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卡生,《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三联生活周刊》做过许多关于饮品的封面报道,葡萄酒、茶、咖啡,这一次则选择了精酿啤酒。从小圈子里的快乐,到如今街头不时会冒出来的新店,精酿啤酒不仅有了固定的客群,也不断吸引着新的酒客。 究竟什么是精酿?国内从事精酿行业的都是哪些人,他们又因为怎样的契机进入了这一领域?不同城市间的精酿有哪些异同,一些地域特色比如食材、文化元素,在其中如何体现?以及,我们该怎样判别一杯精酿的优劣?“奶茶化”“果汁化”究竟是迎合市场的选择还是偏离精酿理念的歧路? 本期Talk三联,三位记者丘濂、黑麦和卡生会分享他们关于精酿的体会,以及在北京、南京、成都探访精酿厂牌时的诸多见闻。一杯好精酿的答案永远在下一家酒吧,找到那杯属于你的快乐,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时间轴】 01:57 从红酒、咖啡到精酿 02:59 记者们的精酿初体验 06:53 “精酿”这个名字,是怎么定下来的? 08:23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酿定义 17:51 当精酿厂牌被大酒厂收购 19:55 建一座精酿酒厂有多复杂? 26:27 啤酒花的重要 37:18 酿酒这件事,特别理工男 39:00 “稳中带甩”:南京精酿圈的古典朋克 43:48 反对,但几乎每家店都有的“小甜水” 52:40 喝一圈下来,最爱的那杯 56:30 精酿的在地性 1:04:30 酒评风向的变化 1:08:50 尝鲜是消费的巨大动力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苗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奚牧凉,戏剧评论人,国际戏剧评论家协会(IATC)中国分会理事 又到一年诺奖季,从2017年开始,《三联生活周刊》便以封面报道的体量,从“改变世界的人”这一视角,全景呈现每年的诺奖颁布时刻。 为什么我们还要关注诺贝尔奖?那些被给予褒奖的技术与发现,又和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有哪些联结?即便是我们更容易接触的文学奖,在近些年的影响力也逐渐式微,“跟着诺奖去读书”,不再是我们翻开一本书的直接动力。我们也好奇,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诺贝尔奖的评选,是否也和整个世界一样,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一次,主笔苗千得以重返斯德哥尔摩。作为连续报道诺奖多年的科学记者,苗千在现场观察到了哪些有意思的细节,又感受到怎样的变与不变?对于专注文学奖报道的记者孙若茜而言,“颁给一名中国作家”的传闻又如何影响着他们的报道进程?这些故事,会在本期节目中一一讲述。同时,我们也邀请了戏剧评论人奚牧凉,听听在戏剧人眼中,如何看到今年诺奖的选择。 【时间轴】 01:35 七年了,为什么我们还在写诺奖的封面? 04:13 为什么今年重点关注了生理学/医学奖? 14:40 不等了!诺奖的改变原因何在? 20:12 诺奖是我们关注陌生领域的一个契机 24:02 理性与玄学的博弈:真颁给了中国作家怎么办? 28:12 戏剧圈内已经把福瑟当作准诺奖得主很多年了 29:27 提给文学奖评委的一个问题 35:32 创作小说反响平平,创作戏剧却名声大噪? 41:01 福瑟的戏有多难排? 46:13 艺术评价如此高的戏剧/文学,和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 51:22 下一个获诺奖的剧作家,会等很久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嘉宾 | 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假期说结束就结束了,又要开始面对工作,面对日常生活里一个个随时可能爆发的崩溃瞬间。保持内核稳定,似乎是当下年轻人们的一种奢求。我们总在期待拥有一种波澜不惊处世从容的能力,但焦虑、内耗则成为生活的常态。 为什么现在我们更想要一种“内核稳定”的状态,而越来越不愿意接受心理与生活的波动?社交媒体对于生活方式的左右,是否也放大了这种焦虑?执着于追求“内核稳定”本身,是否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应该追求情绪的稳定,还是说容许自己有不稳定的状态,接受自己“发疯”,但内心与自己达成自洽,是一种更好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当我们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情绪问题的时候,该如何排解乃至求助? 本期Talk三联,我们想试着聊聊关于“内核稳定”的话题,并从各自的角度,分享一些值得一试的方法,欢迎收听~ 【时间轴】 01:28 为什么要讨论“内核稳定”? 