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答疑精选来自暂停实验室 51 期行动营「积极思维」练习的第三次答疑,来自主创窦泽南老师的答疑。 回答的问题是: 发现优势也是自己的一项劣势,比如善良有的时候反而会变成别人手里的一把刀刺向自己,虽然几度怀疑但我还是坚信善良的意义。怎么理解这种优势的两面性呢? 更多暂停实验室的练习介绍见: https://ebp.gesedna.com/?utm_source=gese_pauselab&utm_medium=podcast_xiaoyuzhou&utm_campaign=gese&utm_term=emo1&rd=%2F%3Fc%3Dipsln3x6%26utm_source%3Dgese_pauselab%26utm_medium%3Dpodcast_xiaoyuzhou%26utm_campaign%3Dgese%26utm_term%3Dgtd
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可靠的盟友/互相支持的伙伴? 推荐书目《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擅长关注「问题」,而很多时候,我们的「负面情绪」就源于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大量的问题」。 这就好比身在一座失火的房子中,面对大火的威胁,我们肯定是特别着急、特别困扰的。 甚至被大火围困太久,我们会忘掉没有遭遇火灾前,自己可以是怎样一种状态。 在这个比喻里,积极思维能帮助大家做的,就是先邀请你从房子中走出来,只有这样,你才可以: 看看在失火的房子之外,有哪些能帮你救火的资源? 这座房间里,对你最宝贵的,是什么? 甚至是,正常大火到底值不值救?还能救得回来吗? 等等。 远离失火的房间,并不件容易的事儿,但这么做是值得的,本期节目,窦老师会讲讲为什么积极思维要鼓励我们从失火的房子里走出来,以及走出来后,我们能收获什么。
完美主义一定会造成拖延吗? 不一定,完美主义也可以为灵活行动提供动力和方向,前提是,要学会「使用」自己的完美主义。 让完美主义从「拖累」变成「帮手」的第一步,是理解完美主义所带来的「高预期」,并不是卡住我们的真实原因。 阻止我们行动的,是我们没有能力处理「高预期」所(必然)会带来的落差。 当我们因为无法达成预期,而放弃行动,当然就会造成所谓的「拖延」。 如何获得处理「落差」的技能呢?来听听开心窦怎么说吧~
「不论是和别人比,还是和过去的自己比,只要不如别人或者自己,就会很挫败。」 这样的比较,漏洞出在哪?如何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到比较思维背后自己的需求,推动自己展开契合自身的思考,并获得展开后续行动的动力。
如果你是一位正念练习者,如何衡量自己的正念能力呢? 作为目前学术界最经典、最常用的是《正念 5 因素量表》,会通过正念的 5 个技能点来综合测评一个人的正念能力。 这 5 个技能点是观察、描述、不评判、不反应和觉知行动。 在本期音频中,暂停实验室的主创王偲偲,为大家分享了一篇综述[1],这篇综述调查了 148 篇关于「正念 5 个技能点和人们消极情绪关系」的论文,总计包含了 44000 名被试。综述研究了人们在正念 5 因素量表各个维度上得分,和他们各种消极情绪的相关性。 研究揭示了,5 个技能点,和人们的消极情绪之间的相关性并不相同,同时,如果在这 5 个能力的发展中,出现了偏科的情况,练习者可能会遭遇更多的负面情绪体验。 在练习的时候,大家也可以通过这 5 个技能点,来检查自己是不是有哪一个能力偏弱,或者平时忽略对这一能力的培养,那么,在下一阶段,你就可以更加留意,更加侧重的去培养这一能力。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哪个能力弱一些,或者哪些能力强一些,你也可以在暂停实验室做一个测评。 关注微信公众号 暂停实验室 后,可以按下图的指引,找到测评的入口(暂停实验室「情绪EBP 基础」的老用户,做五因素测试是免费的噢) 参考资料: [1]Carpenter, J. K., Conroy, K., Gomez, A. F., Curren, L. C., & Hofmann, S. G. (201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it mindfulness and affective symptoms: A meta-analysis of the Five Facet Mindfulness Questionnaire (FFMQ).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74, 101785.
开心窦谈实现朝着目标前进时的超越性视角。
正念练习调节情绪的核心机制——「去中心化」
习惯养成,其实是一种和自己合作的关系
如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帮助缓解失眠困扰
这是开心窦在 EBP 26 期行动营 2 月 28 日积极心理学第二次答疑的精选:如何找到长期的人生目标?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