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04 父母、养育者们的“极限反转”时刻

月亮和七个便士

hello,大家好,这是【月亮和七个便士】最新一期的亲子系列播客,我们一起聊了聊作为养育者的“极限反转”时刻。 欢迎收听👏 00:00 引入 00:41 什么是“极限反转”时刻? 01:38 我们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社会文化集体无意识,这些都影响着我们如何对待孩子。 02:42 第一颗🌰:当女孩爱美、享受自己时~ 04:55 社会文化对女性的魅力、活力的压抑和羞辱 05:43 爸爸如何面对女儿的魅力?爸爸对儿子的打压?妈妈对女儿的嫉妒?妈妈对儿子的娇惯纵容?我们如何看?如何感受?又如何无意识地被塑造和影响? 07:10 第二颗🌰:“你知道我为什么对你凶吗?” 08:48 第三颗🌰:孩子连碗带饭摔碎一地…… 11:25 父母的工作生活本就压力重重,能“极限反转”实属不易,我们也要为自己鼓鼓掌。 13:54 哪怕没hold住,发了脾气,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反思,重要的是修复关系。 14:41 大人承认自己的不足和有限,认领自己的责任,对孩子是很好的言传身教。 17:16 孩子对我们的爱,才是无条件的爱。只要父母愿意反思,愿意承认错误,孩子总是会原谅我们。孩子对我们的爱,也在滋养着我们。 19:49 父母承认自己的有限,孩子也会松一口气。孩子不再要求自己是完美的,也可以允许自己对父母表达攻击。孩子不再内疚,不再自我攻击。 22:24 第四颗🌰:当孩子像野兽一样怒吼“发疯”、拳打脚踢! 25:31 可以让低龄的孩子用颜色、食物等等具体的东西来形容他/她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内在感受,让他/她慢慢平静下来。 28:26 投射性认同:孩子觉得都是父母的错,父母也认同了,所以父母要拼命证明这是孩子的错,来摆脱这种感受。 29:57 人的大脑到25岁才能发育完全,在此之前,人就是很难完全控制情绪。 31:19 当父母拼命要让孩子认错时,这时候不再是大人和孩子,而是两个孩子在对峙。 33:01 再次深深共情每一个平凡的养育者…… 33:33 “你现在脾气就这么大,以后怎么办?!” 35:18 父母和孩子比谁的脾气更大,结果是…… 40:38 “强者文化”对我们的影响 42:34 尾声 配乐:《Lied ohne Worte in F-Sharp Minor, Op. 67/2》(演奏者:Khatia Buniatishvili) 本期主播: 张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动力学取向,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詹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理动力学取向,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陈怡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心理动力学取向,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更多信息:「月亮和七个便士」的详细介绍

44分钟
97
4个月前

E50心理咨询师闲扯谈3 动机系统、自伤自毁、哭什么哭、黑暗荣耀

月亮和七个便士

哈喽,大家好,我是张岩,又到了我们的闲扯谈系列。这期仍是王丽文、詹颖我们三个的讨论会。 依然是给大家做一些这期的简介: * 我们这期谈到了原发动机系统,继发动机系统,那可能听起来会比较专业,我大概用大白话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动机系统,我们可以把它粗浅的理解为是一种我们内心的动力系统,什么意思呢?就好比我们这种生态,作为人,我们想要去做什么,不做什么,想要去爱,去恨,我们如何理解自己,如何理解他人,如何回应自己和这个世界等等等等,我们的所有的这些心理活动都是有着一套内在运作的动力系统运作着的。 * 那我们这期讨论到我们内在这种动力是怎么样存在和被影响的呢? * 我们也顺着这里讨论到了一些创伤情况下,个体会产生自我惩罚、自我伤害、自我毁灭这样的动力又是怎么回事? * 中间我们联想到了一些不让孩子哭,不能忍受孩子哭这些时刻我们内在发生着什么 * 节目里也有金句出现啊,比如说“两人相见,六人在场。”是什么意思呢,也等你来听听详解。 * 在靠近结尾的后半部分,我们谈到了《黑暗荣耀》那部剧,我们浅浅的分析了女主的一些内心状态的可能性,也联想到一些被困住在痛苦的重复中的来访。 好了,欢迎对这期话题感兴趣的小伙伴,继续跟随我们消磨一些时间吧。 timeline: 02:42 原发动机系统vs 继发动机系统 07:44 病理性发展,攻击向内 10:14 别哭了 15:05 当痛苦无法言说,就会被行动化 21:07 家族中几代人的代际传递方式 22:32 真正的自由存在在边界之内 24:54 伤口被看见的时候,也是伤口愈合的开始 26:02 黑暗荣耀 30:41 后记 bgm: 林人——明天周六

