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阔别观众多年的陈佩斯老爷子携儿子陈大愚和电影《戏台》再次出现在广大观众眼前时,唤起我们的不仅仅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经典小品的记忆,还有对他把广受好评的话剧搬上大银幕的期待。 虽然经历了档期调整,但依旧没有浇灭碎叔、山叔和老戴对电影的热情,看完点映场后,我们花了两周时间精心准备了这期节目。心中对陈佩斯和《戏台》的喜欢呼之欲出,但心中又隐隐有些担心电影的票房,就像老搭档“老茂”朱时茂在首映礼上讲的那番话。 好在电影凭借过硬的品质迎来了正式上映后的市场认可,口碑和票房也是一路走高。作为一部话剧改编作品,《戏台》用民国为背景、用京剧当面子,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刻画了梨园戏子们对艺术的坚持,鞭笞了洪大帅外行指挥内行的荒诞,讽刺了左右逢源、见风使舵的市侩。让观众见证了台前幕后的喜怒哀乐、世态炎凉。 三位主播就想告诉大家,《戏台》,可冲!
电影《戏台》属于老中青三代喜剧演员同框演出,“老”当然指的就是陈佩斯老爷子了,“中”自然就是黄渤、姜武、杨皓宇等人,“青”则是徐处长陈大愚。不同年龄层的喜剧演员对喜剧的理解不一样、表现手法不一样、呈现的效果也不一样。 三位主播分享了对影片中主要角色和演员的看法,尝试着将别的演员带入到影片中的角色中去,探讨着各自心目中某个角色的最佳人选。不是说某个角色演得不好,而是说是不是有更好的可能。 本期节目最重磅的环节自然是解构影片中那些讽刺意味拉满的情节和隐喻,电影或明或暗地讽刺了当时的时代变迁和强权更迭下的社会现象,借古喻今讽刺了如今有的“爱豆”的荒唐行为和“饭圈”文化。这些讽刺和隐喻,既有陈佩斯老爷子对行业乱象的不吐不快,也包含着老爷子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关心。 聊完电影,不免还是要聊一下陈佩斯老爷子这些年留下的经典作品了,他对小品这种艺术形式的影响,直到现在都还能看出端倪。而他那些电影作品,多年后看依旧极具批判精神。
一部优秀的抗日题材电影,并不需要很多血腥暴力的镜头和四处呐喊的口号来讲述历史的沉重和抗争的意义。 《南京照相馆》就是这样一部优秀的电影,7月25日上映至今,电影凭借过硬的质量赢得了认同和赞许。影片已一家照相馆为切口,用记录侵略者暴行的照片为载体,通过冷峻的镜头、克制的表达还原了真实的历史大背景,刻画了真实的历史小事件。 正式这种表达方式,让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观影感受。碎叔从一开始不敢不看,到看完后录节目时差点情绪崩溃、哽咽失声。阿沸则从里面看到了如何用“人民史观”讲述历史伤疤。两位主播分享了电影中让人难以释怀的情节,传递着影片克制而平视的情感表达。 暑期档已经接近尾声,强烈建议还没有看过的观众可以走进电影院感受一下历史的痛。
上期节目两位主播讨论了电影《南京照相馆》中让人难忘的剧情,也都结合自己和朋友的观影体验分享了不同的代入角度下不同的触动点,阿沸特别期待未来导演能推出一版加长的导剪版,把因为时长、画面等原因没有剪进正片的剧情加入进去。 本期节目的重点则是影片中的一个个鲜活的角色。确实,在王骁、高叶、刘昊然、王传君、杨恩又等人的演绎下,这些角色牢牢抓住了观众的情绪,让观众们在他们如浮萍的多舛命运中一次次留下了眼泪。原本以为能走出去的却永远留在了南京,也有人倒在了通向希望的大门前。 碎叔觉得高叶饰演的林毓秀是一个思想独立的女性,有着自己的价值判断,并没有被王传君饰演的王广海带偏自己的想法。阿沸则认为王骁饰演的老金是整个团队的主心骨和智囊担当,他拿起相机走向侵略者的一刹那真的让人动容。 延伸环节,阿沸分享了她对抗日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的看法,还科普了一下同档期岛国上映的一些类似题材的电影,真相让人大惊失色。两相比较,还是那句话,忘记历史就是背叛!
