订阅本专辑。联系主播:。 [email protected]
这一期的嘉宾是一个“遇到障碍绝不会闷声不吭”的人,或许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成为了台湾障碍者权益促进会的其中一员。这位嘉宾的名字叫做刘家承,是一位脊髓性肌肉萎缩症(SMA)患者。这个罕见病主播也不是很熟悉,本来只是知道他使用轮椅,哈哈,就像是他之前也对于全忙的人也不熟悉一样,我们障碍者之间也的确缺乏互相的了解。但是我们在学校的资源教室的外出活动中认识,感到这位嘉宾身上的权益倡导的热情,所以一直以来也都想和他深度交流一下。这次请他来做播客,算是一次开始,今后还希望他能够多多来分享倡导和改变的经验。 家承目前是台湾师范大学人发系的学生,双主修特教系,也真是够拼的。但是他之前也曾经工作过,在youtube公司做视频剪辑的工作,挺酷的!不过可能因为长期用眼,也离我们视障更近了一步,当然,这并不是邀请他来做客的主要原因,哈哈。其实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老师们为了他而调整内容,也为了原本的课程要求,专门设计适合他来完成的运动任务,真是感到非常的平等。 除此之外,这一次嘉宾具体分享了什么内容呢?我们其实谈到了更多的是,在学校的无障碍环境问题。嘉宾说到了读书历程中不同学校的无障碍情况,有些故事延续到现在,让人回味。其实这一路上都可以看到嘉宾为了无障碍的努力,这其中一定也存在一些性格上的特点,今后还想要好好细细聊一聊。嘉宾也提到了关于在台湾障碍者考大学的制度问题,这和09期的嘉宾谈到的话题相互照应。希望今后这方面真的会有更多的突破。当然,在大陆还在更前面的发展阶段,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听到这些声音,为了今后大陆的特教事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在主播学校的资源教室里,有个声音是那么特别。其他人都是小声的聊着天,他却异常豪迈;其他人都是台湾腔,他却有点儿大陆腔;其他人我都向他们讲述大陆的故事,他却作为一个台湾人,能够说出让我都被深深吸引的奇闻异事。他就是这一期的嘉宾,陈杰。他是特殊教育系的大n学生,却对表演艺术特别偏爱。平时他有经营自己的戏剧工作是,有一些舞台剧或者其他戏剧的表演。最特别的是,他是个相声迷,这一期要不是主播功力太弱,我们倒是想要用相声的形式来进行两岸对谈呢。 陈杰上学期申请了去天津交换,来到了南开大学,但是想必大家也猜到了,他主要的目的还是相声。在拜访名家的时候,他请教了关于他低视力的障碍问题,想不到得到很多师傅的指点。其实在德云社,也有相当注明的相声演员也是有视觉的障碍,但是也都想办法客服。我们知道,舞台上,眼神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陈杰也非常想要训练自己的“斜视”,让它不再是一个障碍。关于他提到的一些做法,以及前辈的尊尊教诲,我想对于今后想要从事这个行业的视障者来说,也是非常有借鉴价值的。 当然,这位相声迷在大陆还有很多收获,例如收货一枚前女友什么的,哈哈哈。因为他亲身在大陆体验了那么久,所以主播也请她多谈谈两岸的差异和他的感受之类的。他的观点我觉得挺客观的,能够看到两岸对彼此都有一些不了解和小偏见,所以增进两岸的交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条路上,主播也在尽力哦~哈哈。 对了,这一期最后有大大的彩蛋哦!全程收听的伙伴也注意你们的耳朵,这一期的播客可不同寻常,我们的声音有时温柔,有时豪放,开着玩笑的同时,也说着道理,有点儿那么洋泾帮的相声感觉,音量也忽大忽小,耳朵们保重!。
这次的特别插播是2019年9月开学的时候,主播一回到台湾,录制的第一个音频。不过不是为了本播客,而是作为第一个来台求学的重度视障陆生,接受来自南京特教学院的访问学者,张伟锋博士的访谈。张老师在南特工作,也对于特教事业非常热忱,与他的交流一方面可以提供一些我个人的经历以供今后特教学子参考,另一方面也是让我自己有一次梳理的机会。所以最终,也得到了张老师的同意,将这次录音收录在本专辑中。 这个录音中,主播仔细的描述了作为一个中途失明的学生,如何在两岸不同的社会、教育环境中求生存,特别是在台湾如何一个人一只手杖,加上一颗勇于冒险的心,慢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安全感和生活与学习的支持系统。我们是在一个咖啡厅录制的,边吃边喝,气氛颇好,只是声音质量不佳,还望大家见谅!
