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15分钟
播放:
370
发布:
5个月前
简介...
路边可乐竟成杀人凶器,日本悬案至今未破,背后藏着怎样的黑暗?
听众朋友们,欢迎来到局儿播客!今天咱们要聊的,是一起堪称日本最离奇恐怖的悬案之一 —— 可口可乐无差别投毒案。这起事件不仅在当时的日本引发了巨大恐慌,更因为至今仍是未解之谜,而一直被人们所关注。相信很多人都好奇,一瓶普普通通的可乐,怎么就成了夺命毒药?背后又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黑暗又惊悚的往事。
- 案件经过首次投毒:1977 年 1 月 14 日凌晨,东京细雨寒风中,6 个结束寒假打工的年轻人结伴回宿舍。18 岁的明美在电话亭旁发现一瓶未开封的可口可乐,因不爱喝转赠给 16 岁的藤原。藤原回宿舍喝下可乐后,出现苦涩口感,随即抽搐昏迷,经抢救无效死亡。医生怀疑非普通食物中毒,警方介入,法医发现尸体皮肤有粉红色斑块,怀疑氰化物中毒。
连环投毒显现:警方等待化验结果时,又接到一起相似案件,平川站西口马路边一名中年男子死亡,尸体旁有半瓶可乐和呕吐物,同样死于氰化物中毒。后续警方在周边又发现两瓶可疑可乐,化验结果显示,四瓶可乐均含大量氰化物且含量各异,引发警方对凶手 “死亡实验” 猜测。
调查困境:警方提取可乐瓶指纹,却因日本当时指纹系统不完善,线索中断。走访调查发现,早在 1976 年 11 月中旬就有可疑未开封可乐出现,且凶手频繁变换放置地点,对平川地区环境极为熟悉。凶手选择富裕的平川地区作案,动机成谜,警方推测其或有反社会心理、仇富心态,或居住附近。
再次作案:一个月后,1977 年 2 月 14 日情人节,东京八重州地区发生巧克力投毒案,因民众有了警惕心未造成人员伤亡,但作案手法与毒可乐事件相似,盒内还留有嚣张文字,再次引发社会震动。
- 案件结果与影响案件悬而未决:直至追溯期结束,警方都未能侦破案件,根据日本法律,刑事案件公诉期限为 15 年,即便如今抓到真凶,也无法实施法律制裁,真相永远被尘封。
对可口可乐公司的影响:可口可乐公司成为最大受害者之一,1978 年为挽回消费者信任,将玻璃瓶包装改为易拉罐和塑封包装,主打不可复原设计,才慢慢重回市场,但易拉罐包装也并非绝对安全。
- 案件启示:这起案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日常生活中,陌生人给的饮料、来路不明的食品,都可能暗藏致命危险。人性中的贪婪与轻信,往往会被犯罪分子利用,一时的侥幸心理,可能会让我们付出惨痛代价。希望大家能从这起案件中吸取教训,时刻保持警惕 。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暂无小宇宙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