05:21 之前也没告诉我,生活是这样式的啊?! 19:02 我们应该胡思乱想吗? 23:52 “内核稳定”真的是一种好状态吗? 26:13 做情绪稳定的大人,还是该发疯就发疯? 32:01 记者们是如何面对截稿ddl的? 37:30 当心里出现问题,有时候很难迈出求助的一步 42:44 解决方案:喝奶茶、保持运动还是多花时间和自己相处? 【节目中提到的书单】 《别胡思乱想了:停止精神内耗的23个方法》:过度思考是造成不快乐的最大原因。《别胡思乱想了:停止精神内耗的23个方法》这本书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经历:如何陷入的耗费精力的困境,以及在焦虑和压力陷阱中失去理智。帮助你重塑大脑,控制思想,改变心理习惯。该书还提供科学方法,以改变你的思维方式,通过结束恶性思维模式,停止沉迷于过去和消极思考,不再自我贬低。不再有过度思考的不眠之夜。让你从过度思考中解放出来,努力活在当下。 《简单心理:向内看见》:我们时不时处在各种各样让人纠结的痛苦里。你是否高敏感、低自尊,经常负面幻想、自我苛责?你是否有拖延症,经常抑郁、焦虑,还有一定的强迫症?你是否被家所伤,习惯讨好别人,还时不时还被PUA?该书在温尼科特诗意的描述之上,沿着人出生后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脉络,从人们在心理咨询室里讨论的困境和痛苦感切入,在每个议题上,讨论它们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以理解自己、理解家庭、理解人际关系,理解性别和亲密关系四条路线,来切实解决你生活和生命中遇到的诸多困境。 《如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成年人的崩溃都是默不做声的,逃避和压抑情绪已经被默认为“成熟”和“情商高”。然而,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中,人很容易有抑郁、焦虑倾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身体疾病。 压抑和控制并不能让负面情绪真正消失。每种情绪其实都代表着不同的心理需求。比如,愤怒是在我们面对伤害和威胁时,进行自我保护的需求;嫉妒是当我们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时,想要提升自我的需求…… 在这本书中,情绪管理专家清流结合多年经验总结,从专业心理学角度阐释了各种情绪的起因、表现和管理办法,教我们如何与情绪温柔相处,做情绪稳定的成年人。同时,也帮助我们学会如何理解和接纳他人的情绪,以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在刚刚过去的暑期档中,《长安三万里》成为现象级的国产动画电影,在收获好口碑的同时,也将那一群才华横溢的盛唐诗人重新带回我们的视野。而这其中,李白依旧是那个最为璀璨的明星。 那些诗句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留下这些旷世诗篇的李白究竟是怎样的人,我们似乎依旧陌生。长安城里的高光时刻只是人生一瞬,在“诗仙”名号的背后,李白又度过了怎样的人生?而那些因李白而名流千古的胜地,在如今又是何种面貌? 本期Talk三联,三位参与此次“李白地理”写作的记者张星云、陈璐和肖楚舟,将为大家分享他们在地理寻访中所看到的诸多故事,在历史与地理的交错中,讲述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李白。 【时间轴】 01:21 从《长安三万里》到《李白地理》 05:25 作为e人的李白 10:17 四川江油:由胡入汉 18:07 湖北安陆:酒隐十年 26:17 唐代的漫游,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吗? 30:02 安徽宣州:天门山、丹道、桃花潭 38:47 三处李白墓 45:53 被李白写出名的那些名胜 54:11 今天,我们该怎样讲述李白?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吴淑斌,《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职业教育,是《三联生活周刊》近年持续关注的话题。此前,我们曾推出过三期封面报道,这一次,记者们选择了三所非一线城市的职校,想要了解在更强调实用与“即战力”的环境中,职业教育是如何开展的。 作为一所职业学校,如何打通学校与职场之间的壁垒?在如“产教融合”“校企孪生”的模式下,学校该怎样把握其中的边界?而从教师的角度,他们是否能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目前就读于职校的学生们,又会如何看待自己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当一个行业的风口逐渐过去,相关的职业教育又将何去何从?