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以国庆档票房与口碑的强烈反差引发行业热议,豆瓣 7.4 分的品质认可与不足 5一亿的票房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成为今年最具话题性的现实主义警匪片,这就是电影《毕正明的证明》。 本片在国庆档激烈竞争中突围,凭借 90 年代绿皮火车的沉浸式还原与反扒民警的硬核写实叙事,收获观众的集体盛赞,但票房市场却意外遇冷。 本期播客,碎叔与嘉沫、LinLin围绕《毕正明的证明》展开深度对话。从片名“毕正明的证明”的含义出发,探讨其作为“信念与身份之证”的象征意义,反思片名本身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的传播与观众预期。 我们也将进一步剖析影片中强烈的时代怀旧气息与反扒题材背后的类型叙事,以及导演作为摄影师出身的作者性——从影像风格到剪辑节奏,他如何构建一种“干净、专注、不拖沓”的叙事美学。此外,本期播客也将深入电影中角色动机的争议、演员表演的得失,以及影片结尾设定所带来的逻辑讨论与情感冲击。 时间轴: 02:15 《毕正明的证明》的基本介绍:票房与口碑的倒挂现象 05:04 影片为何被称为“国庆档黑马”?观影体验与推荐理由 08:28 导演背景介绍:从摄影师到导演的影像掌控力 13:26 片名“证明”的象征意义:信念、身份与时代印记 17:34 影片中的时代感与火车意象:从天下无贼到反诈时代 21:17 影片叙事结构分析:单线叙事与类型片节奏 25:12 演员表现深度剖析:王安宇的少年气与张天爱的角色争议 32:54 剧情逻辑争议点:花手为何未认出毕正明? 40:38 感情线是否必要?影片中的克制与冗余 49:50 影片中的“反类型”尝试与导演的作者意识 54:13 同类型电影对比:《天下无贼》《猫鼠游戏》与怀旧叙事 58:54 《毕正明的证明》为何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罗小黑战记2》以其治愈系的动画风格、细腻的角色成长刻画与对人妖共存议题的深刻探讨,成为今年国漫动画电影市场的另类作品。作为TV版动画的延伸,影片延续了前作的世界观设定,上映后不仅延续了TV版和前作的好口碑、高评分,更引发观众对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广泛讨论。随着影片一同走热的,还有苍南会馆、龙游会馆、兰溪镇等文旅景点的联动,粉丝们对小黑的喜爱从银幕走进了现实,持续点燃国漫粉丝的热情。 本期播客,主持人碎叔与二次元重度爱好者阿沸和追随国漫多年的老戴一同走进小黑的世界。我们将从影片作为TV版续作的承接与创新谈起,探讨导演如何在延续系列内核的同时实现叙事升级。我们也将深入分析导演对纯手绘2D动画的坚持,以及治愈风与中国水墨元素在影片中的融合之道。此外,本期播客还将聚焦小黑、无限、鹿野等角色的成长弧光,解读电影中人类和妖精共存主题背后的现实隐喻。最后,我们将《罗小黑战记2》置于国漫发展的坐标系中,与《魁拔》《一人之下》《非人哉》等作品展开对比,探讨其对国漫创作的启示意义。 本期主播: 碎叔、阿沸、老戴 本期播客总时长:64分钟44秒 时间轴: 02:15 一脉相承的定位与票房表现。 05:42 大银幕与小屏幕的体验差异。 09:18 影片背后的创作历程和匠人精神。 18:26 治愈风与中国水墨的融合技法。 22:51 小黑的自我认知、无限的责任传承与鹿野的立场转变。 28:37 共存主题的现实投射和平衡思考。 34:15 苍南会馆、兰溪镇文旅联动:动画IP如何激活在地文化。 40:02 国漫谱系比较。 52:30 温暖叙事下的现实关怀。 58:15 国漫崛起的多元路径。 62:08 对《罗小黑战记》系列未来发展的展望。
2010年上映的《禁闭岛》至今仍在各种悬疑片高分榜单中占据一席之地,极高的口碑和不错的票房背后,是马丁·斯科塞斯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联手打造的心理迷宫。当“小李子”踏上那座与世隔绝的精神孤岛时,没人想到这场"失踪案调查"会变成一场关于创伤与身份的残酷解构。 导演用暴雨中的孤岛和阴暗的建筑在影片中构建出让人迷茫的物理空间。当泰迪的幻觉与现实在影片剪辑中逐渐模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情绪的崩溃,更是精神的崩塌。“小李子”在片中贡献了让人叹为观止的表演。当他从坚定的调查者逐渐沦为迷茫的"病人"时,我们看到的是教科书级别的情绪层次——从最初的警惕锐利,到中期的偏执狂躁,再到结尾的绝望释然。