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42 产业观察5|数字化进程的弯路与捷径:与李丰聊中国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本期课题】 中国的数字化发展进程。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4:13 AlphaFold的每次重大飞跃都会引爆生命科学界,已经可以接近预测未知的蛋白质结构了 06:36 医疗数据化的几个未来趋势和其中的投资机会 10:26 医疗设备的小型化、家用化和随身化,将会带来更多关键的生物体征数据,这些数据的收集也会带来商业模式的改变 12:45 中国的养老文化导致中国的养老结构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所以能够匹配的看护资源目前还远远不够 18:51 数据正在成为一个生产要素,而且容易形成垄断 20:28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最长最全的产业链,同时也有最多的B2B小微企业,如何让这些小微企业提高效率对中国的竞争力尤为关键 21:50 无招也认为,今天中国的产业情况很像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的日本是用电气化重新做了一遍所有产业,而中国的机会在于数字化 25:49 能源结构的变化带来了操控方式的变化,电机会越来越自动化和数字化,最终导向智能化 29:59 燃油车价格大跌、销量大降,它的命运转折点来了吗? 31:38 一个国家能源结构的变化,既有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受能源科技高速发展和能源金融全球化的影响 33:01 物流行业的数字化比出租车行业要慢很多,最大的阻碍是难以找到好的商业模式,大家在数字化会带来全行业效率提高上都有共识,但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小微企业的付费意愿却又很低 39:25 当一家公司在某个产业链的上下游数据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做相关的智能化调度和供需匹配了 41:56 一步到位直接做供需的交易撮合数据化,其实或多或少都依赖于信息的前置收集,否则是绕不开的“弯路” 44:57 链家的20年,养成了2年的贝壳找房 47:51 满帮的发展过程,有点像先做了“贝壳找房”,但在这个过程中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于是回过头又去做了“链家”补课 49:14 我觉得在中国做SaaS,不如做行业数字化,同时国家也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基础设施 53:14 对脑的观察,也正在进入数字化 【相关文章】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 李翔x李丰:为什么今天出现了ChatGPT?往后还会发生什么? | 李丰专栏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68分钟
12k+
2年前

Vol.41 产业观察4| 从鼠标键盘到ChatGPT:与李丰聊文本数据化与互联网行业

【本期课题】 文本数据化的迭代历程与互联网行业的发展。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45 作为技术外行,聊聊为什么是今天、为什么发生了,以及按照同一条路线来看,往后还会发生什么 02:11 过去三十年互联网最大的贡献之一,是把海量的文本信息变成了文本数据,顺着这条线索我们能够看到很多科技巨头的名字 03:01 第一个把文本数据化的普及型工具是鼠标和键盘,紧接着是Windows的图形界面操作系统 04:54 在有了足够多文本数据的基础上,第一个帮助用户连接和找到这些信息的商业模式是门户网站 06:51 在文本数据化的迭代过程中,上层是数据,中间层是算法,底层是算力 08:29 搜索框和搜索算法是谷歌在文本数据化发展历程中的两个重要贡献 13:05 在算法跃迁的过程当中,ChatGPT有没有引入新的认知逻辑使AI能够做出近似推理的抽象思考? 16:58 AIGC无论输出的是图片还是视频,都仍然是基于文本形式做的标注,还无法做到真正的多模态 18:27 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一直受到文本数据化的冲击,一边是内容生产,一边是内容分发 22:03 搜索引擎用机器来识别需求,之后按照需求匹配供给、完成分发的这件事,无论是百度还是谷歌,都是先通过给企业提供服务来矫正算法 24:57 英文的单词与单词之间有空格,但是中文需要切词,因为一句话的每个字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做词库曾经也是一条切入搜索引擎的路径 28:14 保罗·克鲁格曼之前就说,互联网最大的功能就是供人们在网上喋喋不休地发表自己的言论,所以它一定是泡沫,因为很快人们就会发现自己其实没有那么多话要说 28:47 语言是一种抽象的表达,相比之下视觉信息更加具体且丰富,但计算机还很难像人类一样做到把注意力分配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张图片 32:14 物理意义上的文本信息匹配效率是比较低的,但是一旦数据化了之后,数据流动几乎没有任何成本且流传效率无穷高 33:43 智能手机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让电脑去掉了键盘和鼠标,而且还把诸如声音、视觉、定位等各种信息用不同的芯片完成了数据化,自此移动互联网浪潮的序幕正式拉开 42:16 我为什么在10年之前投资B站? 48:42 我为什么在11年之前投资数字货币? 54:03 当时为了解释虚拟货币的商业应用,我举的最多的例子是p2p下载,一旦全部进入了数据化,交易体系和权益确认体系将会全部发生变化 57:54 ChatGPT会创造出新一代的平台和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吗? 01:01:35 垂直领域的公司,可以通过接入通用语言模型平台获益吗? 01:03:11 今天还有机会做出一个中国的OpenAI吗? 01:06:28 2016年前后也有过一波AI创业热,那一轮有哪些积累了好资产的明星公司留下来吗? 【相关文章】 文字版内容,可在峰瑞资本公众号查看。 李翔x李丰:为什么今天出现了ChatGPT?往后还会发生什么? | 李丰专栏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74分钟
11k+
2年前

