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Caroline,又称「小赖团长」,「人类学家卡罗琳」,是我认识的朋友当中,最斜杠,最敢在一个新赛道从0到1闯荡的姑娘。Caroline大学期间因为一节非常吸引人的人类学课改变了专业,本期内容没有过度分享Caroline现在从事的行业,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回溯若干年前,在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学体操的经历,以及学体操的经历到底在之后的众多人生选择中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Caroline有很多门槛颇高的的行业的经验,在每一个行业入行之前她都可以迅速学习并且掌握这个行业的重要信息和网络。这一切的尝试都离不开小的时候“学艺术体操”的这么一个经历,体操教会Caroline,除了肌肉记忆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说: * * 挑战从来没挑战过的人生关卡 * * 不对过去的路径产生任何惯性依赖性 * * 「集体精神」和「个人精神」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 * 优秀的运动员可以把「我批评转」化成「自我鼓励」 * * 理解并且让自己的对抗性在运动中表现出来,并且喜欢自己有“对抗性”,想要赢 * * 人生就算是再怎么低谷,已经完全趴下了,都可以再站起来 * Caroline是第五届苏世民学者。 【艺术体操教会我的】 03:05 Caroline非典型的人生路径:从小身体弱,但是后来体育好,大学转向人类学,“什么课不容易【水】我就学什么” 08:36 在美国拿到香港投行offer,但转头就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 11:16 从六岁开始学习体操,和体操走过的一半人生路 15:28 艺术体操的难点,表演性项目对“美”的无止尽追求 17:27 一张白纸、毫无准备地来到北京,还要面对“留学生不愿意干活”的偏见 20:11 在不同的行业里无缝衔接:从投行,到AI,到书院各种各样的尝试 24:50 体操精神在工作中:刻意练习&集体精神 35:01 高水平的运动员:底色乐观,持续地挑战自己 40:05 没有体操就没有现在的我:因为经历过、吃过苦,才塑造了现在的我 45:04 运动中的对抗性,在职场和亲密关系中的映射 50:14 允许失误,即使是世界顶级运动员在赛场上也会犯低级错误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12月没更新实在对不住大家,一直在路上,经历了若干国家若干时区,经常会有起床了之后“我是谁,我在哪儿”的感觉,有的时候语言都会有频道串台的时候。 这一次的录音,实际上1月1号新年第一天就已经录完了,我一直有点犹豫没剪出来是因为担心讨论的主题是否得当,我来迅速概括一下:我和莫老师去年年底一起回美国过了一个“美国春节”(就是圣诞节)。除了对节日的体验,另外一重体验是faith-based community在一起过节的感受。我Disclaimer一下,我和莫老师都不是religious,当我们聊Christian community的很多当地传统习俗绝对没有任何好坏是非评定,没有任何恶意的调侃,在聊天中我们对比的更多是美国的非大型城市中(不是纽约,不是三番,不是西雅图这样的地方),在美国中小的城市(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和一个community一起过年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我们约聊越觉得美国普通老百姓的很多传统习俗和中国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 在今天的播客中,大家会听到:在美国非大型城市过圣诞节全体验,以及faith-based community的今夕和原则。 请大家不要介意我们穿插了一些英文,1月1号确实刚从美国跑回来,一脑门子时差,语言还不是很利索。 一个补充 - 莫老师在播客中提到了耶鲁大学是从70年代开始接受女性来上大学的,fact check了之后发现是1969年开始,耶鲁大学正式变成了co-ed的学校。 【圣诞节全体验】 02:52 美国(小地方)和中国家庭观念和婚姻观念上竟然有点惊人相似 07:09 洗礼还是不洗礼,是个问题:在基督教家庭长大的经历,洗礼仪式和加入教会的条件 10:34 神学专业毕业生:也是个职业发展道路 13:36 平安夜体验:教堂合唱(每个人唱得都好好),教会音乐的起源和对西方音乐影响 20:13 教会长大的孩子:Sunday School在教会中的地位,社区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4:21 教会婚恋观引发的思考:中美两国在婚恋观和家庭价值观上,竟然真的有几分相似 41:31 教会中的女性角色:传统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演变,宗教信仰对教育态度的影响 46:56 社区互助欢乐多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这期我们直奔主题。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小破站上搜一下英文原文的讲话:This is water. 