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义感”可能是当代绝大部分打工人痛苦的根源,最让自我恐惧的是工作把人类搞成了工具人,好可怕! 【离开大厂的100种可能性】第八期主人公谬老师,她一直认为工作是需要信仰的,我们把大量时间投入进去,总得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找不到这份意义感;后来跳出来再想想,我还是做了很多事情。现在的她又进入到另一个阶段,工作只是工作,正在感受和接受我们终归普通的这一事实。 【本期目录】 01:46 早期拼命三郎的谬老师 12:57 挣扎在生存基本线的姜旭和她的一路求职经历 29:15 被裁员的经历 50:22 对意义感的探讨 【嘉宾简介】 谬老师:从毕业就进入大厂,同一家公司待了5年,在这期间对工作的理解变化。有个播客《黄色柜子》。 姜旭:两年经历了两次裁员,工作这些年也换过很多工作,经历过不同的公司。 【制作团队】 主播/统筹 :姜旭
每次和呆毛的聊天都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太不努力了,在他身上总能看到付出终有回报。 逆袭是一个很励志的名词,背后隐含的逻辑无非是通过努力在市场上交换的未来比原先的未来更好, 但我亲爱的呆毛,你值得骄傲的是自己的毅力和成长。逆袭有时也会成为有些眼高手低的毒鸡汤。呆毛的成功在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了自己的整个青春,有的时候我也会羡慕,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通往罗马的路也不止一条。 努力的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对未来充满希望,都坚信自己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你可以开花的,悄悄地也没有关系。 【离开大厂的100种可能性】第七期主人公是大厂算法工程师呆毛。 【目录】 01:20 高中时期因校园冷暴力而抑郁 7:57 工作初期的曲折 10:36 呆毛工之外的自媒体生活 【嘉宾简介】 呆毛,毕业不满三年的阿里现役算法工程师,反PUA一级学者,一天都不能停止吐槽,没有方法论全靠尽人事听天命。曾经的成就事件:高考完到到研三成功减肥60斤;普通一本跨考985计算机,一战上岸;四篇sci一区论文拥有者。b站、小红书账号:你可以叫我呆毛啦。 【制作团队】 主播/统筹:姜旭
三位曾经都做过平台垂类运营的共识:垂类运营没有未来。 【财经系列内容】第四期,垂类运营没有未来,本期主讲嘉宾再次返场的卷子和北漂民工。 【嘉宾简介】 卷子:资深财经金融领域运营,曾负责某平台财经商业领域运营,也曾供职于国内金融机构和财经媒体,负责线上财富管理项目中内容营销、投资者教育、文案策划等事项。算是把财经内容全产业链玩过一遍。目前为财经商业领域的机构和个人提供投资者教育、IP和内容营销方向的咨询、培训及解决方案。 北漂民工:8年北漂,非资深财经媒体人,大厂搬砖工,专注基金细分领域,有个微博叫“北漂民工的日常”,经常写一些行业观察和吐槽,然后有一些读者和黑粉。最近因为比较忙,所以更新越来越水了,有时间还是想提供一些更系统的笔记。微博签名是“不要把时代赋予的贝塔当成了自己的阿尔法”,口头禅是“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作为投资依据”。 【制作团队】 主播/统筹:姜旭 【联系方式】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在你心目中影视行业什么样?纸醉金迷?特立独行?当我真正进入到和影视行业相关的业务,认识了一些人以后发现远超我预期。 他们严谨、他们务实、他们专注,他们同时富有创造力。 【离开大厂的100种可能性】第六期,我邀请工作之前一直研究浅地表物理、现在天天在算数的小丽,来问问不放弃拍短片的大厂运营糖糖。 