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近发出倡议:培养男孩的阳刚之气。有人觉得这冒犯了女性——凭什么只要求男孩有阳刚之气?有人说,倡议很合理,当代男孩确实缺少阳刚之气。其实,当我们讨论男性气质的时候,并不是说只有男性该有某些气质,而是在社会分工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下,男性如何满足社会的需求。两性的特质本来就不可能泾渭分明,男性可以有女性气质,女性当然也可以有男性气质。
最近,有个别男团综艺被网民疯狂吐槽,原因是那些练习生没有什么特长,却还一副拽拽的样子。这也说明观众的审美提高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偶像已经吃不开了。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社会对男性的审美变迁。
尼采说,上帝死了。这宣告了传统英雄时代的终结。当代社会,偶像早已不是高高在上只让人崇拜的对象。偶像参加什么节目,做什么表演,甚至都可以被粉丝投票决定。现在的粉丝看似对偶像爱得死去活来,其实,他们更爱自己。当然,这无关对错。本期,可可和小珉给大家聊聊当代偶像与粉丝的关系。
智能设备在当代生活无处不在,给我们许多便利,但这些产品又让我们失去了什么?本期,我们和大家聊聊智能化服务让人不舒服的一面。当然,人们对智能化服务是见仁见智,美学公社只代表一家只言。你在智能化生活中遭遇过什么糗事,智能化服务给你带来了什么欢乐,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你想过吗,时间本身就是美的。抛开我们赋予时间的各种附加意义,比如金钱、效率、价值,纯粹地区感受时间的美吧。19世纪的人对时间有高度的敏感,今天,我们似乎忽视了时间的美。当个人的时间节奏被裹挟进集体,时间的美便消失了。有没有可能,让时间为你驻足、让瞬间成为永恒?听美学公社给你聊聊吧。
拖延症越来越普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焦虑、抑郁、自我否定等心理问题。新年,我们向拖延宣战!可可老师和小珉老师将从认知入手,帮你根治拖延的烦恼。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大学生和刚上班的人拖延现象更普遍?听完本期,你一定收获满满。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空手可不行。中国人对送礼特别讲究,这背后的学问大了。今天,两位老师给大家讲讲送礼和收礼的门道,以及西方神话里对礼物的认知。
爱情作为我们人生中少有的“真问题”,困惑着无数男男女女。名著里的爱与现实中的爱有什么区别?如何看待爱情的激情与忠贞?轰轰烈烈的爱与细水长流的爱哪个更好?作为契约的婚姻对于爱情又施加了什么影响力?在情人节到来之前,小珉老师与可可老师本期接着聊爱情。
爱是本能,闪耀人性光辉。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避和不相信爱情,恐婚恐恋的年轻人真的认识爱情吗?本期,可可老师和小珉老师为你解读爱情的美学意义。
年轻人对过年回家越来越无感,特别是在今年抗疫时期。但中国人对春节仍有根深蒂固的期盼,这其实是对家的期盼。家,给我们天伦之乐,可是也常常造成几代人之间的矛盾。本期,美学公社的两位老师和你聊聊过年回家为什么如此重要。
打工人有两类:有人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这是职业;有人把工作当成人生梦想,这是志业。那些高高在上的音乐家,其实也是打工人。在第二期节目,我们聊过了贝多芬,这会跟大家说说另外两位大师:海顿是典型的职业打工人;而莫扎特则是志业打工人。
本期节目,两位老师将从《傅雷家书》说起,展开谈谈傅雷对儿子傅聪的美学教育。傅聪背负着家国的重负,远赴异国求学,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赤子之心?对比傅雷、傅聪父子,当代中国式家庭教育又缺失了什么呢?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