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e38. 黑暗中的希望:尝试消除“残疾”概念的体验馆|1206

☀️ 本期放晴故事 生活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会是什么样的?在香港,就有这样一家”黑暗中对话“体验馆,带参加者体验一段75分钟的全黑旅程,模拟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你可以想象,习惯了光明的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会遇到多少困难?前几天,我们团队的Ella和闻晓就去体验了一次这样的旅程,还采访了把体验馆从德国带到香港的Louis。她们在黑暗中有什么感受?Louis又是怎么把这个概念传播来香港的?欢迎收听本期节目,也欢迎有兴趣的你来香港亲自体验。 P.S. 本期节目又是一期粤语节目,大家可以根据需要在下方“延伸阅读”部分找到这期节目的文稿,也可以在“Hi放晴公园”的公众号上找到这期节目的文字版。 [黑暗体验馆] 图源:黑暗中对话香港体验馆官网 延伸阅读 * 本期节目的文稿 * 黑暗中对话香港体验馆的网站 * 报道:黑暗中对话:我们亏钱,但赚了社会价值 ☀️ 改变自己的100件小事 12:13 如何走出愧疚引导? 内疚式教育:为什么父母的爱总让我有愧疚感? ☀️ 往期节目 * s3e19. 穿上特制的服装,聋人也可以听见音乐|1109 * 252. 听障人士友好的公园有哪些独特设计?|0719 * 340. 怎样让残障人士也享受户外乐趣?|1124 ☀️ 本期制作 主播:王艺雯 文稿撰写:陳婧怡、祝福 文稿编辑:方可成 后期:曹睿清 运营:周闻晓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17分钟
99+
1年前

s3e36. 女性独自出游的福音,女性友好旅游城市有哪些?|1204

☀️ 本期放晴故事 假期快要到了,你会不会想来一场独自旅行?一个人去旅行,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节奏安排旅游计划,不用去协调伙伴的时间和喜好,听起来是不是很心动?但是女性朋友们在计划是否要独自出游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安全问题产生许多顾虑:这个城市治安好吗?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被尾随怎么办?这家酒店会藏摄像头吗?这个地方门锁安全吗?如果遇上不规矩的房东怎么办?一想到这些问题,独自旅游的热情也消磨了一半。 今天这期节目,就给想要自己出去旅行的女性朋友带来一个好消息——世界上已经开始有一些地区意识到了女性独自出行的困境,开始为打造女性友好型的旅游城市而努力。有哪些城市正在为此积极做出改变?又有哪些地区是适合女性独自出游的呢?欢迎收听,在节目里找到答案。 [女性出游] 一位喀拉拉邦女性正在参加旅游业相关培训|图源:Businessline 延伸阅读 * 女生独自出游的tips * BBC评选的最适合「女性独旅」五大国家 ☀️ 改变自己的100件小事 09:32 如何增强“身材自信”? [身材自信] ☀️ 往期节目 * s3e32. 环保旅游,一样可以玩的尽兴!|1128 * s3e1. 一个专为单身女性打造的养老社区长什么样?|1016 ☀️ 本期制作 主播:祝福 文稿撰写:王子诣、祝福 文稿编辑:方可成 后期:曹睿清 运营:周闻晓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14分钟
1k+
1年前