【嘉宾】 糖糖:高三一拍脑袋突击21天参加艺考,考入心仪985,研究生保送中传,毕业作品斩获国内短片影展多像殊荣,却在毕业后选择进入一线互联网大厂,开启一边大厂工作一边自由创作的斜杠生活,“不想做制片的编剧不是一个好导演!” 小丽:曾经探测地表几千米以下的奥秘,现在探测内容行业的奥秘。本科和研究生研究浅地表物理,一半时间坐在实验室写代码处理数据,一半时间扛着仪器采集数据,和虫蛇搏斗,在太阳底下猛吃大卡车驶过扬起来的灰。毕业之后进入全新影视行业,带着所谓“文艺”的心,不知道学生气褪去多少,但一直在思考未来做点什么。 【制作团队】 主播:姜旭 后期:司司
30岁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店,不再为OKR卖命,每一杯咖啡钱都能装到自己的腰包里,曾经年薪百万,现在只想每天卖咖啡过百,生活给她关上了大厂的门,却打开了想开的小绿窗。 在北京南锣鼓巷有这样的一家咖啡店叫想开·Cafe,开业一个月就登录大众点评咖啡店东城区榜单、最高到第二名,有很多新老互联网人说这个30岁互联网人被裁员后开的咖啡店活成了他们梦想的模样。 想开·Cafe主理人西西在得知自己即将被裁员的时候,先火速给自己写了OKR,先定三个O再说;当她被通知确认要被裁员,已经拉着一位其实也不算懂咖啡店的朋友确认了咖啡店的店面,找到了一个曾经的同事当合伙人,刚拿到钥匙、不知道怎么做咖啡的情况,第一杯美式咖啡已经卖出去了;当她已经确认离职的那天,她已经一手拿着赔偿,一手简历已经出现在各大招聘网站上和猎头的手上,她马上就开始站在咖啡店洗杯子...... 很多人说想开咖啡店、奶茶店、花店,等有时间、等有钱、等有这有那,可能常常不达成,其实这世界上的很多事情只争朝夕。 很多人纠结很久的事情,好像西西总能一秒就做到,不内耗、不矫情,反正干就完了,Fortune favours the bold,勇者事成。 【离开大厂的100种可能性】第5期,30岁失去百万年薪后,我在南锣鼓巷开了咖啡馆,我们请到了故事的主人公西西和二十。 【嘉宾简介】 西西:想开·Cafe主理人,曾经年薪百万的互联网大厂人。 二十:想开·Cafe联合主理人,曾经年薪百万的互联网大厂人。 想开·Cafe:北京市东城区张自忠路33号(宽街路口东北角),小红书账号“想开cafe的中年女人”。 【制作团队】 主播/统筹:姜旭 后期:司司 【联系方式】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两年被裁员两次其实最害怕的是连续接受挫折与不确定性而放弃自己,会觉得自己的30岁就到了职业的最高点,甚至连35岁都没有等到。 在2023年失业的三个多月里,我通过借助外力管理情绪、强制保持找工作的行为、尽量做一些自己快乐的事情。 最终能找到一份大厂工作,完全换了一个赛道,甚至还有一点点涨薪,其实我已经觉得非常幸运。 【离开大厂的100种可能性】第四期,姜就一下,想开一点,多睡一会,都尝一口,反正生活总有办法。 【内容时间轴】 1:39 被裁员后我最担心的三件事 6:45 是如何管理情绪 18:22 我是如何去找工作的 27:05 对于工作的预期管理 【提到的书】 《精力管理》吉姆·洛尔(Jim Loehr) 不是时间不够用,而是精力没管好!传统的时间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社会节奏,实现个人质的提升,关键是精力管理。每一天的时间量是固定不变的,但是我们可用的精力的储备和质量却可以改变。认识到这一事实就会让你拥有颠覆生活方式的力量。遵循书中的理念和步骤,生活会出现如下变化:轻松调动四种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意志;驾驭劳逸结合的生命脉动节奏;和精英运动员一样系统发展自己的能力;建立起高度精确、积极的精力管理习惯。 【主播】 姜旭,30岁之前在媒体和互联网公司都工作过,主要围绕财经方向,30岁之后做影视相关。 【制作团队】 主播:姜旭 后期:司司