Vol.40 产业观察3|当GPT与生物科技来跨界:与陈石和马睿聊生成式AI创业

【本期课题】 生成式AI的发展,以及它跟生物科技的结合。 【本期主播】 马睿,峰瑞资本合伙人。 陈石,峰瑞资本投资合伙人。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解】 【内容索引】 03:49 ChatGPT 4的革新性 07:10 ChatGPT的历史沿革,为什么GPT会引领新一轮技术浪潮? 09:40 ChatGPT与2012年那一轮的AI创业:AI技术的颠覆性变化 13:10 GPT会带来AI制药2.0么? 27:23“不靠谱/不准确”的ChatGPT怎么用在需要原子级精准的制药领域? 36:58 人类要发展判断ChatGPT的能力 39:23 ChatGPT会给生物医疗领域的研发和商业带来什么样的推动力? 42:11 GPT+Alphafold2=生成式AI在生物领域的未来? 48:01 GPT X Bio结合点在哪里? 50:20 Alphafold2和生成式AI谁代表了更厉害的技术? 55:55 基于生成式AI的创业机会和建议 01:04:25 做中国的ChatGPT需要什么关键能力? 【本期相关】 01:31 Alphafold2: 是DeepMind公司的一个人工智能程序,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蛋白质结构预测工具。 03:26 生成式AI:是机器学习的一个类别,计算机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自主生成原创的内容,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等。 04:23 多模态: 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多模态往往指感知信息,如图像、文本、语音等协同,帮人工智能更准确地理解外部世界。 05:10 Decode : 是Transformer神经网络模型的右边即解码器部分。 05:26 Embedding做向量化: 将数据从离散变量转化为向量形式的过程,以便于计算机进行数学和统计分析。 05:35 文本特征做对齐: 将输入的图像特征跟文本特征做对齐(alignment),相当于把图像特征转变为文本特征,从而实现多模态数据输入的统一,方便后续进一步的计算和处理。 08:46 zero-shot:即zero-shot learning,无样本学习。 08:46 few-shot:即few-shot learning,少样本学习。 12:46 Fine-tune: 指微调机器学习模型的参数,以在特定任务上优化模型性能的过程。 10:18 AlexNet : 是2012年ImageNet竞赛冠军获得者Hinton和他的学生Alex Krizhevsky设计的。用于图像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 10:38 判别式 AI: 指基于人工智能领域的理论和数学模型,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推断来进行学习和决策的人工智能系统。 13:41 Biotech : 生物科技。 18:42 生物的中心法则: 是生命的分子基础在遵循遗传信息流的原则下,通过DNA转录成RNA,再通过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进行表达。 27:43 第四范式: 吉姆·格雷提出所谓的“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也就是现在我们所称的“大数据”。 31:08 摩尔定律: 戈登·摩尔的经验之谈,其核心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 35:03 Domain knowledge: 某个垂直领域的专业知识。 40:15 NLP: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自然语言处理的缩写,致力于赋予计算机以与人类大致相同的方式理解文本和口语的能力。 57:34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 是指图形处理器,对图形进行处理的芯片。 57:35 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是指张量处理器,是Google开发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专门用于加速机器学习。 01:03:04 Jasper: 一家美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基于GPT-3模型,面向企业提供商业文本创作生产的服务。 01:07:37 Speak: OpenAI投资的一家韩国英语学习创业公司,提供一项互动式的口语体验,用户可以与人工智能导师就一系列话题进行开放式的对话,并且获得有关发音、语法和词汇的反馈。 【相关文章】 ChatGPT爆火之后,AIGC往何处去?| 峰瑞报告28 一场争论:两位不同方向的投资人如何看GPT | 峰瑞研究所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69分钟
7k+
2年前