年初禤枍说起过她同学参与了一部电影的声音部分,同组的还有梁家辉。当时没留意,没想到居然是当前大火的《捕风追影》。 综合这几年港片在暑期档这种大热档期的表现和导演上一部作品的口碑,其实一开始主播团队对《捕风追影》的态度还是有所保留的,还有主播明确表示不会去看。 冲着梁家辉和宣发物料里又帅又干净利落的动作戏,碎叔还是带着对港片的滤镜和美好期许走进了电影院。没想到,赚到了! 本期节目,碎叔和禤枍两位主播从画面和声音入手,分享了电影带给大家的爽感。禤枍作为一名科班出生的声音工作者,科普了一下现场收音的难度。碎叔则分享了这部电影和《跟踪》的异同,其中的一些细节真的十分有意思。
作为一个被上美影的动画投喂大的“80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意味着浓浓的中国艺术风格和经典的动画形象。所以,当看到《朗朗山小妖怪》要上25年暑期档的时候,碎叔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又能在大银幕上看到上美影的作品了,忧的是现在的观众会喜欢这种水墨画的2D风格吗? 随着电影的上映,一切担忧都烟消云散了。看完点映的阿沸急急忙忙过来安利,身边的朋友都纷纷种草,这四个小妖怪真的赢得了各个年龄层的喜欢。有人说今年暑期档的“牛马”电影太多了,都有些审美疲劳了。《浪浪山小妖怪》可不止是一部“牛马”嘴替电影!他把西游记里那些看不见的“背景板”拿到了台前,把他们的初心、梦想一点点解构开来,用角色的错位、特征的互换,带给了很多孩子欢乐,也带给了很多成年人思考。 有人说“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我想说的是“见山已不是山,见水已不是水”。虽然说“不甘心啊,这辈子啥也没成”,但是最终“我想要活成我喜欢的样子”。
《浪浪山小妖怪》中的四个小妖都有是“一体两面”的,他们整个团队既保留了取经队伍的坚韧、勇敢和爱憎分明,又有着不完美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反差萌”既制造了很多的笑点,又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体会到了每一个小妖怪为了取经这个目的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改变。 嘉沫和山叔都提到了试错、磨砺和觉醒,结合四个小妖怪拼团上路这个事儿讨论了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从错误中汲取力量,分享了自己在职场和人生的一些成长感悟,这些感悟都是大家和影片以及影片里的角色共情的点。黄鼠狼精果然是让很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情绪投射。 老戴用“放大镜”找到了影片中对《大闹天宫》、星爷、陈佩斯老爷子等经典作品、台词的致敬细节,分享了动画作品中对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扬,这些都是这几年国产动画作品能够赢得一席之地的重要因素。《中国奇谭》如是,《浪浪山小妖怪》亦如是。
4K修复版《青蛇》8月23日在内地重映,作为一部93年上映的电影,多年后选择重映,用山叔的话说自然是对品质有绝对的信心,这也跟电影目前的评分相吻合。 影片以传统的“白蛇传”故事为蓝本,融合了武侠、奇幻、爱情等多种元素,在当时看来是十分前卫的实验性作品。所以电影上映时在《侏罗纪公园》等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和实验性题材挑战传统认知的影响下,票房成绩并不理想。 电影在创作过程中有很多轶事,男女主选角都经历了一波三折,但是王祖贤、张曼玉、赵文卓、吴兴国的阵容组合是十分成功的。白蛇的贤淑忠贞、青蛇的觉醒蜕变、法海的自我质疑、许仙的懦弱善变,被几个演员演绎得深入人心,堪称影史经典形象。 影片围绕主题的艺术表达深刻又隐喻,“人不如妖”“男不如女”等颠覆传统的设定,让影片颇具思辨性。这也跟原著作者李碧华的作品一脉相承,而李碧华在《胭脂扣》《霸王别姬》中“从一而终”的爱情哲学也在这部电影中得到了呈现。 本期节目,四位主播围绕电影的创作背景、角色塑造、主题隐喻及文化影响,结合4K修复版重映探讨其艺术价值与当代意义。
前段时间看到一句话,说人到中年需要戒断的四件事“没有意义的酒局、不爱你的人、看不起你的亲戚和虚情假意的朋友”。这种现如今大行其道的“断舍离”生活态度,让人不禁想起了一部电影——《在云端(up in the air)》。 这是一部上映于2009年的电影,山叔出国前我们就商量着录一期这部电影应应景,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录音计划直接延后了两个月。节目中山叔也分享了这些年up in the air的一些经历。 影片中乔治克鲁尼半年的职场老手,总是在各地飞,帮助那些不愿意面对员工的公司老板进行裁员。机场和航站楼成了他的家,而租住的公寓则是他的中转站和补给站。片中乔治克鲁尼也现场演示了一把如何快速过安检、如何高效出行。 能打破按部就班生活的只有两样东西,突如其来的感情和工作上的革新,乔治克鲁尼在这双重刺激下,对自己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做出了一点调整,只是没想到这样的调整让他的工作和生活开始失控。 本次录音的三位主播对这部电影的喜好不尽相同,打分环节也出现了一点“分歧”。三位主播交流了影片中三位主人公的生活态度,也分享了自己在职场上的一些类似的经验,试图从各自的角度去解读乔治克鲁尼饰演的瑞恩的“悬而未决”。
