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幕后丨冯小刚·是我们生性不爱笑了吗?

导演请发问

那些年,主流喜剧语言从王朔式的“误用”和调侃,走过东北的小品、北方的情景喜剧和相声,来到年轻的脱口秀、即兴与sketch。但在喜剧种类丰富的今天,我们却好像越来越笑不出来了。 本期,我们从冯氏喜剧出发,回顾我们两次拍摄冯小刚导演的幕后故事(含小剂量八卦),讨论当时的偏见、喜剧语言土壤,也结合时代变迁讨论喜剧语言的变化。 年轻人笑不出来,真的是生性不爱笑了吗? 01:13 十三邀采访冯小刚时,我们想问一个略带冒犯的问题 06:43 冯氏喜剧背后的北京大院文化 10:12 冯氏喜剧在解构“假崇高”的同时是否也解构了真崇高? 11:37 嘉宾采访时间有限,如何能让他说点不一样的话? 15:24 时隔7年后拍摄《非诚勿扰3》的冯小刚有什么变化? 20:24 如何理解北京文化里的“局气” 29:34 王朔的语言风格形成和局限性,北京幽默和东北幽默谁更胜一筹? 41:35 今天的喜剧为什么越来越不好笑了? 关于我们 大伙儿纪录,原生互联网纪实内容制作团队,代表作《十三邀》1-3季、《酌见》、《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荒野会谈》第1季等。 2025年升级开放新人创作者作品孵化项目,欢迎任何想拍片子的朋友戳🍠 大伙儿创作营,了解更多创作者作品及故事。 不定期直播,一切关于【做片子】相关的困惑,欢迎+dahuoryoho听友群向我们发问。 期待与你相遇~

48分钟
5k+
1年前

十三邀幕后丨陈嘉映·普通人可以忠于内心生活吗?

导演请发问

最近,《解释鸿沟》引发了一小波热议。 在东亚社会生活的我们,选择忠于内心生活,似乎永远要付出代价。所有不假思索、选择主流的人,不论现状如何,都不需要解释什么;但一个人如果在关键时刻听的都是自己的,那么不管他在自己的兴趣上收获多少快乐和成绩,他的生活都将遭到360度的审视。 8年前,我们制作的《十三邀》第1季中,大家把陈嘉映老师作为精神导师,向他寻求问题的答案;8年后,在这个陈嘉映老师也依然在追问意义的时代,我们想重新讨论当年的偏见与问题,讨论这个时代的“精神导师”,分享对普通人而言哲学的“慰藉”。 00:36 十三邀是永恒问题的当下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档播客 03:43 如何制作有吸引力的哲学家谈话节目? 06:45 追求成功与追求真实之间的张力 14:10 哲学对普通人到底有什么用? 19:09 普通人可以忠于内心生活吗? 22:12 “追求卓越”并不可耻 27:53 当下时代,我们还可以相信什么? 32:28 人人都是自己的“哲学家” 关于我们 大伙儿纪录,原生互联网纪实内容制作团队,代表作《十三邀》1-3季、《酌见》、《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荒野会谈》第1季等。 2025年升级开放新人创作者作品孵化项目,欢迎任何想拍片子的朋友戳🍠 大伙儿创作营,了解更多创作者作品及故事。 不定期直播,一切关于【做片子】相关的困惑,欢迎+dahuoryoho听友群向我们发问。 期待与你相遇~

38分钟
48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