Vol.39 脑科学的新视角:与魏可成聊自闭症

【本期简介】 在4月2日“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这天,北京“双奥”地标建筑“水立方”将为自闭症群体——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们第十三次点亮蓝色灯光,希望提升社会对他们的关注和支持。在这次的公益活动中,脑科学领域的前沿科技公司优脑银河将讲解谱系的有效医疗手段,吹响“攻克自闭症”的号角。(4月2日|尊重不同·点亮希望 走进水立方一起拥抱来自星星的孩子们) 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它会影响患者的语言和社交功能,使得患者无法交流,或是难以融入社会正常地工作、生活。虽然这种疾病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是人们对其成因和治疗仍存在很多疑问。 本期,我们邀请到「优脑银河」联合创始人兼CEO魏可成先生,请他从科学和科普的角度解密自闭症,为我们解读关于自闭症的误区和发病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优脑在脑科学领域对于自闭症的研究,及现有诊断、治疗方法。让我们一起感受,脑科学发现为自闭症带来的新希望!此外,他还将提供一系列实用建议,帮助小龄、大龄患者家庭更有效地应对挑战。 治疗孤独症,不光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更亟需整个社会的支持。在社会中,自闭症患者因为自身的行为和常人不同,往往被人们忽视或误解,我们需要打破对自闭症的偏见和歧视,让他们感受到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同样拥有着价值和存在的意义,一起创造一个更加温暖和包容的社会。 【本期主播】 马睿,峰瑞资本合伙人。 【本期嘉宾】 魏可成(Coach Wei),优脑银河联合创始人兼CEO。 【高能事物】 脑科学视角下的自闭症研究。 【名词解释】 自闭症,「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简称,是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发展障碍性疾病,能严重影响孩子的社交行为和交流方面的能力。研究发现自闭症可能与多个脑功能网络病变有关,然而自闭症患者异质性高,脑功能网络的个体差异巨大,使得自闭症的治疗异常困难。 【内容索引】 03:26自闭症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 05:06自闭症是一个遗传性的疾病吗?关于发病机理的最新研究 06:14关于自闭症的三个常见误区 09:39发病率持续增加,自闭症为什么这么难以攻克? 12:27即使错过“黄金干预期”,也可以对大龄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15:09孩子出现哪些症状可以去做自闭症的检查? 17:08“量表”和“医生经验”,哪个对诊断更重要? 18:53主流治疗和康复的难题 21:30基于脑功能区域治疗的“优点疗法”是什么,如何发挥作用,可以带来多大改善? 28:0320分钟可以扫描个体全脑功能的pBFS技术 31:14脑功能分布的个体差异程度堪比指纹 35:13患病家庭需要对自闭症有正确的认知、耐心和决心 38:21社会可以如何更好地帮助患病家庭? 40:22患者如何参与基于最新研究成果的免费公益康复项目 【本期相关】 07:38 《雨人》:巴瑞·莱文森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讲述了患有自闭症的天才哥哥和弟弟的亲情故事。 11:57 低功能自闭症:是一种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智商69或以下)。 17:16 量表:量表是一种用于测量个体特定属性或状态的标准化工具,采用统一的测试方法和评分标准。 17:31 自闭症测量量表包括且不限于:社交反应量表(SRS)、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 21:32 优脑银河在个体脑功能剖分 (pBFS®) 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优点疗法”(POINT Therapy),通过对每位自闭症患者的全脑200多个脑功能的个性化分区,针对特定的脑功能进行精准调控干预,从而形成高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在调节神经网络兴奋性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康复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功能,以缓解自闭症的核心症状。 41:30 优脑银河公益项目:孤独症(自闭症)脑功能康复治疗研究公益项目招募公告 【往期链接】 Vol.19 顺人性与反人性:与阿立Alex和鹏琦聊健身生意 【相关文章】 本期节目的文字版已更新,欢迎在峰瑞资本公众号阅读。(每个人的大脑,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宇宙)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43分钟
3k+
2年前

