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咨询:谁不想有一顶霍格沃茨分院帽?Career Counseling: Who Doesn’t Want a Hogwarts Sorting Hat, with Jason Tran 看过《哈利·波特》的人一定记得,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有一顶神奇的分院帽:它能洞悉每个学生的禀赋和特质,从而将他们分到最适合的学院;分院帽也会最大程度地尊重个人意愿,比如虽然它看到了哈利的斯莱特林天分,但斯莱特林并非哈利的心之所向,于是分院帽还是把他分到了格兰芬多,这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 假如我们在为选专业、行业、雇主时感到迷茫无助时,也有这样一顶魔法帽,或者像魔法帽一样有权威、经验、智慧的人为我们指明方向,那该多好!其实,职业咨询师就可以扮演这种角色,很多高校也都配有此类师资。 本期嘉宾Jason是一位有着十年经验高校职业咨询师,他分别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LMU)、南加州大学(USC)就职。而Jason自己的咨询生涯,也是从他本科的一次职业咨询开始的…我们聊了聊: * 高校职业咨询师的工作日常 * 如何看待风靡职场圈的MBTI性格测试 * 如何跻身未来最有前景的领域 * 选择面包,还是追逐梦想? Ever since the Hogwarts Sorting Hat wisely placed Harry Porter into Gryffindor, we’ve all dreamed of a magic hat that can point us to the right career. The popular MBTI personality test sounds like one close thing, but if you’d like something more interactive - meet a career counselor! Not only have career counselors seen countless applicants with similar background, but they’ve also maintained close connections with employers you might be interested in. They also keep close watch on market trends and labor statistics. Whoever you talk to, career exploration is always about reflecting on yourself. It’s the power of introspection that drives the insights and fuels the motivation to make moves. As Dumbledore puts it, “It is our choic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 far more than our abilities.” In this episode, you’ll hear from a career counselor with 10-year experience on choosing and building a career. In this episode, Lulu talks with Jason Tran, an Associate Director/Career Strategist at USC Marshall School of Business. He also served as a University Advisor at the 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 (LMU) Academic Resource Center, and a Career Counselor at the UCLA Career Center. Outside counseling, he is a hardcore Los Angeles Lakers fan who enjoys meditating, reading, watching Marvel superhero movies, the beach, and exploring different types of cuisine. You’ll hear about: * What a day in the life of a career counselor looks like * Can personality tests help us pick the right career? * The fastest-growing jobs of the next decade * Should we keep a stable job or pursue what we love? Music credits: Daystar - Nap time / https://youtu.be/zclShK1hBfg Cover photo: freepik @whanwhanai 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 @斜杠青年研究所/@心心念的 Apple Podcasts/Spotify @Dedicated (搜索“dedicated lulu”更容易找到呦)
在多元的美国加州教种族研究 & 做YouTuber这六年 YouTube Is My Other Classroom, with Katrina Stacie 本期嘉宾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YouTube博主:Katrina Stacie。她在美国哈佛大学读教育学院时我就关注了她,看着她从实习、毕业,到备战教师资格考试,最终正式成为一名高中老师。 今年年初,Katrina在视频里宣布她已辞去了老师这份工作,这距离她入职还不到半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往期嘉宾刘浏,如果你听过“那些emo了的老师,谁来当他们的守护星”这期节目,应该对这个曾经也是老师、后来辞职创建教师互助社群的女孩印象深刻。刘浏当时说,她打算招募志愿者共创一本有关教师心理健康的手册。前几天正值教师节,我在朋友圈看到刘浏的这本小册子已经上线了,心中既激动又感动。做播客这么久,最欣慰的就是看着我的嘉宾们仍从事着自己的所爱,并实现了当年的壮志豪言。 刘浏和Katrina的经历说明:新手教师(或者所有职场新人)的焦虑,在国内外、各行业都是普遍之事。此外,Katrina在美国高中教的是一个很特别的学科:ethnic studies(种族研究),在国内高中并没有所对应。