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扮男装后,女性就能够更好地了解男性吗?两性到底该如何促进彼此的了解呢? 7月的第一期节目,我们阅读了美国作家諾拉文森2006年出版的书《self-made man》,繁体版的翻译是《自制男人》,作者假扮成男性,混入男性群体,试图更好地了解男性的生活,与他们的困境。 我们基于这本书的内容,也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男性,增加男性经验的分享,邀请了Brenda的学长K,与他一起讨论男性的成长与困惑。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1.男性说教与互助的区别在哪?“男性说教”是误解吗?是否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呢? 2.男子气概的压迫与被逼的“积极主动” 3.两性互动中,男性容易错误解读的信号与良性互动的基础。 时间轴: 9:25 “男性说教”的背后,强调的是女性被动的弱势处境 27:05 “求婚诅咒”:结婚第一步为何只能由男性发起? 32:05 “男子气概”的枷锁,捆绑着男性与女性 41:35 “不敢娘”的社会,与早已内化的自我要求 46:20 青涩初开时,虽美好,但也容易犯错
要开天窗了?做得出来吗?人(受访者)呢? 以上三句话,是Sophie在企划六月「谎言」的节目时,内心很常出现的绝望呼喊。 上个月,大家一起兴奋呐喊「四月是你的谎言」、无厘头地把「谎言」定为六月的主题,为什麽开始做节目后,却陷入满满的焦虑?在六月最后一集的幕后分享,我们打算来聊聊真心话,顺便回顾一下过去这个月,为什麽这~麽~难~��� 本集重点: 三人製作节目的温度差:很担心�、掉头发�、可以的� 觉得团队合作出问题,该如何用真心话直球对决? 透过做节目,引出我们对谎言的困惑、观察与自省 七月主题预告:男性 时间轴: 01:40 约访不顺、大纲未定,Sophie和Shawn担心节目开天窗 06:09 Brenda为什麽成为唯一的乐观主义者? 10:52 一场真挚的谈话:我们之间哪裡出了问题? 20:04 对谎言的反思:真相是越辩越明,还是越来越模煳? 39:28 用游戏结束这一回合:我们的六个秘密+三个谎言
手机是我们更换较为频繁的电器,然而这些废弃电子产品在被我们抛弃后,会落入何处呢?是被回收利用?还是被焚烧填埋呢?关于环境保护的真相,又夹杂着哪些多面的事实,与对立的谎言呢?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纪录片导演Zoey,和她聊聊纪录片与真相的关系。 Zoey在2019年前往非洲加纳,拍摄了一部名为《焚荒之地》的纪录片,她将镜头聚焦在焚荒者阿布达拉与环保运动者蒙塔卡,记录下这处于电子垃圾回收末端的故事。 欢迎大家在收听之前,先观看Zoey的纪录片:https://www.xinpianchang.com/a10522795 如果你对环境议题感兴趣,也欢迎收看Zoey拍摄的相关影片: 当纪录片人遇上活动家(https://www.xinpianchang.com/a11787352?from=UserProfile) 朋友的使命(https://www.xinpianchang.com/a10510037?from=UserProfile) 本期你将听到: � 垃圾回收国的喜与忧 � 环境保护议题的争议与痛点 � 纪录片的事实与真相 时间轴: 3:38 出发点很简单,我只是想了解这个事物的来处与去处 9:35 真相的叙事方式,从美好的事物讲起 18:10 加纳是受害者,但受害者中依旧分层 26:40 真相重要,但处于中心的人们更注重生活的本身 37:55 付钱了,真相还是真相吗? 42:16 镜头能捕捉到真相吗?还是真相早已在我心中? 49:55 我真实地呈现我自己,那就是最大的真实了吧
「我看到了一隻棕色的熊,在便利商店排队。」 听到有人这麽说,你觉得这是实话还是谎言?波兰作家 Olga Tokarczuk 在〈谎言,即熊的症候群〉这篇文章中,写下「我」在童年的魔幻时刻。Tokarczuk把这个经验比喻为「熊的时刻」,当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看待同样的事物,就会看到不同的东西。 在六月「謊言」主題月的第三集,我們从「熊的时刻」出发,跳进喜爱的创作中拆解谎言,才发现谎言背后的故事,远比想像中複杂得多。 本集重点: 看见谎言背后的故事:说谎不一定不好,而是…… 聊聊戏剧与文学中的「熊的时刻」,及推坑大会 从追剧到现实生活,不可靠叙述者无所不在 时间轴: 02:48「熊的时刻」缘起:「我看到一隻熊在排队」是谎言吗? 05:36《凪的新生活》:凪和慎二的恋爱裡,有多重版本的故事 16:14《最完美的离婚》:一个拍手,瞬间转换追剧视角 22:34《平面国》:在这裡,介绍三维概念不止是说谎还犯法 29:24 进入《克拉拉与太阳》的世界,你会对机器人说出真相吗? 39:46 从因出轨说谎、为方便说谎,到对自己说谎