在台湾,身心障碍者上大学已经不是一件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了,几乎每个想要上大学的身障者都可以有机会。没错,和中国大陆一样,有专门为身心障碍者开通的升学渠道。只不过这样的渠道比较宽,很多大学都有招收身心障碍者,也有比较多的专业可以选择。另外,如果你不通过专门渠道,同样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正常的渠道进入大学,那么专业限制就更少了。 在主播就读的台湾师范大学,光视障学生就有30位在读(2018年统计)。其中有特殊教育学系、国文系、对外汉语、东亚文化等等,还有一个学化学的呢!不过好像是大学之后才被鉴定为视障生的。总之,选择真的比较多,真是让人羡慕。如果我曾经也有这么多选择,我真不知道那样的我会是怎样的。 这一期的嘉宾就是一位台师大的视障学生,低视力,名叫呂昕祐。他的专业是教育心理与辅导学系,也就是我的直系学弟哈哈。所以当然我们的对谈会聊到很多关于心灵成长的内容,想必大家一定很有兴趣吧?其实,我们这次对谈主要还是从低视力的尴尬的认同位置开始聊起,他分享了很多作为一个低视力者的在校互动经验,包括社团的经验和参加营队的经验。我们谈到关于人际互动中的失落感,非常有共鸣,但是大家好像都是专业的自我疗愈师,都发展了应对这些失落感的方法。我想,作为障碍者,每个人都是潜力无限的,都可以发展自己的因应能力。包括音乐,也是我们共同的爱好和调节心情的好方法,播客的最后嘉宾有弹奏一曲好听的歌哦!
这个学期主播的心理师实习真的是太忙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机会可以去看展览,当然,我指的是有口述影像服务的展览。这次主播就去了台北的一个数位艺术展览,其中有一个主题为“超机体”的展厅,探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未来在艺术领域的延展性。 有趣的是,我遇到了一个视障艺术家,就是我们这一期的嘉宾许先生。我们那一场的口述影像就两个视障,所以我觉得很有缘分,就邀请他来和我一起聊一聊这个展览。谁知道真的收货非常多,虽然这个展览本身没有太值得喝彩的地方,但是我们讨论的内容还是很深刻的,再加上这位艺术家本身也在做创作的工作,也还坐着戏剧教学的工作,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这期内容中,我们探讨了以下问题: (1)机器人在未来可不可能替代人类的艺术创作呢?在播展览中,人工智能在尝试完成绘画和电影艺术,虽然技术上听起来不是特别震撼,但是引发我们思考在不久的将来是否有可能产生机器人艺术家。 (2)机器人的艺术和人类的艺术是一种无线靠近的关系还是平等共存的关系呢?加冰提到了这次展览中的库卡机器人曾经与一位表演艺术家一起演戏,然后发声几幕非常值得思考的对手戏,真不知道这样的呈现,到底是人类的艺术创作,还是机器人与人的共同创作呢? (3)障碍者在理解艺术的时候,是不是也是一种诠释,是不是也是一种艺术的在创作?嘉宾在用自己的体验去感受一个空间,然后去创作一个作品,这很像是机器人在用自己的程序来理解人类的艺术,然后再产出一个东西,其实产出的东西,如果没有一个所谓的人类正常的艺术标准,那么才会真正展现出不一样的艺术价值。 这次对话我们浅尝辄止,希望将来有机会请更加专业的人来进一步带领我们思考。
本期嘉賓主播邀請了在台南工作的林紹婕小姐。她在台南一所中學從事教務處的行政工作,在台灣是屬於公務員的體系。紹婕考上這個崗位也是非常不容易,曾經也失敗過,灰心過,但是她都熬過來了。不過,緊接著,進入到正式的職場環境中,她又面臨了不少是硬上的難題要一一突破。這一期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她是如何一步步的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人際關係,以及在台南獨自生活的情景。 在這個適應的過程中,主播深刻的記得以下幾個重要的點: (1)家人的支持。這一點讓我驚訝的是,紹婕的家人都非常知道如何幫助她,從生活的照料到工作的再設計,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角色。 (2)台灣對於視障者工作的協助也讓我驚訝,紹婕居然有每月58小時的視力協助員的資源可以使用。 (3)對於“職業再設計”這個關於障礙者就業的支持性服務,或者說也是一種合理便利,在這邊落實了,加冰一直在表達希望自己能夠貢獻更多,看來這個政策也是挺保護我們的,哈哈。 (4)我們在工作的時候,包括我在心理機構工作,都會遇到讀屏軟件不能夠完美支持工作系統的問題。紹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軟件,叫做"案件精靈",能夠幫助我們進行像素精確定位的設置。很誇張的是,嘉賓能夠記住那麼多設定的位置。還有,嘉賓也提到,她可以和系統的設計工程師直接聯繫和溝通,這真的也是太棒了吧。
