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AI智能总结...
AI/summary > _
AI 正在思考中...
本集内容尚未生成 AI 总结
简介...
https://xiaoyuzhoufm.com

审核结果:十来分钟的音频 ,七分钟违规。不过小宇宙的审核非常有温度,详细指出了犯禁地点。我甚至有些感动……所以也愿意配合删改。大家看看Notes,听听歌吧。

时间线:

01:01  希腊内战的第二期可能要再晚一点。

02:17  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是俄乌战争的受害者?

04:26 历史只能由胜利者书写吗?

07:16  好像有一股大势在滚滚而来,非人力所能挽回。即便如此,仍可做些事情,以待将来。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录这一期主要是想发这篇旧稿。原稿已失,这是发在Matters上的繁体字版:

原文於2022年3月5日發表在現已永封的同名微信公眾號



                              一代俄軍官兵正在變成“烏克蘭人”

文/越向

近幾日,烏克蘭戰爭的殘酷性正在快速升級,而且這恐怕僅是一個開始。上周我在《烏克蘭危機是否印證了叢林法則?(2月26日)》中提到了打到屠城的彌羅斯之戰,但雅典帝國的軍隊並非從一開始就如此殘暴——那可是蘇格拉底正值壯年時的雅典啊!

在伯羅奔尼薩斯戰爭爆發初期,雅典帝國也曾面臨附庸城邦陰謀叛亂的情況。這性質,其實比不願放棄中立的彌羅斯要嚴重得多,雅典城內也傳出了屠城的聲音,但最終雅典人還是放過了普通百姓,僅僅處決了密謀者。然而,隨著戰爭進行,鮮血淋漓的場面不斷刺激著交戰雙方的神經,零星的屠殺開始變成集體的、由官方授權的屠城。這樣的屠殺最先是由斯巴達人發起的,隨後雅典人也在彌羅斯屠城,接著又屠滅了其他一些反抗自己的城邦。正處於鼎盛時期的古希臘文明,在一次次大屠殺之後逐漸衰微。

親眼目睹了這一切的修昔底德不禁感歎:“戰爭是一個兇暴的教師”。現在俄軍重兵圍城,箭在弦上,萬般結果都不確定,但有一件事幾乎已成定局:一代俄軍官兵正在變成“烏克蘭人”。我這裡並不是說他們會改變國籍或種族,那是不可能的,而是說他們會成為一群帶有“烏克蘭戰爭”特殊記憶的老兵。

苏军中的一代“阿富汗人”

在上世紀80年代的蘇聯,從阿富汗戰爭退役的老兵們相互稱呼對方為“阿富汗人”。這是一個特殊團體內部的自我認同,其背後有複雜的內涵,一方面它代表了這些老兵們所經受過的地獄般的磨難,另一方面也意味著頂著這個稱呼的人是個冷酷無情的“狠人”。 俄羅斯戰地記者阿爾喬姆·布洛維克曾《隱藏的戰爭》中寫道:“我們很少停下來想一想,阿富汗將如何影響我們。阿富汗成了每位參戰士兵的一部分。50萬參戰軍人中的每一位都成了阿富汗的一部分,那片土地永遠無法吸收他們抛灑過的所有鮮血。” 【1】

事實上,許多“阿富汗人”已經無法再適應日常社會,難以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也不習慣使用平民的手段去應對生活中遇到的難題。 當這些青年走上戰場,長官告訴他們是要去幫助阿富汗人們建設社會主義。但到了當地,遭遇的則是無休止的殘酷遊擊戰,以及本方更加殘酷的報復性作戰——對戰爭親歷者的研究表明,許多新兵會感覺“殺人比自己受傷更為痛苦”。而在這樣反復的試煉下,存活下來的蘇聯士兵從懵懂無知的大男孩,變成了可以毫不猶豫地對可疑的阿富汗男孩開槍的殺手。

這些“阿富汗人”剛剛回到蘇聯國內時,還是政府認可的“國際主義戰士”,有些甚至獲得了“蘇聯英雄”的稱號。但在戈巴契夫開啟“新思維”改革後,各種揭示阿富汗戰爭真相的報導陸續出版,社會對他們的評價急速下滑,他們成了一群把青春消耗了一場罪惡、荒唐戰爭上的傻子。他們疲憊又易怒,有些用伏特加的麻醉了此殘生,另一些不甘心的“阿富汗人”則成為了社會上的危險分子。

