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明忽暗WrinkleYourBrain
关注各类社会公共议题的谈话类播客

Album
主播:
噢兰姐、荆荻
出版方:
王辰,Derek靳荻
订阅数:
10231
集数:
26
最近更新:
1年前
评分
暂无评分
0人评价
5星
0%
4星
0%
3星
0%
2星
0%
1星
0%
播客简介...
「忽明忽暗」是一档关注各类社会公共议题的谈话类播客节目,事实有真假,观点无对错。把我们的观点拿出来探讨,对身边和远方做更多的思考,那些忽明忽暗的想法都可以闪闪发光。 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忽明忽暗WrinkleYourBrain的创作者...
噢兰姐
荆荻
忽明忽暗WrinkleYourBrain的音频...

27. 与何芳谈:为什么美国排华时期倾向接纳中国小脚女性移民?

本期简介: 今年的12月17日是美国废除《排华法案》(The Chinese Exclusion Act)的80周年纪念日。1882年5月6日,美国时任总统切斯特·阿瑟(Chester A. Arthur)签署了一项法律,首次明确将一个特定的族群—— “华人”——列为不受欢迎的群体,从此开启了长达60余年(1882-1943)的排华时期。100年前,加拿大政府在美国和国内反华势力的推动下,也通过了与美国类似的《华人移民法案》(1923-1947)。 由于美国对特定身份的华人给予了入境豁免权,因此在排华时期对华人移民进行筛选变得尤为重要。其中身体审查,尤其此时中国部分女性的身体特征——缠足,受到美国移民官的格外关注,被广泛运用于针对华人商人、劳工、学生和美国土生华人的审讯。本期我们邀请何芳老师,从历史的发展脉络,梳理华人移民北美的历史,并从针对华人移民的身体审查切入,从中解读美国移民审查标准的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以及排华法案废除后华人地位和形象在美国经历的变迁,重新审视了美国的种族、阶级和社会性别观念,折射了美国对自身国界的想象、文化的塑造,以及国家身份的认同与定位,希望能为大家思考当今的移民政策和华人社区现状提供历史参考。 本期嘉宾: 何芳,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历史学博士。研究关注美国排华法案、移民、种族和性别,女性身体与消费主义,以及跨国史和全球史。目前在中国高校任教。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新闻记者。 荆荻,加拿大金融从业者。 时间轴: 02:25 19世纪中期华人成批移民美国的缘起:国内动荡灾害与美国金矿发现的叠加 07:04 排华法案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种族和国家为理由排斥移民的法案是如何形成的? 09:40加拿大通过了《华人移民法案》 20:58 1875年《佩奇法案》是通过性别化话语表达种族歧视的产物 26:10 排华法案期间针对华人女性的移民筛选 30:18 华人女性移民的身体审查:缠足如何成为女性道德高尚和阶层的重要参考标准? 48:12 在废缠足运动已在中国兴起之时,美国移民审查仍以缠足作为豁免依据之一,这种认知误差为何得以持续? 01:03:20 将小脚作为豁免依据符合当时欧美的“小脚时尚”和白人中产阶级对于理想女性身体的期待 01:12:08 1943年废除排华法案的历史契机以及2012年美国参众两院通过针对排华法案正式致歉的意义 01:21:05 从“黄祸”到“模范少数族裔”:不同的华人形象建构,同样的“他者化” 01:33:59 民族国家等概念会限制我们对移民问题的思考,更深层次的影响在于,偏离事实的狭隘的国(种)族优越感会妨碍对旧的观念的反思和对新的生存方式的探索 推荐阅读: Madeline Y. Hsu, The Good Immigrants (2015) Xiaojian Zhao, The New Chinese America: Class, Economy, and Social Hierarchy (2010) Fang He, “Fashioning Female Feet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Gender & History (2022); “‘Golden Lilies’ Across the Pacific,” (Brill, 2017)

128分钟
2k+
1年前

26. 电子游戏的是与非

本期简介: 玩游戏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从儿童时期开始,玩游戏就是人类发展认知和社交的重要途径。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的发明,人类的玩具箱中又增添了电子游戏这件玩具。电子游戏在提供越来越丰富多彩的游戏体验的同时,也不断提高着玩家对更新奇的多巴胺来源的需求。电子游戏成瘾已成为当代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并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纳入精神障碍的范畴。但与此同时,对电子游戏的一些积极的运用也值得被更多人所了解,例如为学术研究提供现实世界中无法提供的视角,以及旨为对玩家的观念和行为带去积极影响的改变性游戏。 本期我们邀请到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学院博士候选人陈天鹰,从一个游戏研究者,同时也是游戏玩家的角度,同我们一起聊聊电子游戏的是与非。 本期嘉宾: 陈天鹰,卡内基梅隆大学人机交互学院博士候选人,研究领域包括社交计算以及隐私和安全。 个人网站:https://www.tianyingchen.com/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新闻记者。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从业者。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时间轴: 02:07 嘉宾从小到大不同阶段玩过的印象深刻的游戏 06:35 玩游戏是人类的天性吗?它在我们生存进化中的意义是什么? 11:22 电子游戏成瘾,罪魁祸首到底是“游戏”还是“玩游戏的人”? 18:31 流媒体时代,碎片化快乐背后的“多巴胺陷阱” 29:17 什么是改变性游戏?它如何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38:16 改变性游戏目前没有找到普遍的商业应用形式,但是我们应该认可它在健身游戏方面的成果 40:12 学界和业界在改变性游戏研究方面的合作如何? 46:40 对于游戏的报道越来越中立,但是游戏设计本身却越来越消费主义 51:52 人机交互的进步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是一种双刃剑般的存在 54:17 VR/AR在游戏开发方面巨大的潜能 01:00:12 主播和嘉宾的改变性游戏体验和游戏推荐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72分钟
1k+
1年前

