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日谈
看见彼此,认识世界,从食物出发

Album
主播:
食通社、晓晶Luna、天乐-食日谈by食通社、王昊怎么了
出版方:
食日谈
订阅数:
8453
集数:
48
最近更新:
3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我们希望在这档节目里围绕「食物」和有趣的人展开聊聊。 看见彼此,认识世界,从食物出发。
食日谈的创作者...
食通社
晓晶Luna
天乐-食日谈by食通社
王昊怎么了
食日谈的音频...

苹果、松茸与牦牛:从高山到餐桌的可持续之路 | Vol.48

节目介绍: 本期节目邀请社会企业“牧云坡”做客“食日谈”,听她们如何和村民一起探索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既能保护自然,也能把村里的好东西卖到更远的地方,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 四川阿坝州的小金县位于嘉绒藏区,从成都开车也要五六个小时。极大的海拔跨度、多样的地形赋予这里丰富且优质的农产品。十几年前,公益机构“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来到这里,和许多机构一样,在多年开展扶贫和发展项目之后,“蜀光”开启了帮助大山里的农民卖货的道路。但他们最终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为了经营农产品销售,2017年,“牧云坡”成立。作为一家社会企业,它不为盈利而生,而是为了社区的利益服务。通过组织村民一起采集、种植、放牧,村里活跃了起来,销售的盈余也会在年终会返还给村民小组,让公共资金重新回流社区。和传统的“农民-商贩”关系互相算计、农民受制于市场的模式不同,牧云坡看重的是信任与合作,村民小组自己决策、自己制定标准,而社会企业则在背后支持。 多年努力的结果便是更优质健康、环境更可持续的产品:可持续采集的松茸和羊肚菌、生态种植的苹果和车厘子、花椒和花椒油、野放牦牛肉……在本期节目中,牧云坡的方云会和刘锡婷将与我们分享这些产品背后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这一期,我们会聊到: ● 想要松茸和羊肚菌赚得多,绕开贩子有多难? ● 边“采蘑菇”边保护,靠一群藏区妈妈如何做到? ● 想维持牦牛传统的放养状态,需要村民们做什么努力? ● 如何依靠社区的力量,在产销关系中建立信任,维持生产标准? ● 销售盈余回到社区,村民要怎么用? 欢迎收听,让我们一起理解食物背后的世界! 羊肚菌采集小组的妇女们 可持续采集小组在给当天收获的松茸分类、称重。 什么是可持续采集?羊肚菌采集小组的共识是:不采集体长小于3cm的羊肚菌、不带走羊肚菌根部泥土、带回在采集羊肚菌过程中产生的垃圾。 羊肚菌的泥脚品质很低,一般不会用来食用。但村民销售给贩子时,为了多卖些钱,也会一起将泥脚采下,这一点成了行业内的潜规则。造成的后果却是羊肚菌不能再继续生长。 羊肚菌合作小组用提留的公共资金,给村里65岁以上老人每人送一箱牛奶。 牧云坡的水果种植小组的在组织剪枝技术培训 牧云坡的水果种植小组的在组织剪枝技术培训 村民杨大哥在冬季补饲牦牛。受时间所限,本期无法覆盖所有关于牦牛的内容。有兴趣可以在牧云坡的公众号上自行搜索。 锡锡和云会在2024年广州丰年庆,他们的产品在市集上非常抢手。 本期主播: 云会:四川牧云坡的一员,主内,生产品控,组织协助,陪伴村民成长。 锡锡:四川牧云坡的一员,主外,喜欢游走于城市与山林间的生活。 小P: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唯一的95后和人见人爱的团宠,一人身兼数职,在本期节目中她是牧云坡的下游销售者。 王昊:食通社编辑。厨房爱好者,也是牧云坡产品的消费者(牦牛肉非常适合用来做卤牛肉!)。 时间轴: 00:52 什么是社会企业? “牧云坡”的诞生与使命:公益机构进入乡村,发现农民种得好却赚不到钱,如何破局? 07:00 松茸分那么多等级,竟然是商业机密?牧云坡工作者如何从“小白”变身市场内行? 15:51 好吃的羊肚菌,也可能会被采光。如何才能克服“公地悲剧”,说服村民,不让资源枯竭? 28:37 羊肚菌可持续采集,为何让村里的妈妈们更有话语权了? 31:58 放养VS圈养育肥:牦牛养殖方式改变,让小金藏区的传统也在随之消失 38:39 花椒、苹果、杂粮……牧云坡在经营的其他农产品 41:08 在缺乏信任的时代,为什么老百姓愿意跟着牧云坡改变种植方式? 42:46 老品种苹果有多珍贵?村民采自家果园送远在外乡的孩子 48:18 如果你也想支持可持续农业,可以怎么做? 延伸阅读: 牧云坡成立的故事:《蜀道再难也要卖:NGO开办社会企业对抗贫困》 牧云坡松茸可持续采集的故事:《濒危的松茸,能实现可持续采集吗?》 松茸采集小组的杨大哥的口述:《四川小金的采松茸者说|《末日松茸》读书会回顾》 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或微店搜索“牧云坡”或“牧云坡可信食品”找到他们。 播客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岜农 制作:晓晶 编辑 王昊 推文设计:木又寸 联络邮箱 [email protected]

