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女主播客串了。 * 「2500 年以来,西方知识界试图观察这个世界。他们不知道世界不是给眼睛看,而是给耳朵听的。」——《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Jacques Attali * 谈论电台就是谈论聆听文化。 * 电视时代到来之前的美国,电台塑造了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与民族性。电台改变了人们的自我身份认同。「我」除了是我身处的族群、地理环境和家庭的一分子外,同时也是基于兴趣和口味的一个个小圈子的一分子。 * 由于缺乏视觉元素,电台聆听不是被动的行为。听众是作为一个作品的「电台节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可以想像主持人的外表,播音间的装潢……电台节目只有在听众的想像力的配合下才成为完整的作品。 * 1920 年代,人们要自己去动手组装收音机才能很艰难地收到电台节目,而且往往会有一堆静电声、噪音等等。这和如今播客的状况很像:普通人不知道怎么听播客。 ## 前戏 Wiki 和 Wikipedia 不是一个东西。 ## 相关链接 * Susan Douglas: Listening In: Radio And The American Imagination * Jacques Attali:《噪音:音乐的政治经济学》 * iOS 上的播客客户端 Castro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Rio: 知乎工程师,Apple4us 作者兼程序员。 曹然:电台主播 / 记者。
* 句号什么时候不知不觉地成为「语气太冲」的代言人了…… * 约女孩时语气太不肯定会被吐槽的 * 。。。? ……? …? …? 。。。。。。? * 全屏写作 / 无干扰写作软件是在生造不存在的需求。。。。。。怎么说到这个了。。。又跑题了吧。。。。。。。。。。。 ## 前戏 腊八节快乐。。。 ## 相关链接 * The Period Is Pissed: When did our plainest punctuation mark become so aggressive? * Dr Drang 谈全屏写作软件 * 知乎:怎么看待网络上把多个句号连用当省略号这一行为? * 知乎:提议主流输入法们(例如搜狗)将三个句号「。。。」自动转换为省略号「……」怎么样?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Rio: 知乎工程师,Apple4us 作者兼程序员。
<p>在「未来」一词失去意义的非时间性(atemporal)时空里,「技术进步主义」必将流于空洞。如果没有一个人们集体相信的美好未来在前面等着,我们为什么要费尽心血追逐更快的电脑、更好的算法、更佳的用户体验、更智能的软件?村上春树在小说《1Q84》里说:只要产生了空白,就要有什么东西来填补。把如今的文化空白填上,是已经活在未来世界的我们需要做的事情了。</p> ## 前戏 「给我看看你装了什么 app?」「没装什么。」 ## 相关链接 * Benjamin Bratton: Why TED Is a Recipe for Civilizational Disaster * New Republic: Delusions of Creativity: The insufferable spectacle of the Met’s TEDx conference * William Gibson 谈「非时间性」(视频) * 《娱乐至死》 * Simon Reynolds: Retromania: Pop Culture’s Addiction to Its Own Past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p>我毫不怀疑,当年梁思成 / 林徽因与张仃关于国徽设计的对立与争论,在 2013 年中国的任何一个线上社区都有可能重演。区别在于,今天的「接地气派」有了互联网这个强大武器,可以轻松看到「人民群众」相对真实的情绪与意见反馈。如果说当年负责国徽设计的美院组所谓的「服务于人民」究竟能在什么程度上成立值得怀疑,今天的产品设计师们要挟民意与传统、风雅、古典作对,则似乎有了貌似客观的理据。假如今天要重新设计国徽,不知道有谁能担当当年梁思成的角色,站出来捍卫圆融的趣味了。</p> ## 前戏 我最怕的事情,就是别人誓死捍卫我说话的权利。 ## 相关链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维基百科页面 * 关于国徽设计的回顾与思考 * The Oatmeal: How a Web Design Goes Straight to Hell * 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的启事扫描档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 「祛魅」和「启蒙」。前者意在让人不再惧怕技术,后者意在让人知道技术的各种可能性。 * 人人学编程和社会分工未必矛盾。在人人学编程的世界里,它或许可以成为业余爱好,就像一个人自己从头到尾建一栋小木屋。 * 很多鼓励民众学习编程的计划都在和 Khan Academy 一类的线上远程教学计划合作。但线上教学容易变成一种单向的传输,并不适合编程教学。倒是 Stack Overflow 一类的网站,从实用的角度说,成了事实上的上佳教学资源。 * 光用纸和笔就可以学习编程思想。 ## 前戏 如果你试图学过编程但中途放弃了的话,请听完这期节目之后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吧。 ## 相关链接 * IT 公论第廿一期:人人有功练,人人来编程?(上) * Scrivener * Aspect-oriented Programming * 乔布斯:电脑相当于我们大脑的自行车 * Maker culture * Code: The Hidden Language of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 Khan Academy * Coursera * Stack Overflow * Learning Python the Hard Way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Rio: 知乎工程师,Apple4us 作者兼程序员。 吴涛(metaphox):Type is Beautiful 作者兼程序员。知乎页面。
* 个人电脑早期的先锋们确实曾经期待一个「人人都能自己编程」的未来,但历史的发展并未如他们所愿。 * 编程不等于命令行。像 Mac OS X 自带的 Automator 虽然是 100% 的图形介面工具,但用它的时候你就是在编程。同样,Excel 里的一些高级功能与编程无异。 * 吴涛:我始终认为在讲述自然科学时,哲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成分。科学哲学教育的贯彻在欧洲是比较自然的事情。 * 好的程序员一定是有探索精神、对陌生事物保持开放心态的人。但这样的人在整体人口中的占比究竟有多少,是不是足以支撑「人人编程」这样的愿望? ## 前戏 不要害怕編程。 ## 相关链接 * 编程不只是技术,高考应有计算机一席之地 * Code.org * Automator 的维基百科页面 * 王垠:完全用 Linux 工作 * ReadWrite: How Coding Went Mainstream * 吴涛写的中文竖排 WordPress 主题 VerTick * Type is Beautiful 关于 VerTick 的介绍 * John Taylor Gatto: Weapons of Mass Instruction: A Schoolteacher’s Journey Through the Dark World of Compulsory Schooling * Visual Basic Multi-Paradigm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Rio: 知乎工程师,Apple4us 作者兼程序员。 吴涛(metaphox):Type is Beautiful 作者兼程序员。知乎页面。
* 电脑从商用、工业用转为个人用的过程里,还有着文化层面的原因,那段历史长期以来都被忽视。 * 《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作者 Walter Isaacson 的下一本书,会让美国 1960 年代的反文化运动(counterculture)与个人电脑的关系成为正史的一部分。这段故事会被主流化。 * 电脑和互联网所象征的反叛、自由、去中心化精神也正在逐步被商业保守主义取代。个人选择不再被重视,信息被圈在一个个围栏当中,难以自由流动,电脑变得电器化和傻瓜化,曾经以「不看电视」为荣的一代人,如今在电脑屏幕前吃着薯片干着上一代人在电视前干的事情,磨损着自己的颈椎和腰椎。 ## 前戏 请不要再用「长微博」了好吗? ## 相关链接 * Walter Isaacson 新书在 Medium 上的节选(之一) * Walter Isaacson 新书在 Medium 上的节选(之二) * John Markoff: What the Dormouse Said * 《What the Dormouse Said》繁体中文版《PC 迷幻纪事》 * Fred Turner: 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 * 《From Counterculture to Cyberculture》简体中文版《数字乌托邦》 * Fred Turner 的新书《The Democratic Surround》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 由于目前中国移动 4G 信号的覆盖不佳,而中国移动版的 iPhone 又不支持中国移动的 3G (TD-SCDMA),最初用上中国移动 iPhone 的人很可能会频繁地回退到 2G 网络(GPRS / EDGE)。