【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急诊故事 】 00:18 早上起来做早饭,结果一个不小心又又又进了急诊 05:52 大脚趾限定水逆:转战两个急诊,医生建议换医院因为(冷知识):大脚趾受伤处理不当还有可能会大出血 12:00 事后冷静复盘:还是不能一心二用,哪怕是小事生活也需要聚焦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附大量原文) 14:05 本期节目的主角,美国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 16:15 David Foster Wallace 2005在Kenyon College毕业典礼的演讲:This is water 16:52 【第一部分】 The default setting(”自动驾驶“,默认状态) - 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过每一天,the default setting会让你的每一天充满了愤怒,绝望以及优越感 20:02 原文分享:平平常常的一天,起来去干那份充满挑战的白领工作,下班之后去买东西的窒息瞬间 26:01 【第二部分】Choosing how to think - 这个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我们每个人可能来自的文化背景,宗教,成长环境等都不同,就是我们的这些背景设置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了最初的预设,能够意识到我们也许有这样的预设就已经是成功的一半,知道和你沟通的每一个人都有他的烦恼 26:56 原文分享:两个人在酒吧中的一个对话,关于来自爱斯基摩人的拯救 31:25 【第三部分】 The real value education - 教育并不是单纯“积累知识的一个过程,教育是一个能够让你逃脱“default setting”的契机,让你有了一个看见不同的机会,让你拥有同情心,从而从原先的自我为中心的远点跳开的机会,不痴迷于过分推理 32:05 原文分享:成年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知晓日复一日的真正含义 37:48 【第四部分】Everyday awareness - 从 default setting 当中跳出来,choose how to think,日常生活可能就是比较无聊的,如果我们每天都是处在一个“自动驾驶“的状态,那么这些日常的繁琐,会让你崩溃,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带着一个”醒着的自己“去过每一天,这也许会让每天更好过一些,在每天的小事情当中,我们就都会发现各种意义 39:20 原文分享:如果你真的关注生活,你就会发现你永远拥有选择 45:14 我们都渴望获得自由,渴望努力让生活脱离 autopilot 的状态,练习同理心,坚持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从这一期开始我们录了视频!因为我真的很想让大家有机会见到我们可爱的嘉宾们! Jennelle是第九届苏世民学者。Jennelle用4年时间学会了中文,真的是很少见的,Jennelle做到了!我们的44期嘉宾Hasani是君瑶的亲大学学长,都毕业于Hunter College,同是纽约人,Hasani是因为从小在Flushing法拉盛长大,法拉盛各位如果听说过的话那简直是华人天堂,官方语言说是各种口音的中文毫不夸张,所以Hasani有这个耳濡目染,但是Jennelle就不一样了,Jennelle的爸爸是加纳到美国的的移民,加纳是一个西非国家;妈妈是牙买加人,牙买加是一个加勒比海国家,在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波多黎各西侧的一个小岛。你不觉得这个缘分真的很厉害么,在纽约,一个加纳人碰到了一个牙买加人,他们的爱情果实最后开始学习了中文,又来到了中国,我每次想到这儿都觉得,哇 - 这个世界真的好神奇。 聊过之后我发觉,非洲的养娃观念怎么和中国的这么不谋而合呢,都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节奏。Jennelle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很严格,真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纽约学霸!举一个她学习的案例,让我很惊呆 - 大四那一年她去台湾交换,修了一门中文的政治课,最后的考试是当堂写作文,当然是中文写,Jennelle跟老师商量有没有可能用简体中文写,Jennelle就用中文写政治课的期末考当堂作文,这就突然显得我当年去美国上大学用英文写毕业论文有点降维打击。Jenelle不仅学习成绩好,还跳芭蕾舞,常年做很多很超过自己现在水平的事情。总之,大家还是听听这一期的内容,感受一下这个非常可爱的纽约学霸姑娘是如何炼成的,视频内容我也会尽快找个地方发出来,敬请期待! 