其实种族研究这门课在美国高中也颇具实验性,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包括非裔、亚裔、拉丁裔和原住民等边缘社区群体的历史斗争和取得的胜利。去年加州才刚刚成为第一个把这门课作为高中必修课程的州;而无论是这项决议的通过,还是这门课在校园里实际推进,都面临了不少阻碍和争议。Katrina为何选择了这样一个领域?作为一个在美国出生的越南华裔后代,教这门课又让她对自己的身份有了怎样的新认知? 此外,Katrina也谈了谈她六年来兼职做视频博主的收获和感悟。如何在素不相识的观众面前打开自己?什么样的自媒体最具魅力和生命力? Katrina is a first-year teacher and she teaches ethnic studies, which is a new high school requirement in California. In fact, she started teaching a long time ago - not in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but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like YouTube, where she creates videos on how to live sustainably, reflectively and purposefully. Once she becomes a licensed educator, she finds that her YouTube experience can enhance her teaching career - either by helping her fight the beginner’s burnout or letting her debunk the misconceptions about ethnic studies. In this episode, Lulu talks with Katrina Stacie, an educator, SGV/LA Native, Chinese-American, child of Chinese-Vietnamese Immigrants, family gal, YouTuber/Content Creator. She suggests smiling to ourselves (and the ceiling) before we get out of bed each morning, and “never not chasing a million things we want”. YouTube @Katrina Stacie / Instagram @katrinastacie You’ll hear about: * Why teachers are leaving the profession in droves * What is ethnic studies and how should it be taught? * What is it like growing up as a Chinese-Vietnamese American? * Why is being authentic key to success on YouTube? Music credits: Chillpeach - In Dreamland : https://youtu.be/DSWYAclv2I8 Daystar - Like you : https://youtu.be/NLBmJ328Lyc 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 @斜杠青年研究所/@心心念的 Apple Podcasts/Spotify @Dedicated (搜索“dedicated lulu”更容易找到呦)
夏天属于乐队和海边!在这个炎炎夏日,想给你推荐一支充满海气息的摇滚乐队。听他们的音乐,就像骑着踏板摩托车在沿海公路上驰骋,耳边吹过清爽的风。他们就是来自青岛的阁楼演奏班。对吉他手粮食、贝斯手小侯和鼓手老田来说,大海是他们眷恋的故乡,是漂泊在外时的心之所向,是发呆时视线最常降落的地方,也是梦中演出时的背景墙。三位摇滚青年当初如何遇见彼此?为何乐队成员这一身份既让他们感到自豪与充实,又时常有些“不好意思”?他们又如何通过玩转摇滚”三大件“歌颂大海与夏天? 斜杠青年 粮食 - 文创设计师/阁楼演奏班吉他手&制作人 “名字特接地气” 小侯 - 景观设计师/阁楼演奏班贝斯手 “喜欢做梦睡大觉” 老田 - 机械设计师/阁楼演奏班鼓手 “小田或老田” 特派观察员 歆歆 - 程序媛/「斜杠青年研究所」主播 “阁楼演奏班的老乡粉” 敲黑板划重点 [02:32] 什么是后摇? [04:29] 为什么后摇里没有“主唱”? [06:56] 组一个乐队有多难? [14:53] 同事们知道我玩乐队吗? [21:10] 独立乐队的苦与乐 [24:30] 山东人有多么恋家? [26:42] 最喜欢自家哪支单曲? [29:40] 哪些乐队影响了我们? [32:33] 未来最想在哪里演出? 他们的播放列表 粮食:Godspeed You! Black Emperor -《Lift Your Skinny Fists Like Antennas to Heaven》 “这不是一张适合经常听的专辑,因为它的末世感、史诗感、长篇幅,听下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每次都有被震撼的聆听体验。” 小侯:DIIV-《Take Your Time》 老田:“听说歆歆最开始是因为《晚钟》认识的我们,那么我推荐给你一首来自文雀乐队的《谁也别管谁》,我猜如果喜欢《晚钟》应该也会喜欢这首。” 声音素材 阁楼演奏班 - 阁楼演奏班 阁楼演奏班 - 沿海公路 阁楼演奏班 - 佩奇的夏天 阁楼演奏班 - 对屿 阁楼演奏班 - 晚钟 关于他们 阁楼演奏班 (Loft Youth) 成立于青岛的一个阁楼,是一支以器乐演奏为主的摇滚乐队。音乐中充满了夏天的气息和对生活中转瞬即逝的抽离感的赞美,清新的曲风编织着青春的梦。 新浪微博/网易云音乐 @阁楼演奏班 近期演出:09/17 重庆 VOX LIVEHOUSE 关于我们 「斜杠青年研究所」是一档分享酷炫爱好/奇葩副业/独特经历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在每期邀请一位具有多重职业/多元身份/多姿生活的斜杠青年,畅谈他们的奇幻探险。愿嘉宾的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与勇气,伴你解锁你人生的第N种可能。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研究所radio 收听方式: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虎嗅/汽水儿/Apple Podcasts/Spotify 记得在Apple Podcasts和喜马拉雅上帮我们打五星好评呦!
