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抢到labubu了吗?为什么这个玩偶能让人如此上头?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7期!本期我们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入坑 Labubu 的,也一起回顾了泡泡玛特和 Labubu 爆红的背后故事。我们还一起盘点了那些我们曾为“情绪价值”买单的商品:Hello Kitty童年回忆、白月光……聊着聊着也不禁让人开始认真反思:情绪价值和消费陷阱到底差在哪?labubu是不是当下的“口红效应”?希望这期节目能带来一些共鸣,也欢迎你分享自己的“情绪消费瞬间”。最后,祝大家都能如愿抽到最爱的 Labubu! [Timestamps] (01:17) - 终于抢到labubu了!买一支labubu在北美有多难? (05:52) - Labubu到底是什么,泡泡玛特Pop Mart和Labubu是如何火起来的? (11:47) - 那些我们为情绪价值买过的商品,你能理解吗?童年白月光来啦! (17:40) - 为什么大家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Labubu是新时代的口红效应(lipstick effect)? (20:49) - 消费陷阱和情绪价值的区别,上头型购物 vs 研究型购物 “Shopping Researcher” (26:46) - 评论互动 - “人生有时候就是无意义的,不是吗?”;你经历过“Hoe Phase”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Youtube @纽约女孩 The Girls
这一期是我们播客一周年的特别企划,也是我们第一次走到线下,与纽约的听众们面对面录制了一场温暖的茶话会。我们提前收集了参与者的关键词,作为这次对话的起点,一起聊了聊这些年在纽约生活的感受——从新鲜感到归属感,从以游客视角看世界的好奇,到成为居民后与城市缠绕的日常。我们也谈到了成长与改变,以及在这座城市的无限可能里,如何坚持做自己。录制当天大家围坐在一起,那些轻松的笑声、共鸣的点头,都是我们这一年最温柔的回响。感谢每一位陪我们走过的人,也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第二年。 备注:活动视频会在纽约女孩的小红书/抖音/instagram/youtoube帐号上发布,欢迎大家云参加我们的一周年活动~ [Timestamps] (03:08) - 变化:纽约一直在变,我也一直在变 * 上学、读书、旅游...大家是如何来到纽约的?. 第一次来纽约觉得街上很多疯子 * 十年前的纽约长什么样,这个城市接纳你所有的样子 (07:11) - 可能性:只要你想,在纽约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11:08) - 新鲜感:第五大道的“LV盒子”居然是同事儿子修的 * 每年光是自行车就是5种节日? * 纽约最新网红打卡地标 —— LV盒子大楼真的没有窗户? (14:28) - Rollercoaster:纽约能包容你不同阶段的心情 * 生活在纽约,心情就像过山车,每天都是拆盲盒; * 纽约不缺故事,认识新朋友就像回到学校生活 (18:23) - 成长:在纽约出门走一圈,这一秒的你也成长了 (20:08) - 改变:在纽约我从游客变成了居民 * 纽约怎么这么多人工作日也不上班,工作日在纽约街上闲逛的人都是做什么的? (28:39) - 爱情:在纽约好像更容易被搭讪? * 因为一个人来到一座城市,聊聊纽约的爱情吧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Cover credit to 40Visuals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你有多久没和父母一起旅行了?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5期!本期节目我们从亲身经历出发,对比了童年时期与长大成人后与父母出游的不同感受。长大后的旅行,不再只是“被带着走”,而是逐渐承担起安排路线、协调节奏、照顾父母的角色转变。我们也探讨了旅行中频繁出现的摩擦点——包括饮食口味的差异、消费观念的冲突、作息节奏不一致,甚至对穿衣风格和拍照偏好的不同理解。这些看似日常的分歧,实则折射出两代人在生活习惯、文化认知上的深层差异。我们也回顾了旅途中那些珍贵的小确幸和一些意外收获的温情~节目最后,我们还分享了一些在亲子旅行中减少冲突、增进沟通的实用建议,试图寻找在“陪伴”与“独立”之间的平衡点。希望这期节目能为你下次与家人出行,提供一些反思与启发。 [Timestamps] (02:27) - 聊聊我们和爸妈一起旅行的那些事 (04:52) - 从签证到海关,妈妈第一次来美国旅游,全靠我一人撑起全场 (08:09) - 小时候 vs 成年后 和父母一起旅游的体验 * 小时候是爸爸妈妈的跟屁虫,现在行程我全管 * 和父母一起住 vs 有自己的空间——到底哪个更放松? * 在酒店泡澡,妈妈担心我晕掉来敲门的那一刻 🛁 (14:17) - 那些需要磨合的瞬间:饮食不合、作息不对、审美不搭 * 带爸妈吃火锅、串串…怎么就“下头”了? * 副驾灾难现场:爸妈是“零辅助型”还是“指挥型”?