【Jennelle爸爸觉得需要挑战一下有难度的语言】 03:12 大家好我是Jennelle 何君瑶 04:57 上大学之前,Jenelle的生活和中文毫无关系 05:46 老爸在网站上找到了亨特大学(纽约一所公立大学)的中文领航项目 06:14 Jennelle的父亲错过了俄罗斯留学的机会,所以他尤其推荐Jennelle尝试学习更有难度的中文 08:21 Jennelle的爸妈和中国并没有任何关系:Jennelle是加纳和牙买加的爱情果实 【满世界学习中文】 10:04 Jennelle(骨子里感觉是个东亚小孩):投入很多精力学习知识 13:21 第一堂中文课:老师起了中文名,给了学下去的信心 15:19 第一个学中文挑战:2分钟阅读总结一篇中文文章,对于中文学习新手是很大的挑战 17:53 中文领航项目的毕业率:低到只有20%的学生可以顺利毕业 19:17 Jennelle的双专业:政治学和中文,相辅相成,在学习过程中会了解到“一带一路”“改革开放”等中国特色的课程内容 21:32 挑战在美国学习中文:借助纽约天然的中文学习环境,Jennelle曾经在纽约唐人街工作 25:19 挑战去台湾学习中文:第一次在纯中文语境下生活 30:48 挑战去北京学习中文:“白学了”,还是听不懂,和台湾完全不一样的口音和用语 39:24 现在美国还有8所大学在进行中文领航项目 41:40 Jennelle说学中文利器竟然是……听中文播客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本期是堪察加的后半段,先来回答一下上一期内容朋友们的留言 - 有人问到了这一行一共多长时间,如何计划的。我们一行九个人每个人机票就是某蓝色小软件直接订票,我们的形成的整个消耗和某红色旅行小软件的人均定价差不多也是一个水平。因为堪察加非常远东,和其他俄罗斯的城市并不是很紧密相连,所以我们这一行只单独去了堪察加,周围就近也可以看的城市包括了哈巴耶夫斯克和海参崴(都是中国一境之隔的边境城市,他们的市容市貌跟东北城市是有相似的地方的)。我们回来转机的路上就在哈巴做了简单的停留,我们空了一个吃晚饭的时间,我们就打车到市中心吃了个饭,然后再回到机场坐飞机返程。因为俄罗斯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建议大家合理安排出行,安全第一。 后半部分的内容我们聊到了「朴实的俄罗斯人」和「女性的友谊」。 我们接触到的几位俄罗斯朋友都特别可爱特别朴实,虽然语言完全不通,但是完全不耽误他们用热情接待我们,我们旅店的俄罗斯阿姨,陪我们钓鱼的俄罗斯硬汉大哥,开船的俄罗斯小哥哥,带我们爬山的俄罗斯小姐姐,只能在他们身上看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至于说女性的友谊,之前出去玩确实没有这么多认识的人一起去玩,且都是女生,所以这一次也确实带给了我自己一个新的旅行体验,和这么多优秀的同龄的女性伙伴一起出行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这次旅行因为大家经常要一起克服困难,竟然有了一种空前的旅行带来的“团结”感。在旅行中,每个姑娘都在某一个程度上发挥了自己的leadership,自己能力范畴之内但凡能做的,大家都在努力尝试着,从始至终没有领导力空缺的时候,或者是想不到办法的情况。我只能发自内心再感叹一次,女生真美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种体验,就是老天爷给你安排了很多NPC在你眼前上演一场好戏,只是为了告诉你一个道理 - 我们在泡温泉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么一场老天爷安排的戏份,好像老天爷就是在通过我们碰到的这位中国大姐告诉我们,请你们一定要珍惜和对方的友谊,就算是到了耄耋之年也一定要继续一起看世界。 这段旅程因为远离了城市而特别,也因为这九个女生一直在一起,而让人印象深刻,感谢堪察加让我们有了一段这么特殊的共同回忆。 【朴实的俄罗斯人】 03:53 听到了现场版东正教教堂唱诗班 04:48 漂流中掌舵的俄罗斯老哥:稳,但凡下钩,必有鱼上钩 08:05 人生的第一次飞钓:感谢老哥让我们人均一条大马哈鱼 11:19 大自然中的一餐:熏鱼、鱼子和热乎的鱼汤 13:04 朴实的俄罗斯伙伴:上得了高山,下得了厨房,可以斗棕熊,可以学中文卖萌 15:43 朴实的俄罗斯伙伴(更多):出海之旅遇到了”看似硬汉,实为【可以做饭/收拾/钓鱼/包扎,普及自然知识的】可爱的俄罗斯船员们“ 16:27 冷酷的壮汉船员:做饭开船两不误 18:19 热情互动的船长:开船聊天两不误 22:17 俄罗斯人对外面的世界也同样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对近年对变化很无奈,媒体中可能并没有他们的声音,但是他们有自己的观点 26:36 语言、国家障碍让我们很少有机会了解俄罗斯人,我们看到了他们真诚、友善的这一面 【女性的友谊】 28:10 “国王和天使”的游戏:本来以为只是个游戏,结果变成了用心聆听对方的开始 30:41 “A journey into your heart” 一套神奇的游戏 33:43 不同性格、不同行业的女生,却因为这趟遥远的野性之旅产生了亲密的连接 36:08 看似不同的情况,实际的问题却都很类似:在追求独立自由背后承担的压力 43:06 仿佛老天爷安排了一个NPC出现在我们面前:泡温泉遇到的退休广东大姐,云淡风轻的谈起自己和姐妹们的各种旅行经历,令人向往的自由状态 【这一行让人联想到的书影音】 46:14 《始于极限》- “男性朋友会一个接一个离开,但是女性朋友不会” 49:36 《老娘与海》- 我们都看到了女性身处的局限,希望大家都可以打破这些局限 56:32 星野道夫《旅行之木》- 世间万物的平等,万物共享一条时间轴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本月在拖更的边缘挣扎 - 第四季度匆匆忙忙地开始了。 本期内容其实是8月底我和另外8个女生一次旅行的总结。