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结果:十来分钟的音频 ,七分钟违规。不过小宇宙的审核非常有温度,详细指出了犯禁地点。我甚至有些感动……所以也愿意配合删改。大家看看Notes,听听歌吧。 时间线: 01:01 希腊内战的第二期可能要再晚一点。 02:17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俄乌战争的受害者? 04:26 历史只能由胜利者书写吗? 07:16 好像有一股大势在滚滚而来,非人力所能挽回。即便如此,仍可做些事情,以待将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录这一期主要是想发这篇旧稿。原稿已失,这是发在Matters上的繁体字版: 原文於2022年3月5日發表在現已永封的同名微信公眾號 一代俄軍官兵正在變成“烏克蘭人” 文/越向 近幾日,烏克蘭戰爭的殘酷性正在快速升級,而且這恐怕僅是一個開始。上周我在《烏克蘭危機是否印證了叢林法則?(2月26日)》中提到了打到屠城的彌羅斯之戰,但雅典帝國的軍隊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殘暴——那可是蘇格拉底正值壯年時的雅典啊! 在伯羅奔尼薩斯戰爭爆發初期,雅典帝國也曾面臨附庸城邦陰謀叛亂的情況。這性質,其實比不願放棄中立的彌羅斯要嚴重得多,雅典城內也傳出了屠城的聲音,但最終雅典人還是放過了普通百姓,僅僅處決了密謀者。然而,隨著戰爭進行,鮮血淋漓的場面不斷刺激著交戰雙方的神經,零星的屠殺開始變成集體的、由官方授權的屠城。這樣的屠殺最先是由斯巴達人發起的,隨後雅典人也在彌羅斯屠城,接著又屠滅了其他一些反抗自己的城邦。正處於鼎盛時期的古希臘文明,在一次次大屠殺之後逐漸衰微。 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修昔底德不禁感歎:“戰爭是一個兇暴的教師”。現在俄軍重兵圍城,箭在弦上,萬般結果都不確定,但有一件事幾乎已成定局:一代俄軍官兵正在變成“烏克蘭人”。我這裡並不是說他們會改變國籍或種族,那是不可能的,而是說他們會成為一群帶有“烏克蘭戰爭”特殊記憶的老兵。 苏军中的一代“阿富汗人” 在上世紀80年代的蘇聯,從阿富汗戰爭退役的老兵們相互稱呼對方為“阿富汗人”。這是一個特殊團體內部的自我認同,其背後有複雜的內涵,一方面它代表了這些老兵們所經受過的地獄般的磨難,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頂著這個稱呼的人是個冷酷無情的“狠人”。 俄羅斯戰地記者阿爾喬姆·布洛維克曾《隱藏的戰爭》中寫道:“我們很少停下來想一想,阿富汗將如何影響我們。阿富汗成了每位參戰士兵的一部分。50萬參戰軍人中的每一位都成了阿富汗的一部分,那片土地永遠無法吸收他們抛灑過的所有鮮血。” 【1】 事實上,許多“阿富汗人”已經無法再適應日常社會,難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也不習慣使用平民的手段去應對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當這些青年走上戰場,長官告訴他們是要去幫助阿富汗人們建設社會主義。但到了當地,遭遇的則是無休止的殘酷遊擊戰,以及本方更加殘酷的報復性作戰——對戰爭親歷者的研究表明,許多新兵會感覺“殺人比自己受傷更為痛苦”。而在這樣反復的試煉下,存活下來的蘇聯士兵從懵懂無知的大男孩,變成了可以毫不猶豫地對可疑的阿富汗男孩開槍的殺手。 這些“阿富汗人”剛剛回到蘇聯國內時,還是政府認可的“國際主義戰士”,有些甚至獲得了“蘇聯英雄”的稱號。但在戈巴契夫開啟“新思維”改革後,各種揭示阿富汗戰爭真相的報導陸續出版,社會對他們的評價急速下滑,他們成了一群把青春消耗了一場罪惡、荒唐戰爭上的傻子。他們疲憊又易怒,有些用伏特加的麻醉了此殘生,另一些不甘心的“阿富汗人”則成為了社會上的危險分子。 現在,許多人已經聽說過“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即目睹大量殘酷景象後導致的精神疾病。此病症是由一位美國精神病學家兼越戰老兵沙坦(Shatan)于7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他認為“總是活在過去記憶中的退伍軍人會發生延遲的創傷”。