現在,許多人已經聽說過“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post‐traumaticstress disorder),即目睹大量殘酷景象後導致的精神疾病。此病症是由一位美國精神病學家兼越戰老兵沙坦(Shatan)于7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他認為“總是活在過去記憶中的退伍軍人會發生延遲的創傷”。【2】 但在蘇聯的“阿富汗人”那裡,根本就沒有這個名目。他們無依無靠,只能報團取暖,靠著自己在阿富汗戰場練就的“特長”謀生。得到這股新鮮血液的俄羅斯黑幫在80年代迅速壯大,並乘著蘇聯解體的“東風”成為了世界第一黑幫。號稱“俄羅斯第一殺手”的索洛尼科就是一位“阿富汗人”,他先後暗殺30多人,行市最好時殺一個人能拿幾十萬美元。【3】

蘇聯最後階段的社會動盪,究竟與這群“阿富汗人”有多大關係,現在還沒有一個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是心懷不滿的人群中最危險的那一部分。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在國外作戰,失去了青春和溫柔,眼看著無數同袍丟了生命,換來的卻是譏笑和嘲諷。他們習慣於服從命令,習慣於相信集體的力量,如今卻被和平年代的社會所拋棄。“老兵們回國之後,發現自己已完全不能適應國內改革之後的和平生活,他們‘學會了開槍,習慣輕易出手殺人’,變得易怒,兇狠,有殺人傾向,以至於難以勝任和平崗位,俄員警部門曾對‘戰場老兵’們開放,但這些戰爭勇士們當上員警之後,往往將戰場習慣帶回,肆意行兇、施暴,反而成為社會公害。據當時的調查顯示,75%的‘戰場老兵’離婚或家庭矛盾尖銳;60%以上的‘戰場老兵’對工作極不滿意,經常跳槽。以至於竟有50%到70%的‘戰場老兵’,認為兇險的阿富汗戰場也要比安寧的國內好受。”【4】

老兵們有組織力和戰鬥力,一旦因為被社會拋棄而陷入絕望,其殺傷力是其他群體所不能比擬的。在俄國歷史上,戰爭與革命如影隨形,正是因為從戰場歸來的老兵往往成為革命的中堅力量十二月黨人起義

在打完了拿破崙戰爭之後,深入西歐又返回俄國的部分官兵結成了意圖改變俄國體制的“救國協會”和“幸福協會”,並最終於1825年發起了震動沙俄的“十二月黨人起義”。1917年,從前線返回的老兵們在布爾什維克的鼓動下一點就著,用“十月革命”埋葬了羅曼諾夫王朝。

此次俄烏戰爭,連胡錫進先生也在談俄國“顏色革命”的可能性了。這樣的情形,當然也非俄羅斯所獨有。是否真的會導致“革命”,還要看各國的形勢。一戰後的義大利的動盪給了老兵墨索里尼及其黨羽構建法西斯政權的機會,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後的德國給了老兵希特勒、戈林以奪權的良機。早已陷入財政崩潰的政府無法拿納稅人的錢來安撫老兵們的怨怒,反而還讓他們失去了最後的生計,這本身就是在召喚革命。

而如果一個國家的經濟正處在蒸蒸日上(比如越戰後的美國),或是百廢待興的狀態(比如二戰後的蘇聯),有大量有權勢或高收入的崗位留給老兵,並且國家還配備以大學就讀、職業培訓、創業基金等福利,震盪就會小一些,最多不過偶爾出現一些實在與社會格格不入的犯罪分子。

其實美國也吃夠了這些老兵的苦頭。1786年,在美國獨立戰爭中屢立戰功的丹尼爾·謝斯因受不了戰後的經濟困頓而帶著“老哥們兒”起義,差一點顛覆了新生的美國政府。 1932年,在那場幫希特勒沖進總理府的經濟危機的重壓下,美國的一戰老兵們也在衝擊著美國國會大廈。負責鎮壓並驅散他們的麥克亞瑟將軍,或許在那時就想好old soldiers never die, 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永遠不死,他們只是默默消逝)這句名言吧。是啊,如果他們打完仗後不來鬧事,“飛鳥盡,良弓藏”,自己默默消逝多好呀(有人譯作“凋零”,不過fade常用來指衣服褪色,若譯作“凋零”,則雅而不信)。