这种沉浸式表演,让影片中"角色扮演疗法"有了令人心碎的可信度。 《禁闭岛》坚持让观众在迷雾中寻找真相的设定让电影充满了解读空间。电影的主题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有些真相太过残酷,以至于我们宁愿活在精心构建的谎言中。当片尾“小李子”内心之火熄灭,留下的不仅是一个开放的结局,更是对人性本质的叩问——在理智与疯狂的边界,我们究竟该如何定义自我? 时间轴 本期播客总时长: 62:18 02:30 《禁闭岛》的基本介绍与影史地位 06:45 影片初次观感分享 11:20 马丁·斯科塞斯与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合作渊源 16:50 真相、手术与破碎的幻想 22:15 精神病学伦理的展现 26:40 我们是如何与主角一同被“蒙在鼓里”的 35:10 泰迪究竟是清醒还是沉沦? 43:25 结局的哲学升华 50:05 斯科塞斯的作者性:环境、色调与心理压迫感的营造 55:40 创伤的具象化:水、火、老鼠与钥匙的象征系统 60:00 从《禁闭岛》延伸
下半期节目,碎叔和老戴主要讨论了电影《长安的荔枝》中的一些人物,毕竟大鹏导演对原著中的有些角色略微做了“二创”,比如让白客饰演的苏谅多了一些年轻的气息,也承担了影片中的一些笑点。 另外,刘俊谦在片中的出演也让人有些意外,除了因为妆容而没认出来的意外之外,还有演员本人进入内地电影市场的意外。作为新生代动作明星,刘俊谦在《九龙城寨之围城》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参演《长安的荔枝》也希望能给他带来更多内地的电影资源。 此外,刘旸、金广发、付航等人的出演也为电影增添了很多喜感。金广发标志性的喝水动作真的是让人忍俊不禁。 作为喜剧演员走进观众视线,凭借过硬的人脉和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大鹏的电影之路既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也可以说是一步一个台阶。从《煎饼侠》到《缝纫机乐队》再到《吉祥如意》,不同的题材见证的是创作思路和价值追求的变化,也证明了大鹏是一名可以拍摄出有深度的电影的导演。 虽然这种严肃性和思辨性并没有从《吉祥如意》延伸到后面的《保你平安》和《热烈》,但是叙事手法的成熟和剧情设计的合理,能让人看到作为导演的大鹏的进步。 所以说,《长安的荔枝》能获得不错的口碑。
改编自马伯庸原著的电影《长安的荔枝》算是今年暑期档第一部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的电影了,导演大鹏对原著的影视化改编既合情又合理。当代社会的一些趣事在影片中的投射体现了大鹏导演商业化创作上的功力和水准,碎叔直接评价这部电影是提振“暑期档”票房士气之作。 不同于电视剧版加入了一条全新的故事线,影版看似小人物逆袭的故事背后有着权力斗争下人如草芥的辛酸,这条草蛇灰线让整部电影的立意深刻了很多。 本期节目,碎叔和老戴着重分享了影片中各自最喜欢的剧情,也分析了电影、电视剧和小说在剧情设定、人物设置等方面的异同。特别是结局这个环节,三部作品是有一定差别的,这样的差别可以说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接上回,本期节目碎叔、山叔和老戴继续跟大家分享丧丧的《海边的曼彻斯特》。 作为一个北方城市,曼彻斯特和这部电影的气质非常契合,加上冬天的设定,肃杀、冰冷和距离感充斥着整部电影,浓厚了悲伤的气息。 用山叔的话说,是卡西的表演撑起了整部电影。他看似扑克脸的表演,实际上是大悲之后生无可恋的写照,是一种近乎于病态的生活状态。除去两场有情绪波动的戏码,其余时间的卡西,都是这种让人望而生畏的感觉。也让试图去温暖他的前妻感到望而却步。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创意源自约翰·克拉辛斯基,他在某一天与马特·达蒙共进晚餐时分享了这个故事,而达蒙对这个想法表示了极大的喜爱。可惜因为“呆萌”要去拍《长城》没有档期,所以推荐了卡西阿弗莱克出演,成就了后者的一座奥斯卡小金人。