和我出行的女生中有两位大家可能在之前也听过他们和我录的的播客,其中包括了第30期的Linda,和第28期的舒扬。 堪察加位于俄罗斯的远东联邦区,东北亚的一个半岛,堪察加有多“远"和多“东”呢 - 堪察加比北京时间要早4个小时,堪察加再向东飞行几个小时就到阿拉斯加了。堪察加有160座火山,其中29个是活火山;堪察加半岛也被大海包围着,大海和火山之间都是松树,桦树和杨树遍布的森林。堪察加的小动物数不胜数,然而堪察加的人口仅有约三十万人左右。我们这一行女生,原本的目的就是去堪察加一起拥抱一下世界的人烟稀少的角落,敬畏一下大自然,但是随着我们对堪察加半岛的深入探险,我们也仿佛走进了一个互相内心之间的探险(此处两个callout:一个是我们在堪察加期间玩了一个叫做「国王与天使」的游戏,以及我们每天晚上也在玩一套Journey into your heart的卡牌),你把性格不同的9个女生放在一起,自然而然会触发很多议题,比如说:女性这个角色给我们复杂的成长历程,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即煎熬于我们时常要做的选择,但是又感恩我们拥有这样的视角,我们也非常珍视女性之间的支持和友谊。 本期内容是一个我和舒扬对这一行的复盘聊天,我们尽可能地把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还原给大家,希望堪察加和这9个女生勇闯大自然的故事,可以给你一些小小的启发。我们原本只想用一个小时还原这个故事,但是后来不小心聊了很长时间,为了大家收听的舒适,因此这一期的三个部分会拆分成两期,这三个部分分别是: 在堪察加看到的大自然,朴实的俄罗斯人,和最后一个部分「女性的友谊真的很美好」。 【九个女生的野性之旅就这样开始了】 03:09 这九个女生怎么就决定了去堪察加 06:00 远东的堪察加,很远,很东 06:47 凌晨3点的飞机,凌乱的开始 11:21 落地堪察加:如果可以描述的话,那必须是「风雨交加,饥寒交迫」,老天爷放过我们吧 13:22 堪察加的城市风貌:竟然有点九十年代“东北味”,没有灯光繁华的高楼,只有朴实无华的街道和百货商场 【被大自然眷顾的我们】 16:56 堪察加极其广阔的大自然:从火山,到大海 19:59 第一座火山:万万没想到 - 去看火山要这么颠簸,活火山这么冒烟,爬火山脚下这么打滑 24:05 第二座火山:直升机前往堪察加半岛南部,火山口上竟然形成了美丽的湖泊(大水池) 26:56 火山旁边的温泉:在“烫水”里面泡澡的感觉 29:50 大陆尽头的太阳:太阳和大海是一个让人感觉温柔的组合,在堪察加的每天都能看见季度美丽的夕阳 35:50 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及北太平洋包住的堪察加半岛:阳光照射在海面上的星点(亮得仿佛看到了“星辰大海”),和此起彼伏的极具力量的海浪 42:38 无处不在的小动物:海鱼、海鸟、棕熊等野生动物,能在这样的自然中生存,充满了生命的智慧 49:15 俄罗斯鲑鱼:神奇的一生,生于淡水,成长于大海,最终逆流而上,归于淡水 53:53 偶遇一顶帽子:Walking in the world in search of wisdom,生命与自然的智慧大概就是这样吧 55:33 最后:俄罗斯果真是小麦主产国,无处不在的小麦制品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最近在追美剧《熊家餐厅》,里面有句台词一直萦绕在我脑海:"You are a person because of the people around you." 大概意思是说,"如果没有你身边的人,你也就不会是你自己"。 用这句话来形容在过去奖学金项目中遇到的朋友们,我觉得再贴切不过了。没有这样的契机,我也不会结识这么多有趣的人,拥有这么多珍贵的回忆。 这一期我们的嘉宾是 Samson,是一位来自澳门的清华学霸,就读于环境学院。他不仅是苏世民书院第八届学者,更是在书院期间,成功申请到了竞争异常激烈的罗德奖学金。 先来说说我和 Samson 都曾经历过的苏世民学者项目,这一年可能是我们人生当中目前为止最精彩充实的一年。这个项目的创始人是 Stephen A. Schwarzman(苏世民)先生,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卓越领导力、全球视野和对中国深入理解的未来领袖,使他们能够应对 21 世纪日益复杂的全球挑战。项目通过跨学科的课程学习、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多元文化的交流,帮助学生发展领导技能、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他们在各自领域发挥领导作用奠定坚实基础。 再来聊聊罗德奖学金。这个由罗德信托基金会发起的奖学金项目,致力于选拔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学生,资助他们在牛津大学深造,培养他们成为具有领导力、学术成就、道德品质和服务精神的未来领袖,并通过他们在各个领域的贡献,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罗德信托基金会的官网上有一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We are a global charity which brings together communities of unlikeminded but like-hearted people, impatient to change the world." 