【2】 但在蘇聯的“阿富汗人”那裡,根本就沒有這個名目。他們無依無靠,只能報團取暖,靠著自己在阿富汗戰場練就的“特長”謀生。得到這股新鮮血液的俄羅斯黑幫在80年代迅速壯大,並乘著蘇聯解體的“東風”成為了世界第一黑幫。號稱“俄羅斯第一殺手”的索洛尼科就是一位“阿富汗人”,他先後暗殺30多人,行市最好時殺一個人能拿幾十萬美元。【3】 蘇聯最後階段的社會動盪,究竟與這群“阿富汗人”有多大關係,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是心懷不滿的人群中最危險的那一部分。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國外作戰,失去了青春和溫柔,眼看著無數同袍丟了生命,換來的卻是譏笑和嘲諷。他們習慣於服從命令,習慣於相信集體的力量,如今卻被和平年代的社會所拋棄。“老兵們回國之後,發現自己已完全不能適應國內改革之後的和平生活,他們‘學會了開槍,習慣輕易出手殺人’,變得易怒,兇狠,有殺人傾向,以至於難以勝任和平崗位,俄員警部門曾對‘戰場老兵’們開放,但這些戰爭勇士們當上員警之後,往往將戰場習慣帶回,肆意行兇、施暴,反而成為社會公害。據當時的調查顯示,75%的‘戰場老兵’離婚或家庭矛盾尖銳;60%以上的‘戰場老兵’對工作極不滿意,經常跳槽。以至於竟有50%到70%的‘戰場老兵’,認為兇險的阿富汗戰場也要比安寧的國內好受。”【4】 老兵們有組織力和戰鬥力,一旦因為被社會拋棄而陷入絕望,其殺傷力是其他群體所不能比擬的。在俄國歷史上,戰爭與革命如影隨形,正是因為從戰場歸來的老兵往往成為革命的中堅力量。十二月黨人起義 在打完了拿破崙戰爭之後,深入西歐又返回俄國的部分官兵結成了意圖改變俄國體制的“救國協會”和“幸福協會”,並最終於1825年發起了震動沙俄的“十二月黨人起義”。1917年,從前線返回的老兵們在布爾什維克的鼓動下一點就著,用“十月革命”埋葬了羅曼諾夫王朝。 此次俄烏戰爭,連胡錫進先生也在談俄國“顏色革命”的可能性了。這樣的情形,當然也非俄羅斯所獨有。是否真的會導致“革命”,還要看各國的形勢。一戰後的義大利的動盪給了老兵墨索里尼及其黨羽構建法西斯政權的機會,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的德國給了老兵希特勒、戈林以奪權的良機。早已陷入財政崩潰的政府無法拿納稅人的錢來安撫老兵們的怨怒,反而還讓他們失去了最後的生計,這本身就是在召喚革命。 而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正處在蒸蒸日上(比如越戰後的美國),或是百廢待興的狀態(比如二戰後的蘇聯),有大量有權勢或高收入的崗位留給老兵,並且國家還配備以大學就讀、職業培訓、創業基金等福利,震盪就會小一些,最多不過偶爾出現一些實在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犯罪分子。 其實美國也吃夠了這些老兵的苦頭。1786年,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屢立戰功的丹尼爾·謝斯因受不了戰後的經濟困頓而帶著“老哥們兒”起義,差一點顛覆了新生的美國政府。 1932年,在那場幫希特勒沖進總理府的經濟危機的重壓下,美國的一戰老兵們也在衝擊著美國國會大廈。負責鎮壓並驅散他們的麥克亞瑟將軍,或許在那時就想好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是默默消逝)這句名言吧。是啊,如果他們打完仗後不來鬧事,“飛鳥盡,良弓藏”,自己默默消逝多好呀(有人譯作“凋零”,不過fade常用來指衣服褪色,若譯作“凋零”,則雅而不信)。 美國1932年的酬恤金進軍事件(Bonus March) 好萊塢電影多次再現了本方士兵在戰爭中的“黑化”。從《獵鹿人》、《全金屬外殼》到《現代啟示錄》,觀眾都能看到主角的良知在戰場的折磨中失喪,完全可以想像這樣的人已經很難再融入正常社會了。或是身殘,或是心殘,或是二者皆殘,猶如《聞香識女人》中那位脾氣乖張的盲人中校。 【……】蘭博的這幾句臺詞,凝結的是所有老兵的眼淚:蘇聯的“阿富汗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舉起伏特加與自己的冷戰死敵乾杯。