B站发布2023年一季度财报,总营收50.7亿元,较2022年同期微涨0.3%,经调整净亏损10亿,同比收窄38%。此次财报后的财报电话会上,B站CEO陈睿正面回应了“UP主停更潮”事件,他认为,媒体结论(创作者收益与商业化收入减少)是误导,B站UP主超百万,他们的商业化在去年已经得到很大加强。 2023年3月,B站UP主停更事件引发广泛关注。以UP主张谦为例,他前后在B站投入近200万,单期视频成本就高达7千元,最终只收回50万。 赔掉了150万元,他于今年1月3日正式停更。停更前,张谦几乎无法接到商单,“其实做中长视频是很爽的一件事,但是成本和回报不成正比了,很难在流量时代里活下去。” 那么B站财经视频还能做吗?要怎么做? 欢迎来到【财经系列内容】第三期,我们请到了曾经做过平台运营的卷子。 【嘉宾简介】 卷子:在媒体、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即乙方、甲方、平台,基本算是个把财经内容全产业链都待过一遍的玩家,尤其在某社区做过财经垂类运营。目前正在跟合伙人一起创业,做培训和咨询为主。 【制作团队】 主播/统筹:姜旭 后期:司司
一个女生在二线城市工作一年,再到北京工作,换过几次工作到大厂,工资已经翻了20倍,明明现在已经在互联网公司的风口业务上,是什么已经结婚买房、生活无忧的她现在又决定了裸辞? 【离开大厂的100种可能性】第三期,工作七年、年薪近百万的产品经理,一个已婚未育的女生在30岁时决定裸辞。 【嘉宾】 莫琦,一位工作进入到第七年的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在创业公司、中厂、大厂都呆过,行业换过3次,很幸运每次都基本上踩在了风口,年薪也翻了20倍近百万。2023年决定裸辞,暂时在职、即将离职,她的小红书名“kiki的裸辞日记”。 【制作团队】 主播/统筹:姜旭 后期:司司
《置身事内》策划编辑小白老师的职业故事。 【嘉宾】 小白老师:图书编辑,从业11年,一直在一家出版机构没有换过工作,从基层编辑做到总编辑助理,带编辑部团队七年。操盘过百万级畅销书,编辑部四人年造货码洋将近7000万。虽然工作经历简单,但工作经验丰富,经手过上百个项目,且形式不限于图书,对出版和内容运营颇有心得。 【核心观点】 12:21 曾经出版社的编辑其实是作为一个社会上这种内容生产的最上游的,他们是把这个内容,从国外引进也好,或者是从那个本土作家的这里作者、学者这里开发出来也好,他们是第一个内容的源头,那个时候我们会觉得媒体反而是第二位的。 27:36 我觉得学历高不代表他们是最优秀的那拨人。因为我觉得这个最优秀的那拨人可能一方面是他的学历证明的是他的一个基本的学习能力,他对自己这个事情的一个掌控能力,能够体现在这方面。但是如果他也是一个对时代很敏感,然后是一个做事能力很强,一个很敏锐的人,那他很有可能就不选这个行业,他有更多的选择。但是他又不是说一定要追求稳定这方面其他的考虑,他就单纯从自我实现、自我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把自己想投放到这个时代的大潮中,然后获得收获的角度来说。他如果是这类人的话,我觉得他其实是不应该会选择,会愿意选择出版这样一个感觉可能性没那么多的地方。 52:15 无论这个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好像总是想像海绵吸水一样,把这个从身边经过的事情吸收一点,对自己有用的,就会获得一种快乐。 01:03:11 商业类的故事里面充满了模型,充满了创造性。 01:08:24 第一份工作里面,我就意识到我并不想做辅助部门的人,我想做,嗯,我自己能决定,或者是我自己能带来比较大收益的事情。 【制作团队】 统筹/主播:姜旭 后期:司司
