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游40天|05 丹麦设计节:探秘哥本哈根的设计经典与创新交融

文化测候所

「一」引言 在这一期节目中,我和Aaron将重点聊聊我们在丹麦设计节期间的所见所闻与感悟。这一周的哥本哈根之行,不仅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丹麦设计在全球设计领域的独特地位,还引发了我们对中国非遗手工艺如何融入现代设计的思考。 丹麦设计节全称3 days of design,是每年的6月全球设计盛宴,今年的主题是Dare to dream,不仅能沉浸式体验各大丹麦经典品牌的展览,更有来自全球的设计师/艺术家/家居品牌共襄盛举。这次我们将带你一同共游丹麦设计节,探讨丹麦设计如何在平衡传统与创新中保持长久的影响力,分享在设计节期间遇到的有趣品牌和设计师,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创意将手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完美结合。 希望通过这一期的分享,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丹麦设计的魅力,也帮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让中国手工艺走向世界。 「二」时间线 02:41 丹麦设计节vs.米兰设计节的异同 06:52 丹麦设计节的家居与手工艺结合 10:56 哥本哈根的老城区与自由城的魅力,不同品牌在哪些区域布展? 16:26设计上出现的丹麦设计师的竹椅作品 18:46 丹麦设计节像一场丹麦人的party 这场会动为全球而办 更为丹麦人自己开心而办 20:34 体验了一把21W的全球限量椅子 21:56 红黑榜分享:「HAY」,「&Tradition」, 「Freeman」,「Pantone」; 令人惊喜的品牌「EO」 30:04 前身是垃圾填埋场的Christiania自由城惊喜 :「Noma」食材研究所;「PH」灯, 38:24 丹麦椅子设计美学「Klint」椅子:手工艺与标准化的结合 43:50 日本陶瓷设计师品牌,用秸秆编桌子的小哥 46:06 观后感:平衡感-新老,大小 46:36 丹麦设计节像一场丹麦人的party 这场会动为全球而办 更为丹麦人自己开心而办 51:50 从历史角度看,为什么会有丹麦艺术节? 56:16 「包豪斯」家具理念:手工艺平民化, 01:00:21 科布西耶的建筑理念;其表弟设计家具理念-每一个印度老百姓都用得起的椅子 「三」图片一览 无意中被EO儿童家具品牌拍到放到了ins 粉红色气球漂着的地方就有活动 全城都在欢迎着这场设计盛会 PH灯 PH灯 PH的艺术装置 PH的艺术装置 Fritz Hasen Fritz Hasen Fritz Hasen PP PP Valet Chair侍从椅 Car Hansen&Son 一把椅子的拆分 大家都像来参加派对而不是设计节 全程都是免费的咖啡 各个品牌准备的甜点冰淇淋 街头随处可见的设计节的介绍 一个可爱的儿童品牌的玩具 &Tradition的古董椅 随处可以见的日本家具品牌 设计节变成了露天大party 大家边听音乐边交流 隐藏在国家博物馆古希腊雕塑的日本陶瓷品牌 隐藏在国家博物馆古希腊雕塑的日本陶瓷品牌 隐藏在国家博物馆古希腊雕塑的日本陶瓷品牌 隐藏在国家博物馆古希腊雕塑的日本陶瓷品牌 隐藏在国家博物馆古希腊雕塑的日本陶瓷品牌 丹麦国宝级设计师罗意威手工艺第一届入选者Kim Buck吹气的银勺 Kim Buck 艺术性实验作品 玫瑰的生命(作品照片来源于Kim Buck) 在Lapidarium拉皮达瑞宫国家博物馆里遇到了中国品牌间则 用秸秆编的桌子 用秸秆编的桌子 <图片除特殊说明外,由主持人拍摄提供> 音乐:That I Miss You-Vansire 主持:梦 思 & Aaron 后期:Martina

