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讨论了关于“松弛养育”这个话题。作为有着完美主义倾向的妈妈,我们也都曾经用力过猛,被别人家的孩子和各种网络推送贩卖焦虑。而经过了多年的自我成长,我们逐渐认清了一个现实:所谓的育儿焦虑,都是源于我们自己的不安全感。当我们把目光从向外追求变为向内看之后,外界的声音就逐渐被屏蔽了。松弛养育绝对不是躺平摆烂,而是内核稳定之下有意识的取舍。我们不可能也不需要完美,只需要做那个“足够好的家长”,有边界,有空间,允许犯错,允许修复,就是孩子最需要的那个家长。 你有哪些育儿焦虑?面对鸡娃内卷的大环境,让你保持初心内核稳定的是什么?欢迎大家跟我们分享你的心得和感悟。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讨论了很多家庭当中都存在的过度融合与边界模糊问题。在传统的家庭关系中,个人边界是一个非常弱化的存在,在面对父母以爱的名义过度干预子女生活的时候,成年子女往往感到无助无奈,又被迫为了不违抗父母而一再退让。而这种过度干预通常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反思我们自己的育儿经历,是否也有“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这种侵犯孩子边界的言行呢?你是否也曾因为害怕孩子营养不够,吃不饱,睡不够,穿不暖这种本能而主观的感受而过度焦虑呢?你是否也常常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担心他总一个人玩而孤癖,担心他受委屈被欺负,而通过过度干预把焦虑传染给孩子呢?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采访了一个10岁孩子的爸爸小祺。小祺在几个月前把孩子从体制内的公立学校转到了体制外的国际学校。作为一个经历过两个体制的孩子爸爸,他看到了孩子转学后发生的积极的变化,也很想把自己在转学过程中的各方位考量分享给大家。 关于孩子教育的选择,跟每个家庭的条件,价值观,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每个孩子的特质,对未来世界的看法都息息相关。我们尊重每位家长为自己和孩子做出的最优选择,也欢迎不同的理念和声音。希望大家可以理性讨论。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本期节目我们分享了一个深刻的跨界领悟:企业管理用人策略 (Good Job Strategy)与养育孩子的Good Inside这个逻辑居然底层相通。Good Job Strategy的企业采用长期的,不压榨员工的用人策略,通过提供高于业界标准的工资,福利,培训和支持来让员工获得尊重与体面,感受到个人价值实现和使命感,进而使得公司获得竞争力。这个“以人为本”的逻辑跟Good Inside这个孩子本心是好的预设不谋而合。相信孩子天生就带有探索世界的自驱力,用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来支持他们实现自我,孩子会展现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核心竞争力,而你们也会收获一份亲密安全的亲子关系。 不管是管理团队还是管理孩子,我们的态度和策略都是基于我们关于人的基本预设:你是否相信,在一个安全接纳的环境当中,人天生就是积极向上,追求自我实现?你是否相信,在不需要惩罚和说教的情况下,孩子仍然愿意为了自己而变得更好?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不知不觉我们居然已经迎来了2025年,在这里我们想要祝大家新年快乐!2024年对于我们两个来说是充满了变化和惊喜的一年。告别了大厂,放弃了百万年薪,开始追随内心萌发已久的种子,尝试在自我和家庭成长领域里探索创业。撕掉标签的过程是充满不确定和痛苦的,我们也踩了很多坑,但因为有彼此和大家的陪伴,让我们在纵身一跃坠落的过程中慢慢长出了一对翅膀。我们的2024是充满了自我关爱和自我接纳的,这种接纳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由内而外的改变:我们少了内耗,多了转念;少了恐惧,多了尝试;少了评判,多了好奇;少了不配得感,多了使命感。 2025年希望能继续陪伴大家,在Dear Me的平台里看见光,成为光,发散光。让我们彼此赋能,共同成长为更好的父母,更好的自己。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你的孩子也经常被老师“投诉”吗?遇到跟老师的教育理念不一致,该如何有效沟通?老师作为“权威”的存在,又掌握着“孩子”这个家长最重要的软肋,常常让我们进入防御模式:要么自动认为自家孩子不够好,要么认为老师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当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作为家长的首要任务不是“纠正孩子”也不是“纠正老师”,而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被批评这件事 ——只认领属于自己的课题,而不为老师或其他成年人的情绪买单。家长与老师的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中应当是盟友关系,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气质和个性商议一个合作方案,而不是互相对抗,认为对方应当负责“管好“孩子。 本期节目中我们分享了自己遇到类似情况的处理方式,也希望听到大家的想法和心得。如果你喜欢听我们聊天,欢迎点赞订阅收藏转发🫰感谢大家对我们的支持!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本期我们讨论了“情感资本”的概念。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孩子会很不情愿配合家长的安排?有时某一个家长说孩子就听,另一个家长说就很难?或者有时孩子会博眼球式的“无理取闹”,提出各种奇怪的要求让家长满足?也许答案就在于你们“情感银行”账户的余额是否充足。当我们“取钱”过多,“存钱”不足时,孩子会很难愿意乖乖配合,我们与孩子的关系就常常会“鸡飞狗跳”。 