俄國的老兵裡出酒鬼,但這些酒鬼裡偶爾也出作家。除了昨天邀大家共讀的巴別爾之外,對俄國文學史影響最深遠的老兵,首推列夫·托爾斯泰。 青年托爾斯泰 1854年11月7日,時年26歲的托爾斯泰少尉主動請纓,來到了克裡米亞半島上正陷於激戰中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半年後的1855年4月7日,他被調入要塞最關鍵的第四棱堡,隸屬於炮兵旅第三輕炮連。兩天后要塞就迎來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炮擊,英法聯軍的16.5萬發炮彈造成了俄軍6131人傷亡。但托爾斯泰少尉和他的弟兄們守住了陣地,他跟他們一起經歷槍林彈雨,血污與泥沼,也跟這群大兵們一起酗酒、賭博。炮聲隆隆不斷,直到1855年9月初,因為臨近炮臺的陷落,俄軍被迫撤出要塞。 儘管很快將升職為中尉,但托爾斯泰對於腐敗的軍界已無興趣,他在9月中旬的一則日記裡寫到:“文學之於我畢竟應當是惟一的、主要的、壓倒一切其他愛好和事業的東西。”他將自己在克裡米亞的經歷寫成了《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纖毫畢現地描繪了俄軍士兵們的怯弱與勇敢,粗俗與聖潔。 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之前托爾斯泰渴望建功立業,而在目睹了屍山血海之後,走出要塞的他卻逐漸變成了一位“托爾斯泰主義者”:博愛利他,不以暴力抗惡。今天,如果一代俄軍官兵們註定要成為“烏克蘭人”,願他們之中的善良人能免遭橫死,願他們在戰後能有業謀生,願他們之中的托爾斯泰能告訴我們現在所發生的一切。 據傳這是一位俄軍士兵帶上戰場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已成遺物 参考资料:【1】《蘇軍老兵:阿富汗記憶從未遠去》,編譯史春樹 《 青年參考 》( 2014年02月26日 19 版)。 【2】軍武:《美國大兵為什麼特別容易遭受戰爭精神創傷?》。 【3】《誰在俄羅斯做殺手》,《文摘報 》( 2015年03月19日 07 版)。 【4】王陶陶《何謂險民?一、戰爭老兵》,zhuanlan.zhihu.com。 本期的音樂是悼念犧牲戰士的俄語歌曲《多想活著》,B站上還有一個早年有普京出席的現場版。如今再看這段影像,任何人都會五味雜陳吧…… www.bilibili.com
本期主要介绍内战双方的起源和成长,以及国际局势为希腊内战设定的舞台。 楔子:十二月的那声枪响 第一章 内战之前的内战 第一节 希共的成长 1922年《洛桑条约》之后希腊与土耳其之间的百万居民大交换,开启了二十世纪诸多强制移民的悲惨历史,也成就了希共的发展。 第二节 轴心国的入侵 入侵完全颠覆了希腊既有的权力结构,让希共拥有了问鼎政权的实力。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敌后游击战,似乎都是共产党打得更好一些。 第三节 波波夫使团与百分比协定 对希腊问题而言,百分比协定不是英国接管希腊的前提,而是苏联对早已作出的让步的确认。 开幕曲 Anthem of The Greek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02:57 示威与内战爆发,1944年12月 那一记“命运的枪声”。 06:21 1828年现代希腊的诞生与领土扩张。 07:39 来自俄、法、英的希腊侨民对希腊政治的干预 11:48 希土战争终结了希腊的扩张,停战后两国交换了上百万人口。 12:50 流民的到来与希共的崛起。 14:44 二战之前的希腊政治,梅塔克萨斯对政敌的迫害。 17:08 希特勒决心占领希腊,希共游击队在英国的支持下展开敌后斗争。 21:49 第一次希腊内战,希共在兵强马壮之后有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雄心。 28:13 走在百分比协定之前的波波夫使团——苏联劝希共妥协。英美驻希共指挥部的联络员想灌醉波波夫,但在自己喝得不省人事之前听到的最后一句话是“斯大林万岁!” 32:23 百分比协定——“一切就这样解决了,比把它写下来还快”。 