65分钟
99+
1年前

环游40天|04 哥本哈根:丹麦citywalk看设计、环保与Hygge生活方式的北欧魅力

文化测候所

「一」引言 这期我们要带大家走进丹麦的哥本哈根,探索这座北欧城市的独特魅力。我们将探讨丹麦的家居设计、文化和“Hygge”生活方式。 哥本哈根是一个令人惊喜的城市,这里不仅有闻名遐迩的北欧大师设计,还有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我们在丹麦的出租车上居然发现了显示二氧化碳实时排放量的打表器!丹麦人的环保意识早已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设计博物馆,不仅系统学习了丹麦设计的起源和发展,还亲眼看到、摸到了大师们的经典作品,为后续参加丹麦设计周提前做功课。 在美食方面,哥本哈根作为新北欧料理的旗帜,以其自然而富有生命力的食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幸参观了全球No.1的noma厨房食材研发秘密基地,也品尝了当地的特色面包店们,这些手工面包不仅美味,还反映了丹麦人对食材的尊重和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丹麦人对生活品质的重视。他们把家居设计和生活环境放在首位,追求一种舒适、安逸的生活方式--“Hygge”。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态度在哥本哈根无处不在,无论年龄,无论性别,每个人追求的理想生活方式,就是在极夜的冬日里,围在壁炉旁,点上一支蜡烛,捧一本书,喝一杯酒,静静等待极光出现在天边。 「二」时间线 02:23 为什么会选择去哥本哈根? 06:45 哥本哈根初印象&初体验:打车二氧化碳盘放量表,瓶盖设计,天气和防风衣,玻璃房 13:38 丹麦人不社恐? 18:21 「住」:哥本哈根酒店的设计感,家居设计-蜡烛,椅子,床上用品 20:37 丹麦的设计落脚点是什么? 24:47 丹麦为什么是全球人均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用心布置房间 27:02 为什么下雨不喜欢打伞? 28:11 「食」:酸面包和起酥—和日本面包的不同;健康饮食浪潮Noma 35:40 Noma食材研究所的open day 39:35 参访管风琴教堂 47:49 参访当代设计博物馆:椅子最多的博物馆;用心可持续理念的文创:Timeless desgin 58:40 参访完后的感悟:设计师的角色,设计哲学 「三」图片一览 哥本哈根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出行方式 哥本哈根新港Nyhavn 哥本哈根Nyboder 黄色外立面中世纪住宅群 一阵暴雨过后的哥本哈根 哥本哈根的日落时分 雨后的丹麦落日 当代设计博物馆 当代设计博物馆 zoko酒店楼上玻璃房与艺术家的合作 哥本哈根打车有碳排放记录 设计酒店Hotel Alexander noma 食品研究室开放日 音乐:That I Miss You-Vansire 主持:梦 思 & Aaron 后期:Martina - END-