《蜗牛回忆录》从格瑞斯的视角,展现创伤对她和她的弟弟吉尔伯特成长的影响,试图告诉观众如何在破碎的生活中寻找希望并实现自我救赎。 导演亚当・艾略特通过电影表达着成长的“阴晴不定”和柔软的生命态度,尽管角色们存在一些 “怪异” 行为,但影片依旧传递着 “生活虽苦,仍要前行”以温暖结局传递希望。 碎叔认为影片虽充满苦难,但核心和结局依旧是 “向前走” 的生活态度,觉得导演因人生阅历增长,创作基调从尖锐转向温和,但依旧对结局中吉尔伯特“死而复生” 的设计进行了阴暗的解读。 LinLin从儿童发展心理学角度分析角色行为,认为格瑞斯和吉尔伯特的 “怪癖” 源于童年创伤。而老奶奶萍奇成为了格瑞斯的“黑暗中的宝石”,她的临终关怀体现出了“破碎者的善意”,是一种精神支柱。 嘉沫注意到导演将自身经历融入角色,认为影片是导演坦诚的个人表达。指出蜗牛、书籍、疤痕等意象的象征意义,作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她觉得阅读是逃离痛苦的方式。 影片通过 “不完美” 角色传递对边缘群体的包容和人生希望的探求,粘土动画的手工质感增强了趣味性,但是制作的过程确实有点煎熬。乐观的结局是否合理?也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
这是一场关于正义与偏见的深刻探讨,12个普通人扮演着陪审员在模拟法庭之外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这就是上映于2015年的电影《十二公民》的剧情。电影翻拍自《十二怒汉》并做了优秀的本土化改编,几位主播都觉得剧情紧凑节奏好、演员们演技精湛、本土化改编合理,碎叔直接评价为超越原版的翻拍佳作。 相比于原版,《十二公民》中的12位模拟陪审员代表了不同社会阶层与价值观,对话和辩论也和自我认知和身份结合得十分贴切。12人的对话不仅仅深入探讨了司法公正,还有着很强的关于人性复杂性的思辨,以及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偏见误解,展现了深刻的角色设定和社会意义。 电影的演员阵容也称得上是“北京人艺群英会”,十二个演员都有话剧表演经历,八位来自人艺,四位获过梅花奖,七位参与过各种版本的话剧《茶馆》的表演。所以每一个演员的台词功底都十分扎实,每一句台词都听得十分清楚,欣赏他们的表演真的是一种享受。好几个演员都在影视作品中塑造过很多经典的形象,各种反差也成为了节目中主播们分享的笑点。 最后,几位主播都谈到了这部电影的现实意义,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这部电影成为了精准折射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无论是普法教育还是价值呼唤,都称得上是一部“时代之作”。
本期节目,碎叔侃电影迎来了电影《窗外是蓝星》的导演朱翌冉先生,一起畅聊了这部中国首部太空拍摄8K电影。 《窗外是蓝星》最特别的地方在于,它把"高大上"的太空探索拍得像我们身边的故事——你能看到航天员在太空舱里吃饺子、写春联,甚至和孩子视频询问作业,完全打破了我们对航天题材"严肃宏大"的印象。 作为中国首部在太空实拍的电影,它用超高清画面和原创音乐带给了我们沉浸式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背后的温暖力量。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不仅让我们中国人看得热泪盈眶,在国外也获得了高分好评,因为它讲的不只是中国航天,更是用“人类共通的情感”跨越文化隔阂,传递着全人类对星空的好奇和对家的思念。 🎧【本期主播】 导演朱翌冉、阿沸、碎叔 🎤【节目金句】 导演:“我们飞得越远是为了更加深情的能够回望这颗星球” 阿沸:“从敦煌壁画的飞天到神舟十三号,中国人的‘摘星梦’从未变过” 碎叔:“如果说《2001太空漫游》是人类太空梦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么《窗外是蓝星》则是中国航天梦的《盛世星河》” ⌚【时间轴】 00:07 电影《窗外是蓝星》简介 05:21 导演分享了路演趣事,阿沸、碎叔则分享了观影体验 13:58 导演分享了《窗外是蓝星》的创作初衷,解读电影中蕴含的松弛感 25:29 阿沸分享敦煌飞天壁画与航天服的文化联结,汉服补子暗藏“航天梦” 36:22 碎叔用“神舟十号签名+嫦娥六号发射视频”诠释“中国式航天浪漫” 51:16 原创配乐如何与画面完美的配合传递出电影的主题 01:04:17 IMDB高分背后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通过真实画面的传递 【彩蛋】 节目中提到的跟航天有关的小道具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