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连接
来都来了,面对复杂

Album
主播:
正面连接
出版方:
正面连接
订阅数:
17383
集数:
12
最近更新:
2周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来都来了,面对复杂。
正面连接的创作者...
正面连接
正面连接的音频...

《东四十条》:5.5万元拍电影(并获奖)指南|正面连接013

2021年10月,鼓楼人大豆(詹涵淇)和阿毛(覃牧秋)开拍电影《东四十条》。两个主角一个叫“东四”,一个叫“十条”。他们是租住在北京鼓楼胡同的北漂年轻人。春天,他们在胡同看到一张寻找走失赛鸽的广告,悬赏十万元,于是他们决定一起在北京找鸽子。东四和十条从春天找到冬天,在胡同里晃悠,一直在说冷笑话,遇到各种奇怪的人,经常忘了自己还在找赛鸽。 故事无厘头,莫名其妙。拍摄过程捉襟见肘。导演说这是一部关于鼓楼的社区电影,“纳米级投资”,两个导演一共花了5万5千块。主创人员都是住在鼓楼的邻居,工作人员也都是从邻居中找的。参与的邻居们都没钱拿,拍摄期间没有什么支出,最大的一笔开销是请冬天拍摄冻坏了的主创们搓了次澡。 2023年,《东四十条》在平遥国际电影节首映,得了费穆荣誉·评审荣誉、青年评审荣誉·特别表扬两个奖。影迷的评价是:含“亚”量高,轻盈可爱。 我们和本片导演大豆,“十条”的扮演者钱赓一起聊了聊《东四十条》这部电影。 shownotes: 02:18 大豆和钱赓声明:我们不是亚庇,是季庇。为什么不能一时兴起拍电影? 04:11 苹果手表丢失那一夜:去公厕、去民房,徒劳无功找手表 13:24 极简6人剧组:两个导演,两个演员,摄影师,监制。偶有制片,负责陪胡同大爷大妈聊天 18:40 剧本随写随拍,边干边学,电影按季节分成7段,每段拍一天,断续拍一年 21:08 热爱在游戏里捡垃圾的钱赓,逛公园捡到了公园“园”字那一横,被主创用作电影道具 23:02 鸟屎制作方法:用牙膏混着泥土,资金充裕剧组可直接购买麦旋风 25:40 电影的造型师“baby K6”其实是大豆的狗,只为扩充片尾演职人员列表 27:24 摄影师的“激进”想法:站在河中间的梯子上拍摄;用滑板绑住摄影机模拟轨道 31:05 有一天钱赓觉得人长得很像一根毛笔,他表演行为艺术时会用头写字,取“肝脑涂地”之意 42:00 大豆在电影节走红毯,钱赓在横店拍武打戏被人“砍” 50:30 电影大受欢迎,路人经过他们时说电影台词:“卧槽,没烟了。”“没烟了,抽火啊。” 60:10 鼓楼是一个综合的“附近”:有朋友的托举和温暖,也有朋友的流动和离散。 关于我们:如果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在小宇宙上订阅我们。也可在微信公众号关注「正面连接」,阅读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面对复杂。 本期节目片尾曲来自蒋先贵《钢铁阿波罗》