66分钟
1k+
1年前

环游40天|03 丹麦:我们为什么需要童话:探秘丹麦欧登赛安徒生博物馆博物馆之旅

文化测候所

「一」引言 这一期我和Aaron来到了丹麦的欧登赛,探访了一座心心念念很久的安徒生博物馆。丑小鸭,豌豆公主,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一在我们面前展开。 我们会分享我们在博物馆里的所见所闻,从建筑设计到展览内容,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感到这是一座为观众而生的博物馆,参观的一天我们感觉进了一个游乐场加剧场。我们还从不同的童话出发,聊了安徒生所表达的他希望的美好世界,那是一个充满包容和理解不同的世界,以童话之名,说出了当时社会不能说出的观点和理想。 通过互动和沉浸式的展览方式,博物馆让每一个访客都能深刻感受到童话的魅力。我们试图通过聊天探讨童话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对于这个社会的意义,对于每个普通人的意义。在博物馆结束我们看到了一句中文:他的故事是落入我童年的一颗星星。 对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段艺术之旅,更是一场心灵之旅,让我们重新思考童话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全球更多不同类型好的博物馆应有的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录到目前唯一一期我们产生激烈争论的一期。因为豌豆公主理解不一样产生的分歧,也感谢播客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 希望大家通过我们的分享,能够和我们一样,能够重新听听童话的魔法,看到安徒生那些落入每个人童年的星星。 「二」时间线 03:55 Aaron坚持要去这个博物馆的原因之一:日本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 08:08 原因二:安徒生博物馆能唤起内心共鸣,轻松,童趣;用心的中文导览设计 14:12 独特的布展方式:互动性,融入观众,BGM,对故事的新诠释,手工艺文创,自豪的工作人员 26:19 我们内心觉得「好」的博物馆需要哪些元素? 31:24 安徒生旅行的行李箱里装了什么? 33:45 Aaron为什么最喜欢《坚定的锡兵》? 39:54 梦思为什么最喜欢《海的女儿》? 41:00 博物馆里最好的体验《丑小鸭》:布展方式,进展厅听到的第一句话 44:23 每个人对童话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童话中的「真善美」 48:55 关于《豌豆公主》的争论:创作时代背景下的讽刺vs.现代女性视角 54:44 安徒生爱生了同性资助人,在故事中有哪些隐晦的表达? 57:29 安徒生的故事里有哪些自己的影子?童年悲惨的遭遇:被霸凌,被扫地出门 01:01:28 好的作家要经历苦难才能创作出好作品吗? 「三」图片一览 - 安徒生博物馆外观 - - 安徒生博物馆外观 - - 安徒生博物馆内 - - 欧登塞小镇 - - 欧登塞小镇 - - 欧登塞小镇 - - 满墙都是来自全球各地的人写下的安徒生童话对于自己的影响 - - 海的女儿体验空间 - - 一位中国读者写下的 - - 坚定的锡兵 - - 安徒生手稿 - - 豌豆公主 - - 安徒生作为剪纸艺术家的作品 - - 拇指姑娘 - - 全球各地的旅客去看安徒生童话 - 音乐:That I Miss You-Vansire 主持:梦 思 & Aaron 后期:Martina - END-

65分钟
99+
1年前

环游40天|02 荷兰陶瓷:为什么荷兰代尔夫特蓝陶我们一件没买:代尔夫特陶瓷之旅有感

文化测候所

「一」引言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到达了一个荷兰小众的城市,荷兰代尔夫特,专门花一天时间拜访了荷兰皇家代尔夫特博物馆,参观学习结束后,我和Aaron围绕着中国、日本、荷兰陶瓷行业发展的不同展开了许多讨论。这个讨论源自于一个问题,为何我们没有在代尔夫特我们没下手买陶瓷?所以,我们决定单开一期节目,将这些有趣的讨论分享给大家。希望通过这段四十天的环球旅程,你们能和我们一起感受手工艺的独特魅力,领略文化艺术交融的奇妙时刻。 「二」时间线 02:43 为什么要来荷兰代尔夫特皇家陶瓷博物馆看「蓝瓷」? 08:31 参观完博物馆之后的三个感受&背后历史:陶瓷生产大工厂,陶瓷匠人vs老匠人,买不下手陶瓷纪念品 11:52 荷兰政府扶持终将被淘汰的陶瓷产业 14:13 买不下手的原因:产品策略,价格极端,很多中国制造;消费者和陶瓷艺术家间的断层 17:45 日本香兰社跟荷兰代尔夫特博物馆运营模式相同&不同之处:买下手了 23:19 如何取舍陶瓷随时代的保留vs.创新 25:19 中国陶瓷生态缩影-景德镇:个人品牌、百花齐放 33:02 景德镇陶瓷行业的直播:迎合大众 vs.坚持自我表达 40:38 中国陶瓷手工艺人的希望 44:06 深陷直播带货的陶瓷经营人 50:47 多元审美风格 「三」图片一览 (荷兰皇家代尔夫特博物馆全球限量款系列) (工作了四十多年的陶瓷手绘工作人员在画限量款) (荷兰皇家代尔夫特博物馆和米菲兔联名) (荷兰皇家代尔夫特博物馆和珍珠耳环少女联名) (美丽的代尔夫特小镇) (陶瓷夜巡) (纪念荷兰重要事件的陶瓷) (荷兰皇家代尔夫特蓝陶原创花瓶) (有田烧香兰社的陶瓷万花筒) (香兰社) (百田晓生的作品) 音乐:That I Miss You-Vansire 主持:梦 思 & Aaron 后期:Martina -END-

56分钟
99+
1年前

环游40天|01 荷兰博物馆:在互联网资讯如此发达,我们为什么仍要去亲眼看世界名画?