Vol.38 宏观漫谈18|努力传递确定性:与李丰聊两会后的政策信号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07 最近其实是一个密集的信号发射期,比如像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都在向外界传递出某种确定性 02:31 过去的二十天发生了太多事情:促成沙特伊朗恢复建交、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邀请各国领导人来访华等等 05:19 中国以“和平缔造者”的全球形象,把自己从外媒对于中国在俄乌冲突立场里面负面形象的泥潭中部分脱离出来 09:25 因为沙特伊朗恢复建交,中东地区的局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两个巨头的握手将会打破一些地方的均势平衡 12:11 经济的问题,也是信心的问题 15:06 “和平缔造者”的形象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就在昨天,巴西宣布与中国直接本币结算 17:12 外界看待中国有三个不确定性:疫情后经济能多快复苏、在国际关系当中会扮演什么角色、宏观经济政策是否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 18:00 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导致GDP数据在春节假期期间有很大波动,把前两个月的基数作为对比,三月份的数据应该会略超预期 22:39 作为中国经济地基的房地产业,从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已经企稳 25:17 丰叔经常关注的两个观察指标:一个是人民币指数和美元指数的相关性关系,一个是港交所的股价变动 27:46 绝大多数人其实是抱着疫情结束之后经济增长迅速反弹的高预期,所以会有失落和观望的心态 32:32 一级市场在一季度怎么样? 35:16 中国的估值体系在资本市场层面经历过两个阶段的变化,在过去中国的并购市场一直不太活跃 【本期相关】 37:24 18A,港交所于2018年修订了《上市规则》,新增了第18A章,“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降低了上市门槛。达到“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预期市值不低于15亿港元”等要求后,相关生物科技公司即具备上市资格。在18A政策推出一年后,国内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也开始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放行。但众多18A企业上市之后因为商业化不及预期,股价大幅下跌。2022年,港股59家18A企业,只有10家企业股价上涨,剩余49家企业的跌幅中位数达43.43%。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39分钟
10k+
2年前

Vol.38 宏观漫谈18|努力传递确定性:与李丰聊两会后的政策信号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0:07 最近其实是一个密集的信号发射期,比如像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和博鳌亚洲论坛,都在向外界传递出某种确定性 02:31 过去的二十天发生了太多事情:促成沙特伊朗恢复建交、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邀请各国领导人来访华等等 05:19 中国以“和平缔造者”的全球形象,把自己从外媒对于中国在俄乌冲突立场里面负面形象的泥潭中部分脱离出来 09:25 因为沙特伊朗恢复建交,中东地区的局势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两个巨头的握手将会打破一些地方的均势平衡 12:11 经济的问题,也是信心的问题 15:06 “和平缔造者”的形象也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就在昨天,巴西宣布与中国直接本币结算 17:12 外界看待中国有三个不确定性:疫情后经济能多快复苏、在国际关系当中会扮演什么角色、宏观经济政策是否保持一致性和连续性 18:00 外出务工人员回家过年导致GDP数据在春节假期期间有很大波动,把前两个月的基数作为对比,三月份的数据应该会略超预期 22:39 作为中国经济地基的房地产业,从前两个月的数据来看已经企稳 25:17 丰叔经常关注的两个观察指标:一个是人民币指数和美元指数的相关性关系,一个是港交所的股价变动 27:46 绝大多数人其实是抱着疫情结束之后经济增长迅速反弹的高预期,所以会有失落和观望的心态 32:32 一级市场在一季度怎么样? 35:16 中国的估值体系在资本市场层面经历过两个阶段的变化,在过去中国的并购市场一直不太活跃 【本期相关】 37:24 18A,港交所于2018年修订了《上市规则》,新增了第18A章,“允许未有收入、未有利润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请”,降低了上市门槛。达到“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已通过概念阶段”“预期市值不低于15亿港元”等要求后,相关生物科技公司即具备上市资格。在18A政策推出一年后,国内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也开始对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放行。但众多18A企业上市之后因为商业化不及预期,股价大幅下跌。2022年,港股59家18A企业,只有10家企业股价上涨,剩余49家企业的跌幅中位数达43.43%。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39分钟
10k+
2年前