无论你现在是戴着耳机,还是使用车载音响,还是开着手机外放,都想提醒你注意——今天,还有日后每次收听音频时的音量和时长。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超15亿的人听力受损;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25亿。坏消息是,大多数的听力损伤不可逆;好消息是,这其中有一半的损伤可以避免。 我们的听力正在被谁偷走?哪些好习惯能保护我们的听力?本期嘉宾旖旎是一名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的听力治疗康复师,她将与我们分享她日常看诊时遇到的常见病例和棘手问题。除了耳鼻喉科医生、助听器厂商,听力治疗师为何还会和肿瘤病人,甚至军方、政府打交道?作为一名民乐团成员,旖旎又是如何在锣鼓和唢呐齐鸣时护好自己的耳朵?我们对哪类特殊声音有偏好,这背后又有什么生理机制? 保护听力,为能聆听更多世间的美妙。 斜杠青年 孙旖旎 - 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听力学家/前庭功能诊断爱好者/introverted healthcare provider/以民乐会八方好友的二胡业余选手/热爱新鲜体验的探索主义者 “我内向话不多,但不管是住在田纳西深处的farming family还是大城市的VIP病人都说我很nice。“ 特派观察员 歆歆 - 程序媛/「斜杠青年研究所」主播 “耳机重度使用者” 敲黑板划重点 [03:57] 听力学是个怎样的专业? [06:53] 哪些机构需要听力治疗师? [10:30] 有哪些常见的耳部疾病? [13:40] 耳鸣竟是大脑在“帮倒忙”? [18:55] 助听器v.s.人工耳蜗 [26:40] 哪些习惯伤听力? [31:40] 哪些习惯能保护听力? [34:46] 如何评价电影《健听女孩》(CODA)? [38:08] 那些让人无法自拔的声音 她的播放列表 • 周深在《声入人心》里所有的表演 • ASMR博主:Jocie B ASMR,ASMR Zeitgeist,Stacy Aster 生理小课堂 1. “60-60”原则:国际公认的保护听力的方法,即:使用耳机时,音量一般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能调至更低最好;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则不宜超过60分钟。 2. ASMR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中文译名“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是一个用于描述感知现象的新词,其特征是:对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者感知上的刺激而使人在颅内、头皮、背部或身体其他范围内产生一种独特的、令人愉悦的刺激感。对于ASMR的本质和分类是有很大争议的,因为虽然ASMR有着数量庞大的狂热追随者和强有力的证据证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但是鲜有甚至根本没有科学的解释或者实验数据来佐证这一现象。 声音素材 Daystar - Strawberry Flavor Love 刘英 - 百鸟朝凤 CODA - Duet scene CODA - Ruby sings to her father 周深 - Memory 关于我们 「斜杠青年研究所」是一档分享酷炫爱好/奇葩副业/独特经历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在每期邀请一位具有多重职业/多元身份/多姿生活的斜杠青年,畅谈他们的奇幻探险。愿嘉宾的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与勇气,伴你解锁你人生的第N种可能。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研究所radio 收听方式: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虎嗅/汽水儿/Apple Podcasts/Spotify 记得在Apple Podcasts和喜马拉雅上帮我们打五星好评呦!