结束曲:"Heroes" 【希腊抗德游击队的战歌:我们勇于在文明的废墟间战斗】 本期图片: 德国画家彼得·冯·赫斯(Peter von Hess) 的名作《海边的希腊乡下人》(Griechische Landleute am Meeresstrand),现存慕尼黑新美术馆(Neue Pinakothek),描绘了18世纪初期希腊人的生活场景。下载于枫荣美术网。 【写下“百分比协定”的小纸片,数千万人的命运在几分钟内就被决定了。】 重要希腊人物列表: 尼柯斯·扎希阿里阿迪斯(Nikos Zachariadis),既对希共的发展有奠基性的贡献,也对希共在内战中的失败负有重要责任。 马科斯·瓦菲阿迪斯(Markos Vaphiadis),第三次内战时的希共军队的总指挥,内战后期被免职。 西安托斯(Siantos),人称“西奥大叔”,抗击德意法西斯时期和“十二月起义”(第二次内战)时的希共领导者,他麾下的希腊民主军曾控制过希腊90%以上的领土。 艾阿尼斯·梅塔克萨斯(Ioannis Metaxas),二战前希腊王国的首相,通过1936年8月4日的政变掌握了近乎独裁的权力。 帕帕戈斯元帅(Alexandros Papagos),内战后期希腊政府的实际掌权人。 斯拉西武洛斯·察卡洛托斯(Thrasyvoulos Tsakalotos),希腊政府军中的猛将,曾策划“鸽子计划”残酷剿灭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希腊游击队,后因战功累迁至总参谋长,晚年却同情社会主义运动,曾与流亡归来的瓦菲阿迪斯握手言和。 参考文献: 【按:一开始就是按通俗类题材写的,所以没有注释系统,先列出这些我还记得的文献吧,请见谅。】 André Gerolymatos,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War, Greece, 1943-1949, New Haven & London, 2016. (安德烈·耶罗利玛托斯:《希腊内战——一场国际内战》,阙建容 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21年。) CHARLES R. SHRADER: The Withered Vine--Logistics and the Communist Insurgency in Greece, 1945–1949, Westport:Praeger Publishers, 1999. Melvyn Leffler and David Painter,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2005. (梅尔文·莱弗勒:《权力优势》,孙建中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 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任东来:《大国干预与共产党的革命战略——对于中国和希腊的比较研究(1944-1946)》,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美国史研究室编:《美国历史问题新探:杨生茂教授八十寿辰纪念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沈志华:《1948年苏南冲突起因的历史考察——来自俄国及东欧国家解密档案的新证据》,《历史研究》1999年第8期。 屈琳洁:《杜鲁门政府时期美国对希腊的政策》,硕士学位论文,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文、英文和德文维基百科的相关词条。
给大家拜年 自我介绍 希腊内战的广播会在一定程度上口语化。 今后的展望:战后五大危机与冷战起源。
本集已经重新剪辑,请听新发布的版本。