文化测候所

「一」引言 我们为什么始终要出发? 从敦煌到景德镇, 从西双版纳到山西, 再从中国到日本, 一路走来每一座城市,每一项手工艺,每一个匠人,都让我们多认识了世界一点点,而正是这无数个一点点,让我们深刻体悟到文化传播与交融是多么的精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下一站我们选择更远的远方,从亚洲出发,沿着曾经的海上丝绸之路到欧洲,到北美,开启这场环球之旅。 从景德镇的青花瓷到荷兰代尔夫特蓝陶, 从敦煌莫高窟到巴黎吉美博物馆, 从乌镇到米兰, 从巴黎到歌本哈根, 从蒙特利尔到多伦多, 从温哥华到西雅图, 有无数好奇和未知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二」时间线 02:04 再到米兰的感受 03:36 互联网如此发达,为什么还要在路上去看世界各地的名画艺术作品? 10:36 在博物馆看到真实名画的前五分钟心路历程变化 15:54 画家从“乙方”到“甲方”的自我发声转变 24:07 参访的五个博物馆感受:荷兰国家博物馆,梵高博物馆,摩尔泰斯博物馆,皇家戴尔福特陶瓷博物馆,海牙美术馆 30:26 为什么最喜欢梵高? 39:17 参观完皇家戴尔福特陶瓷博物馆的感受 45:07 对美的定义:带珍珠耳环的少女,蒙娜丽莎,日本大地艺术节 48:21 此行最大的惊喜:海洋美术馆-建筑之美,体验感,融合自然光的设计 01:00:43 “建筑是超越时间的” 01:06:56 为什么不买戴尔福特陶瓷博物馆的陶瓷器物? 「三」图片一览 (拍摄于海牙) 《杏花》 - 梵高 (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荷兰皇家博物馆) 《夜巡》 - 伦勃朗 《倒牛奶的女仆》 - 维米尔 (海牙市立美术馆) 《胜利的布吉乌吉》-皮特·蒙德里安 (荷兰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 维米尔 音乐:That I Miss You-Vansire 主持:梦 思 后期:Martina - END-

69分钟
99+
1年前

03 用古老的手工艺连接古老与当下的傣陶艺术家罕璇

文化测候所

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我们现代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选择做手艺背后选择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系列博客我将邀请我喜欢和欣赏的手工艺人做客。 从一个人一门手艺聊起,看人生选择,看文化传承。 「一」引言 这次我们邀请的嘉宾是罕璇。 一方水土一方人,生在西双版纳的艺术家罕璇就像是雨林里的精灵,她用最古老的陶连接古老和当下,用最朴实的吟唱方式和肢体表达自然诉说的故事,用诗一样的方式来生活,从自我表达的艺术家到从人类学角度调查去看傣族的纹样,手工艺,她始终不变的是想在版纳的这片雨林里成为守护传承者的心。 罕璇,傣族,1984年出生,毕业于泰国皇家大学美术系,主修东南亚古壁画。 2009年开始接触和学习傣陶,2015年正式拜国家级傣陶非遗传承人玉勐阿妈为师,学习傣族器物的古法制陶技艺;2019年拜傣陶省级非遗传承人岩罕滇为师,更加深入地研究和传承傣陶的古雕塑技艺。 「二」时间线 04:33 去泰国皇家大学美术专业求学东南亚古壁画的经历;学习的内容有哪些? 09:22 泰国和傣族相近,为什么回到傣族家乡会感觉不一样? 12:44 什么样的契机开始想学习傣陶?探索之后决定正式拜师玉勐阿妈求学 21:18 拜师学习傣陶会学习哪些内容?傣陶对傣族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27:40 傣陶从日用器到如今独特的艺术价值 30:26 2019年拜傣陶省级非遗传承人岩罕滇为师,研究和传承傣陶的古雕塑技艺 35:36 古雕塑是怎么做的?会做成什么样?神兽会让人害怕吗? 49:23 如何放下学艺过程中的偏见? 57:07 为何会开始吟唱? 01:01:19 成为母亲后,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 音乐:Knots-Glowy 主持:梦 思 后期:Martina 「三」作品一览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END-