2013年,26岁的蔡序辞去了国企建筑师的工作,创立了一家名叫「赋格」的酒吧。酒吧名源自巴赫的一首平均律BMV883,作为一名重度乐迷,蔡序除了以最爱的旋律为酒吧命名,还在店里塞进了上千张黑胶唱片和几十台唱机。而店面的装修也是“赌”上了蔡序作为前建筑师的尊严,那些木材与光影,如同巴赫笔下的音符一般翩翩起舞,最终凝固成一只斟满美酒和欢声笑语的巨型酒杯。从1号店和平里,再到之后的岩、木、燃,赋格滋养了一众用音乐下酒的威士忌迷,而蔡序最初在商业企划书里立下的“flag”也一个个地实现。 然而疫情攥住了唱片机的唱针,麦芽的滋味从此也多了一丝苦涩…连关三家后,「赋格」在北京只剩三里屯的一家店还在残喘支撑,并仍苦于复工和歇业间的反复摇摆。但蔡序还在坚持,他将如何秉着赋格的初心奋起自救呢? 斜杠青年 蔡序 - FUGUE 赋格创始人/前建筑师/前广告人 “音乐+酒精爱好者” 微信公众号@FUGUE_FUGUE 特派观察员 歆歆 - 程序媛/「斜杠青年研究所」主播 “童年被巴赫支配的恐惧” 敲黑板划重点 [02:07] 从国企建筑师到酒吧老板 [08:35] 建筑生亲自操刀装修 [13:08]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1:27] 哪张黑胶让掌柜最上头? [22:14] 疫情下酒吧行业如何自救? 音乐小课堂 “赋格”(FUGUE)作为一种音乐体裁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每一个音符既是自己旋律的一部分,也是下面和声的一部分。当几个声部错开时间,相互角逐,听者需要在自己的脑海中调整它们的位置,才能领会到全局的奥义。-— 赋格客人 裴 他的私藏 酒:格兰菲迪15年单桶 曲:《Willow Weep for Me》Noah Hocker三重奏版本 音乐 John Coltrane: A Love Supreme (Full Album) Paul Barton: Bach - Prelude & Fugue No.3 in C-sharp major, BWV 848 Angela Hewitt: Bach - Prelude & Fugue No. 14 in F-sharp minor, BWV 883 Stanley Turrentine With The Three Sounds: Willow Weep for Me (Remastered/2000) 关于我们 「斜杠青年研究所」是一档分享酷炫爱好/奇葩副业/独特经历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在每期邀请一位具有多重职业/多元身份/多姿生活的斜杠青年,畅谈他们的奇幻探险。愿嘉宾的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与勇气,伴你解锁你人生的第N种可能。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研究所radio 收听方式: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虎嗅/汽水儿/Apple Podcasts/Spotify 记得在Apple Podcasts和喜马拉雅上帮我们打五星好评呦!