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参与本期杂志撰稿的记者黄子懿、张从志和吴淑斌,聊聊他们在三所职业院校中所了解的故事,以及这些学校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 【时间轴】 01:47 为什么用四年时间持续关注职业教育? 07:14 培养创业人才的义乌工商职院 12:14 深藏山中的贵州盛华职院 18:57 向小微企业看齐的山东威海职院 23:11 “让学生到市场里面去做实践” 26:12 创业学院的老师,真的都开过淘宝店吗? 32:00 “上课就是上班,老师就是经理,业绩就是成绩” 40:43 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两个要点:绩效与职称 47:27 面向市场的改革,作为教师该如何适应? 52:42 边界的把控:“产教融合”还是“校企共谋”? 58:56 今天的职校学生什么样? 1:14:41 盲人学院里,除了按摩还在教什么?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 主播 | 孙艺,《少年新知》编辑 嘉宾 | 闫志,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原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三联中读《大英博物馆的观看之道》主讲人 学生不爱上历史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觉得历史枯燥的孩子们大概会问,历史跟我有什么关系?历史不就是死记硬背吗? 但是,如果我们脱离应试教育的模式,历史会不会呈现出不同的模样?比如像侦探一样,从不同的面相接近历史的真相;比如做一名回望者,站在当下,去审视和比对历史;我们甚至可以从历史的多重可能性中,获得对抗现实焦虑的力量。 【时间轴】 03:22 闫志的历史启蒙读物——《少年科学画报》 07:42 考古学不是说把遗址里的东西挖出来,就 OK了 13:05 历史,怎么成了“枯燥排行榜”第一的学科? 15:38 应试教育下的历史,成了“答题”而非“思辨” 19:38 如何由“兴趣”向真正的历史学习过渡? 22:50 在隐匿的话语下,发现历史的流动 25:55 真相只有一个,但历史的面相有许多 28:35 历史学家,是侦探又是小说家 36:11 只有理解了现实,我们才能够去理解历史 42:17 了解历史,可以给心灵带来一点安慰吗? 45:48 闫志老师的历史小说推荐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杨璐,《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新消费研究者 嘉宾 | 殳俏,作家、编剧,悦食中国文化项目创始人 嘉宾 | 阚欧礼,捌比特咖啡创始人 认识一个地方的方法有很多,用眼睛、用脚,或者用舌头。在大城市“脸谱化”的今天,从食物进入,就成为认识一座城市更为亲切、有趣的方式。当然,在生活越来越便捷的当下,除了去下馆子,外卖食物也成为一种新的选项。工作、居家、出差、旅行......通过外卖,我们与食物产生联结,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为外卖所改变。 不过,外卖只是在我们不想、不便出门的时候,送一份吃的上门这么简单吗?转换思路,外卖还有非常多的功能等待发掘。在许多被戏称为“美食荒漠”的城市里,如果认真寻找,也能发现“绿洲”,外卖就可以是那座桥梁。“会点外卖”逐渐成为现代都市人的刚需技能。而对于一家提供美食的小馆,外卖距离的增加,也许就能帮助它们实现更好的发展。 美团外卖“必点榜”是以城市维度展开的高品质外卖榜单,由行业专家甄选全城TOP品牌,实现25公里全城配送,让用户“发现更好吃的外卖”。9月21日,必点榜在北上广深成五城之外新开十城,覆盖广东、江浙、长沙、重庆等重点地区,为更多用户提供高品质的“精选好外卖”。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了作家、编剧,悦食中国文化项目创始人殳俏,捌比特咖啡创始人阚欧礼,以及长期关注消费领域变化的《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记者杨璐。三位好吃、会吃的“外卖重度用户”坐在一起,将聊聊为什么大城市纷纷患上了“美食荒漠”病?老饕们是怎么挑选餐厅的,以及又有哪些外卖高阶玩法?我们想通过对话,探讨美食和生活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外卖升级获得更优质的生活体验。 【时间轴】 00:06:42 大城市纷纷患上了“美食荒漠”病? 00:09:00 “地胆”开路,猎食有数 00:16:15 网红餐厅像复制粘贴一样遍布上海 00:21:05 遇到美食,i人老饕也变e 00:21:46 身为老板,有哪些大城市点外卖的秘籍? 