美國1932年的酬恤金進軍事件(Bonus March)

好萊塢電影多次再現了本方士兵在戰爭中的“黑化”。從《獵鹿人》、《全金屬外殼》到《現代啟示錄》,觀眾都能看到主角的良知在戰場的折磨中失喪,完全可以想像這樣的人已經很難再融入正常社會了。或是身殘,或是心殘,或是二者皆殘,猶如《聞香識女人》中那位脾氣乖張的盲人中校。

【……】蘭博的這幾句臺詞,凝結的是所有老兵的眼淚:蘇聯的“阿富汗人”看到這一幕,一定會舉起伏特加與自己的冷戰死敵乾杯。俄國的老兵裡出酒鬼,但這些酒鬼裡偶爾也出作家。除了昨天邀大家共讀的巴別爾之外,對俄國文學史影響最深遠的老兵,首推列夫·托爾斯泰。

青年托爾斯泰

1854年11月7日,時年26歲的托爾斯泰少尉主動請纓,來到了克裡米亞半島上正陷於激戰中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半年後的1855年4月7日,他被調入要塞最關鍵的第四棱堡,隸屬於炮兵旅第三輕炮連。兩天后要塞就迎來開戰以來最大的一次炮擊,英法聯軍的16.5萬發炮彈造成了俄軍6131人傷亡。但托爾斯泰少尉和他的弟兄們守住了陣地,他跟他們一起經歷槍林彈雨,血污與泥沼,也跟這群大兵們一起酗酒、賭博。炮聲隆隆不斷,直到1855年9月初,因為臨近炮臺的陷落,俄軍被迫撤出要塞。

儘管很快將升職為中尉,但托爾斯泰對於腐敗的軍界已無興趣,他在9月中旬的一則日記裡寫到:“文學之於我畢竟應當是惟一的、主要的、壓倒一切其他愛好和事業的東西。”他將自己在克裡米亞的經歷寫成了《塞瓦斯托波爾故事》,纖毫畢現地描繪了俄軍士兵們的怯弱與勇敢,粗俗與聖潔。

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之前托爾斯泰渴望建功立業,而在目睹了屍山血海之後,走出要塞的他卻逐漸變成了一位“托爾斯泰主義者”:博愛利他,不以暴力抗惡。今天,如果一代俄軍官兵們註定要成為“烏克蘭人”,願他們之中的善良人能免遭橫死,願他們在戰後能有業謀生,願他們之中的托爾斯泰能告訴我們現在所發生的一切。

據傳這是一位俄軍士兵帶上戰場的《羅馬帝國衰亡史》,已成遺物

参考资料:【1】《蘇軍老兵:阿富汗記憶從未遠去》,編譯史春樹 《 青年參考 》( 2014年02月26日 19 版)。 【2】軍武:《美國大兵為什麼特別容易遭受戰爭精神創傷?》。 【3】《誰在俄羅斯做殺手》,《文摘報 》( 2015年03月19日  07 版)。 【4】王陶陶《何謂險民?一、戰爭老兵》,zhuanlan.zhihu.com

本期的音樂是悼念犧牲戰士的俄語歌曲《多想活著》,B站上還有一個早年有普京出席的現場版。如今再看這段影像,任何人都會五味雜陳吧…… www.bilibili.com