49分钟
99+
3周前

守护现实中的申小豹,从“种地”开始?| Vol.47

节目简介: 2025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豹子精申小豹,以机灵可爱的形象赢得了众多观众喜爱。 然而,电影中的他身受重伤、生死未卜,让人联想到现实中濒危的华北豹(Panthera pardus japonensis)。这一中国特有的豹亚种,正面临栖息地破碎、人为盗猎、猎物减少等严峻的生存挑战。 为保护华北豹,守护中国野生猫科动物的保护组织“猫盟”已经在山西和顺县的农村社区扎根10年。这两年,猫盟团队推出了“豹乡田”项目,不用化肥农药、不铺地膜,在村里搞起了生态农业,探索全新的保护方式。 去年,食通社的同事们吃到了豹乡田出产的糯玉米、炒莜麦和各种杂粮。本期《食日谈》,我们请到了豹乡田项目主管Hannah,探讨保护华北豹和种地有啥关系?生态农业如何保护华北豹栖息地,又与当地社区共生? 随着Hannah的讲述,我们发现:一片玉米地,竟然成了连接豹群、村民和城市公众的纽带。从村民偷玉米的乌龙事件,到野猪、狍子共享农田,再到为村民提供煤炭补贴减少森林砍伐,这场融合保护、生态农业与社区共建的实验,既是“其他有效的区域保护措施”(OECM))的范例,也为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新的思路。 豹乡田的土地规划(与实际种植有出入)和地名。 去年6月,干旱缺水导致不得不补种玉米。 同事们一起搬玉米。©王烁/猫盟 2024年12月,豹乡田第三次管家会议 ©王烁/猫盟 2024年11月,猫盟在饮马池村举行丰收宴,用豹乡田的产出招待老乡。©王烁/猫盟 过去一年,食通社吃到的豹乡田出产。比如玉米 和炒莜麦 豹乡田夏日晨曦中的母豹HS2006F。豹乡田周围稳定生活着4~6只成年华北豹,它们也在这里繁殖、育幼 ©王烁/猫盟 本期嘉宾 Hannah:猫盟豹乡田项目主管hannah,也叫二狗,微博@天才少女哈亚纳,育有二猫。 本期主播 泽恩:食通社编辑,希望找回“惊奇之心”的自然观察新手,猫盟月捐人。 时间轴 01:32 猫盟最早在2008年来到山西和顺寻找华北豹,发现了什么? 03:12 生态农业与野生动物保护有啥关系?为什么猫盟要做"豹乡田"项目? 04:46 在有1.7亿人口的华北区域,人与豹如何共享同一片土地? 06:44 保护机构从零开始做生态农业,难吗? 18:00 村民怎么看待豹乡田?他们愿意参与生态农业吗? 21:25 从偷玉米的乌龙事件,到村民帮忙收玉米,发生了什么?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让豹乡田变成了怎样的实验场? 29:47 生态农业能否平衡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猫盟如何与村民一起寻找解决方案? 31:50 老乡们的改变,从不打死这条蛇开始 38:24 豹乡田项目未来如何实现资金可持续? 50:53 未来,我们能否看到更多豹乡田?这样的模式是否可以复制到其他地区? 51:44 来到豹乡田,能看到豹子吗? 72:49 如果我们也想为华北豹做点什么,从哪里开始? 延伸阅读 猫盟播客004:退休的护士长,做公益开启了第二人生 猫盟播客006:放牛时的偶遇,带来了豹乡田的“农业部长” 《豹乡田的2024:这些数字你会想知道》 《华北最能接受豹子的一代人,老了》 《为豹种田,是我们最大的冒险》 食通社专用月捐入口,链接和二维码请取: 「 守护中国猫的野生世界」 想了解更多内容以及猫盟的月捐行动,请关注“猫盟CFCA”公众号 想要关注更多食农内容,请关注“食通社”公众号 播客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岜农 策划、编辑 泽恩 制作:晓晶 推文设计:木又寸 联络邮箱 [email protected]