上周德国破获了一个预谋发动政变极右翼团伙。我在本期播客中对其进行了简短的事实概括和评述。在征得编辑的允许之后,我将自己在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上的文章借用到这里,与自己之前的旧文连在一起,与大家聊聊这场未遂的政变和“新纳粹”的发展。相关文本,前三分之一可以看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mp.weixin.qq.com(编辑有修改,配图及其说明为编辑所加)。后三分之二可以看我自己的同名公众号【越向书】mp.weixin.qq.com。其中我试图用尽可能精简的文字介绍纳粹主义的渊源、背景,以及近年来西方各国“新纳粹”勃兴的原因。文中的核心论点是:“以纳粹主义为代表现代法西斯运动,其实是一种高速现代化的社会在遭遇经济挫折之后泛滥开的思乡病。” 00:50 德国媒体关于未遂政变的报道 02:40 政变团体孕育自“帝国公民运动”;该运动的主张和论点 04:30 “七十衰翁何所求”,竟然与苏联有关…… 07:00 未遂政变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德国的老龄化问题…… 08:50 不可小觑的阴谋,让人有三个“没想到” 10:15 越南战争中的德国战俘 13:10 要理解这场危机,不能仅仅局限于德国国内的小气候 14:40 本土军国隔岸吃瓜 18:40 普京其实很在意西方人对其“特别军事行动”的看法 21:10 纳粹的反现代意识 23:16 纳粹党人的基本世界观 24:00 纳粹德国的“东方总计划” 25:54 苏东剧变让纳粹留在欧洲的火种烧成了火灾 27:16 “反对现存的一切” 31:00 历史研究所揭示的和平的代价 33:30 为什么针对异族的仇恨特别具有传播力
第五期在哪?第五期(《5 为什么那么多人将仇日当作“最朴素的感情”?》)审核未通过,若感兴趣可在此收听:https://www.podomatic.com/podcasts/tt071104/episodes/2022-11-01T17_33_59-07_00 近年来,人们对1欧元换不来1美元竟然已经习以为常。我记得自己初次出国时,1欧元大约能换10元人民币。主权债务危机、难民问题、英国脱欧、对美关系,以及俄乌战争爆发之后的能源和安全问题接踵而至,欧盟的发展之路上似乎横亘着一座八百里火焰山,那么又是谁当年踢倒了炼丹炉? 本期目录: 片头曲:Tierlied "Kleine Meise" 01:05 本世纪初大家对欧盟的兴趣 03:09 欧盟是否能在带来“大一统”的同时避免秦制的弊病 07:25 德国问题——一个太强又太弱的帝国 08:40 大英帝国感觉到自己正在目击一场“技术爆炸”(09:45 有口誤,馮·諾依曼在种族上是匈牙利人 ) 11:26 二战之后,嵌入冷战格局之中的德国人 12:26 德国为了实现重新统一而作出关键让步为欧元埋下祸根 15:07 欧元危机的实质 17:16 德国与难民危机的关系 18:20 默克尔在2015年9月的关键决断 19:40 欧洲在安全问题上的短板
唱歌 、通告 和一篇千字旧文(2022-10-26)
文字稿发表于同名微信公众号【越向书】 依旧从上次杜金及其家人遇刺谈起。 我想大多数像我一样支持乌克兰卫国战争的人都会认为:杜金这类长期鼓吹极端民族主义的人应该为战争的爆发担负一部分责任。 但这是否意味着他是战犯?就应该被杀掉? 本期我介绍了四个与杜金具有相似性的人: 尤里乌斯·施特赖歇尔,二战爆发前纳粹党内的高级干部,希特勒的早期支持者,长期发表疯狂攻击犹太人的言论,战后经纽伦堡审判而上了绞架。 阿尔弗雷德·罗森贝格的《二十世纪的神话》一书中为纳粹主义设计出一整套种族主义世界观和建国论。 大川周明在民间宣扬其“大东亚秩序建国论”,与杜金一样从未进入过政府权力核心。 赛义德·库特布的著作《路标》为伊斯兰教的原教旨主义奠定理论根基,他本人也成为了“恐怖大亨”本·拉登、扎瓦赫里等人心目中的理论导师。 总结:杜金之流的能量在于其已经公布的思想,而不在其肉身。他们虽然需要对战争负责,但我还是不能赞成给纯粹的思想者定重罪。因为这种做法之中隐含了一种前提:人民大众的大脑是需要保护的。我愿意承认“我们的思考能力尚不健全”这个事实,但通向自由的途径不是把“照顾我们”的责任上交给某个权威。
此次能源危机发生之后,很多人质疑德国此前二十年的能源政策:为什么会忽视俄罗斯能源的政治风险,而将德国经济置于遭人勒索的境地? 还有人说,如果默克尔还在位就能避免这样的困境。 是这样吗? 德国陷入今天的困境,并不是一两个政治家的偶然失误造成的,而是长期生活在和平富足环境中的德国民众普遍降低了对战争爆发的警惕性,同时工业界和政界的精明计算又撞上了小概率事件。现在,联邦德国民众需要为自己选择的价值观付出巨大代价,这在冷战结束之后还是第一次。 导致德国陷入经济困境的因素,其实正是让联邦德国走出上一次危机的因素之一。而且这一路之上,德国、乌克兰和俄罗斯这三方如影随形,共同参与了今日危机形成的每一个阶段。 