72分钟
1k+
2周前

邵艺辉谈《好东西》:我不在乎能不能留在影史上|正面012

《好东西》是一部很新的电影。电影里的女性不再是委屈的“受难者”形象,她们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意识到男权的普遍压迫,不再主动地陷入其中。电影里的男性,反而成了以往刻板印象中女性的翻版,他们雄竞,如孔雀般无处不在地展现他们的羽毛,有一种虚荣却又无害的质感。 电影人物关系上也很新。男性和女性的关系上,单亲妈妈铁梅(宋佳 饰)和前夫,是能一块吃饭的育儿伙伴。铁梅和鼓手小马,则是绑定不深的亲密关系。小叶(钟楚曦 饰)陷入一段situationship(状态恋情,指非正式的、尚未确定交往的浪漫关系),她明白自己是被浪漫爱叙事“毒害”了,但是她还是依赖爱情,需要爱情。女性和女性的关系上,电影走得更远,只是邻居关系的铁梅和小叶,正建立着一种新型的共同体关系,她们一起买菜做饭,实践着共同育儿,她们真正看见了彼此。 《好东西》以女性为“第一性”去讲女人平平凡凡的生活。导演并没有夹枪带棒地攻击任何一种性别,而是嘲讽与宽容,玩笑与怜惜并存。女性被框在“好女人”的评价体系里,男性也被困一种模具里。该修正的或许是发问方式,不是“我好差,为什么我做不好”,而是“谁来评价好,好的标准是什么?” 影片骨子里是一种对于权威和刻板印象的不耐烦,它戏谑而又不失温暖地解构一切权威,不只是男性在亲密关系中的权威,更有父权制本身的权威。我们因此对这部影片有了很多问题:已经觉醒的女人和正学习女性主义理论男人会发生什么故事?理念带来的是新的牢笼还是解放?如果游戏的规则就是这样的,我们能建立新的规则吗? 我们和本片导演邵艺辉,影评人梅雪风一起聊了聊《好东西》这部电影。 shownotes: 04:00 两位女主角铁梅和小叶最初只是邻居关系,为什么要这样设置? 13:03 女性主义会带来新的困局吗?铁梅面对的双重困境。 18:30 女性对自己总是要求过高,网络上的舆论也总对女人更苛责。 25:00 从前不敢离婚的女性,因为看过《爱情神话》有了出走的决心。 30:41 电影中声画对位蒙太奇情节:原来我们可以不困在此时此刻。 33:30 电影中提及的社会议题不来自书本,来自女性真实的生命经验。 40:20 影片骨子里有对某种刻板印象、某种“正襟危坐”东西的反感。 45:10 清醒“恋爱脑”小叶说,她可能是被父权制下的浪漫爱叙事给“毒害”了。 54:00 为什么让铁梅把小马留下来?男性也是父权文化的受害者。 58:45《好东西》里的男人都是女性主义表演爱好者,谈论女权主义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特别。 68:33 《好东西》是一部强观点型电影。导演创作的目的:是要讲话的欲望重要,还是在所谓影史上的位置更重要? 关于我们:如果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在小宇宙上订阅我们。也可在微信公众号关注「正面连接」,阅读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面对复杂。 本期节目片尾曲来自简约情人《蜜湖》

73分钟
53k+
5个月前

请回答1990:没有坏人的世界更加残酷|正面011

东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文艺作品热衷表现的一个地方。大工业时代那些辉煌而又破败的遗迹,九十年代经济改革所造成的社会整体动荡,某种社会理想破灭后的普遍失落,工人阶层某种已经显得不合时宜的旧贵族式的忧伤,与东北人普遍所具有的戏剧化人格,一起构成了一个戏剧富矿。一个时代巨大而又悄无声息地落幕,一个个具体的人又在其中懵懂而又真切地承受那加诸于每一个人的平庸苦难,让很多创作者都被这种极致与丰富性所吸引。这种集体情绪,滋养了双雪涛、班宇如《平原上的摩西》《逍遥游》等小说,也给予了《钢的琴》《白日焰火》《漫长的季节》等影视剧最核心的灵感。 《老枪》也属于这一风潮中的一份子。但与大部分刚才提到的东北题材不同,《老枪》并没有突出它那种显性的地域特色,以及与之相关的人物特性,或者也可以说是刻板印象。东北九十年代行将倒闭的工厂,于本片创作者而言,成了一个人性的试验场和试炼场,它更执着于探讨在一个复杂社会境况之下道德和正义的模糊和暧昧。而这也是这部电影最有价值的地方,它有着一种试图找到答案的执念,以及最终找不到答案的悲怆。 道德和正义的坚守者,发觉自己的偏执,其实只是对朋友和他所关心的人更大伤害。而在更大的尺度来看,那些作恶者或者说体制的蛀虫,他们的行为反而能为那些主人公所关心的人带来真正的福利。是自我的道德守则重要,还是最大多数人的福祉重要?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道德困局之中。当他们所受的伤害足够强烈时,他们那些看似错误的选择甚至是铤而走险都变得合理。在这部电影中,反派前所未有地消失了,而当影片缺乏了真正的具象的坏人之后,那种对于悲剧的追问,也就变得更加令人动容。 影片就如同导演所喜欢的杨德昌一样,试图精准地重现那个复杂的伤害链,去解析一个无解的系统性悲剧。而在这其中,是生存、道德、情感、良心以及命运之间犬牙交错的争斗和权衡,但结局仍然是无法阻止的毁灭。他们的死去,是命运的偶然,也是整个时代失序然后重组过程中的必然损耗。 而这种宏伟的雄心,需要创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篇幅去架构这样一个互相勾连而又不得不互相伤害的全景图。影片的最大悲剧性来源于各个人物命运的对撞,而这种对撞要产生真正的情感冲击,则需要这些人物有着丰富的性格脉络和内心血肉,只有这样,他们的倒下,才会轰然作响。这也是这部电影的最大问题,它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却在细部上处处显出力有不逮的痕迹:内在表达所需要的群像式结构,与实际的单一视角形成了强烈的分裂。除了祖峰所饰演的主人公,对于每一个角色的塑造都蜻蜓点水。对于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面塑造人物,主创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最终很多时候只能用台词交代这样的无奈手法。影片对写实的非类型化追求,与本身结构上的类型化存在冲突,主创团队对此估计不足。对于过于戏剧化所导致失真的恐惧,让人物不能真正面对心灵和现实的炼狱,这种回避性的处理,也让影片丧失了一定的冲击力。 (撰文 梅雪风) Shownotes: 01:52 为什么讲述运动员的故事? 06:04 顾学兵凭什么能坚持自我? 09:07 是自我的道德守则重要,还是最大多数人的福祉重要? 14:48 作为东北电影,为什么不突出东北元素? 17:00 导演关于八九十年代的回忆 22:51 “唯我独尊”的射击运动员 26:39 蝴蝶、失聪、独腿,关于影片中的意象 35:25 为什么选择手持摄影? 42:23 秦海璐即兴说了一句词,祖峰即兴哼了一句歌 47:13 贾樟柯看完片说,电影就是似真似假 55:51 拍一部克制的电影要付出什么代价? 关于我们:如果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在小宇宙上订阅我们。也可在微信公众号关注「正面连接」,阅读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面对复杂。