69分钟
99+
1年前

02 在小器物里做一个大世界:中国人芥子纳须弥的浪漫

文化测候所

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我们现代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选择做手艺背后选择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系列博客我将邀请我喜欢和欣赏的手工艺人做客。 从一个人一门手艺聊起,看人生选择,看文化传承。每月20号更新。 「一」引言 “器物是可以超越人生命长度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看不同时代留下来的器物感受活在那个年代的人的印记” 本期我们选择的是金工艺术家陈英泽。 英泽1990年8月出生在中国福建漳州, 201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首饰设计与金属工艺专业, 「南作器NANZUOKI」品牌主理人,现居景德镇从事设计与艺术创作。 从小学习绘画的他2009年入学南艺,受出生地源环境影响,传统美学与宗教文化滋养了他的精神世界,时代的开放性则为他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机会。 不拘泥于传统,接纳并欣赏其他文明,拟银为纸,锤为笔,用传统手工艺表达当代艺术。 这一期我们和他聊聊我们如何从金属的敲打中探索属于中国文化的声音,属于90后艺术家的声音。 「二」时间线 00:02:33 与英泽相识的缘起 00:05:19「南作器」工作室不同阶段:地理位置变化-从南京到景德镇;作品创作的四个时期 00:13:03 「南作器」既年轻又古老的金工匠人 00:18:45 打造90后理解的中国金工银器&「现代手工艺」作品,做开创性&不一样的作品 00:24:24 当年同窗各自追求的不同风格金工;「南作器」的态度-诚恳且努力; 00:28:00 如何判断自己的作品好不好? 00:31:50 重复敲打过程中如何保持创作激情?想过放弃吗? 00:39:51 为什么说做银器是“以命换命”? 00:43:43 自己欣赏自己的哪些作品? 00:48:13 创作逻辑和手法创新 00:56:34 与云南鹤庆师傅融合创作 01:05:35 民族和世界的文化融合如何体现在作品上? 「三」作品一览 2018年艺术作品《融》选入日本东京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中日建交 40 周年设计联展”⬇️ 2021年受邀为Burberry·博界创作艺术作品《当局》⬇️ 2023年银壶作品《秋山》被英国V&A博物馆收藏⬇️ 音乐:Knots-Glowy 主持:梦 思 后期:Martina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END-

72分钟
99+
1年前

01【下】“景漂”做瓷十年,我如何在创业和电商的洪流中坚守

文化测候所

在「下期」里,我继续与刘老师探讨了陶瓷在日常生活和艺术领域的双重角色,刘老师也分享他对作品定义的独到见解,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影响陶瓷创作,以及自然元素如何赋予作品独特的美学价值。 刘老师认为,陶瓷艺术的价值在于是否能引起观者的共鸣,而不仅仅是外在的审美。 作为一名“景漂”,刘老师也从他的视角分享了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变化,包括镇子面貌的变化、直播兴起的影响,以及从个人到家庭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了景德镇陶瓷与其他国家陶瓷的区别,并为有志于学习陶瓷的年轻人提供建议。 时间线 01:31陶瓷作为日用器具和艺术品的双重身份 03:08刘老师对于作品定义的看法 05:26中国传统文化在陶瓷创作中的应用;如何通过自然的材料和元素表达陶瓷作品的美学价值 07:01陶瓷艺术价值是附加的,刘老师更关注作品是否能引起共鸣 11:09中式美学的特点:自然的美、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陶瓷体现的中式美学 29:57 “景漂”群体;讨论景德镇的变化,直播兴起对景德镇陶瓷行业的影响 39:03刘老师对直播带货的开放态度 42:36刘老师分享了个人生活中的变化,如结婚和孩子对他创作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将生活经验融入艺术创作中 45:06 景德镇陶瓷和其他国家陶瓷的区别 49:18 对想学陶瓷的年轻人的建议 音乐:Knots-Glowy 主持:梦 思 后期:Martina -END-