真相只有一个,但事实却有很多个。仔细检验不同角度的事实,即是查核的工作。 六月主题“谎言”的第二集,我们邀请台湾事实查核中心的记者Mary来到节目中,分享她在事实查核中心的工作,以及台湾人这几年在面对假新闻时的态度和认知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集提到的事实查核单位: 台湾事实查核中心:[https://tfc-taiwan.org.tw/](https://tfc-taiwan.org.tw/) ,IG:taiwan_factcheckcenter MyGoPen:https://[www.mygopen.com/](http://www.mygopen.com/),IG:mygopen 假新闻清洁剂:[https://www.fakenewscleaner.tw/](https://www.fakenewscleaner.tw/),IG:fakenewscleaner Cofacts:https://cofacts.tw/ 本集重点: 真相只有一个,但“事实”却有很多个。 和身边的人沟通假新闻时,比起真相,更重要的是同理心。 面对各种消息,保持警觉、也同时保有开放的心 时间轴: 02:10 Mary如何成为一位查核记者 5:02 这个世界是否有真相?先来理解何谓真相与事实 10:42 从事实查核的流程,看查核的费时费力 21:39 用同理心来填补查核和沟通的落差 29:48 社群媒体上的假新闻促成台湾事实查核单位的百花齐放 37:45 在假新闻历练(?)下,渐渐培养出对假新闻的抗体 41:26 看似错误实则不然,重点是保持开放的心
六月主题“谎言”的第一集,我们阅读韩国作家金琸桓的小说《谎言:韩国世越号事件潜水员的告白》。 这本书以潜水员的视角,来叙述2014年韩国世越号沉船事件的经过,包括他们最初是如何被政府招募、如何分配工作,以及在海底搜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书中详细描述潜水员的心理创伤,以及上岸后面对的社会污名,更重要的是,透过潜水员以及周边的访问,呈现出整个事件韩国政府是如何透过谎言来逃避责任与粉饰太平。 本集你会听到: �为什么金琸桓会以小说的形式来讲述真实事件 �世越号事件离我们很远,假新闻却离我们很近 �面对到谎言,我们对自己的期望 时间轴: 1:30 不只有世越号,金琸桓也书写了2015年韩国*MERS*风暴 4:43 韩国世越号事件简介 8:02 当小说穿够真实,这是一本读起来非常痛心的小说 17:17 透过小说让真实世界受苦的人们于文本中相遇 28:26 举一个身处谎言的例子,却发现谎言遍布身边 41:04 面对谎言,可以有各种行动,但不要冷漠以待 延伸資料: 《潛水鐘》 (다이빙벨, 2014) 中文字幕(世越號事件紀錄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UmDanEXL5c&list=WL&index=140&t=4081s 獨立特派員 393集 世越號週年特輯 - (黃金時間無作為的政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ifrVlpQQoo 獨立特派員 393集 世越號週年特輯 - (被遺忘的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qscQAHbQWs 4年後的世越號(上):探詢真相的腳步...正要開始(2018)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091063 4年後的世越號(下):那些活下來的孩子們(2018)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090733 世越號謊言7小時(上):寢室裡...不回應的總統(2018)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071189 世越號謊言7小時(下):沉船後...五人密會耗盡的黃金時間(2018)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071191 世越號5年後:「監視器無畫面」的南韓海警黑幕(2019)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3762599