s3e35. 公开艾滋感染者身份的人可以“社会性重生”吗?|1201

☀️ 本期放晴故事 今天是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制定的目标是,到2025年,消除与艾滋病病毒相关的一切形式的污名化与歧视,到2030年,结束全球艾滋病流行。这个目标看起来还如此遥不可及,因为在社会上还存在如此多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人的偏见。 关于艾滋病,你有什么了解?不如,来尝试回答一下这几个问题:你觉得HIV和AIDS是一回事吗?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是同一个概念吗?艾滋病是一种病吗?本期节目,我们采访到了一位100%公开身份的HIV感染者钱小壕,听他讲讲关于艾滋病,冰山之下那些我们看不到的故事。欢迎收听,在节目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也希望我们能够消减对艾滋病的偏见,提高彼此的理解和包容。 [u=u] 图源: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 延伸阅读 * 《U=U中文宣传片》 * 钱小壕的文章:《救助阿伟的一天》 * 帕斯堤同伴群的小红书账号 * 17岁男孩被传播艾滋的劫后余生 ☀️ 改变自己的100件小事 17:44 如何安慰伤心、难过的朋友? * 如何安慰处在悲伤中的人 ☀️ 往期节目 * 310. “冰桶挑战“后续如何了?|1013 * 259. 世卫组织为什么要给猴痘改名?|0728 ☀️ 本期制作 主播:王艺雯 文稿撰写:张紫涵 文稿编辑:方可成 后期:曹睿清 运营:周闻晓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24分钟
99+
1年前

s3e31. 像美术馆的精神病院|1127

☀️ 本期放晴故事 相信很多听众都没有去过精神病院,有病人说,感觉病房更像是一间牢房,而不是卧室。为了建造一个舒适的环境,“医院房间”和11位艺术家一起翻新、重装斯普林菲尔德大学医院里面的一组精神康复住院病房,艺术家和制作人会仔细考虑病房里的所有东西,从颜色到空间配置,再到展示的艺术品,并确保所有作品都符合卫生、安全、耐用的规定,不会给患者带来风险,让这个房间更“人道”。 [hospital rooms] Recovery College改造前后|图源:Hospital Rooms 延伸阅读 * “创造力改善福祉”:艺术改变心理健康病房 * 采访:NIAMH WHITE 和 TIM A SHAW 在医院病房 * 艺术和心理健康慈善机构庆祝 100 万英镑的资助合作伙伴关系,并在伦敦豪瑟画廊举办新展 ☀️ 改变自己的100件小事 8:56 找不到自己的兴趣,怎么办? [图源:人生研究所] 流程图|图源:人生研究所 ☀️ 往期节目 * 291. 如何与压力和平相处?| feat.声东击西徐涛0913 * 349. 如何改善农民的心理健康?| 1207 * 293. 中国大陆一位选书师,有什么特别之处?| 0915 ☀️ 本期制作 主播:王子诣 文稿撰写:张紫涵、周闻晓 文稿编辑:方可成 后期:曹睿清 运营:陳婧怡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13分钟
99+
1年前

番外|怎么大家都有毕业焦虑呀!!

在本期番外中,三位放晴团队的毕业班成员:张紫涵、贾静晗和子诣,还有一位放晴团队的老主播乐延,在录制时一反常态,自爆他们在生活中焦虑的真面目。在本期节目里,你可能会听到这些放晴小土豆们对于申研、找工作、香港物价甚至是未来职业规划的焦虑,以及他们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焦虑的方法(请不要学习!)。 而本期小编也因为想不出番外标题而抓耳挠腮,慌乱之下求助了放晴团队的不靠谱同事,并有了以下对话。 [焦虑番外] 欢迎收听这期关于焦虑的番外,更欢迎你在评论区加入讨论! ###☀️ 时间线 0:30 开场白 5:05 成员自爆焦虑的私生活 14:01 小土豆求职真的这么困难? 20:30 gap year 真的那么可怕吗? 25:35 当我们在谈论焦虑的时候,我们在担心什么? 46:15 焦虑症作为一种疾病 49:08 生活中的可能性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 往期节目 * 番外|广东话特辑:本地生与内地生漫谈陆港差异 * 番外|MBTI欢乐多:哪种人格最适合当记者?哪种最放晴? ☀️ 本期制作 主播:王子诣、李乐延、张紫涵、贾静晗 后期:曹睿清 运营:王子诣 《放晴早安》由「放晴公园」制作播出,是一档以「解困式报道」(solutions journalism)为理念的节目。我们的第三季节目由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科学与创新实践」(CU-ASK)辅修项目支持。

69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