Vol.37 诱人但难做的生意:与泉四聊瓶装水和饮料行业

【本期嘉宾】 泉四,曾创业、任公益机构政府关系经理、百度移动资深运营师和人人车市场运营总监。后来去到一家食品饮料企业负责卖水。同时她也是播客《安全着陆》的主播之一。 【高能事物】 中国瓶装水和饮料行业的竞争格局。 【内容索引】 00:56 水在中国是一个特别诱人的生意,之前先后出过两位首富,这几年卫龙、三顿半和康师傅也都曾做过水 02:32 饮料企业跟夫妻老婆店合作的时候,为了推销自己的饮料产品,可以用瓶装水产品来代替付给渠道的推广费用,因为所有的小店都不会拒绝水 03:53 瓶装水行业的格局比较稳定,从1元水到2元水大概用了25年,从2元水到3元水大概用了6年,目前2元水占据市场最大的份额 05:51 我国的瓶装水行业根据销售额的差异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七十亿到百亿以上,第二梯队是十亿规模左右,第三梯队的销售额会更低一些 09:14 消费者去到店里买一瓶“矿泉水”,大部分人是不会区分到底是纯净水、天然水还是真的矿泉水 10:10 优质的矿泉水水源是稀缺资源,采矿许可认证后才能投产,而且水源地也会限制加工工厂半径和运输距离以外的消费市场 10:55 瓶装水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默认设定,只有在水源地500公里以内卖3块钱的矿泉水,才是不亏的 11:13 瓶装水的成本主要有四块,分别是内容物、瓶盖瓶身、生产和运输包装 12:45 有个说法是,如果去拧所有饮料品牌的瓶盖,可口可乐是最好拧开的,所以产品经理也会专门测试瓶盖的扭矩 13:20 水的定价差异是如何跨越过去的? 14:55 瓶装水品牌跟主打产品的品类和定价是绑定在一块儿的,很难用过去已有的品牌做一款新的更贵的水出来 15:45 生产能力决定了产品的天花板,渠道能力决定了产品的覆盖规模,品牌能力决定了产品的传播速度 19:49 在通高铁之前,昆仑山矿泉水的履约在交通运输上有很多限制 20:26 统一有款高端矿泉水产品叫爱夸,在上海卖得就很好,上海人就舍得买这种更贵的东西 22:32 做水需要更多耐心,因为很难一下子建立起更强的产品力从而卖得好,饮料相对容易出现爆款产品 23:39 恒大冰泉遇到的问题是靠钱解决不了的吗? 28:02 大部分消费者喝不出来各种瓶装水之间的差别,所以新产品讲品牌故事的时候往往需要“拉踩”之前的知名品牌 30:53 更高定价的产品,可以让终端零售商有更多钱可赚 38:10 现在创业做瓶装水,还有可能成功吗? 40:32 因为瓶装水客单价低且重量重,这也意味着运输费用会很高,所以做水的品牌很难从电商起步 41:35 为什么这几年一下子出现了特别多新的饮料品牌? 43:04 瓶装水的迁移成本很低,但是产品差异化太小了,消费者缺乏动力 46:09 关于供应链能力和渠道能力,可以直接花钱买市面上成熟的解决方案吗? 48:13 饮料品牌在渠道供应链方面是能够产生网络效应的,但是对消费者不会 49:03 消费者对饮料一般只有行为习惯上的“懒惰”,对品牌没有情感上的忠诚 【本期相关】 00:38 《详谈》系列,作者李翔。是一个长期的知识工程。《详谈》的使命是找到我们这个时代活跃的价值创造者,记录他们的经验、成败和思考,做有长期价值的内容产品。曾先后两年(2021、2022)入选豆瓣年度图书。 05:22 1元水消失了,农夫山泉赚麻了 【往期链接】 Vol.10 从营销到战略,从广告到咨询:与小马宋聊《营销笔记》和《什么是战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52分钟
8k+
2年前