悲剧。(按,节目播出后有听众反馈,港版 iPhone 5s/5c 目前是支持中国移动 3G 的。) * 中国电信很可能拿到两张 4G 牌照,然后同时向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租用网络。 * 李楠:我已经非常确定了,iPhone 6 一定会变大。 * iOS in the car 是 Siri 的机会。 * 李楠:很多人认为 Android 的碎片化是缺点,但恰恰是谷歌对 Android 生态管理的失败带来了 Android 系统的成功。 * 若谷歌收紧对 Android 的控制,有可能会形成 iOS 和 Android 以外的第三个移动操作系统走红的机会。 ## 前戏 理性与欲望。 ## 相关链接 * iOS in the car 的维基百科页面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李楠:魅族科技副总裁,营销中心总监。 Rio: 知乎工程师,Apple4us 作者兼程序员。
* 李楠 2013 个人心水之选:Shine 活动跟踪器;「能量刀锋」充电器;Puzzle & Dragons。 * Rio 2013 个人心水之选:爱德华·斯诺登与「棱镜门」事件;比特币;iPhone 5s * 李如一 2013 个人心水之选:stratēchery; Quora 上的 Curtis Lindsay 与 David Leigh;《唐詩三百首》中古汉语朗诵版与《虹膜》电影双周刊。(利益申报:李如一是《唐》与《虹膜》出版人) ## 相关链接 * Shine 活动跟踪器 * EMIE 能量刀锋 * Puzzle & Dragons * 「棱镜门」事件) * 爱德华·斯诺登 * 比特币 * iPhone 5s * stratēchery * Quora 用户 Curtis Lindsay * Quora 用户 David Leigh * 《唐詩三百首》中古汉语朗诵版 * 《虹膜》电影双周刊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李楠:魅族科技副总裁,营销中心总监。 Rio: 知乎工程师,Apple4us 作者兼程序员。
* 博客已死?不如说是分身后投胎了。 * 内容够强悍,形式上的缺点(例如「用户体验」)就可以忽略。 * 单纯呈现和排列信息也是在表达观点。 * 记忆定义了一个人,博客是记录记忆的方式。 * 广告不是烂内容的借口,没有 app 也不一定就「土」。 ## 相关链接 * Jason Kottke: The Blog is Dead, Long Live the Blog * Kottke.org * EastSouthWestNorth * Taiwan 2.0 * Daring Fireball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 小米路由器的木盒实物和图片的质感差距有多少?没看到真机不知道。 * 小米路由器是目前为止小米发布的产品里看上去最有品质的,也把贩卖「发烧友」概念的行销手法又推进了一步。 * 小米路由器的木盒里包含一把螺丝刀,恰恰说明这是给平常没有动手习惯的人准备的「礼盒」──有动手习惯的人家里不会不备齐各个尺寸的螺丝刀。 * 802.11ac 只能跑在 5Ghz,而 5Ghz 的穿墙能力要比 2.4Ghz 弱──当然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 * 最终大多数国内用户选择智能路由器的标准可能不是它有多智能,而是「它能让我看到多少(盗版的)『资源』」。 * 乔布斯的「Real artists ship」是一种保守主义。 ## 前戏 发烧友不是 hackers,他们是 hacks。 ## 相关链接 * 小米路由器网站 * 小米的产品经理夏勇峰在知乎回答「为什么小米路由器自带 1T 硬盘?」 * Transporter * 为什么说谷歌并非今天的贝尔实验室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Rio: 知乎工程师,Apple4us 作者兼程序员。
* 弹窗让用户给你的 app 打分是一种非常 desperate 的、不好看的姿势。 * 但苹果 App Store 的游戏规则令这个 desperate 的游戏或许还要继续玩下去。无论意见领袖怎么号召大家杯葛弹窗,事实是大部分 app 用户不太在乎这种事。 * 不过该杯葛的还是要杯葛,请继续做你认为正确的事。 * 要改变这种窘况,需要苹果调整打分机制的设计。不过苹果似乎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这件事。 ## 前戏 Path 不是私密社交。 ## 相关链接 * Daring Fireball 号召大家杯葛评分弹窗 * Marco Arment 的悲观回应 * Daniel Jalkut 的回应,认为开发者应该自律 * 关于影迷在 IMDB 给自己喜欢的电影刷分的事 ## 人物简介 李如一:字节社创始人。 Rio: 知乎工程师,Apple4us 作者兼程序员。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