主播...
越向书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chaumontch
2年前 福建
0
把由胜利者占据话语权书写历史理解的也过于刻板机械了吧,书写历史的不仅是胜利者还有站队胜利者的第三方,还有对历史书写不仅包括对客观事件的历史再书写(英西、英荷战争、美内战、一战),还包括对特点定历史事件的意义的再诠释(如越战,美国舆论对于内战就绝对不敢也不能)。只要胜利者能够开创一个有更多利益分享的新局面,就会不断有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主动加入并参与新的历史塑造,只要过程持续足够久甚至会完成整个全新的历史再定义,或许只能在胜利者的影响力的边缘地带,留下当年话语权失败方角度历史讲述的蛛丝马迹或许什么都不会留下,后世只有最敏感的历史学者才能捕捉到,也成为历史研究中最让人着迷的部分。至于胜利者的共同历史塑造话语权直到由于技术发展或胜利者自身无法维系一个稳定的话语权多数共赢局面而崩溃为止,这不是什么主观的黑暗时代,是历史螺旋发展的客观,福山从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到民主的崩坏就是伴随其中的佐证,其实福山二代日裔背景本身从历史纵向角度看就值得玩味。
chaumontch
2年前 福建
0
把由胜利者占据话语权书写历史理解的也过于刻板机械了吧,书写历史的不仅是胜利者还有站队胜利者的第三方,还有对历史书写不仅包括对客观事件的历史再书写(英西、英荷战争、美内战、一战),还包括对特点定历史事件的意义的再诠释(如越战,美国舆论对于内战就绝对不敢也不能)。只要胜利者能够开创一个有更多利益分享的新局面,就会不断有有越来越多的第三方主动加入并参与新的历史塑造,只要过程持续足够久甚至会完成整个全新的历史再定义,或许只能在胜利者的影响力的边缘地带,留下当年话语权失败方角度历史讲述的蛛丝马迹或许什么都不会留下,后世只有最敏感的历史学者才能捕捉到,也成为历史研究中最让人着迷的部分。至于胜利者的共同历史塑造话语权直到由于技术发展或胜利者自身无法维系一个稳定的话语权多数共赢局面而崩溃为止,这不是什么主观的黑暗时代,是历史螺旋发展的客观,福山从所谓的历史终结论到民主的崩坏就是伴随其中的佐证,其实福山二代日裔背景本身从历史纵向角度看就值得玩味。
江城夜客
3周前 德国
0
10:56 利用整理图书的间隙听完了越向老师所有的音频,忽然发现自己可能也在为文艺复兴做着准备。我只能历史都是螺旋上升的,毕竟这样人类才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希望和意义。 当然,我自己依旧对未来悲观。毕竟,智人Homo Sapien这个物种太依赖暴力来进行掠夺了。很不幸,我们恰好生在这个时代。
江城夜客
3周前 德国
0
10:56 利用整理图书的间隙听完了越向老师所有的音频,忽然发现自己可能也在为文艺复兴做着准备。我只能历史都是螺旋上升的,毕竟这样人类才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希望和意义。 当然,我自己依旧对未来悲观。毕竟,智人Homo Sapien这个物种太依赖暴力来进行掠夺了。很不幸,我们恰好生在这个时代。
密斯特利
8个月前 上海
1
布列斯特要塞 主题曲! 毛子的艺术品味还是不错👍
密斯特利
8个月前 上海
1
布列斯特要塞 主题曲! 毛子的艺术品味还是不错👍
御手洗潔
2年前 四川
1
主播可以开个新公众号吗?
御手洗潔
2年前 四川
1
主播可以开个新公众号吗?
越向书
1年前 美国
2