本期嘉宾又请来了林雨蓉小姐。这一次我们要谈一谈她在大学毕业后的职业生涯。或许会令人惊叹的是,她原本在一家知名银行做电话销售的工作,后来却转身来到了视障按摩的工作领域,这究竟是发生了什么呢? 原来,雨蓉在社工专业大学毕业之后,找工作不是很顺利。社会工作需要经常到案主的家里访问,她带着导盲犬会遇到一些障碍,并且社会工作的职缺当时也不多。后来正好有机会她被渣打银行录取为一名电话销售员。渣打银行在台湾对视障朋友很友善。在雨蓉之前已经有一个小组都是视障电话销售员了。而且渣打银行每年都会举办公益马拉松,主播也曾经参加过几次,记得当时还遇到了台北市长柯P。话说回来,雨蓉在渣打的表现还算不错,并且狗狗也非常受到同事们的欢迎。可是后来,做了三年多,羽绒发现,自己还是不适合销售的工作,就像是在按摩领域也总有人会说“并不是所有视障都适合按摩”一样,雨蓉认为也不是所有视障都适合电话工作。其实,这重点还是我们需要的选择权。当然,雨蓉也有一些其他原因让她决心离开渣打。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办公室太久了,落下一身病。这么听起来,真的和从事按摩的负面后果一样样的呢。 那么后来雨蓉怎么就从事按摩了呢?其实一开始雨蓉也不想要做按摩,因为她力气小,体型也小,别人都说她不适合。但是雨蓉在一年左右的观察休整之后,还是选择去暮光盲人重建院学习按摩。原因也很难说清楚,大家还是直接听播客吧!幸运的是,她在暮光认识了一个非常nice的老师。这位老师给予的不仅仅是按摩的技术,更是一种豁达的心态,雨蓉也在他的身上看到了对未来的希望。在按摩领域,她似乎看到了自己适合的位置,也明确了接下来的发展阶段。总之,雨蓉现在对未来非常憧憬,让我们一起祝福她吧!
对于残障朋友来说,我们一直在推动无障碍,因为我们相信,障碍并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是社会建构的过程中,留给我们去突破的议题。所谓的无障碍空间真的存在吗?想想一个城市设计团队,他们要考虑空间的通用性的时候,真的能够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吗?主播本人是存在疑虑的。不过,如果我们到达一个新的空间,似乎通过观察,可以看到这个空间中对我们来说的障碍,通过这些观察,如果追本溯源,或许我们可以知道更多关于这个空间的历史与文化。具体说来,或许我们可以知道当初这个设计是从何而来的,后来又为什么有了一些改动,增加的那个蛇形通道是什么原因,过去的阶梯变成现在的坡道又是什么原因。这里面可能就隐藏着很多权力倡导的故事呢,也可能蕴含着一些不曾被人好好品味的关于权力冲突的火药味。恩恩,这或许是几十年后一个站在一栋无障碍空间典范的大楼面前,会呆呆思考的画面吧。 这一期的嘉宾主播邀请来了曾经很受欢迎的龔昭瑋先生,与我们谈一谈他最近在一门“空间与文学”的课堂上的所学与所思。我们有聊到对于不同障碍的人来说,空间意味着什么,我们障碍者是如何感受一个空间的。从知觉现象学角度来说,一个空间就是一个空间,它有很多元素,那么你是如何去感知的呢?有的人用触觉,有的人用听觉,还有的人像是一个照相机一样存储对于这个空间的知觉。并且,我们在与空间的互动中,会感知到一些障碍,这些障碍好像又定义了我们的存在。嘉宾提到,一次次与不同空间的互动受挫,好像也是他一次次要开始直面身心障碍者身份的时机。 关于空间,关于存在,关于障碍,你是怎么想的呢?
爱情永远是不灭的话题,在视障者的生命中,也是不可缺乏的一部分。那么在视障者看来,我们择偶的方式方法和明眼人是一样的吗?我们在择偶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呢?例如说,你更愿意和明眼人结婚还是你希望对方和你同病相怜呢?或者,你希望对方视觉功能比你好一些,这样可以在生活上多支持一下你呢? 本期嘉宾我们继续邀请了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所的赖志富同学来分享,因为他的硕士论文就在研究视障者的爱情与择偶观。嘉宾最近在台北个所大学之间来回奔波,只为了让资源教室的老师来协助他搜集样本。他和我分享,在个所学校之间奔波对于一个低视力来说还是很辛苦的,台北其实很多学校都在山上,志富为了让资源教室的老师能够感受到他的诚意,一定要自己亲自跑过去给老师们介绍他的研究项目。这可真是为了咱们视障者的爱情,使出了洪荒之力啊! 另外,这次节目是第一次主播尝试再现邀请了听友群的朋友加入直播互动,今后这样的的形式也会经常展开。时不时在粉丝群里招募哦!,所以有兴趣的粉丝可以发邮件到,介绍你自己,发表你对节目的感受,然后就有机会被邀请 加入粉丝群。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