🚗 * 两周旅行没化妆…真的累了 (21:23) - 迟来的叛逆期?最受不了长辈临时安排的饭局,甚至“被相亲”? (28:00) - 和父母旅行的小确幸时刻 * 那些意想不到的温柔时刻:爸妈第一次来美国的感动 * 旅行给了我们更亲近父母的机会 * 旅行也能重新靠近父母:像是短暂做回了小孩 👧 (34:09) - 实用小Tips:如何和爸妈不吵架地走完一趟旅行? * 出发前演讲,和父母约法三章,买东西不做汇率换算,每个景点必须买纪念品 🎁 (41:44) - 评论互动:和同事吃饭AA总是被占便宜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蓝老师的小红书 @蓝老师
年上容易“爹味”,弟弟可能太幼稚?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4期!在这一期节目中再次邀请到我们的好朋友Jojo返场,我们围绕“恋爱是和年上还是年下更合适”展开讨论,三位女生分别分享了与年长与年下伴侣交往的真实经历,从亲密关系中的沟通方式、情绪表达,到生活节奏与价值观的差异,逐一探讨了不同年龄结构带来的利与弊。我们也进一步延伸到恋爱关系中“年龄”是否重要这一命题,并深入聊了“恋爱主体性”的建立过程:在情感中如何保持自我、不轻易被对方影响。无论你现在正经历什么样的关系,希望这期节目能带来一些启发,也祝愿你在这个夏天,遇见值得投入、彼此成长的甜甜恋爱。 [Timestamps] (01:58) - 恋爱要跟哥哥谈还是弟弟谈?和不同年龄段交往的体验和感受 (08:23) - 和年上 vs 年下交往的优点 (10:13) - 你会介意对方谈过很久的刻骨铭心的恋爱 or 谈过很多次恋爱关系吗? (14:44) - 和年上 vs 年下交往的缺点 (17:04) - 恋爱里和年上vs年下沟通方式的区别 (19:18) - 关系中 年龄 真的那么重要吗?突然发现好像无法和同龄人产生化学反应 (23:00) - 如何理解恋爱中的主体性? (29:25) - 评论互动:在国外自己布置的房间对我们有着特殊意义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后悔来纽约?留在大城市真的有意义吗?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2期!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分享了在城市生活的真实心情,那些对城市的又爱又恨——从“反复爱上这座城市”的浪漫,到“这里不属于我”的失落。我们讨论到独生子女的责任、租房买房的崩溃、机会和压力的平衡,还有在陌生城市中如何寻找归属感……是什么让你来到大都市,又是什么让你想要坚持或离开这里,一起来聊聊吧! [Timestamps] (00:44) - 后悔来美国?想回国的心情到达了顶峰 (03:31) - 对大城市的又爱又恨,为什么我们来到大都市?回顾反复爱上城市的瞬间 * 纽约 vs 加州,工作机会、生活节奏和城市的烟火气 * 反反复复爱上城市的瞬间:“这个城市因为我有了一些变化” * “别担心,你的爱豆会来找你巡演” – 在城市的医疗、活动、丰富资源 * 从国籍、语言、到穿衣风格,在这里都被接纳 (10:25) - 为什么人们想要离开大城市,那些“这里不属于我”的瞬间 * burnout的时候没有人理解,只能一个人扛,父母也只会说“太累了不开心就回来” * 讨厌城市中,一切跟”房子”有关系的事情 * 被迫离开城市的原因,那些都市人的条条框框 * 独生子女的选择题,“出来24年了呆了2个国家,最后我选择回到父母身边,照顾父母“。 * “要是让了一次就再也走不了了” – 在城市开车就像一场博弈 (18:12) - 为什么还有人会选择留下?喜欢城市带来的“匿名感”,也更多是为了不想回家。 (22:44) - 城市希望你为它发光发热,但并不希望你留下。为什么城市总有“一批人来又有一批人离开的”迁徙感? (28:09) - 如何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地方找到归属感? (32:06) - 评论互动 – 留美还是回国,”看行业吧,如果是 finance/金融 和 tech/科技 留下来,如果是其他回国吧”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重要通知] 我们最近在策划播客的一周年线下活动啦,活动在6月14日纽约的中城举办~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见个面、聊聊天、放松一下。如果你在纽约或者有可能来,欢迎用下方链接报名参加。我们会和已经填写好邮箱的朋友们发送正式邀请。因为资金/场地有限,活动名额大概15-20名左右,报名开放到人数满为止。如果确定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填写报名表哦,另外即使无法来场的朋友也可以留下你的邮箱和base的城市,可能会成为我们下一次活动选址! 邮箱报名链接 - wj.qq.com 海外的朋友欢迎使用这个链接 - forms.gle