参考文献: JOHANNES PENNEKAMP, Deutschland nach Gaslieferstopp vor tiefer Rezession, www.faz.net. Klimafreundliche und krisensichere Energieversorgung | Bundesregierung, www.bundesregierung.de. www.zdf.de. How Putin held Europe hostage over energy, Produced, filmed and edited by James Sandy; Maps by Russell Birkett, Chris Campbell and Sam Joiner; Graphics by Steve Bernard, www.ftchinese.com. 新华二代在德国:《德国对中国到底有多依赖?为什么纯粹的交易量不能说明依赖性的风险?》,微信公众【新华二代在德国】,mp.weixin.qq.com;其所翻译的《南德意志报》文章的原文链接:www.sueddeutsche.de。 新华二代在德国:《宁可挨饿也不愿吃肉的德国人》,微信公众【新华二代在德国】,2022-09-14,mp.weixin.qq.com。 盖伊•查赞:《德国将保持两座核电站处于待命状态以应对能源短缺》,dbdzmnhotmzi1.cloudfront.net。 盖伊•查赞:《德国宣布650亿欧元能源救助方案》,dbdzmnhotmzi1.cloudfront.net&subnav=europe&archive。 张冬方:《德国千里寻“氢”意味着什么?》,dbdzmnhotmzi1.cloudfront.net&subnav=europe&archive。 陶短房:《德国:自己“作”出来的能源危机》,2021年12月24日,new.qq.com。 周小康:《红色天然气:切尔诺贝利的起源》,播客【忽左忽右】第158期。 《德国总理为天然气南征北战,中国或许才是最佳答案》,凤凰网, 2022-09-11,mp.weixin.qq.com。
亚历山大·杜金是个奇人。 你说他是个学者,他醉心于政治,以至于要亲自组党参加竞选。你说他是个政治家,他却大谈马丁·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和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人类学这类让选民挠头的问题。你说他是个哲学家,他却要强调血性和神秘主义这样不能用逻辑去思考的东西。你说他要复辟苏联,他会把共产革命贬得一文不值。你说他反布尔什维克,他却说他要站在“斯大林和苏联”一边。你说他亲华,他要把中国的北方疆土划出来给俄罗斯充当缓冲地带。你说他反华,他又坚定地鼓吹“中俄引领的新世界”,赞许中国的“一带一路”。美国杂志说他是“普京的大脑”,土耳其报刊称他是“俄罗斯的基辛格”,但他其实远离克里姆林宫决策圈,而且普京也从未承认或这位所谓“国师”对自己政策有任何影响。但今年2月24日爆发的这场战争,却又不得不让人怀疑他的学说很可能表达了普京内心中的一部分想法。…… 文字版全文见微信公众号【越向书】 -时间轴- 02:54 杜金其人(生平、事业、政见) 09:43 杜金代表作《地缘政治基础》 15:08 杜金的学说:新欧亚主义 15:59 传统欧亚主义(萨维茨基) 18:41 苏联时代的欧亚主义:古米廖夫 24:43 杜金登场的时代 31:04 杜金的地缘政治战略规划 35:15 杜金对魏玛时代德意志青年保守派观点的吸收 43:15 杜金在新世纪的“进化”(国际化) 49:29 杜金与普京 57:41 杜金对普京“恨铁不成钢” 1:03:09 杜金就克里米亚问题至美国人民的一封信 1:10:20 杜金何以拥粉?(后发现代化国家国家的困局) 1:18:17 西方的傲慢与虚伪 1:22:22 后现代主义及其末流 1:30:23 为什么杜金是错的 1:32:48 血性 没有那么玄乎 1:38:11 杜金开出的药方:往回走 1:40:19 杜金在呼吁把人类好不容易摘掉的面纱重新盖回去 1:42:38 有人会试图逃避自由 1:43:29 桑巴特在一战时的反西方宣言:《商人与英雄》 1:48:10 结语 1:51:18 普京本不是糊涂人。 北国才子欲登龙 皇图霸业一梦中 等闲识得春风面 岂料君心又不同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