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是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 黑塞亲历了“一战”、纳粹在德国崛起、“二战”等历史大事件,民众的狂热、现实世界的撕裂和毁灭让他成为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也促使他从内心的自省中寻找精神出路。从《德米安》《悉达多》到《荒原狼》《玻璃球游戏》,黑塞始终在创作中追问人格如何形成、如何完善,让笔下的主人公保持心灵的完全独立性,全力以赴地“成为自己”。在现实中,无论面对战争、创作瓶颈、祖国的毁誉、友人的分道扬镳,黑塞都不曾放弃对自我的执着。 黑塞一生中除了创作大量小说、诗歌、散文作品以外,还在7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上万封信件。信件内容包括黑塞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家庭与思想的变化,创作的历程,参加社会公共活动,与同时代大家如茨威格、罗曼•罗兰、托马斯•曼等人的交往,对个体与集体、写作、文学、时事、社会、音乐的观察和见解等,汇聚了黑塞的思想闪光和人格魅力。 《黑塞书信集》从中挑选了278封有代表性的信件,这些书信见证了黑塞如何在创作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成为一代大师,也将黑塞放置于他所处的时代,立体呈现其与同时代人交错的精神世界。
今年上海博物馆的开年大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珍藏展”,吸引了大量参观者。“珍藏展”刚刚落下帷幕之际,上海东一美术馆携手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举办的“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于近日开展,又将这一浪潮推向顶峰。同时,波提切利也走出艺术圈,成为现在大众热切讨论的话题。作为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波提切利的沉浮映照着时代的变迁,他的画作中又隐藏着多少历史的秘密? 《春》《维纳斯的诞生》《三博士朝圣》等作为波提切利的代表作已广为人知。在当时的名流圈中,菲利普·利皮是他的老师,达·芬奇是他的朋友,西蒙内塔·韦斯普奇是他的缪斯女神,美第奇家族的豪华者洛伦佐是他的赞助者,此时的波提切利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艺术家。1492年,洛伦佐去世后佛罗伦萨发生政治巨变,美第奇家族被放逐,赞助者的离去对波提切利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此后他的画风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透过波提切利这一艺术巨匠,回望名城中豪门的兴衰,感受波澜壮阔的文艺复兴运动,触摸15世纪末期欧洲的时代脉搏,拨开隐藏在波提切利身后波谲云诡的历史面纱。
北宋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政治的一个巅峰。 同为“唐宋八大家”的苏轼和王安石都是北宋中期集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文化巨匠。“出道”较早、主导了变法的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大于苏轼,也因此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轼成为“贬谪文化最强音”和中国人的“灵魂工程师”。 这对朝堂上的政敌的关系在元丰七年(1084年)发生了重要转折。 这一年,苏轼离开黄州调任汝州团练副使。一路游玩的苏轼离开写下了《题西林壁》的庐山后,经过安徽抵达江宁府。在这里,苏轼会见了罢相8年的王安石。 此时的两人,一个是前途茫茫的流放官员,一个是赋闲在家、身心交瘁的前宰相,这一对政敌的会见为人津津乐道,两人相见的情形以及两人相谈的内容也是众说纷纭。在苏轼8月离开江宁府前,他们曾经数次会面,相谈甚欢,其一结果是两人都有了结邻而住的意愿。 同为旷世天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苏轼和“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最初是如何相遇的?他们是如何从政见不合到相谈甚欢以至惺惺相惜?
竞技魅力、少年热血、团队精神,《灌篮高手》电影版的上映将我们重新带回追更日本动漫的狂热年华。而对于日本动漫最举足轻重的那一代,虽然让我们现在想象宫崎骏等人只会想到白发苍苍的老爷子形象,但他们的青春故事却像《灌篮高手》一般热血——无关金钱,唯是热爱。 从我们耳熟能详的宫崎骏、高畑勋到安彦良和、川口开治等人,这些对日本动漫有深刻影响的黄金一代,似乎他们的每部作品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而不只是单纯的儿童向动画,与这样的作品分不开的是这些动漫人的成长经历,这就要说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日本社会风起云涌,政治经济高度动荡,泡沫经济、经济复兴、安保运动……这些动漫大师们在这样的背景下成长,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作品或多或少地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而冷战的结束又给这些青年们带来了新一波洗礼…… 从《风之谷》到《灌篮高手》,日本动漫背后有着深远的革命传统,黄金一代的动漫人不仅仅展现了日本动漫的故事,我们更能从他们身上窥见当时日本社会的动荡斗争和世界格局的变幻,以及他们自身的复杂性。最近《铃芽之旅》《灌篮高手》等日本动漫在国内密集上映,我们不妨换个角度,从这些日本动漫背后的大师们的视角再次发现日本动漫新的一面。
虽然距离1905年科举停废,已经过去了将近120年,但科举依然还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无论是状元、折桂、悬梁刺股、金榜题名、名落孙山、寒窗苦读、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仍旧活在当代、耳熟能详的俗语,还是小升初、周周乐、模拟考、中考、高考、考研等等这些可能我们大多数人都要经历的考试生活——考试(这个科举漫长的投影),仍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什么是科举?古人是怎么考试的?古人考试考什么?科举能改变命运么?他们有小镇做题家么?他们是如何答题,又是怎么作弊的?如老太太裹脚布那样又臭又长的八股文我们或许耳熟能详,但,到底八股文是什么?为什么这种僵化的文体却使无数英雄竟折腰?如果范进没考中举人会怎样?他们会有类似于“在宿舍挂一幅柯南海报以求挂科难”的考试迷信么?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