在前两期节目中,嘉宾们都提到,我们需要更好地了解自己,才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而重视过去则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好方法。 本期节目,我们从近期的困惑出发,回顾过往的选择,探讨我们在选择中的角色,主动选择与被动选择的界线真的如此分明吗?自主选择中的“自我”又是如何在社会互动下被型塑的呢?以及最后,在制作这个月的节目时,我们的收获与感动。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选择的二元分化与社会互动的关系 *三人的核心价值观 *被嘉宾触动的瞬间 時機軸: 02:05 我们的职涯迷惘故事:臺北或屏东、害怕做错选择、满腔热血化为虚无 11:45 Brenda:选择其实都是主动决定 14:40 Sophie:回顾放弃和坚持的交叉口 19:57 Shawn:选文科后,曾一度沮丧 28:30 对我们来说,OOO在工作中很重要 40:35 被嘉宾触动的瞬间:「可以啊」、诚实的话语、「好好玩就好好玩」
五月的主题“职涯规划”,在过去几集,我们在《失控的努力文化》中理解工作的意义,也访问了职业规划师,从他们如何为迷途的人指引方向,理解我们可以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路径。第三集,我们则是从各自感到好奇前辈出发,邀请他们和我们分享他的职涯,以及对于职业的看法。 最初,我们规划的题目是“这一刻,我决定一辈子只做这个工作/志业”,原因是因为,我其实很难想像,要能够像我父母一样能够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这或许是世代的差异,让我们对于职业有不一样的期待,也可能是因为这个时代选择变多了,我们可以选择、但也变得更加犹豫和不肯定。所以这成为了我们的一个疑问:什么样的工作是能够做一辈子的呢?一个人,又是如何决定自己一辈子只做某一件事情的呢? 以这个问题为核心,我们三人分别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迷惘的部分,找到三位对谈的对象分,别是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林火旺、广告导演卢建彰,以及自由撰稿人陈怡静。三位风格各异的受访者,带出了三种不一样的、对于职涯的想像。 本集你会听到: 为什么有意义的工作是为他人付出? “一辈子只做一个工作”或许是一道陷阱题 当人生出现迷惘,用一句咒语走出重重迷雾 时间轴: 1:58 台大哲学系教授林火旺/Shawn:从工作出发,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18:25 广告导演卢建彰/Sophie:比起能做一辈子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与自己相处一辈子的自己 41:04 自由撰稿人陈怡静/Brenda:不规划遥远的人生蓝图,但听从自己每一次的声音 注:Shawn在节目中提到的“狗屁工作”,出自《狗屁工作》这本书中,作者格雷伯认为,狗屁工作包含了三个层面,第一是工作者无法在工作中感受到意义;第二,工作者虽然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无意义的,但依旧需要忙碌地工作,以此显示工作是有意义的;第三,这份工作是存在雇佣关系的。本期节目中提到的的马屁型工作,作者认为,这些工作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突出少数群体的地位,是身居高位者权利与声望的象征。
在学习阶段,我们很少做出重要选择,我们按照安排好的路径,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仅有的选择或许是在专业报考上。但当时的我们,懵懵懂懂,大多数都稀里糊涂地填了个专业。 然而,在大学毕业后,我们开始要对人生负责了,我们需要选择自己的工作,去什么行业,申请什么公司,做什么岗位,在什么城市。无数的选择让大多数的我们感到迷茫,究竟什么工作才适合自己,要继续在大学专业相对应的岗位深耕吗?还是需要换个方向,重新开始?要和大家一样去考公务员吗?要继续留在大城市吗?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职业规划师,向他们请教职业规划这件事,我们该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何在工作中成长?如何在工作中获得意义? 如果大家听完节目后,对两位职业规划师感兴趣,欢迎通过以下信息找到他们: 韦丞,Facebook:陳韋丞職涯規劃&生涯諮詢師(https://reurl.cc/QLjLWb) Ice,微信公众号:职业咨询师ice 时间轴: 5:15 三十岁左右容易陷入职业规划的迷茫 7:41 教育体系、社会文化、家庭教育对职业规划的影响 10:40 韦丞与Ice职业规划的方法 17:12 职业规划中的关键因素 23:45 如何处理兴趣、天赋、热情与工作选择的关系? 27:05 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赋? 29:20 职业规划的意义是什么?