39分钟
99+
5个月前

E49《心渊回响:创伤与解离的解读》专辑2:失踪的母亲们

月亮和七个便士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播客专辑《心渊回响:创伤与解离的解读》,通过各期不同案例的分析,帮助大家了解心理的伤痕如何形成,又对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创伤可能不会是单一事件,所以这也是为何我在这里谈论是复杂性创伤。话题有些沉重,却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部分,我也无法说出“收听愉快”这四个字,然而我想,通过这些分享,能帮助到一些听众对自己有更多的理解。 本期带来的案例来自《疯狂的深渊》第6章里面一节(点击右边文章,已加超链接)<失踪的母亲们>,文中围绕自残行为展开探讨,作者认为,患者的自残行为实际上是在表达被家庭否认和抹去的情感创伤,是对过去经历的抵抗。 重点分析 1. 对传统诊断标签的批判; 2. 对自残行为原因的重新解读; 3. 家庭对创伤处理方式的影响; 4. 精神分析理论的局限性。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种事件,无论是重大创伤还是日常的细微互动,都会在心理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这些印记相互交织,塑造了独特的心理模式和行为方式。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重要环境,其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式,比如对创伤的忽视或否认,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个体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当个体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经历不被外界认可时,他们可能会通过看似极端或难以理解的行为来表达和抗争。 同时,心理问题的复杂性还体现在不同理论对同一现象的解释差异上。精神分析理论内部不同的观点,以及与其他心理学理论的分歧,都说明了人类心理是一个多面且深邃的研究对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去理解和探索。 本期主播:王丽文 剪 辑:詹颖 音乐选曲:张岩 如果大家对此篇文章感兴趣,欢迎关于公众号“月亮和七个便士”或“丽文心理学习笔记”,有更详细的内容介绍。

11分钟
60
5个月前

E46 心理咨询师闲扯谈2—生理缺陷、代际传递、反社会特质

月亮和七个便士

哈喽,大家好,我是张岩,这期仍是王丽文、詹颖,我们三个的闲扯谈系列。 非常抱歉,这期更新慢了好几拍,后面小伙伴的内容都要上架了,我这还在缓滞当中。有时候低效能、缺乏动力、倦怠感就是会劈头盖脸砸过来,不过我已经熟悉自己的节奏,每当这样的时候,瘫着、放弃挣扎、允许、理解和等待,是我唯一能做的,却也反而是脱离这种停滞最快的方式。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慢,就是快。 这期是上期闲扯谈系列第二辑,依然还是给大家做个简介: 我们这期聊到了一些有生理或者样貌上有缺陷的一些个体,比如唇腭裂,脸上有胎记、皮肤有烧伤这样一些从外貌上的确就有些不同的个体,他们这样的特殊性与环境如何的交织作用来形成他们的自体,我们也谈到当孩子不完美的时候,家长可以如何理解和回应这样的孩子。 同时我们也联想到,有时候我们的长相是很普通甚至很多是面容姣好的,我们文化中尤其是前几代人会有给孩子起一个不那么好听的乳名那样的习惯,比如铁蛋、狗剩之类的,还有很多很多,现在想来那都是一些扭曲甚至有羞辱性的称谓。可是由于更早期不恰当的回应,会很高程度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看法,就好像詹颖提到的一个比喻,我们从小到大照的是一面哈哈镜,等到长大我们去照正常的镜子的时候,反而会不相信,会觉得正常的镜子是有问题的。 从这里我们也发散到,为什么父母有时候会难以给予孩子那个恰当的回应、无法提供孩子足够的镜映,无法帮助孩子消化困难、安抚创伤,反而有时,那些伤恰恰是代际传递下去的。 我们也从技术上做了一些讨论,到底在咨询中,我们如何能帮助到这些有着很多各种各样外在或者内在困难的来访。 后半段我们讨论到了一个个案,但因为隐私保密个案的部分我已经删掉了,只保留了我们联想讨论的内容引,所以这里有点跳,提前跟大家预报一下。 好了,欢迎对这期内容感兴趣的伙伴随意听、跳着听、加速听或者认真听,都好,感谢你们这一会儿与我们在一起。 timeline: 04:23 外貌上不完美的个体 09:17 如何转化这种困难 10:43 明明是正常人 13:18 自我预期主导的信息过滤网 14:20 当糟糕的幻想被印证 17:46 代际传递 22:39 向外寻求认可的魔法会渐渐失效 24:21 咨询中如何帮助“魔法失效”的来访 36:04 反社会特质的个案 bgm: 片头:The Fear -- the score 片尾:送给来时的自己--银河快递

49分钟
99+
6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