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于特岛大屠杀:1小时,造成400余人伤亡,没有死刑的国度如何面对恶魔?

局儿播客

2011挪威枪击惨案,1人枪杀69人伤300多人,“废除死刑”引发的 1. 核心事件:聚焦 2011 年挪威 “7・22” 爆炸枪击案,还原凶手布雷维克制造奥斯陆政府大楼爆炸(8 死)、于特岛青少年夏令营屠杀(69 死)的双重暴行,揭露其单人作案的精密策划与极端意识形态。 2. 社会冲击:挪威 “无死刑” 司法体系引发的文明争议:凶手被判 21 年监禁,成为挪威史上最重刑罚; 惨案暴露北欧高福利社会下的隐性裂痕 —— 移民政策、文化认同与极右翼思想的滋生土壤。 3. 幸存者群像:从目睹爆炸的 17 岁少女琳恩,到躲在钢琴下逃生的亚历山大,再到失去眼球的威亚、用绘画疗愈的卡米拉,展现创伤后的生命重建; 辩护律师盖尔・利列海默坚持法治精神,创办 “对话工坊” 推动对立群体对话。 4. 电影与反思: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以纪录片式手法拍摄《7 月 22 日》,用手持镜头、监控影像保留真实痛感,聚焦凶手 “钢琴家般的双手” 等细节解构暴力; 影片引发对 “文明韧性” 的探讨:当子弹穿透玫瑰,社会如何让光明在黑暗中持续燃烧? 5. 十年回望:于特岛 “记忆森林” 落成,69 棵云杉纪念逝者;挪威在安全与开放间艰难平衡,极右翼支持率与反种族主义运动同时增长; 凶手狱中仍坚持极端思想,而幸存者用 “海鸥疤痕”“蓝铃花纪念” 等方式诠释 “选择如何活着的自由”。 6. 延伸思考:文明进步为何常伴随仇恨与不平等?民族分裂、恐怖主义背后的社会结构性矛盾; 法治与人性的博弈:当程序正义遭遇情感正义,如何守护文明的底线? 结语:这起惨案不仅是挪威的伤口,更是现代文明的一面镜子。它提醒我们:极端暴力或许难以根除,但人类对理性、宽容与希望的坚守,才是文明最珍贵的遗产。

24分钟
99+
5个月前

82.十亿赎金,毒糖恐吓!格力高·森永投毒案-剧场型犯罪鼻祖

局儿播客

日本悬案王炸!!日本最嚣张犯罪团伙如何戏耍警方 18 个月? 上图:1984年,商店中顾客在观看关于森永食品被投毒的说明(图片来自网络) 案件核心:1984 年日本「格力高 - 森永案」,食品巨头社长江崎胜久遭绑架,绑匪 “怪人二十一面相” 以勒索、纵火、投毒等极端手段挑衅警方,历时 18 个月,留下 140 余封恐吓信,却始终逍遥法外。 1. 犯罪手法:剧场型犯罪:提前预告犯罪计划,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挑衅,将犯罪包装成 “表演”; 心理战:在投毒食品贴 “有毒” 标签,制造恐慌却未致人死亡,精准拿捏公众恐惧心理。 2. 社会影响:日本食品行业陷入信任危机,多家企业股价暴跌、产品滞销; 警方投入 130 万人次警力仍无果,滋贺县警察总部长以自焚谢罪,引发舆论震动。 3. 未解之谜:犯罪团伙身份至今成谜,关键线索如 “狐狸眼男”、可疑车辆均被错过; 案件追诉时效已过,真相随时间尘封。 4. 衍生文化:为《攻壳机动队》笑脸男事件提供灵感,对比两者犯罪逻辑与社会影响; 推荐书籍《消失的怪人二十一面相》,基于 NHK 深度调查还原案件细节。 上图:被警方公布的犯罪嫌疑人之一的狐狸眼男子画像 上图:被投毒的糖果和案犯在上面留下的说明字(图片来自网络)