卡尔·奥伟·克瑙斯高:《战争》,选自散文集《在秋天》: 由于战争是一种紧急状态,是人类历史中一个被暴行和磨难所占领的地带,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作为旁观者从外部观察战争,就像我们看小说里的暴行一样,它只触及到了我们理性的一面,使得我们或理解或谴责,抑或选择理解并接受。而战争的本质恰恰是要撕碎理性,破坏一切规则、法律和协议,摧毁所有既定的价值观,并以此方式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判断,这和我们是谁有关。 …… 当然,我不知道他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一直热衷于打仗。但这可能与一个事实有关,那就是战争游戏是他知道的唯一能释放攻击性的游戏。它不会克制这种攻击性,而是将其宣泄出来,这种宣泄并非是自由、不受控制的,也不会令人焦虑,而是沿着他世界中既定的轨道和通道。因为这就是战争的另一面 :它简化了生活,设定好具体的目标,给所有人布置了特定的任务,并且是有明确解决方法的任务。战争不仅释放了人类潜伏的非理性力量,而且还释放了理性力量。战争既像箭头一般形式简单,又如被它所摧毁的生活一般复杂。简单而坚硬的战争游戏,帮助邻家男孩给复杂而柔软的日常生活安排秩序。今天放学回家时听到的轰鸣声,会使他充满喜悦,因为这声音承诺了某种更简单更坚硬的东西,我们所有人都曾感受过那种诱惑。
越向书
1年前 美国
2
卡尔·奥伟·克瑙斯高:《战争》,选自散文集《在秋天》: 由于战争是一种紧急状态,是人类历史中一个被暴行和磨难所占领的地带,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作为旁观者从外部观察战争,就像我们看小说里的暴行一样,它只触及到了我们理性的一面,使得我们或理解或谴责,抑或选择理解并接受。而战争的本质恰恰是要撕碎理性,破坏一切规则、法律和协议,摧毁所有既定的价值观,并以此方式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判断,这和我们是谁有关。 …… 当然,我不知道他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一直热衷于打仗。但这可能与一个事实有关,那就是战争游戏是他知道的唯一能释放攻击性的游戏。它不会克制这种攻击性,而是将其宣泄出来,这种宣泄并非是自由、不受控制的,也不会令人焦虑,而是沿着他世界中既定的轨道和通道。因为这就是战争的另一面 :它简化了生活,设定好具体的目标,给所有人布置了特定的任务,并且是有明确解决方法的任务。战争不仅释放了人类潜伏的非理性力量,而且还释放了理性力量。战争既像箭头一般形式简单,又如被它所摧毁的生活一般复杂。简单而坚硬的战争游戏,帮助邻家男孩给复杂而柔软的日常生活安排秩序。今天放学回家时听到的轰鸣声,会使他充满喜悦,因为这声音承诺了某种更简单更坚硬的东西,我们所有人都曾感受过那种诱惑。
止谈风月
1个月前 浙江
2
08:24 为了不把这个世界让给我们所鄙视的那些人,感谢主播勇敢发声
止谈风月
1个月前 浙江
2
08:24 为了不把这个世界让给我们所鄙视的那些人,感谢主播勇敢发声
教父是死神
2年前 浙江
2
推荐再昧拾金翻译的一部纪录片《这一年》,采访了从泽连斯基、西尔斯基、扎鲁日内、雷兹尼科夫等乌克兰政要,详细记录了从开战到今年224一周年的战局和心路变化,记者问泽连斯基,他在俄罗斯有很多观众,泽连斯基也有,开战时大量乌克兰人拍摄民宅被俄军炸毁的视频发到俄罗斯社交媒体上,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俄罗斯人的欢呼,这一段泽连斯基的表情若有所思了一会,受到轰炸的乌克兰人表示俄罗斯人成功的激起了他们的残忍和愤怒,而泽连斯基对记者说,当有一天俄罗斯人在国内意识到普京政权的脆弱时,野兽会吞噬野兽,他们会杀死那只野兽,但之前他们会给自己反噬的行为找一个理由时,他们会想起泽连斯基的话,因此,他不会认为自己对俄罗斯人当初的呼吁是对牛弹琴。这部纪录片我觉得对认识俄乌这一年非常值得一看
教父是死神
2年前 浙江
2
推荐再昧拾金翻译的一部纪录片《这一年》,采访了从泽连斯基、西尔斯基、扎鲁日内、雷兹尼科夫等乌克兰政要,详细记录了从开战到今年224一周年的战局和心路变化,记者问泽连斯基,他在俄罗斯有很多观众,泽连斯基也有,开战时大量乌克兰人拍摄民宅被俄军炸毁的视频发到俄罗斯社交媒体上,得到的不是同情而是俄罗斯人的欢呼,这一段泽连斯基的表情若有所思了一会,受到轰炸的乌克兰人表示俄罗斯人成功的激起了他们的残忍和愤怒,而泽连斯基对记者说,当有一天俄罗斯人在国内意识到普京政权的脆弱时,野兽会吞噬野兽,他们会杀死那只野兽,但之前他们会给自己反噬的行为找一个理由时,他们会想起泽连斯基的话,因此,他不会认为自己对俄罗斯人当初的呼吁是对牛弹琴。这部纪录片我觉得对认识俄乌这一年非常值得一看