1. 中文篇不会断更!! 2. 英文篇指路 • Apple Podcasts/Spotify @Dedicated(搜索“dedicated lulu”更容易找到呦) • 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 @心心念的 (或者在“斜杠青年研究所”同一账户下找到该专辑) 敬请期待:)
在美国硅谷,很多互联网打工人正在把风险投资作为自己的副业。敏锐的技术洞察力、行业内的人脉资源,往往使得这些风投萌新能及早嗅到商机,并将这些创业潜力股推荐给与其合作的风投机构;同时,他们自己也会参与投资,甚至把自己也“投资”进去。 本期嘉宾是来自UpHonest Capital威诚资本的三位投资人,他们将为我们讲述风投基金如何在社群的助力之下一网打尽明日之星。以及他们自己是如何进入风投圈的?从事风投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在能力、智识和为人处事上的长进?他们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去创业吗?还是依然以投资的方式参与创新、改变世界? 斜杠青年 1. Fannie Wang - 在UpHonest Capital担任投资人,关注消费科技、垂直SaaS领域创新。 “Builder behind builders” 2. Darren Liu - 在UpHonest Capital担任投资人,关注中美跨境创新、SaaS、深科技等领域。致力于帮助早期创业者和投资人在美更好参与创新。 “Supporter/Learner” 3. KJ - 在UpHonest Capital担任Head of Platform,致力于扩展创业者社区,帮助创业者成长。 “Community leader/DeFi enthusiast” 特派观察员 歆歆 - 程序媛/「斜杠青年研究所」主播 “有没有人来投资我啊” 敲黑板划重点 [02:53] 风投机构有哪些核心部门? [11:16] 目前看好哪些早期创业方向? [13:31] 怎么发现靠谱的创业项目? [18:39] 风投机构的“线人”们 [30:06] 我是如何进入风投行业的? [34:59] 美国东西海岸各自的创业风潮 [37:31] 风险投资人的自我成长 [45:14] 风险投资人会自己去创业吗? 音乐 Tomodachi Life OST - Dock List 投资人在看什么 Fannie :《WeCrashed》、《穿越寒冬》 Darren :《人性的优点》、《货币战争》 KJ:《The Almanack of Naval Ravokant》、《How to Avoid a Climate Disaster》、《Venture Deals》 关于他们 UpHonest Capital(威诚资本)是一家专注于中美跨境早期创业公司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致力于连接中美之间最优质的创投资源,为中国优质资本发掘美国最优秀创业项目。 重点关注人工智能、物联网、前沿科技、消费升级等领域,以及移动互联网、企业服务、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等行业的投资机会与创业项目。对Scout program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我联系KJ,或前往官网了解更多 https://www.uphonestcapital.com/ 关于我们 「斜杠青年研究所」是一档分享酷炫爱好/奇葩副业/独特经历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在每期邀请一位具有多重职业/多元身份/多姿生活的斜杠青年,畅谈他们的奇幻探险。愿嘉宾的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与勇气,伴你解锁你人生的第N种可能。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研究所radio 收听方式: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虎嗅/汽水儿/Apple Podcasts/Spotify 记得在Apple Podcasts和喜马拉雅上帮我们打五星好评呦! 封面图来源 Solene Debies