翻译过来就是: “我们是一个全球性的慈善机构,致力于将拥有不同想法但怀抱共同理想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他们渴望改变世界。” 我和 Samson 聊了很多,关于奖学金如何改变了我们的人生轨迹,关于我们当初为何决定申请奖学金,关于申请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以及 Samson 申请其他奖学金的经历。最后,我们还想表达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有更多来自中国的同学们,勇敢地去申请各种国内外的奖学金项目,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华,追逐自己的梦想。 下面列出了(出了罗德奖学金和苏世民奖学金之外其他)知名全球奖学金的名字和简介,欢迎大家参考: 盖茨剑桥奖学金 (Gates Cambridge Scholarship): 由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资助,面向全球优秀研究生,提供在剑桥大学学习的全部费用。 富布赖特奖学金 (Fulbright Scholarship): 由美国政府资助,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提供在美国或其他国家进行研究、学习的机会。 奈特-亨尼斯学者计划 (Knight-Hennessy Scholars Program): 斯坦福大学的项目,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领导力的未来领袖。 志奋领奖学金 (Chevening Scholarships): 由英国外交部资助,面向全球优秀研究生,提供在英国学习一年的机会。 加拿大范尼尔学者计划 (Vanier Canada Graduate Scholarships): 支持在加拿大进行研究的博士研究生。 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 (Endeavour Scholarships and Fellowships): 面向全球学生,提供在澳大利亚学习和研究的机会。 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奖学金 (DAAD Scholarships): 支持前往德国留学和研究。 燕京学堂(Yenching Academy) 是北京大学的一个研究生院,它致力于培养对中国有深入了解的全球领导者,并促进中国与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 细心的听众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们的播客【内容专题】里,有一个专门的板块叫做“苏世民的同学们”。如果你对苏世民书院的中国学生和会说中文的外国学生感兴趣,欢迎去那里看看!其实,我还有很多想采访的优秀小伙伴,但考虑到这是一档中文播客,为了保证大家的收听体验,目前邀请的嘉宾都是中文说得比较好的。 00:47 苏世民学者项目、罗德奖学金,以及国内外各种奖学金项目推荐 【大家好,我是Samson】 06:31 Samson在苏世民书院的经历:和前驻阿富汗美国大使Karl Eikenberry艾江山大使日常浸泡的故事 11:25 苏世民书院的同学们:经常「六个小时起跳」的讨论,极度好奇的一波人,每次碰到一大波校友都还感觉是“昨天才毕业”,以及这帮人怎么“还是这么吵” 14:14 “仿佛拥有了书院的学者就拥有了全世界”:书院特色的“Deep Dive”:让你以精细的颗粒度了解世界不同的地方 18:38 非常想念和大家在一起的时光,但是在一起的时候确实非常“吵” 【苏世民的申请过程】 19:24 Samson申请的原因和面试的过程 20:38 奖学金申请的视频:在威尼斯交换的过程中,漂在“运河”上准备申请视频的神奇经历 22:20 通过了第一轮的申请,接下来的面试:一对多的压力测试 23:56 面试之后的感觉:稳了?凉了?有时差,网络不稳定,也没休息好的情况下经历了这么一个磨人的面试压根没想结果 25:25 等待结果的煎熬:在加拿大和朋友看《那些年》的时候收到结果 26:52 Pan当年非常漫长的线下面试经历 34:33 面试之后 VS 入学之后:任何反差? 36:13 书院的大家:即使圈子不一样,但都在努力打破隔阂,共同进步,不停反思,跟其他的community不一样。因为想互相理解,所以团结在一起。大家都互为“病友”,都关心着类似的事情 42:18 从“小王子”中学到的玫瑰的意义:有一些意义不是客观存在的,是身边的人赋予的。如果不享受不完美的过程,很难有任何结果,和对的人在一起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我们的意义 【罗德奖学金的申请过程】 44:55 Samson申请罗德奖学金的过程:一天左右的时间,十几位候选人一起吃饭。想太多的处女座永远在思考过程如何优化 50:57 罗德奖学金的面试结果:几个小时后在飞机上就收到了面试结果 【奖学金改变了我们什么】 55:30 在苏世民书院打开了许多窗,获得了从未有过的视角,无论是跨学科的,还是跨国家的,在世界框架下去看待人和世界的联系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焦文钰是一名医生,一名研究免疫学的医生。大家可能会很好奇,免疫学跟我的日常能有啥必然的联系么 — 人这一辈子很长,而且按照现在这个趋势,可能会越来越长,在这个漫长生长的过程中我们身上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在被消耗着,骨骼,肌肉,器官。