阿修罗_z8f1
11个月前 安徽
2
感觉free style比之前的朗读听起来更舒服呢,谢谢Up的分享!
阿修罗_z8f1
11个月前 安徽
2
感觉free style比之前的朗读听起来更舒服呢,谢谢Up的分享!
职业地球生物
2年前 德国
3
01:23 那个主播水平不敢恭维,对很多材料非常不熟悉,听他节目有一种坐在三环出租车副驾上的感觉
发点儿bia言
2年前 广东
3
唉😔
越向书
1年前 美国
4
袁一丹老师的话更精准地描述了我的感觉: “日本政治学家丸山真男提醒我们,从外部看,战争或者国家意识形态的转变是一系列戏剧性的打击;但对于生活在那个世界的人来说,只是一步步接受这种变化。 每件事、每条新闻,都比上一次更糟,但只是糟一点儿。你已经有了某种心理预期,等着下一次更沉重的打击。幻想到那时候有人会站出来发声,会形成更大规模的反抗。 但是,这个历史像有自我意志似的,向着大家都不愿意的,都害怕的,而又已经默默接受的深渊滑去。”
教父是死神
1年前 浙江
5
06:19 学历史的人最痛心的是历史的误用,对这句话深表同意
纸上猎奇
2年前 北京
6
既坚持丛林法则又抢夺道德高地,真是有趣。
土酷哒哒
2年前 河北
7
自诩为理性的论点和立场既没有看到历史的经纬,也没有客观得看待一件事两面性与深浅度,一味的就孤立事件本身的对错抒发道德公序的观点,井户端梵一如仅仅是傲慢,起码的客观和深度是有的,但是这位播主身为历史研究者却不能从历史的纵深来全面看待问题,要立场没立场,要客观没客观。
AZERTY
2年前 法国
7
非常感谢播主的写作和播讲。
AZERTY
2年前 法国
7
非常感谢播主的写作和播讲。
HD808291c
1年前 广东
9
感谢主播分享!看评论里有人发言,有些事实其实很清楚,就事论事是保持客观的重要方式。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发起战争,谁也无法洗,这就是最重要的事实
HD808291c
1年前 广东
9
感谢主播分享!看评论里有人发言,有些事实其实很清楚,就事论事是保持客观的重要方式。俄罗斯进攻乌克兰,发起战争,谁也无法洗,这就是最重要的事实
介生
2年前 浙江
9
初體驗越向的free style,比以前的朗讀更自在,非常喜歡。如果能在此基礎上再展開些,感覺會更豐盈。
薛定谔的开心
2年前 上海
17
不知道主播自称历史读了很多都读到哪里去了。对于历史的理解还停留在单个事件的对与错,这并不是唯物和客观的观点。俄国入侵乌克兰并不是单独的独立事件,而是一个漫长的从俄罗斯民族和乌克兰民族起源到一次二次大战,到战后冷战苏联解体后单极格局的建立的历史过程。里面最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冷战后国际单极格局造成的美国力量的无人制衡导致美国霸权的为所欲为。 抛开这个原因单独把入侵这件事情拿出来看是不全面的。 你所称的对于国际格局和国际规则的破坏,如果是对于联合国宪章,这的确是对于联合国宪章的破坏,需要反对。如果是对于基于美国霸权的国际关系,那么破坏这个国际关系在道理上有什么不对呢?不是每个国家都想做美国的附庸的。 如果每个国家都是独立自主,反而没有问题,现在关键是有几个独立自主了?乌克兰独立自主了,西欧这些国家独立自主了?都是附庸而已。 俄乌之间是双方都上不了台面的战争,乌克兰是代理人,俄罗斯是自己上而已。
睡山
2年前 广东
19
虽然是“洁版”,还是会为“为未来的文艺复兴保存火种”这种表达盈泪。谢谢越向~
越向书
2年前 美国
38
说一下做这一期给我的感受,或许能帮到其愿意触及该话题的主播。 想要通过,则: 不要给予俄国及其领导人过多的负面评价。 不要详细分析国内对此事的意见分歧。 不要“妄议”政府的外交政策,说好话也不行。 “他们”给我的感觉可以凝为一句话:时事只能笑谈,不能认真,如有正事请上折子,在公共领域不要“添乱”。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