23. 杀害子孙罪轻,不孝父母刑重:清代以法律维护的“孝治天下”

本期简介: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个规训亲子关系的道德要求在清代中后期被以法律制度化的方式严格约束与执行。在清代,如果父母“杀子孙图赖人”,即杀掉自己子女用以诬陷别人,即使罪行成立,清律中也仅判“仗一百徒三年”的轻刑,而大量的此类案件往往最终都是以不了了之告终;然而被诉不孝往往意味着罪行严重,甚至意外导致父母死亡,也要判“斩监候”这样的重刑。清代民间也由此产生颇多以“不孝诬告”的法律案件。 本期我们邀请的嘉宾是康奈尔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杜乐博士。杜老师今年初在剑桥大学出版了英文专著State and Family in China: Filial Piety and Its Modern Reform《中国的国与家:孝道及其近代改革》,通过法律文本研究了清代如何利用法律制度全面维护亲子等级制度,以达到“孝治天下”的目的。在节目的后半段,我们沿着书中的时间脉络聊到了民国、新中国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从法律层面到意识形态层面对亲子关系的重新定义以及其中的隐喻。 本期嘉宾: 杜乐,康奈尔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纽约大学历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史,家庭史以及国族概念的建构。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新闻记者。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从业者。理性地躺平。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时间轴: 01:51 孕育新生命的过程让我关注到对亲子关系的研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方向逐渐从多妻制下的母子关系转变到同时包含父亲和母亲的清代的孝道国策 05:01 清朝百姓在诉讼中操纵孝道以谋取利益的诉讼策略之一:“杀子孙图赖人”——杀害子孙,目的是为拿着尸体去诬赖别人 09:23 清代民众普遍知晓:杀害子孙量刑很轻,不孝父母量刑很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23:50 “孝”是如何进入国家的治理手段 的?从孔子孝道中的“无违”到对各级权威的顺从 30:38 清朝百姓在诉讼中操纵孝道以谋取利益的诉讼策略之二:“诬告不孝” 35:59 “孝治天下”的局限性在哪里?是什么使得我们在晚清时期对“孝治天下”提出思考和改革? 44:22 民国时期的法律改革:从父母的权威转向子女的权利,以及剧烈变化中民众的不适应 59:06 新中国建立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又出现天地翻覆,子女对父母权威的反对在60年代走向极端 01:03:27 改革开放后“孝”的复兴: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需求,现实的养老需求,以及城市生活经济压力下父母权威的上升 01:14:48 亲子关系是有很强烈的感情基础的,但是感情被政治化后就会非常危险,古今中外皆是如此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81分钟
2k+
2年前

22. 谁在接听市长热线?市场机制参与下的政府治理

本期简介: “12345,有事找政府” 这句宣传语深入人心,市长热线作为接受市民咨询或投诉的渠道,拨打者所期待的是直达政府职能部门解决问题,然而现实中电话的另一端并非政府的公务员,而是外包话务公司的接线员。市长热线只能提供受理、转达、回复等有限的沟通职能,而市民的诉求往往困难且棘手,面对长期无法解决的难题抑或突发的大规模公共事件,体制外的话务员所能做的也仅是付出大量的情感劳动,并制造各种流程把问题困在程序中,为拨打者构拟出无谓的希望。 本期我们邀请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Rui Hou博士,聊聊他在市长热线话务大厅与接线员共同接听市民电话的田野实地感受,并分享他对外包这种市场机制如何参与基层治理的研究。与此同时,Rui的另一个相关研究领域是网络舆情产业的外包,本期节目后半部分也会聊到这个话题。 本期嘉宾: Rui Hou,多伦多大学蒙克全球事务学院亚洲研究中心博士后,加拿大女王大学社会学博士,研究领域为政治社会学、情感社会学和科技社会学。 Bilibili & 小红书:DrH的日常分享 本期主播: 王辰,加拿大媒体数据新闻记者。 Twitter: @hichenwang 荆荻,加拿大金融从业者。理性地躺平。 Ins: @derek_jing 豆瓣ID: Derek荆荻 时间轴: 01:34 从80年代就开始出现的市长热线到如今的12345 04:46 随着接听量的不断增长,接听市长热线的不再是公务人员而是通讯公司的话务员 09:21 走进市长热线背后:外包公司接线员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的? 17:08 市长热线话务员的情感劳动:有人一天一百多个电话就来骂人,有人深夜倾诉几个小时不许你挂电话 23:04 对于长期无法解决的棘手投诉,有经验的话务员需要不断寻找突破口来维持问题解决的希望 30:23 传统的满意率指标常常并不适用于政务话务热线的考核,因为很多问题的解决取决于职能部门而不是话务员的业务能力 36:38 政务话务热线私有化中的悖论:全能政府的承诺 vs. 话务员的有限权责,服务数量 vs. 服务质量,政府公共服务性质 vs. 企业盈利性质 46:50 上海疫情期间市长热线是否起到了解决问题的作用? 53:52 互联网时代的民意表达:谁在监测和处置网络舆情? 01:03:25 网络舆情行业从业者是不是就是在审核网络内容和删帖?他们的工作是否存在日常的道德困境? 01:09:17 监视行为(surveillance):从传统社会的基础工具到数码社会的无孔不入 01:16:04 个人的新自由主义和政治上的数字化专制在互联网时代的高度交融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80分钟
38k+
2年前
忽明忽暗WrinkleYourBrain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