14分钟
99+
5个月前

78.三亿日元消失之谜:日本昭和年代最诡异的完美抢劫案

局儿播客

“暴雨假警劫走三亿日元,17 万人调查无果!日本头号悬案藏着多少秘密?” 【节目主题】日本昭和年代三大悬案之首 —— 银行三亿日元抢劫案深度解析 【核心亮点】 * 案件背景:1968 年日本经济腾飞期,东芝年终奖运钞车成目标,2.94 亿日元(约合如今数十亿日元)遭劫 * 离奇过程:劫匪冒充警察,利用发烟筒制造恐慌,在暴雨中上演 “完美抢劫”,20 分钟内完成作案逃逸 * 关键线索:现场遗留 120 多件物证,却因警察失误破坏关键证据;从血型、笔迹到车辆被盗,细节暗藏玄机 * 嫌疑人谜团:两位高度吻合的嫌疑人,一位离奇自杀,一位因完美不在场证明脱罪却最终家破人亡 * 警方困境:17 万人参与调查、9.9 亿日元投入、11.8 万嫌疑人排查,仍无法揭开真相 【听众互动】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1. 你认为犯罪团伙有多少人?女性成员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2. 嫌疑人 A 和 B 的死亡是否另有隐情? 3. 如果你是侦探,会从哪些新角度调查这起悬案? 【延伸阅读】 * 书籍推荐:《日本未解决事件史》《昭和的幻影:三亿日元抢劫案全记录》 * 影视参考:电影《三亿日元抢劫案》、纪录片《日本悬案档案》 【下期预告】 下一期将继续探索日本昭和三大悬案,揭秘另一起震惊全国的离奇案件,关注节目,别错过后续精彩内容

13分钟
99+
5个月前

77.日本可口可乐无差别投毒案:让人致死的快乐水!

局儿播客

路边可乐竟成杀人凶器,日本悬案至今未破,背后藏着怎样的黑暗? 听众朋友们,欢迎来到局儿播客!今天咱们要聊的,是一起堪称日本最离奇恐怖的悬案之一 —— 可口可乐无差别投毒案。这起事件不仅在当时的日本引发了巨大恐慌,更因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而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相信很多人都好奇,一瓶普普通通的可乐,怎么就成了夺命毒药?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黑暗又惊悚的往事。 * 案件经过首次投毒:1977 年 1 月 14 日凌晨,东京细雨寒风中,6 个结束寒假打工的年轻人结伴回宿舍。18 岁的明美在电话亭旁发现一瓶未开封的可口可乐,因不爱喝转赠给 16 岁的藤原。藤原回宿舍喝下可乐后,出现苦涩口感,随即抽搐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怀疑非普通食物中毒,警方介入,法医发现尸体皮肤有粉红色斑块,怀疑氰化物中毒。 连环投毒显现:警方等待化验结果时,又接到一起相似案件,平川站西口马路边一名中年男子死亡,尸体旁有半瓶可乐和呕吐物,同样死于氰化物中毒。后续警方在周边又发现两瓶可疑可乐,化验结果显示,四瓶可乐均含大量氰化物且含量各异,引发警方对凶手 “死亡实验” 猜测。 调查困境:警方提取可乐瓶指纹,却因日本当时指纹系统不完善,线索中断。走访调查发现,早在 1976 年 11 月中旬就有可疑未开封可乐出现,且凶手频繁变换放置地点,对平川地区环境极为熟悉。凶手选择富裕的平川地区作案,动机成谜,警方推测其或有反社会心理、仇富心态,或居住附近。 再次作案:一个月后,1977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东京八重州地区发生巧克力投毒案,因民众有了警惕心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作案手法与毒可乐事件相似,盒内还留有嚣张文字,再次引发社会震动。 * 案件结果与影响案件悬而未决:直至追溯期结束,警方都未能侦破案件,根据日本法律,刑事案件公诉期限为 15 年,即便如今抓到真凶,也无法实施法律制裁,真相永远被尘封。 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影响:可口可乐公司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1978 年为挽回消费者信任,将玻璃瓶包装改为易拉罐和塑封包装,主打不可复原设计,才慢慢重回市场,但易拉罐包装也并非绝对安全。 * 案件启示: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日常生活中,陌生人给的饮料、来路不明的食品,都可能暗藏致命危险。人性中的贪婪与轻信,往往会被犯罪分子利用,一时的侥幸心理,可能会让我们付出惨痛代价。希望大家能从这起案件中吸取教训,时刻保持警惕 。

15分钟
99+
5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