00:24:38 从餐具升级到远距离配送,外卖升级让美味和体验同时提升 00:31:19 高端餐厅送外卖,变得越来越普遍 00:41:35 美团外卖“必点榜”,为用户提供更多高品质的精选好外卖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刘华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物学文化倡导者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赏花、观鸟、捕蝴蝶……你入过哪些“自然探索”坑?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频发、大众生活高度焦虑化,“回归自然”已成为一种热门趋势。人们希望在一草一木中,重寻内心的宁静,而这,实际上就是“博物生活化”的概念和意义。 你还记得儿时的那一方自然小天地吗?家乡的土地上生长着怎样独特的花草树木、飞鸟鱼虫?其实,博物并不在远方的抽象探险中,它恰恰就在我们身边的日常。逛菜市场挑拣蔬果是一种博物,公园观鸟、郊区钓鱼也是一种博物。当你慢慢与周围不同的自然生命建立起认知联系,重逢的惊喜会等待着你,在春天相遇冬天飞走的鸟,在异乡看见故乡的蝴蝶;奇迹也会在平凡中绽放,诗经中的植物“跨越时空”来到家中的小院,昆虫的色彩为艺术作品带来崭新的生命……博物的日常,美好而治愈。 本期Talk三联,我们将跟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老师,以及参与本期杂志撰稿的记者丘濂、陈璐,一起走进“博物”的大门,发现生活中的那些可爱时刻。 【时间轴】 00:02:05 编辑部楼下的绿化带里,有这么多植物可以吃? 00:06:09 为什么要把博物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00:09:42 “博物”与“博物馆”的关系 00:11:57 童年回忆:银河般浮动的萤火虫 00:14:36 “在地博物”与“博物教育”的价值 00:24:36 观鸟和看蝶,哪个更有意思? 00:27:55 为什么“动物掌握空间,植物掌握时间”? 00:33:13 城市栽种什么植物,要考虑“挑食”的动物们 00:37:10 观蝶的乐趣超出想象 00:41:03 蛾子的美,居然完全不输蝴蝶 00:50:50 喜欢博物,就是不断入坑的过程 00:54:56 补齐博物学知识,需要从身边开始 01:09:06 博物的目的,是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刘华杰老师在编辑部楼下的发现】 【节目中提及的书】 《彩虹尘埃:与那些蝴蝶相遇》,[英] 彼得·马伦 《林间最后的小孩》,[美] 理查德·洛夫 《窗外飞过一只鸟:如何成为一个观鸟者》,〔英〕西蒙·巴恩斯 【节目中提到的识蝶软件】 文浩识蝶:www.butterflyai.cc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主播 嘉宾:苗炜,人称“苗师傅”,作家,前《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原《新知》杂志主编,“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主播 写作一直是许多孩子的“老大难”。有的人没有动力写,有的看了题目不知道怎么写,心里有想法却表达不出来,还有一些小朋友,写作“花活儿”太多,显得油腻…… 在这期节目里,作家苗师傅和《少年新知》主编陈赛一起聊了聊少年写作的那些事儿。少年的写作最好“言文一致”,就是怎么说话就怎么去写。写作的内容应该来自于生活,和对人与世界的思考,并且能与阅读紧密相连。 (本节目内含少年写作练习的锦囊妙计,随机掉落,请不要错过!) 【时间轴】 02:58 苗师傅:我不喜欢少年们写虚构的题目 04:01 写作上的任何训练都应该建立在言文一致的基础上,他怎么说话就怎么去写 10:27 中文已经这么难了,如何进行最低限度的写作训练? 18:46 “看了2022年全国卷作文题,我不知道该怎么写” 20:36 中文有一个特别大的“毛病”——说话曲里拐弯的 22:18 高考作文题VS托福写作题 24:56 我始终觉得,写作跟阅读能够紧紧连在一起才是好的 28:13 写作这件事情是不能教的,才华是教不出来的,但是它可以被唤醒 29:24 苗师傅:我如果教孩子的话,我会要求他中英文写作是同步的 33:04 语言是一种工具,英文是这样,中文也是 39:51 “写作课最害怕的——他不愿意写,怎么办?” 43:15 “老师最喜欢的就是那种好词好句堆出来的,但我觉得很没意思” 46:06 我们的写作,要像乔峰打太祖长拳一样,清晰而有力量 53:13 天下文章一大抄,关键在于怎么“抄”? 01:02:37 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去认识人,认识人的复杂性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大家好,三联中读特别策划了一档付费播客专辑《何为大学——从校园到社会的理想与现实》,即日起在小宇宙平台上线。 提起大学,高频关键词是:青春。年轻的我们在这里汲取营养、快速成长,收获蜕变。