本期我们集体“出诊”,聊聊那些困扰打工人的都市小毛病:电梯里的沉默对峙赛、地铁里的贴脸尴尬极限挑战、工作社交的营业尬聊、租房漂泊症,还有“我今天没学点啥就不配睡觉”的自我优化内耗症和FOMO情绪。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的真实体验,也尝试分析这些“病”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听完这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共鸣!快来和我们一起找点治愈的办法吧~ [Timestamps] (01:53) - 都市病图鉴 * (02:03) 社恐型small talk焦虑:怕尬聊、怕电梯里沉默、怕被问“how are you”。 * Fun fact,small talk小技巧分享!三句话可以让一个男人不停讲话 * (06:28) 地铁沙丁鱼应激症:高峰期被挤到变形时,会突然思考人生意义 * (07:59) 过度社交疲劳症:社交频率太高 or 朋友太多反而没有深度连接 * (09:26) 朋友圈营业焦虑:不发动态怕“被消失”,发又怕不够酷。 * (13:27) 高效率绑架症,FOMO焦虑:一旦闲下来就觉得自己废了,休息也要安排得像Excel表格。 * (18:29) 过度自我优化病:什么都要提升自己,但好像永远不够优秀。 * (20:32) 选择困难症:菜单太长,剧太多,连周末去哪都纠结。 * 不知道去哪吃饭?选择困难症小技巧~ * (22:12) 周末补眠焦虑症:拼命在两天内“修复一周创伤”,但睡了又罪恶。 * (23:48) 租房漂泊症:没有归属感,连“家”都是短租的代名词。如何在新的环境找到归属感? (25:32) - 都市人为什么都多多少少有些都市病? (31:38) - 评论互动:“友情就应该为爱情让步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重要通知] 我们最近在策划播客的一周年线下活动啦~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见个面、聊聊天、放松一下。如果你在纽约或者有可能来,欢迎报名参加,我们会通过邮件通知大家最新的活动进展~ 当然,如果你不在本地也不用担心,我们也在考虑加一个线上环节,让更多朋友可以一起参与。 邮箱报名链接 - wj.qq.com 海外的朋友欢迎使用这个链接 - forms.gle
明明绩效不错,却总觉得在公司“被针对”?或者一场突如其来的裁员,让你措手不及?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40期!本期我们和嘉宾Koko,一起聚焦两个现实又敏感的话题——职场被针对和裁员。我们聊了聊这背后的逻辑、可能出现的前兆信号,以及在面对这类情况时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从心理调适到实际行动,希望我们和嘉宾的讨论能为你带来一些启发,帮你在复杂的职场局势中多一分判断力和安全感。 [Timestamps] (02:21) - 职场被针对有哪些信号? (05:59) - 为什么职场中会故意针对一个人? (10:22) - layoff公司裁员的逻辑和常见原因 (12:05) - layoff裁员的信号有哪些,什么是PIP(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 (17:25) - 在职场被针对了怎么办?北美职场亚裔的困境,反击也很重要,职场中不要害怕把桥烧掉burn the bridge (23:48) - 在职场被裁员了怎么办?找下一份工作时,如果面试官问起来“为什么退出上一份工作” 该怎么回答? (26:55) - 评论互动 – 回避型依恋男生视角:“我们只是有点时差”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重要通知🎉] 我们最近在策划播客的一周年线下活动啦~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见个面、聊聊天、放松一下。如果你在纽约或者有可能来,欢迎报名参加,我们会通过邮件通知大家最新的活动进展~ 当然,如果你不在本地也不用担心,我们也在考虑加一个线上环节,让更多朋友可以一起参与。 邮箱报名链接 - wj.qq.com 海外的朋友欢迎使用这个链接 - forms.gle