他们是演员,却鲜在屏幕上露脸;但只要他们一开口,你便会觉得“听声如面”! 无论你是好莱坞电影的粉丝,还是国产古装剧迷,还是网络游戏玩家,听到他的声音都会倍感亲切。他是吴凌云,从事配音工作二十余年,《复仇者联盟》里的钢铁侠、《美人心计》里的刘恒、《仙剑奇侠传》里的姜世离…这些跨国别、跨时代、跨性格的角色都是被他的声音赋予了生命力;而也正是凌云最享受配音的一点:在诠释不同人物的过程中得以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同时,凌云也透露,每当自己配音的影片上映,他总爱潜入观众席里研究大家的观影反应,并与周围人再共同感受一次电影人物的喜怒哀乐。 除了配音工作的门道与幕后,凌云老师还将解读:为何早期译制片带有如此浓重的翻译腔?当下火爆的“声音变现”是真的财富密码,还只是急功近利的白日梦一场?真正有声音表演能力的人,职业生涯还可以有哪些想象? 斜杠青年 吴凌云 - 配音演员/有声语言工作者/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主持人 代表作:电视剧《美人心计》刘恒、《北平无战事》蒋经国,电影《关云长》关羽、《复仇者联盟》钢铁侠,动画《超能陆战队》泰迪,游戏《仙剑奇侠传五》姜世离等。 “理智与情感左右平衡” 特派观察员 歆歆 - 程序媛/「斜杠青年研究所」主播 “发现凌云老师是《欢乐颂》的旁白后,又刷了一遍这部剧…” 敲黑板划重点 [05:42] 从小“听”电影长大 [08:55] 初次配音还是在上个世纪 [11:16] 演员选角色,还是角色选演员? [14:18] 配音一部电影需要多久? [16:56] 如何一秒入戏? [20:29] 声音真的能变现吗? [28:55] 配音前要做的功课 [30:32] 在配音中“活一千遍” [37:12] 最难配的那些角色 [42:58] 如何看待“翻译腔”? [48:25] 原声字幕版 v.s. 国语配音版 [53:38] 我常潜入观众席里”检查作业“ [55:25] 未来影视前后期的融合趋势 [64:52] 新作预告:治愈系的《祈念守护人》 音乐 (本期是恬静的心如止水风) 周眠 - 等你 周眠 - Fragment Ólafur Arnalds - Woven Song 他在看什么 • 深海长眠 Mar adentro (2004) 雷蒙在一次跳海运动中出了意外,全身瘫痪。原本英俊壮健的他要在煎熬中度过余生。他忍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中过活了26年,已经无法领会到活着的意义。他一再申请安乐死,却无法获准… “雷蒙:没有自由的生命不是生命。牧师:没有生命的自由不是自由。” 关于我们 「斜杠青年研究所」是一档分享酷炫爱好/奇葩副业/独特经历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在每期邀请一位具有多重职业/多元身份/多姿生活的斜杠青年,畅谈他们的奇幻探险。愿嘉宾的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与勇气,伴你解锁你人生的第N种可能。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研究所radio 收听方式: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虎嗅/汽水儿/Apple Podcasts/Spotify 记得在Apple Podcasts和喜马拉雅上帮我们打五星好评呦!
桔皮儿曾为报社撰稿13年,如今面对新媒体短视频的浪潮,她不满足于笔,也扛起了摄像机。疫情期间,她前往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学习纪录片制作。在实践过程中,桔皮儿既从拍摄对象身上领略了生命经验的多元,也为自身困惑寻得了盟友与慰藉;通过采访与记录,她一点点地展开着“被折叠”的世间。从UCL荣誉毕业后,桔皮儿开启了一项系列微纪录片计划:她想邀请一百位女性讲述她们成长道路上记忆犹新的片段,用女性故事激励和影响更多女性。桔皮儿说,她并不只征集优秀事迹,她寻找的是蓬勃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论身价、不分年纪,只要它能支持你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斜杠青年 桔皮儿 - 13年报社媒体人/独立纪录片导演/关注女性主题 “不怕折腾的大龄女青年” 特派观察员 歆歆 - 程序媛/「斜杠青年研究所」主播 “论纪录片,最喜欢《约翰·威尔逊的十万个怎么做》系列” 敲黑板划重点 [04:38] 开设在人类学院里的纪录片专业 [07:01] 当今的纪录片在玩什么新花样? [11:24] 媒体经历带给我的,和接下来我想带回媒体的 [15:14] 关注中国大龄女性的生育困境 [29:50] 欧洲社会的大龄单身青年也会烦恼吗? [33:21] 纪录片让我看到被折叠的世间 [35:34] 浓缩在十米跳台的众生百态 [38:06] Vlog也算纪录片吗? [40:19] 在英国见识的多元生命经验 [44:56] 我的100位女性拍摄计划 [47:19] 最给我力量的女性 音乐 Akio Izutsu - Little Shine 洪佩瑜 - 踮起脚尖爱 Mike Orange - The beginning 我们提到了 • 十米跳台 Hopptornet (2016)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170203/ten-meter-tower/ “我们制作这部影片的目的是进行某种心理学实验:我们想要拍下那些面对困境的人,以便绘制心怀困惑者的肖像。