你是否曾一边大喊「我不想努力了」,一边任凭手指飞快地打着键盘? 这个例子来自Brenda的分享,是当她看到《失控的努力文化》这本书的书名时,脑中浮现的画面。在五月「职涯发展」主题月的首週节目中,我们先不聊彼此对未来职涯的想像,而是先停下来问自己,在这个人们很努力、拼命追求生产效率的时代中,为什麽我们失去了好好休息的能力? 这週节目我们聊了: 效率崇拜,如何一步步蚕食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我们是否被关进了生产力牢笼?又该怎麽面对? 金句连发:#至少我们要拉住自己、#除非你离职、#免打扰更打扰 原来,「不努力」也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 时间轴: 02:58 我要有效率:Shawn挑战人类极限、实体课无法两倍速、节制地有效率 09:18 效率论点分享:人类永不满足、职场的「一家人」陷阱、生产力小物使人焦虑 21:58 不得不努力:我的心中有一个微信、出去玩扛电子铁块、老闆的工时误判 27:55 说「我很忙」是诉苦、牢骚还是默默炫耀? 33:25 放松不用练习 vs 需要练习 的两派分享
产后抑郁系列迎接最后一集,从读书会、专访到声音报导,我们以一个月的时间围绕这个题目展开讨论,并在最后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制作面上的学习、看待议题的新观点,以及我们自己如何重新看待母职以自己母亲的经历。 本集你会听到: 新闻所学生看到什么关键字就会眼睛发亮 很棒的人聚在一起就是要截图自拍 那些难带的孩子,是曾经的我们 下周开始就会新系列的节目,主题为“职涯发展”,欢迎大家继续收听� 时间轴: 1:50 来自Brenda的邀约,Shawn和Sophie最初如何看待产后抑郁 5:38 如何找到在网路世界的产后抑郁妈妈们与侧仿者 16:02 素材爆炸、内容取舍,声音报导的困难之处 20:45 这系列的制作让Sophie决定收起冷水桶 24:18 重新认识产后抑郁:妈妈的真实想法、社会政策对妈妈带来的打击、我们自己的妈妈 36:30 放不进的内容,都在这里了 45:50 关于近况:重重的话、轻轻的说
“我觉得自己处在一个极度悲观的状态,整个人的脑袋里面都是黑色的,就算看到可爱的婴儿,我也笑不出来。”Elly回忆离开月子中心之后,世界被蒙上一层晦暗,必须努力与产后抑郁共存的故事。 【产后抑郁】系列第三集,我们访问四位曾受产后抑郁所苦的妈妈,以及三位关注产后抑郁的心理工作者和倡议者,了解什么是产后抑郁,也听听她们背后的故事。 本集你会听到: 四位妈妈从罹患产后抑郁到痊愈的故事 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师、生育改革行动联盟怎么看产后抑郁? 如何提供更好的生育环境,如何陪伴产后抑郁患者? 时间轴: 2:48 抑郁之下,Elly和Yuki看出去的世界 8:44 临床心理师曾心怡:什么是产后抑郁,为什么会得到产后抑郁 15:11 谌淑婷:现行的生产环境可能对于怀孕女性造成生理或心理的伤害 17:36 压肚子的心理阴影、独自一人照顾孩子无法休息,Monica和象象在生产前后的遭遇如何影响着情绪 24:52 亚东纪念医院精神科医生吴珮全:产后抑郁的药物及非药物治疗 27:05 曾心怡:临床心理的治疗如何协助产后抑郁患者 30:27 Yuki和Monica感受到走出产后抑郁的时刻 34:05 四位妈妈受访者的建议、安慰与同理 BGM: Johann Sebastian Bach,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Frédéric Chopin, 3 Notturni op. 9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