物价涨到连一个鸡蛋都能让你心头一紧?本期我们聊聊如何在高物价时代“花得聪明”。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9期!这期我们从一个鸡蛋的价格聊到搬家省钱技巧、如何在护肤和穿搭上追求性价比。Target 和 Costco 成了新的时尚圣地?dupe 平替文化崛起,是聪明消费还是伪命题?还有那些看似贵、实则帮你省大钱的单品也值得聊聊。如果你也在大城市里努力生活,这期一定有你共鸣的点! [Timestamps] (05:24) - 💸 纽约太烧钱了!一个鸡蛋现在都快买不起了? (07:16) - 🛍️ 消费降级后我们发现商场里的sales反而变得更热情 (10:00) - 🧥 时尚的尽头真是target和Costco (12:35) - 📈 看一眼数据:纽约物价到底涨了多少? (13:49) - 🎢 关税一调,美股变身红绿跳楼机 (15:29) - 🧴 Dupe 平替风潮,是新消费趋势还是智商税? (17:29) - 📦 搬家省钱实用小技巧! (21:09) - 🧑⚕️护肤变美的秘诀居然是直接看医生 (27:44) - 💡贵价单品也能省钱?我们来算算性价比 (31:31) - 🧠评论互动:男生眼中的异性朋友 vs. 同性友情的困境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重要通知] 我们最近在策划播客的一周年线下活动啦~想趁这个机会和大家见个面、聊聊天、放松一下。如果你在纽约或者有可能来,欢迎报名参加,我们会通过邮件通知大家最新的活动进展~ 当然,如果你不在本地也不用担心,我们也在考虑加一个线上环节,让更多朋友可以一起参与。 邮箱报名链接 - wj.qq.com 海外的朋友欢迎使用这个链接 - forms.gle
为什么我们总说“一年英水硕,一生英伦情?”在英国留学工作是什么体验?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8期!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和正在英国读MBA的好朋友YC一起聊了聊英国留学生活,到找工作的节奏与门槛,再到社交风格,我们分享了自己的留学故事和职场观察。如果你正在考虑留学方向、职场跳槽,或者只是怀念当年留英时光,别错过这一期! [Timestamps] (02:13) - 从英剧到“一生英伦情”,我们为什么选择去英国留学? (05:07) - 深度体验英国留学生活:英国大学的学期制度和教育模式,通识教育vs专业教育 (12:58) - 到底要花多少钱?英国留学生活开销,附省钱、打工、奖学金tips✨ (19:02) - 在英国工作:了解英国留学友好的工作签证,一年30天带薪假期?! (29:04) - 社交文化:不同的diversity文化体验,I人友好社交 (35:57) - 评论互动:读博之前应该gap一年吗?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我们正在筹划一些新的线上或线下活动,如果对未来活动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用这个链接报名噢!我们会通过邮件通知大家最新的活动进展~ 邮箱报名链接 - wj.qq.com (海外的朋友欢迎使用这个链接 - forms.gle)
你有没有想过来一场 Gap Year,却总是纠结要不要踏出这一步?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7期!这期我们聊聊什么时候真正需要 Gap,为什么总是在犹豫,以及如何让这段时间成为更了解自己的机会。Gap 不是为了迎合简历,也不一定要变成加分项,而是给自己时间停下来,想清楚真正想要什么,尝试那些一直想做却没机会做的事。休息、探索、体验,都是合理的选择。那 Gap 之后会面临哪些挑战?回来后又该如何调整?如果你对这些问题也有困惑,就来一起聊聊吧!🎧 [Timestamps] (03:40) - 我应该休息一下吗:什么时候可以take a gap? (09:03) - 当我们犹豫要不要gap一段时间的时候,我们都在犹豫什么? (12:35) - Gap多久比较合适? (15:27) - Gap Year 可以做什么:最值得的三件事和Gap Year Todo List (28:16) - 从网球选手到创业startup,gap也许是解锁人生的无限可能 (31:41) - 工作、学历成为定义我们的标签;一切都很好,但我怎么感到这么迷茫? (35:00) - Gap Year带给生活的改变和重回职场/工作的挑战 (43:30) - 评论互动:男生视角如何看待“为什么要结婚”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你还记得上次发脾气是什么时候吗?为什么我们在生气时常常有人劝我们“别生气”,却没有人教我们怎么生气?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6期节目,在这一期播客中,我们探讨了愤怒的根源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和行为。我们将分析愤怒背后隐藏的情绪,了解为什么我们会发脾气,并探讨不同类型的愤怒。我们讨论了如何识别和管理愤怒,避免让它控制自己。最后,我们分享了一些思路和技巧,帮助你更加优雅的方式表达愤怒,从而把它转化为推动力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陷入负面情绪的漩涡。希望大家在生活里有气就发,优雅表达,别让情绪伤了身体!💌 [Timestamps] (0:16) - 生活中那些让人生气想发脾气的瞬间:在海外受到不公平对待、和父母沟通、不愉悦的餐厅用餐体验 (5:03) - 我们为什么发脾气? (7:43) - Ryan Martin 提出的 引发愤怒的三大相互作用因素 * 刺激事件(provocation) 是引发愤怒的触发点。 * 解释(interpretation) 是指我们如何理解这个刺激事件。 * 情绪状态(pre-anger state) 指我们在遭遇刺激事件前的心理状态。 (10:56) - 长期压抑情绪的后果,为什么我们需要好好发脾气?朋友迟到你会发脾气吗? (13:47) - 不健康/无效发脾气的表达方式:攻击型,压抑型,被动攻击型 * 情侣们吵架吵到“半夜离家出走”、“已经忘了在吵什么” * 日剧《轮到你了》:阴阳怪气的婆婆和忍气吞声的媳妇;遇到人前人后挑破离间怎么处理? (24:40) - 《穿Prada的女王》女魔头们都是如何优雅的发脾气 (30:50) - 评论互动:如何看待女生在暧昧期忽冷忽热、欲擒故纵、刻意少回消息。评论互动“太作死” [相关文献资料] 愤怒的三大因素 Podcast《Psychology and Stuff》by UW-Green Bay Psychology Department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我们应该如何生气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在小宇宙、Spotify、App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纽约女孩》,和我们一起聊聊成长与生活!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别忘了在 Apple Podcasts 和 Spotify 给我们打个五星好评🌟,你的支持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多有趣的节目!💖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缺乏同理心、过度关注自己,甚至操控他人?遇到这样的人我们该怎么办?欢迎收听《纽约女孩The Girls》的第35期节目,我们会探讨 NPD 的核心特征、可能成因,以及它如何影响人际关系和职场。自恋型人格障碍往往难以察觉,却可能在生活中带来极大影响。如果你曾在职场或亲密关系中遇到类似的人,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 NPD 的知识,欢迎和我们一起聊聊“自恋型人格障碍”,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Timestamps] (5:22) - 生活中的典型自恋人格障碍NPD(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症状 控制欲超强的老师:语言暴力体罚学生、故意拖堂占用其他时间 职场中常见NPD行为:拉踩抢credit第一名、偶尔用小礼物的小恩小惠,实则暗中破坏 亲密关系中的NPD常见伎俩:“高富帅”完美人设、爆发型情绪失控、“受害者”博同情、情绪绑架 (16:31) - 自恋人格障碍NPD到底是什么? 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生对自恋人格障碍NPD的标准和症状:自大、需要钦佩、缺乏同理心 (20:43) - 显性自恋(Overt Narcissism) vs 隐性自恋(Convert Narcissism) (24:22) - 健康自信/普通自恋 vs 自恋人格障碍 (26:35) - 自恋系数小测试,自恋人格障碍NPD的形成原因 (29:49) - 生活中遇到NPD怎么办? 亲密关系里(爱情,亲情,etc.)遇到NPD如何自救: 建立清晰的心理边界、避免被操控,找到自己的“逃生圈” 职场中那些无法避免的NPD如何面对:保持“专业距离”,提供有限反馈,专注自己的目标 (36:55) - 评论互动:“新的工作还在摸索中,不敢问问题,还被群攻指责.... 工作中到底应该多问问题吗?” [相关文献资料] 自恋型人格的定义-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 自恋型人格的诊断与治疗-哈佛医学院 显性与隐性自恋型人格的区别 自恋型人格的自我诊断-测试题 Mayo clinics NPD (症状,诊断,形成原因、风险以及预防) BGM credit to Andreas Dahlbäck [You and Me on Cloud High] [播放平台] 小宇宙 @纽约女孩 The Girls Spotify @纽约女孩 The Girls Apple Podcast @纽约女孩 The Girls [社交媒体] 小红书 @纽约女孩 The Girls instagram @fm.thegirls 抖音 @纽约女孩 The Girls 🎧 在小宇宙、Spotify、Apple Podcasts等平台搜索《纽约女孩》,和我们一起聊聊成长与生活!如果你喜欢这期内容,别忘了在 Apple Podcasts 和 Spotify 给我们打个五星好评🌟,你的支持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多有趣的节目!💖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