Vol.37 诱人但难做的生意:与泉四聊瓶装水和饮料行业

【本期嘉宾】 泉四,曾创业、任公益机构政府关系经理、百度移动资深运营师和人人车市场运营总监。后来去到一家食品饮料企业负责卖水。同时她也是播客《安全着陆》的主播之一。 【高能事物】 中国瓶装水和饮料行业的竞争格局。 【内容索引】 00:56 水在中国是一个特别诱人的生意,之前先后出过两位首富,这几年卫龙、三顿半和康师傅也都曾做过水 02:32 饮料企业跟夫妻老婆店合作的时候,为了推销自己的饮料产品,可以用瓶装水产品来代替付给渠道的推广费用,因为所有的小店都不会拒绝水 03:53 瓶装水行业的格局比较稳定,从1元水到2元水大概用了25年,从2元水到3元水大概用了6年,目前2元水占据市场最大的份额 05:51 我国的瓶装水行业根据销售额的差异大致可以分成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七十亿到百亿以上,第二梯队是十亿规模左右,第三梯队的销售额会更低一些 09:14 消费者去到店里买一瓶“矿泉水”,大部分人是不会区分到底是纯净水、天然水还是真的矿泉水 10:10 优质的矿泉水水源是稀缺资源,采矿许可认证后才能投产,而且水源地也会限制加工工厂半径和运输距离以外的消费市场 10:55 瓶装水行业里有个不成文的默认设定,只有在水源地500公里以内卖3块钱的矿泉水,才是不亏的 11:13 瓶装水的成本主要有四块,分别是内容物、瓶盖瓶身、生产和运输包装 12:45 有个说法是,如果去拧所有饮料品牌的瓶盖,可口可乐是最好拧开的,所以产品经理也会专门测试瓶盖的扭矩 13:20 水的定价差异是如何跨越过去的? 14:55 瓶装水品牌跟主打产品的品类和定价是绑定在一块儿的,很难用过去已有的品牌做一款新的更贵的水出来 15:45 生产能力决定了产品的天花板,渠道能力决定了产品的覆盖规模,品牌能力决定了产品的传播速度 19:49 在通高铁之前,昆仑山矿泉水的履约在交通运输上有很多限制 20:26 统一有款高端矿泉水产品叫爱夸,在上海卖得就很好,上海人就舍得买这种更贵的东西 22:32 做水需要更多耐心,因为很难一下子建立起更强的产品力从而卖得好,饮料相对容易出现爆款产品 23:39 恒大冰泉遇到的问题是靠钱解决不了的吗? 28:02 大部分消费者喝不出来各种瓶装水之间的差别,所以新产品讲品牌故事的时候往往需要“拉踩”之前的知名品牌 30:53 更高定价的产品,可以让终端零售商有更多钱可赚 38:10 现在创业做瓶装水,还有可能成功吗? 40:32 因为瓶装水客单价低且重量重,这也意味着运输费用会很高,所以做水的品牌很难从电商起步 41:35 为什么这几年一下子出现了特别多新的饮料品牌? 43:04 瓶装水的迁移成本很低,但是产品差异化太小了,消费者缺乏动力 46:09 关于供应链能力和渠道能力,可以直接花钱买市面上成熟的解决方案吗? 48:13 饮料品牌在渠道供应链方面是能够产生网络效应的,但是对消费者不会 49:03 消费者对饮料一般只有行为习惯上的“懒惰”,对品牌没有情感上的忠诚 【本期相关】 00:38 《详谈》系列,作者李翔。是一个长期的知识工程。《详谈》的使命是找到我们这个时代活跃的价值创造者,记录他们的经验、成败和思考,做有长期价值的内容产品。曾先后两年(2021、2022)入选豆瓣年度图书。 05:22 1元水消失了,农夫山泉赚麻了 【往期链接】 Vol.10 从营销到战略,从广告到咨询:与小马宋聊《营销笔记》和《什么是战略》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52分钟
8k+
2年前

Vol.36 宏观漫谈17| 机构改革和硅谷银行:与李丰聊中美宏观热点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1:16 提级管理会带来更强的监管,但也意味着该行业将会迎来比较重要的发展阶段,出现结构性的变化 08:30 开放给外资、成立相应的经营管理部门、形成完备的法律和监管体系,这几件事往往是同时发生的 11:53 证监会改革方案里面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和经济并行的主要跑道 13:32 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成功与否、持有的资产是否优质,跟中国经济和各个地方政府本身的经济发展是高度相关的 16:40 硅谷银行的诞生,跟硅谷早年的产业特征息息相关,当时的贷款带有风险投资的性质,银行希望能赚到企业估值上涨的收益 21:40 因为短债长投,所以硅谷银行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不足,从被挤兑到倒闭不过48小时 26:36 从资管新规发布到金管局建立,除了推动银行转型做直接风险产品以外,也让银行资金池里的钱和对应的资产在期限和风险上是匹配的 29:20 挤兑导致硅谷银行把大量资产折价出售,而亏损会让用户更加信心不足,变成了恶性循环 32:21 硅谷银行破产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 34:28 虽然银行股跌得找不着北,但是美股还是反弹了,毕竟也不能把“一千万美金”都堆在家里 36:13 如果不靠升息来抑制通胀,美国经济可能会处于滞胀之中,又有高通胀,还没那么高增长 39:39 就硅谷银行个案而言,它的资产和客户平均质量都很好,应该还是会有很多财团试图收购 42:46 会有一家科技公司出面收购硅谷银行吗?比如马斯克就在推特上发文称,对买下硅谷银行持开放态度 44:25 理解“5%左右”增长目标的几个视角 50:14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赤字率和专项债安排均高于去年 51:57 伊朗与沙特在北京进行了会谈并宣布时隔七年之后恢复建交,侧面反映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下降 53:55 如果中国能够推动俄罗斯和乌克兰重启谈判,再次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可以给外资配置中国带来一定的确定性 55:52 如果中国在GDP总量上接近并超越美国,中美博弈很有可能演变成“杀敌一千,自损一千”,所有这些待解决的地缘政治问题,会是最后谈判当中的一个筹码 【相关文章】 本期节目的文字版已更新,欢迎在峰瑞资本公众号阅读。(李翔x李丰:机构改革、硅谷银行、GDP目标、钱的流动……聊聊近期中美宏观热点)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62分钟
11k+
2年前