重要器官衰竭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器官移植就变成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但是获得新器官的机会非常有限。焦医生所研究的方向是基于器官移植的免疫学。器官移植的数据非常不好查,我查了很多不同的source甚至找不到一个很准确的国际或者是中国的数字。为了解决这个器官不够用的问题,现在科技在探索的方向是“异种器官移植”,焦医生在 播客中也会提到。咱不是个科普类节目,欢迎大家自己多看不同资料,我们还是回到焦医生身上。 焦医生说,做器官移植的手术中,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新生通常伴随着一个死亡”。如果你每天也面对着这样的生和死,是不是也会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生命和你从事的行业。 本期内容你会听到,焦医生学医的经历,什么原因最后开始和免疫学和器官移植结缘,以及几个他作为年轻医生的时候印象非常深刻的几个的病例。 焦医生在2018年在吉林大学获得医学学位。他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也是美国移植外科医生协会(ASTS)的会员。他目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焦医生是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第八届的学者。 【学医之路】 02:04 翻越山区走入城市,学医之路的起点 - 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意外地走上了读博的道路 06:02 和六位”大体老师”(捐献身体的老师们)共度一夜的解剖课 09:37 十年的本博连读学医生涯 13:10 要放弃么?读书周期长,工作辛苦,各类意外…… 15:47 本科毕业之后即刻开启博后生活:哥伦比亚大学(纽约)的生活 17:36 在美国当一个年轻的博后 VS 在国内读博 的感觉 19:52 博后一开始就疫情了,重灾区纽约若干珍贵回忆 【走向更大的世界】 22:14 来到清华苏世民书院的契机:「申请的过程」远大于「申请结果」,从临床医学,到科研和社科,看似不连贯,但一直在探索 27:29 【印象深刻的案例】一则「临床医学延展到社科」的案例:内蒙古医院遇到的翻译问题 30:00 由此展开中美两国在医疗体系上的对比 31:17 【印象深刻的案例】一则「肝脏捐献」的案例:生和死的相伴,手术室内的情况和手术室外家属的沟通 34:52 由此展开的「好医生标准」的思考:技术过硬,一定的共情能力,保护好自己 37:25 对未来「器官移植」的想象:供体和受体如何更好契合,如何利用基因编辑实现异种供体,缓解器官短缺等 39:52 如果没有学医,可能会在做什么:直面过数不清的生死时刻,面对死亡更加坦然,“如果你已经知道你所有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前来”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Steph是我认识的人中E人能量最爆棚的一个,你等下听了就知道了。 她把自己所有的热情都倾注在了特殊教育的创业项目上。特殊教育的英文叫special education,是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的教育。这些特殊需要包括: * * 残疾:如视力障碍、听力障碍、肢体障碍、智力障碍等。 * * 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书写障碍、计算障碍等。 * * 情绪和行为障碍:如自闭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等。 * * 其他特殊需要:如天赋异禀、文化差异等。 * 自闭症、阅读障碍和ADHD都是较为普遍的病症: * * 自闭症:全球发病率约为1%,中国也有约1400万患者,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 阅读障碍:全球发病率约为5%~17%,中国估计有7000万~2.38亿患者。 * * ADHD:全球儿童和青少年患病率约为5%至7%,影响着3.6亿至5.1亿孩子,男孩患病率高于女孩。 * 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们,他们的能力并不比其他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天赋异禀,远超常人。 比如: * * 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一种自闭症谱系障碍),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 * * 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被认为可能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伟大的物理学家。 * * 汤姆·克鲁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理查德·布兰森、基努·里维斯:都曾公开表示自己患有阅读障碍,但都取得了非凡成就。 * 这些例子证明,自闭症和阅读障碍并不会限制一个人的成就,许多人在克服困难后反而取得了惊人的成功。 正如那句英文谚语所说:“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整个社区的支持,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一方面,我们需要尽早对这些孩子进行干预和引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更好地融入社会;另一方面,社会也需要对特殊教育有更全面的认知,给予每个人更多选择和包容。 Steph一直致力于特殊教育事业,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她的故事和项目,可以关注她的公众号【Beacon Learning 宾肯学习】。 【大家好,我是Steph】 04:29 Steph在文理学院学经济和艺术史,但是一直希望做教育方面的工作 11:58 因为各种原因,Steph果断决定回国发展特殊教育行业 【特殊教育是什么】 15:24 特殊教育具体在帮助哪些孩子(自闭症 Autism ,阅读写作障碍 Dyslexia,好动症/多动症 ADHD) 16:27 国内特殊教育的一些普遍现象 24:05 国内需要特殊教育的孩子们面临的层层困境 31:25 什么是集中性干预,高针对性,高效地建立路径循环 36:44 面对特殊需求的小孩,身心俱疲的时候怎么办? 【还有很多事情值得做】 47:08 国内特殊教育还有哪些能做的事情? 51:48 关于特殊教育/自闭症等相关的书影音:Temple Gradin(电影), Fabrics of Autism(书),Delivered from Distraction - Edward Hallowell(书), The Explosive Child - Ross Green(书)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认识姮姮应该是老天爷的安排吧! 大概去年九月我开始跳国标(跳国标,是因为小的时候的一些耳濡目染,对国标产生了很浓烈的兴趣。但是长这么大,感觉一直所有的重心都放在“搞学习,搞工作”上。说来很惭愧,大学期间跳过别的舞,但是一直没机会捡起来国标)。直到去年九月的一天,我第一次去了公司旁边的一个舞蹈教室,因为距离非常近,所以下班之后去跳舞没有任何压力,然后就很巧的在舞蹈教室里碰到了坐在同一层,只是隔了一个走廊的我同事,姮姮。在这一年中我上的课,和我练的舞远没有姮姮的多,可能也就是在姮姮地强大动员下,我竟然有了一个圆梦国标舞比赛的机会。我可以很确信地说,如果没有姮姮的话,我可能很难坚持跳舞。 在跳舞 / 准备比赛的这段时间,我充分地理解了,什么叫做“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所有参加比赛的朋友们也都在比赛期间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汗水,甚至泪水。 姮姮是新加坡人,是我的同事(从新加坡来北京工作两年),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舞蹈,舞蹈一直是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用姮姮的话说,工作和跳舞的时候,都有那种:又「是」自己,又「不是」自己的感觉,刚好也是在被这种感觉,拉扯着来到舒适圈外面,展开一段新的人生经历。在录制的时候,刚好是比赛结束后一个星期,姮姮马上就要转会新加坡工作了,会有点小小的伤感,但是呢,我们都希望,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可以继续有机会坚持跳舞,对心中的热爱继续付出努力,勇敢追求。 本期内容你会听到,姮姮从小学舞的经历,国标舞到底是个什么舞,以及参加一个”国标比赛“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爱跳舞的姮姮】 01:55 认识姮姮的契机,虽然是同事但是却相见恨晚 04:38 姮姮从5岁开始的舞蹈生涯(芭蕾舞、中国舞、现代舞、摩登舞) 05:43 第一次尝试拉丁舞,不到半个小时就落荒而逃 06:39 时隔9年重拾拉丁舞 09:41 练舞勤得像住在舞室,你到底是去北京工作还是跳舞? 【国标舞是个什么舞】 12:04 国标舞的类型普及,运动量堪比体育的舞蹈项目 17:27 世界顶级的舞蹈盛会——黑池国际标准舞锦标赛 【国标比赛】 23:43 正式报名参加比赛了!赛前的一些心理准备 30:09 在练舞的时候被老师训哭 33:32 给从来没有表演过的潘潘的上台建议 39:56 完全懵逼的「比赛日」 45:27 “老师,我三个项目都拿奖了!” 47:36 即使比赛结束,还是想要继续跳舞 53:44 在离开北京的前夕,姮姮的北京记忆 【彩蛋】 57:00 舞蹈教室的小小礼物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可能大家在很多读物上都会读到非洲有多神秘,非洲充满了野生动物等等,似乎到了非洲就会很自然的进入一个“历险”模式。今天我们的嘉宾大炜,是一个跟非洲非常有缘分的人。大学期间一次健身房的友好对话变成了他和非洲的一次深深的结缘,从大学毕业至今,大炜去过了很多非洲的城市,在中非使馆的活动中也担任了重要的组织参谋的角色。