77分钟
99+
1个月前

左手责任右手生存,公益组织如何自处?| Vol.46

节目简介: 大家好,欢迎来到《食日谈》!在这一期节目里,我们聊的话题有点严肃:当污染环境的大公司开始给环保组织捐钱时,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起因是我们发现,制造出大量一次性外卖塑料垃圾的企业,开始给做减塑的环保组织发钱了。 我们不由担心,这是否会影响倡导垃圾减量、反对一次性塑料使用的环保组织的独立性和工作逻辑。我们也希望从食农领域切入,借此来探讨制造各种环境和社会问题的企业,与试图解决这些问题的公益组织,以及他们与政府、媒体和公众之间的复杂关系。 于是,我们邀请了两位资深环保公益人士——孙姗和马天杰,来聊聊: * 污染企业为什么会资助环保组织? * 公益组织可以采取什么手段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公正?政府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公众如何去理解这些角色? * 企业除了出于收买的目的来资助公益组织,还有哪些手段影响公益组织? * 他们还有哪些舆论公关、政府公关的手段? * 随着环保议题愈发复杂,公益组织如何面对这种局面?在有(潜在)资助关系时,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冲突? * 公益组织筹款有伦理吗?国内外对此有哪些讨论、案例和原则? * 公益组织和媒体可以如何帮助公众理解食农领域的复杂性,识破企业洗绿的宣传,做出正确的选择? 本期嘉宾: 孙珊:生态实践者,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之一。2015年开始种地,体验土地、农耕、食物、生态,以及自给自足(Homesteading)的生活。现居加拿大,开办“蕺菜园生态农场(Chi Garden)与发酵厨房”。2024年和2022年分别参加了在哥伦比亚和蒙特利尔举办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6和15次缔约方大会。 马天杰:环境领域的自由撰稿人。他从2004年开始从事环境保护倡导相关工作并曾担任国际环保机构负责人。他长期关注中国环境治理议题并为多家媒体撰写分析和评论。他的新书《追寻绿色中国》(In Search of Green China)将于近期出版。 本期主播: 天乐:食通社创始编辑,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召集人。 时间轴 00:54 孙姗和天杰分享自己在环保领域的工作经历 02:22美团等大企业开始资助环保组织,听起来像是好事?但背后又隐藏了哪些深层次的问题? 06:29 企业如何开始介入议题,维护自己的利益?NGO又应该如何应对? 09:07 3000多个企业参加全球生物多样性峰会,这意味着什么? 13:44 环保组织应不应该有气节?为什么会出现吃软饭、拿黑钱的现象? 17:00 20年前的金光纸业环保风波与民间环保组织的今昔变化 22:28公益组织“与狼共舞”,节奏谁来定? 26:12 公益组织的发展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匹配 28:53 房间里的大象 30:01 公益组织和企业在国际上如何博弈 32:09 谁来代表公共利益? 35:52 公益组织应该跟谁站在一起? 37:23 AI和算法 39:07 媒体的角色:《南方周末》的漂绿榜和无处不在的软文 41:40 雀巢配方奶粉丑闻 45:44 把政府告上法庭,反对黄金大米的菲律宾人在捍卫什么? 48:00 企业与公益组织在公平贸易、有机认证等方面的博弈及公益组织使命 57:20 预告天杰的新书《追寻绿色中国》(In Search of Green China) 延伸阅读:讨论中提到的内容 外卖盒一天堆出770座珠峰,垃圾年价值20亿,社会成本谁承担? 中国的环保NGO是否应该向福特汽车环保奖说不? 金光纸业风波,地球村创始人宣布退出中华环保联合会: 雀巢奶粉丑闻:解开婴儿配方奶粉背后的黑暗真相 把政府告上法庭,反对黄金大米的菲律宾人在捍卫什么? 播客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岜农 制作:小葡萄 策划:晓晶 编辑 天乐 推文设计:木又寸 联络邮箱 [email protected] 想要关注更多食农内容,请关注食通社公众号