59分钟
4k+
5个月前

拿什么拯救她们被性侵的童年|正面009

两个月前,我们发布了一篇稿件,《从家中偷走一个11岁女孩》,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河南郑州的案件:2021年,陈玥(化名)11岁时被性侵,此后三年又遭遇多次性侵,13岁时被骗入卖淫团伙。14岁时,她转变成了暴力侵害他人的施害者。 女孩的反复受害与她所处的圈子有关。9岁辍学后,她通过互联网接触到一个由几十名辍学未成年人组成的圈子,里面会不时发生暴力、性侵,十二三岁的女孩们甚至会互相出卖,介绍彼此和成年男性发生关系。 稿件发出后,我们收到大量读者反馈,很多讨论聚焦于案件背后的未成年保护、家庭、教育、女性安全等议题;同时,不少读者写下了自己及身边人此刻或数年前相似的遭遇。一位读者在评论区写道:“2009年1月,在我满14岁前一个月,我与文中相似,被朋友‘介绍’给了大约30多岁的台球厅老板,流程都很相似……从2009年到2023年,我独自守着这个秘密,独自咀嚼,独自消化,独自疗愈......”这些留言让我们确认了,稿件写下的绝非个例,也的确包含了多重非常重要的公共议题。 因此,我们录下这期播客,与《熊家客厅》联合制作完成。《熊家客厅》的主播熊阿姨,曾在2022年完成过一篇相似的报道,《被性侵的,被救助的,被捆绑的童年》,文中的主人公11岁时被性侵,12岁生下孩子,被一家救助机构接到了北京,但仍在成年前又多次经历了性,生下第二个孩子。被性侵的童年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女孩的人生,熊阿姨在那次报道后深有体会。 我们和熊阿姨聊了聊稿件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些稿件中未能展开的重要议题,比如: 互联网具体怎样影响了“脱轨”的孩子们? 一个女孩一旦“脱轨”,日常生活的环境中会有多少潜在的侵害风险? 性侵11岁女童,为什么只赔542.5元? 社会救助卡在哪些地方,为什么帮不上忙? 总之,我们的讨论会聚焦在主流之外,日常被忽视的地方,一部分脱离了学校轨道的青少年正过着怎样的生活,该怎样理解ta们的选择和行为,他们正暴露在怎样危险的环境中;以及,我们的社会可以为此做什么,又为何在一些事情上显得无能为力。 shownotes: 03:22 她讲的不是伤痛,她讲的是一些八卦 06:52 她常常用偶像剧的浪漫滤镜来看待性侵 10:24 直接“矫正”女孩的认知没有意义 13:06 危险的“微信互推” 17:13 青少年 “慢脚文化”:豪车、约架、性暗示 19:37 纹身店在快手上挨个留言:扎不扎? 22:49 不对劲的酒店:未成年成对出入、外卖骑手性骚扰 24:35 女孩去洗纹身,却遇到一个男人要嫖娼 27:16 被打、被迫脱衣服并录视频的女孩:转学后,同学说你的视频我看过 30:34 青少年暴力事件的施害者,大多是受害者转化来的 36:42 17岁不良少年:不在乎坐牢,像我这样的人就该被抓 42:26 青少年心理专家:初二往往是脱轨拐点 46:11 如今做报道,怎样和警察打交道? 53:04 我找女孩手机里的嫖客(理发师)剪了次头发 55:12 性侵11岁女孩,为什么只赔542.5元? 59:39 社会救助机构为什么都帮不上忙? 01:09 发稿后,陈玥近况 关于我们:如果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在小宇宙上订阅我们。也可在微信公众号关注「正面连接」,阅读相关文章。让我们一起,面对复杂。

72分钟
20k+
6个月前
正面连接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