54分钟
99+
1年前

01【上】从书法专业到白瓷创作,我如何将白瓷做得「丰富」「自然」

文化测候所

中国传统手工艺和我们现代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选择做手艺背后选择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这系列播客我将邀请我喜欢和欣赏的手工艺人做客,从一个人一门手艺聊起,看人生选择,看文化传承。「每月20号更新」 本期我们选择的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家刘振桓,他从书法专业跨界称为陶瓷艺术家,坚持烧白瓷十年,选择他作为初春后第一期博客,因为他是我认的手艺人里最像一缕春风的人,初春的风带有经历过寒冬的克制,带有春日里阳光的温暖和平和,他做的白瓷就像他本人聊天给人的感觉,深刻又单纯,坚持又创新,我们来听听他聊到的做陶要纯粹但不单一。 本期播客分为「上」「下」期。 「上」期,我和刘老师聊到他从书法转行做陶瓷的契机,为什么选择了白瓷,以及他对白瓷美学的独到见解,包括如何将白瓷的纯粹美和自然之美融合。 通过对白瓷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刘老师探索了如何打破传统白瓷的视觉和感觉界限,创造出既坚固又充满层次感的作品。 这次对话不仅揭示了陶瓷制作的技术细节,也深入讨论了艺术、自然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呈现了一位艺术家与自己作品之间的深刻对话。 时间线 02:00梦思介绍播客主题&陶瓷在中国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04:26 鲁美书法出身、转身做陶瓷的契机;陶瓷与书法在艺术表达上的相通之处 06:01深入讨论陶瓷的制作过程,包括材料选择、设计理念以及创作中的挑战和自我反思 11:32选择白瓷创作的初衷;在创作过程中对白瓷含义的深化理解 15:09讨论白瓷制作中的平衡打破&创作中的自我挑战;艺术实践探索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18:58对白瓷颜色深度和层次的追求;自然元素和工艺技术表现自然之美 24:03如何让白瓷作品在纯净中展现丰富内容&在艺术表达中的意义 26:00从最初的「月白」系列到对白瓷深层次理解的演进 32:44个人成长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联;如何在创作中寻找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路径 39:08传统手工艺与个人修养之间的联系;创作中实现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 41:40 研究「宣德白」路上的意外收获-「霁蓝」-宝马车标的颜色 47:13 烧窑的不确定性;如何判断是好作品 音乐:Knots-Glowy 主持:梦 思 后期:Martina -END-

53分钟
99+
1年前

Vol.12 日本文化寻旅——濑户内海大地艺术节 安藤忠雄和他的朋友们流动的盛宴

文化测候所

如果说越后妻有是北川富朗苦心孤诣为自己的故乡赠送的一份礼物 那么濑户内海便是安藤忠雄和他的朋友们一起,在这片宁静的海湾里攒的一场大Party 三十年前,Benesse集团总裁福武总一郎邀请安藤忠雄来这儿,把这片荒无人烟的废料填埋场一步步改造成了如今的文化绿洲,草间弥生、西泽立卫、James Turrell、杉本博司、李禹焕...无数艺术大师汇聚于此,共襄盛举,几乎可以媲美巴黎黄金时代的巨匠们那场流动的盛宴 大地艺术爱好者们也从天南海北赶来这儿,来一场畅快淋漓的“跳岛游”:直岛、丰岛、小豆岛...一座座小岛如珍珠般散落在濑户内海宁静的港湾里,每一座岛都各不相同,气质各异,上千件作品分布其间,无论国籍,无论年龄,你都能找到那件你最热爱的作品 因此,这期节目并不是一篇濑户内海的完整攻略,而是我心目中,最能够打动人心的那些作品: 大南瓜:草间弥生,最网红的作品,但同时也是最孤独的作品 丰岛美术馆:西泽立卫,水滴般空无一物的美术馆,只有光,空气,水和风,但却是无数人心目中的濑户内海No.1 南寺:James Turrell,感受“绝对的黑色”,如果失去光,这个世界会是怎样? 椿:须田悦弘,“落椿”——最动人的物哀之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 音乐 - From:濑户内海码头偶遇的爵士乐队(大提琴/吉他/萨克斯/手风琴) - 本节目由上海梦山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 - 微信公众号:梦山裕

17分钟
99+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