58分钟
99+
2个月前

打不过就加入:人猫共享的自制预制菜攻略 | Vol.45

节目介绍: 听到“预制菜”时,你会想到什么?是中央厨房加工的“工业化”校园餐?还是连锁餐厅里出其不意的“料理包大餐”?食日谈播客的嘉宾豆豆通过自己的实践,把 “预制菜” 搬进家庭厨房。在她眼中,“预制菜”这个当下谈之色变的名词,不只意味着速食文化,也可以代表一种充满智慧和巧思的“快手”生活方式。 本期节目中,豆豆将与我们分享她对家庭预制菜的独特理解:她的故事从制作猫饭的灵感开始,到用心雕琢每一道慢烤牛肉、咖喱炖菜和家庭泡菜。一开始只是因为打工人时间太紧,又想自己做饭,迫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却越做越有趣——作为理科生的她相当具有实验精神,为了预制的安全、健康和美味,每一道菜都要经过她的实验和反思。 在她眼中,哪几道菜是适合家庭大量预制的?作为听众的你,还可以从中转化一些意想不到的化学知识和厨艺灵感。也许时间紧张的 “牛马” 们,可以不用每天手忙脚乱,就拥有 “自做自食” 的幸福生活。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关于家庭预制菜的故事,探索饮食和生活的新可能性,那就快来收听本期节目吧! 豆豆家的自制预制猫粮:内含海鱼、鸡胸、火鸡胸、猪心、猪肝、鸭心、鸡蛋。 全麦吐司和麦芬面包们。 切片后准备分装冷冻的乡村面包。 卤2公斤牛腱子,可以吃十几顿,耗费3小时。 豆豆从超市冷冻柜得到灵感,做的自制烧卖。 用菠萝蜜丝(一般没人吃,会连着皮扔掉)做的菠萝蜜果酱 集合!自制食物开大会 用菠萝蜜果酱做的雪花面包,超好吃 脐橙皮(今年吃了4箱)做的橙皮巧克力 豆豆年底做的传统预制菜——广式腊肠! 豆豆的最新研发成果:潮汕牛肉丸 做饭是个项目管理:豆豆专门统计了做饭前要做的小决策。这还是简化版,部分决策需重复多次。 本期主播: 嘉宾主播: 豆豆:可持续生活实践者,爱好研究不消费的生活方式。 节目主播: 王昊:在家也是主厨一枚。理科生,但钻研精神甘拜豆豆下风。 晓晶:新手厨子,目标是学到妈妈厨艺一半程度,再融合。 时间轴: 00:48当我们聊“预制菜”的时候在聊什么?为什么公众这么不喜欢这个词? 02:57自己在家做“预制菜”,是怎么一回事? 13:30豆豆的自制预制菜灵感来源:做猫饭。 20:07分享近期创新尝试:慢烤牛肉、家庭卤肉和自制腊肠。 22:23什么预制菜适合新手一次性大量制作? 26:47怎么保存预制菜,能长时间保持安全、健康、美味? 36:57有什么是豆豆至今还没能挑战成功的家庭预制? 45:57“生命体征维持餐”和“家庭预制菜”:如何不费力地完成自己做饭的任务? 53:21吃“住家饭”和自制预制菜,是一种特权吗? 62:52别让 “自己做饭” 成为心理负担:无论做饭、养猫、种花,只要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都可以帮我们从社会化的紧凑时间表中抽离出来,重新“成为自己”。 延伸阅读: 豆豆此前在食通社写的文章:打不过就加入!自制预制菜保姆级攻略来了 另一位“预制菜”达人——扣子奶奶的自制酱 播客创作团队 节目片头、片尾:岜农 制作/封面:晓晶 编辑 王昊 推文设计:木又寸 联络邮箱 [email protected]

66分钟
99+
3个月前
食日谈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