Vol.36 宏观漫谈17| 机构改革和硅谷银行:与李丰聊中美宏观热点

【栏目介绍】 《宏观漫谈》,《高能量》首档专栏节目。由李翔与联合主理人李丰共同制作,不定期上线。两人将会针对当下国内外的宏观形势,进行客观中立的讨论,并试图在历史的长周期里找到一些对应的参考系。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内容索引】 01:16 提级管理会带来更强的监管,但也意味着该行业将会迎来比较重要的发展阶段,出现结构性的变化 08:30 开放给外资、成立相应的经营管理部门、形成完备的法律和监管体系,这几件事往往是同时发生的 11:53 证监会改革方案里面释放出的一个信号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将成为和经济并行的主要跑道 13:32 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资成功与否、持有的资产是否优质,跟中国经济和各个地方政府本身的经济发展是高度相关的 16:40 硅谷银行的诞生,跟硅谷早年的产业特征息息相关,当时的贷款带有风险投资的性质,银行希望能赚到企业估值上涨的收益 21:40 因为短债长投,所以硅谷银行流动性和清偿能力不足,从被挤兑到倒闭不过48小时 26:36 从资管新规发布到金管局建立,除了推动银行转型做直接风险产品以外,也让银行资金池里的钱和对应的资产在期限和风险上是匹配的 29:20 挤兑导致硅谷银行把大量资产折价出售,而亏损会让用户更加信心不足,变成了恶性循环 32:21 硅谷银行破产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 34:28 虽然银行股跌得找不着北,但是美股还是反弹了,毕竟也不能把“一千万美金”都堆在家里 36:13 如果不靠升息来抑制通胀,美国经济可能会处于滞胀之中,又有高通胀,还没那么高增长 39:39 就硅谷银行个案而言,它的资产和客户平均质量都很好,应该还是会有很多财团试图收购 42:46 会有一家科技公司出面收购硅谷银行吗?比如马斯克就在推特上发文称,对买下硅谷银行持开放态度 44:25 理解“5%左右”增长目标的几个视角 50:14 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赤字率和专项债安排均高于去年 51:57 伊朗与沙特在北京进行了会谈并宣布时隔七年之后恢复建交,侧面反映出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下降 53:55 如果中国能够推动俄罗斯和乌克兰重启谈判,再次扮演“和平缔造者”的角色,可以给外资配置中国带来一定的确定性 55:52 如果中国在GDP总量上接近并超越美国,中美博弈很有可能演变成“杀敌一千,自损一千”,所有这些待解决的地缘政治问题,会是最后谈判当中的一个筹码 【相关文章】 本期节目的文字版已更新,欢迎在峰瑞资本公众号阅读。(李翔x李丰:机构改革、硅谷银行、GDP目标、钱的流动……聊聊近期中美宏观热点)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62分钟
11k+
2年前