为了拍摄这样的影像,我们决定让人置身于一种足够强烈,从而无需任何经典叙事框架的情境之中。高台跳水似乎是一个完美的情境。” 她在看什么 • 女也 (2017) “《女也》记录了横跨全球50个国家中超过2000名女性的肖像及故事。此片虽揭露了世界各地妇女遭受各种不公平待遇,但其真正想强调的是女性的内在力量及改变世界的能力。” • 浮生一日 Life in a Day (2011) “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总计近4500小时的视频,展现了在同一天之中世界各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有些人的生活平淡无奇,而有些人却又刚好赶上了热闹非凡的大型活动。” • 蜂蜜之地 Медена земја (2019) “历时三年静观人与蜂和谐共处的隐世生活,以自然曦光与幽微烛照辉映大地,美得教人肃然起敬。” 她在做什么 “她力量·女性成长”系列:我们以开放的胸怀,面对成熟、善于独立思考、思辨的女性进行视频访谈,讲述自我成长的道路上那些记忆犹新的片段。用女性故事激励和影响更多女性。欢迎小红书搜索“桔皮儿”,私信留言报名讲述。或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斜杠青年研究所」是一档分享酷炫爱好/奇葩副业/独特经历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在每期邀请一位具有多重职业/多元身份/多姿生活的斜杠青年,畅谈他们的奇幻探险。愿嘉宾的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与勇气,伴你解锁你人生的第N种可能。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研究所radio 收听方式: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虎嗅/汽水儿/Apple Podcasts/Spotify 记得在Apple Podcasts和喜马拉雅上帮我们打五星好评呦! 封面图来源 Naomi Wilkinson
学生时代的你,一定有过不想上学的念头;其实不光是你,老师有时候也不想去上学! 前段时间,方可成老师在播客《新闻实验室》里分享了一封读者来信。这封信来自一位新手老师,她讲述了自己在工作中面临的情绪危机,以及被忽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在访谈了更多同行之后,她更坚定了要为教师群体做些什么的决心。于是她辞去了学校的工作,开始创建一个「教师支持教师」的社群。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曾遇到的许多老师:为不听劝的学生干着急的、被不理智的家长气哭的、课间被同学们围住顾不上喝口水的、白天在课堂上讲太多话以至于晚上回到家压根不想理自己孩子的…我很好奇她参加工作后都经历了什么?她有得到支持吗?她何来的决心和勇气去创业、做社群?她渴望实现怎样的“小”改变?于是我联系到信的作者刘浏,请她来聊一聊她自己的从业经历,以及她在教学以外的观察、思考与探索。 斜杠青年 刘浏 - 前公立学校历史老师/刚刚踏入创业这条不归路的新手创业者/提醒自己不要怂的女权主义者/在伙伴们的鼓励下勇敢尝试的行动派 “在海里游泳的感觉和在游泳池里是不一样的” 特派观察员 歆歆 - 程序媛/「斜杠青年研究所」主播 “当课代表让我看到了老师普通人的那一面…” 敲黑板划重点 [04:31] 我如何成为了一名老师 [18:56] 被情绪劳动消耗的老师 [23:56] 除了教学能力,老师也有其他成长需求 [31:08] 缺失的教师心理求助机制 [34:22] 社群是个好的解决方案吗? [43:51] 谁在关注教师心理? [47:11] 被圣人化的老师 [51:17]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57:18] 我想成为老师们的守护星 声音素材 菅野よう子 - 両足使い (《海街日记》OST) 谢春花 - 这一天我什么都不想干 《十八岁的天空》 《龙樱》 Akio Izutsu - Friendship (《Last Friends》OST) 她在看什么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英] 罗伯特·戴博德 “咨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概念,一听会显得愚蠢、不合逻辑,甚至让人害怕。但是越是能帮助你深入自我的概念,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因为这些概念最容易打破我们的心理平衡,它们最有可能带你走向深层的蜕变,而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从当下的你,变成你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那不勒斯四部曲》[意] 埃莱娜·费兰特 “书和电视剧都推荐!” 