第一次踏上非洲热土的时候,大炜内心也非常复杂,自第一次之后每年都要在非洲呆上几个月时间,带着中国的企业家去非洲访问当地企业,了解当地市场,慢慢地对非洲产生了很多全新的认知,在非洲不同地方做生意的规则,非洲人做生意的习惯,中非合作的路上会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你我都不会想到的问题。 大炜真挚地希望有更多年轻人今后有机会踏上非洲大陆,了解这块土地,同时也寻求更多合作的机会。 【与非洲结缘】 01:34 13年前在北大健身房的一次搭讪 05:32 大炜,其实我的老板是世界足球先生 07:41 紧张害怕地踏上了非洲大陆 09:32 接待利比里亚的总统夫人,正式成为利比里亚驻华大使馆的商务联络官 14:14 大炜想成立一个组织把非洲的青年人都组织起来 【神奇的非洲热土】 20:02 中国与非洲巨大的社会文化差异 28:41 大炜推荐来这些非洲国家旅游 32:49 非洲隆重的婚葬礼事 35:53 河南假发工厂和非洲女孩的联系 40:48 神奇的非洲本土化管理制度 44:03 疟疾盛行的西非,十分危险 50:26 五个月飞了十万公里 53:44 推荐书影音:《新结构经济学》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Klynn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冠霖是一个北方长大的理工科学生,大学完成了电气工程之后果断地选择了……学习烹饪去当大厨。我在冠霖曾经工作的大理的饭店认识的他,本来只是一次吃饭,结果我们一行三个人跟冠霖在餐厅从六点聊到了半夜,从前厅聊到了后厨。在跟冠霖聊天的过程中,能充分感受到他不仅仅享受做饭的过程,给别人做饭让他的快乐,以及他的描述中对农田,对食物,对烹饪这个过程的热爱。 本期播客你会听到以下几个主题: - 冠霖是因为什么原因果断从理工科转到了烹饪学习,去了culinary institute; - 作为一个年轻的中国厨师,在学习烹饪的过程中的经历和感受; - 毕业之后在米其林二星和三星的后厨工作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 以及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做做饭,拉近一下自己跟厨房的关系 冠霖的声音非常好听,只可惜播客只能录一个半小时,冠霖在餐厅的故事是讲不完的,大家如果是有缘人,兴许能吃到冠霖做的饭,冠霖接下来会开始小红书,我会及时更新,请大家期待! 这是我更新了设备之后第一次录音,收音有点不均衡,我努力调整了一下,大家见谅了! 【大家好,我是冠霖】 01:35 大家好,我是冠霖,本科学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研究生去了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学习烹饪 03:18 厨房太有魅力了,真的太喜欢做饭了 【忍不住要去学习烹饪】 11:40 Culinary Institute of America (简称CIA)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堪比军校 18:27 学校是个很神的地方:图书馆的二楼可以练刀法 19:50 「学生厨房的练习」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菜系的老师们」 25:40 学厨也是会Fail的:一个真正的餐厅后厨是很混乱的,压力很大的,也会fail课程的 30:56 新人到职业后厨重要必修课:学会为自己的内容负责,习惯在厨房里犯错且经受挨骂 【进入Fine Dining行业,来到米其林二星和三星】 35:30 毕业之后:学校的餐厅和Fine Dining餐厅的工作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36:58 米其林餐厅到底是怎么分类的:一星,二星,三星,以及什么是“Starge”:一个年轻学徒去不同米其林餐厅体验 42:17 东西海岸米二米三的工作感觉:到底是一套标准的SOP,还是真的好吃? 47:40 在西方米其林餐厅当一个中国厨师是什么感觉:文化在厨房里碰撞 56:50 主厨的餐桌:也是主厨的表达 01:02:35 主厨最害怕:(不限于)各种过敏原,a-la-carte VS set menu 【每个人都应试着做做饭】 01:07:50 出国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国内大有天地,想要了解更多农学,喜欢Farm to table这个概念,毕竟厨师是农田和食客沟通的桥梁 01:17:26 每一个新鲜的食材都有各自的风味 01:23:48 在Fine dining后厨工作印象深刻的时刻:别人「吃懂」我的那道菜 01:28:55 书影音推荐:Chef’s table, Kitchen Confidential - Anthony Bourdain, Chef Julia, 风味人间,人生一串,食贫道 01:33:20 厨房的浪漫:牛排放在铁锅里的滋啦声 01:35:15 来获得同款快乐:每个人都应该试着做做饭 【彩蛋】 01:40:03 煎牛排的正确方法 【创作团队】 策划:潘潘 主播:潘潘 剪辑:潘潘 音乐:莫老师 Logo设计:来福的外甥 【主播】 潘潘 北漂深圳娃 咨询/互联网公司 莫老师 北漂美国娃 音乐/高等教育咨询 【求关注!】 荔枝播客|小宇宙|Apple Podcast 同步更新! 更多平台敬请期待(也看主播时间咋样) 【联系我们】 Email:[email protected] 感谢收听「世界青年在中国」,下期再见!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