Vol.35 产业观察2| 创新往往诞生在离需求和产能最近的地方:与李丰聊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本期课题】 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解】 【内容索引】 02:22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的发展都依赖于新需求拉动新供给,可以放在一起对比观察 08:45 当你同时拥有最大的需求和产能,一定会出现新的品牌连接市场和供应链 10:08 能够快速翻译市场需求的公司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把市场需求翻译成自己能够垂直整合和定义的技术集成的公司,才能真正推出革命性产品 15:03 国产智能机手机品牌走向高端化的过程,伴随的是中国智能手机销售周期的变化,新增人群已经到顶,买智能手机是因为有更加成熟的换机需求 16:33 技术迭代既快又大的行业都会经历一轮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只不过新能源汽车还在大家刚刚用iPhone的阶段 20:09 无论是智能手机增加摄像头,还是新能源汽车推出刀片电池,都不只是要素由少到多的简单堆叠,这些变化涉及到对产品从顶到底的重新定义 22:56 汽车是个耐用消费品,相比于智能手机基本上格局已定,谁是牌桌上留下的玩家暂时还看不出来 25:13 造汽车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造便宜的车,跨越规模制造的门槛并不容易 26:38 中国汽车的技术引进并不成功,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换到了市场,没换到技术 27:18 相比之下高铁产业技术引进十分成功,因为集中采购附加了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学会 29:07 看本田汽车的发展历程,感觉本田宗一郎在自己家后院就把车造出来了,但这么多国家调动这么多资源都没有成功 32:25 如果还有巨头想入场新能源汽车,它必须在既占成本比高,又占体验比高的新东西上,有一些长期的积累 39:09 仅靠供应商来入局,应该很难再有好的机会 45:31 网上有人调侃说,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在买车送电视的阶段,但智能手机行业就越来越卷,都在自己造芯片 【本期相关】 26:51 《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作者徐厚广。该书纪录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自主创新、高速发展,最后成为高铁强国的全过程。书中指出,中国高铁的成功是全球化的现代性与计划经济的保守性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成功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45分钟
10k+
2年前

Vol.35 产业观察2| 创新往往诞生在离需求和产能最近的地方:与李丰聊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本期课题】 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栏目介绍】 在《产业观察》这档专栏里,我们会为你厘清不同产业的历史沿革,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些底层的规律。虽然当下变化迭起,但是所有新风口都有迹可循,不同产业的发展其实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免责声明】 本节目的所有内容并非旨在提供任何形式的建议,包括但不限于投资、税收、会计或者法律上的建议。 【本期图解】 【内容索引】 02:22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手机的发展都依赖于新需求拉动新供给,可以放在一起对比观察 08:45 当你同时拥有最大的需求和产能,一定会出现新的品牌连接市场和供应链 10:08 能够快速翻译市场需求的公司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但是把市场需求翻译成自己能够垂直整合和定义的技术集成的公司,才能真正推出革命性产品 15:03 国产智能机手机品牌走向高端化的过程,伴随的是中国智能手机销售周期的变化,新增人群已经到顶,买智能手机是因为有更加成熟的换机需求 16:33 技术迭代既快又大的行业都会经历一轮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只不过新能源汽车还在大家刚刚用iPhone的阶段 20:09 无论是智能手机增加摄像头,还是新能源汽车推出刀片电池,都不只是要素由少到多的简单堆叠,这些变化涉及到对产品从顶到底的重新定义 22:56 汽车是个耐用消费品,相比于智能手机基本上格局已定,谁是牌桌上留下的玩家暂时还看不出来 25:13 造汽车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造便宜的车,跨越规模制造的门槛并不容易 26:38 中国汽车的技术引进并不成功,以市场换技术最后只换到了市场,没换到技术 27:18 相比之下高铁产业技术引进十分成功,因为集中采购附加了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学会 29:07 看本田汽车的发展历程,感觉本田宗一郎在自己家后院就把车造出来了,但这么多国家调动这么多资源都没有成功 32:25 如果还有巨头想入场新能源汽车,它必须在既占成本比高,又占体验比高的新东西上,有一些长期的积累 39:09 仅靠供应商来入局,应该很难再有好的机会 45:31 网上有人调侃说,新能源汽车行业还在买车送电视的阶段,但智能手机行业就越来越卷,都在自己造芯片 【本期相关】 26:51 《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作者徐厚广。该书纪录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再到自主创新、高速发展,最后成为高铁强国的全过程。书中指出,中国高铁的成功是全球化的现代性与计划经济的保守性完美结合的产物,它的成功既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 【制作团队】 主理人:李翔 、李丰 制作及统筹:张英海 (13514156656)、峰小瑞([email protected])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你分享到更多的地方,也欢迎你在我们的评论区留言交流。

45分钟
10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