陪伴孩子的质量远远大于数量的影响。我们常常误解孩子需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和刺激,在一起的时候一定要“教”他们点什么。但出于教育和学习为目的的玩耍,或带有个人看法和建议的聊天,都不是有效的“存钱”动作。如果你工作繁忙,每天哪怕只抽出短短十几分钟,放下手机,全情投入,跟随孩子参与他们的游戏。在他们经历负面情绪和挫败的时候,积极倾听,共情接纳。相信掌握情感资本密码的你,也会体验到亲子关系质的飞跃。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拖拉”“磨蹭”“马虎”“优秀”“聪明”“听话”...你是否经常会用这些词语来描述孩子呢?本期节目我们讨论了父母们下意识给孩子“贴标签”的行为以及“标签效应”(labeling theory)。负面的标签会塑造孩子的自我认知,形成消极的自我;而正面的标签会过分强调固化思维(fixed mindset),使孩子认为优秀的特质是天生的,时刻感受到被期望,被要求保持优秀,而背上心理负担。 负面标签的目的常常是纠正问题行为。不妨尝试对孩子发送一个“我信息”(I-message), 通过客观描述行为,行为带来的影响,以及我们的感受来传达我们的需求。正面标签的目的常常是激励孩子。着重赞赏孩子的内在努力,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智慧,弱化外部的成就和结果,培养孩子的“成长型心态”(growth mindset):过程大于结果,技能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和勤奋来培养。 你也经常给孩子贴标签吗?是什么行为让你当下给孩子贴上了标签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讨论(比心)!感谢大家收听!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本期节目中Carolyn分享了她“允许”儿子在体能课上“被欺负”和受挫折的小故事,以此展开讨论了一个培养自信的关键因素:心理韧性(复原力)。心理韧性是一个人在面对挑战,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能够调节情绪,用积极心态接纳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家长秉持“快乐养育”为目的,不自觉地带领孩子回避负面情绪,失去了锻炼心理复原力的机会。而传统的“吃苦教育”又常常不顾孩子精神状态带来不安全的依恋创伤。培养自信强大的孩子,需要允许他们体验“恰到好处的挫折”(optimal frustration),以及挫折带来各种负面情绪。 你是【快乐养育型】的父母还是【吃苦教育型】的父母呢?你面对孩子受挫时的情绪是如何回应呢?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讨论(比心)!感谢大家收听!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Dear Me 不期而育 公众号: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本期内容 今天的节目中,Shiyan分享了一件她儿子让她崩溃,“非常有味道”的事件。通过这件事情,我们讨论了育儿过程中,当孩子的行为让家长情绪失控时,怎样通过自我觉察,善意解读把【家长vs.孩子】的权利斗争转变为【家长和孩子vs.问题】的合作共赢。我们还讨论了孩子大脑和情绪发育的一个重要概念:理智脑vs.情绪脑,以及家长如何能通过共情和接纳的力量帮助孩子建立从情绪到理智的通路。允许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的情绪,看见孩子真实的需求,帮助他们建立自我调节的能力。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与我们互动讨论。感谢对我们的支持(比心)! 🎤本期主播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小红书&公众号:@Dear Me 不期而育 +v:dearme_kiki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大家好,带着忐忑激动的心情,我们第一期《不期而育》正式与大家见面啦!欢迎大家进来听听我们两个闺蜜分享自己育儿愈己的心路历程。 我们俩从小作为“学霸”和“别人家的孩子”,在历经名校名企的标签和洗礼之后,在相同的时间有了孩子。而成为妈妈后的我们发现,真正的自我成长才刚刚开始。我们开始向内探索,养育内心的小孩。每周的越洋电话,成了带娃日常“一地鸡毛”中彼此支持和赋能的一个温暖的空间。创作这档节目的初心,是想要把这份觉醒的力量和接纳的温暖传递给其他新晋父母们。邀请大家一起成长,做有觉知的父母。 我们两个博客小白在本期节目中进行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也聊了聊当妈妈之后我们对自己的“二次养育”:我们觉察到了自己内心未曾成长的部分,也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更能接纳和理解我们自己的父母。期待与大家的讨论和互动。如果大家有什么想要听我们在未来节目中讨论的话题,也欢迎给我们私信留言。 🎤本期主播 * 主播诗琰: 3岁男娃|CMU+MIT | 前华尔街投行+MBB咨询 * 主播Carolyn: 4岁+半岁 两个男娃|Cornell + MIT| 前四大咨询+硅谷大厂产品经理 👋互动方式 * 小红书&公众号:@Dear Me 不期而育 * +v:dearme_kiki *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不期而育》 《不期而育》是一档分享育儿理念,家庭成长,和自我觉醒的栏目。诞生于两位学霸妈妈诗琰和Carolyn每周的越洋电话,彼此倾听育儿过程中的烦恼,分享探求内心,自我成长的时刻。加入我们每周的闺蜜talk,聊聊带娃,家庭关系,育儿愈己的瞬间。把这里当成我们的safe space,释放内心,聆听自我。感受来自好友的无条件接纳,获取最中肯的建议,彼此赋能,共同成长。 跟我们一起,不予期待,松弛养育。 视觉设计:极个别同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