2016年上映的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一部很“丧”的电影,“丧”到三位主播录这期节目的时候因为交流的内容太过于沉重,而不得不通过中途休息的方式来舒缓情绪。 电影由卡西·阿弗莱克主演,讲述了因为哥哥心脏病意外离世不得不回到伤心地的李·钱德勒,在为哥哥办理葬礼、财产和孩子抚养权等生后事的过程中,不断回忆起不堪的往事并试图与之和解,但最终失败的故事。 影片采用了插叙的手法讲办理生后事和与过去和解两条线交织在了一起,用冷静和疏远的镜头向观众呈现着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李·钱德勒的压抑生活。 影片中高频出现的元素是“死亡”,李·钱德勒和侄子帕特里克对待哥哥去世的不同态度让三位主播产生了各自的解读,这既是文化的差异、也是年龄的沟壑。就如同他俩在片中大相径庭的崩溃点,既出乎意料又合乎人情。 三位主播还针对“船”这个在影片中承载着故乡和家庭的符号进行了分析,试图解读影片肃杀的风景下藏着的那些关于和解和成长的痕迹。
本杰明和黛西之间的爱是贯穿电影《本杰明巴顿奇事》的一条重要感情线,两人的关系从老小无猜到情窦初开、从少不更事到一厢情愿、从相濡以沫到依依惜别,本杰明特殊的“体质”让这段感情线宛如一段“红豆曲”,看起来充满了波折,也多了很多“意难平”。 在这一期节目中四位嘉宾还讨论了电影中那些令人难忘的元素,包括引人深思的台词、复杂的人物关系、充满张力的剧情发展以及画面艺术,那艘擦肩而过的泰坦尼克号也引发了大家的共鸣。 延伸环节,碎叔和山叔推荐了《时间旅行者的妻子》、《第六感生死缘》、《时空恋旅人》和《时光尽头恋人》等同类型的电影。
“返老还童”是很多人梦寐以求却触不可及的事,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人的任何抗拒都是螳臂当车。 2008年,由大卫芬奇执导,布拉德皮特和凯特布莱切特主演的《本杰明巴顿奇事》从另一个维度,向观众呈现了一个“返老还童”的故事。 反方向的钟、震动翅膀的蜂鸟、经常出现的数字8和♾️,都暗示着电影关于时间的主题。从一个老态龙钟的婴儿开始,到一个回到襁褓的婴儿结束,本杰明巴顿逆生长的一生,给他带来了异于常人的人生体验。 本期节目,四位主播分享了对电影的观感、对角色的理解和对剧情的感悟,166分钟的电影,可分享和发散的东西太多了。所以,这期节目我们分成了上下两集呈现给大家。
上期节目,三位主播聊了聊《碟中谍8:最终清算》的观影感受,这期节目则切换到了“吐槽”模式,搬出了各自觉得电影中那些感觉不合理的情节。 “吐槽”之余,三人也是感叹,系列电影拍到了第八部,既要帅出新天际,又要回顾一下过去的作品,还要做一个完美的告别,太难为主创团队了。所以个别有点“降智”的剧情也能强行合理一下。 延伸环节,三位各自分享了这个系列电影中自己最喜欢的那一部,呼声最高的第四部居然没有人选,着实有些出乎意料的说。
阿汤哥真的老了,当镜头怼脸拍的时候,“伊森亨特”30年的特工生涯都写在了脸上、刻进了皱纹里。当看到他在各种场景里略显力不从心的时候,不免让人想起那句“自古英雄如美人,不许世人见白头”。 拍了近30年的IP“碟中谍”似乎要跟影迷们说再见了,铺天盖地的宣发细节都在眉来眼去间透露着这一信息。在影迷们的翘首以盼中,《碟中谍8:最终清算》终于定档5月30日,三位主播也都在第一时间去影院领略了一下阿汤哥的风采。 影片中的阿汤哥也就是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带领着IMF小队跟上一部就暴露了的“智体”做殊死一搏。亲自上阵的阿汤哥除了狂奔外,扒飞机、跳海、深潜,反正就是要玩儿出点新招数来。除了个别细节有点“反智”外,整部电影的动作戏依旧是无可挑剔。 既然是“最终清算”,自然少不了致敬、回顾和告别。用“智体”串起前七部线索的做法有点自圆其说的意思,但是看到熟悉的场景还是会感受到“回忆杀”,特别是有意想不到的角色的出现。当然,也还有小队成员跟伊森说了再见,这也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了影片的温度。 2小时40分钟的时长,值得分享的地方很多,所以,我们也学电影把节目分成了上下两期,一起走进伊森亨特的最终清算吧。
山叔在节目中说,好莱坞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一部电影里有阿尔帕西诺,那么其他演员的光芒都会被他盖过。电影《闻香识女人》中,阿尔帕西诺凭借自己的演技carry全场,留下了影史上教科书般的演技。 本期节目,碎叔和山叔共同分享了不同时间观看《闻香识女人》的不同感受,交流了影片中诸如家庭聚餐、街头飙车等让人印象深刻的桥段,分析了阿尔帕西诺在影片尾声那场振聋发聩的演讲,讨论了弗兰克和查理这对忘年交在影片中身份的转变和人物的成长。 山叔在节目中对弗兰克最后那场激昂慷慨的演讲的分析,情绪同样饱满,对影片内核中关于对生命的尊重这一主题的挖掘同样发人深省。一起戳链接来听一听两位主播眼中的《闻香识女人》吧!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