还想推荐大家去到自然中看云的移动、树的枝桠、天空中的鸟! 她在做什么 《我想创建一个教师支持教师的社群》https://mp.weixin.qq.com/s/9-AWbSZ0YrsD5eNs7RnTmA “我计划招募志愿者伙伴一起制作一本教师心理健康手册,包括教师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现行支持方案和可利用的资源。项目周期在7-8月,需要志愿者收集资料、翻译、编辑、排版,请感兴趣并有相关技能的朋友联系我。没有经验或者相关技能也没有关系。” newsletter:https://swimming.zhubai.love/ 微信公众号:橡皮圈Elastics 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于我们 「斜杠青年研究所」是一档分享酷炫爱好/奇葩副业/独特经历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在每期邀请一位具有多重职业/多元身份/多姿生活的斜杠青年,畅谈他们的奇幻探险。愿嘉宾的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与勇气,伴你解锁你人生的第N种可能。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研究所radio 收听方式: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虎嗅/汽水儿/Apple Podcasts/Spotify 记得在Apple Podcasts和喜马拉雅上帮我们打五星好评呦! 封面图来源 Mary Long
拥有一块地并不稀奇,但若是一块长满人参的地就很特别了。本期嘉宾姜铭涛是一位生活在美国威斯康辛州马拉松郡的花旗参农场主,也是拥有20年科研经验的心脏生理学博士和心血管问题专家,人称姜博。姜博说,弃医从农是一场个人的寻根之旅:是返璞归真,也是探索东方文化之魂。除了辛勤劳作,多年积累的科研功底和理科思维也是他养育人参的秘密武器。 从纬度来看,马拉松郡相当于我国吉林。同样的黑土地,同样的灵秀之气,使得马拉松郡的花旗参产量全美第一;而这些人参的归宿,多半是跨越大洋,进入中国人的砂锅、药酒和保温杯里。 是谁最先发现了这块宝地?是什么促成了东西方之间的人参贸易?其实,几百年前北美大陆上也曾有一群“闯关东”的人,他们深入原始森林,根据英国皇家协会会刊上的一幅插图,搜寻一味叫做“鞑靼植物人参”的山珍,花旗参与中国的缘分由此展开… 斜杠青年 姜铭涛 - 美国马拉松参业创始人/心脏生理学博士 “医生中最好的参农,参农中最好的医生” 特派观察员 歆歆 - 程序媛/「斜杠青年研究所」主播 “想喝参鸡汤了…” 敲黑板划重点 [03:01] 从医学博士到种参专家 [05:31] 何种水土盛产人参? [09:22] 谁最先发现了花旗参? [10:45] 花旗参如何传入中国? [14:22] 谁在美国种人参? [20:52] 如何用科学思维种人参? [28:38] 贸易战笼罩下的美国参业 [32:20] 心脏病学家如何看待人参的“奇效”? [33:53] 什么人适合/不适合进补人参?* [40:26] 在美务农的华裔群体 [42:33] 丰收以后,不忘回报社区 *声明:花旗参为保健食品,不能用于诊断、治疗或预防疾病。 音乐 (本期是慵懒怀旧的乡村田园风) Henry Cory - Old Wisconsin Road Asher Fulero - Sweetly My Heart 他在看什么 • 《平凡的世界》路遥 著 “这黄土地上养育出来的人,尽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浅,但精人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般稠密。 ” •《肖申克的救赎》 “恐惧让你沦为囚犯,希望让你重获自由。” 关于他们 马拉松花旗参,借美国地气,壮华人身体! 网站:https://MarathonGinseng com 微信:Marathon_Ginseng 关于我们 「斜杠青年研究所」是一档分享酷炫爱好/奇葩副业/独特经历的播客节目,我们会在每期邀请一位具有多重职业/多元身份/多姿生活的斜杠青年,畅谈他们的奇幻探险。愿嘉宾的故事能为你带来灵感与勇气,伴你解锁你人生的第N种可能。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斜杠青年研究所radio 收听方式: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虎嗅/汽水儿/Apple Podcasts/Spotify 记得在Apple Podcasts和喜马拉雅上帮我们打五星好评呦!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