2023年的开年对于职场人士来说不容乐观。各大科技巨头频繁爆出“史诗级”幅度的裁员潮。而正在准备春招的毕业生朋友们更是压力山大。在这样的就业和经济环境中想要找到一份靠谱的工作十分具有挑战性。 【离开大厂100个可能】第二期,我们请到了小雨君,离开了互联网公司又找到了互联网公司的工作。 【嘉宾简介】 IrisRyota(小雨君):北漂6年、互联网公司PR、前媒体记者、资深铲屎的、业余跳舞的,见过世面、写过爆文,抗压能力堪比生产队的驴,但本人更愿意当快乐修勾。混迹职场多年,多少也懂点带薪摸鱼、反向画饼的套路,如果你喜欢有故事的甜妹,你一定也会喜欢她! 【制作团队】 主播/统筹:姜旭 后期:司司 【联系方式】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还可以在小红书上找到“姜就一下姜旭”找到我 也可以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2022年,纯互联网职位量同比减少50.4%,企业招聘总职位量减少21.67%,这两年可能是互联网有史以来最难的两年(也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社交网站上经常能刷到裸辞以后的生活,有的人选择去考公考研,有的人传统企业,有的人是“数字游民”......我有两个朋友大鹅和小卢,他们选择了可能真的叫“躺平”的生活,每天按照自己醒来的时间开始一天的生活,多逛公园,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去公司上班,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他们只是选择了更少人选择的生活方式而已。 我想知道他们离开互联网公司以后真的开心吗?会不会还想再回到大厂?在不去公司上班的一年如何维持自己的社交关系?会不会后悔不去公司上班的生活...... 也因为我正在经历不工作的时刻,我想了解我还有多少可能性?我有没有机会也选择这样的生活。 【离开大厂的100种可能性】第一期,我们请到了大鹅和她的男朋友小卢。 【嘉宾简介】 大鹅:在互联网8年,大厂中厂和创业公司都待过,跟着工作从成都到北京,再到上海,今年又回到了北京。养植物7年,经常被朋友问某某植物要挂了怎么办,于是去年年底开始写植物,到目前积累了一些喜欢我的朋友。可以在知乎上搜“葫芦大娃”关注她的更新。 小卢:在互联网8年,总是冲在互联网的先锋,uber、滴滴、支付宝等等,成都、北京、杭州、上海,就差深圳就攒齐了互联网城市了。去年开始休息,最近在琢磨生财之道。 【制作团队】 主播/统筹:姜旭 音频制作人:司司
直男财经从2020年到2023年连续三年账号粉丝量、视频点赞、播放量为抖音财经TOP1,我问了他非常不友好的问题,怎么看待别人说你表情浮夸,内容不够有竞争力?你们的成功是不是偶然?直男财经赚不赚钱?直男财经接下来还有可能继续抖音财经TOP1吗…… 和很多视频创作者聊过,抖音出去的博主 全网都吃得开。其他平台的博主却很难在抖音吃上饭(不针对某个人,说的是现象),所以当抖音博主出去以后,b站、小红书、视频号的原生创作者会感觉非常难受的。这就涉及到团队杠杆,专业的商务能力 专业的内容供应制作能力、专业的人事和税务能力 、资本能力。大公司从0孵化是伪命题,但是制造生产是很简单的,抖音体系上的博主、mcn、供应链出去对其他平台都是降维打击。 这一期是在工作日直男财经的超哥改稿的间隙,我们远程用视频会议录制。 【财经内容系列第二期】我们请到了超哥。 【本期嘉宾】 直男财经:直男财经,千万粉丝财经科普博主,截至2023年3月6日,抖音粉丝数达1618.9万人 ,全网粉丝超2000万。2020年、2021年、2022年连续三年账号粉丝量,视频点赞、播放量为抖音财经TOP1。参加聊天的人,超哥,曾是浙江广电集团知名主播,负责说。 【music】 Faidherbe square(instrumentals) 【制作团队】 主播/统筹:姜旭 后期制作:司司 【联系方式】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还可以在小红书上找到“姜就一下姜旭”找到我 也可以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