正如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教育,就是让一个人成为更好版本的自己。” 然而,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正在学习或者即将从校园步入社会的你,或许有憧憬,也有疑虑:大学的核心气质究竟是什么?怎么平衡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学的专业偏理论,毕业了能找到好工作吗?是该“躺平”还是加入“内卷”?应该考研还是直接就业?从校园到社会,从象牙塔的理想到现实,年轻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在这个开学季,我们特别向大家推荐这档节目。节目中,《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陈赛,将与4位高校学者: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教授訾非,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首届“科学探索奖”的获得者刘颖,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教授姜宇辉以及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周飞舟,从心理学、生命科学、哲学、社会学等维度,为正与这个世界发生碰撞、或许深感困惑的年轻人们,提供一种思索人生命题的新范式。 本专辑一共5期内容,定价29.9元。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何为大学”,订阅收听。
主播 | 高一丁,三联中读内容编辑 嘉宾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现代都市语境下,“流动”几乎已成为一种常态,当我们谈起“老家”,说到“归乡”时,那些翻涌起伏的复杂情感背后,实际指向的是怎样的社会心理与历史变迁?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固守、迁徙与定居,新生与死亡在这片土地上匆匆来去,一部分人仍然世代生活在恒定的地方,而一部分人的老家似乎已逐渐成为一个遥远而模糊的剪影。 老家的概念还会存续多久?在当下,断裂与遗失的那些节点之间,应如何丈量我们与老家的距离,重建与老家的精神链接?或者,在其他情感供给充分的情况下,老家是否仍然具有不可替代,需要重建链接的必要性?而在未来,我们又将从什么意义上来定义老家的价值? 本期Talk三联,我们邀请到记者魏倩、刘畅,回顾跟着人类学家重回老家的所见所闻,追溯自身生命轨迹中的老家记忆。 本期节目已入选豆瓣播客2024新春精选推荐活动,欢迎前往豆瓣订阅收听~ 【时间轴】 02:06 由“吴谢宇案”引出的选题方向 08:24 大家老家都是哪里的? 14:07 “老家”的标准是什么? 19:23 老家可以带来哪些“好处”? 26:02 留在老家的朋友,有着完全不同的进度条 29:54 宗族社会,如何造就“同乡同业”? 44:43 宗族共同体的限度在哪里? 47:58 为什么我们想要断亲? 51:48 在生活的城市里,如何与老家建立连结? 【新刊速递】 如果你对本话题感兴趣,可以扫码阅读/收听本期《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陈赛:《少年新知》执行主编 吴思:《少年新知》编辑 【嘉宾】 卢冶: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中读《卢冶·推理的盛宴》专栏课程主讲人 孩子一看侦探小说就停不下来,这可怎么办? 侦探小说都是“杀人放火”,孩子能看吗? 反正未来也不做侦探,看侦探小说有什么用? …… 在这期播客里,三位侦探小说迷聚在一起聊了聊她们和侦探小说的过往。你也许会发现,侦探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术”,是哲学家、心理学家、调查记者、艺术史学家……各行各业都需要的精神、习惯和意志。如果你有一颗侦探之心,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有趣的谜题等待着你。 预告:本节目有大量侦探小说推荐,准备好随时吃安利吧! 【时间轴】 03:00 陈赛小时候读的武侠侦探小说:《楚留香传奇》《雪山飞狐》 04:30 卢冶的侦探小说启蒙作品:警察出版社的《一分钟推理破案故事 》 11:45 侦探的视角:盲点、裂隙、阴影 ,“狗为什么不叫” 14:15 巫鸿:美术理论界的福尔摩斯 21:30 侦探小说也不一定是刑事案件,也有清淡的日常推理小说 26:50 吴思的侦探小说初体验:小学课外班的同学在课桌下偷偷翻《福尔摩斯》 29:30 “只有成为福尔摩斯的这样的人,才能有偏科的权利” 32:30 侦探能不能谈恋爱? 35:50 本格派VS硬汉派:给自己的朋友圈做个侦探人格测试 42:45 东野圭吾《新参者》,最喜欢他故事里的人情味 44:30 对于“孩子能读什么样的侦探小说”问题的一些思考 51:10 为了避免模仿犯,侦探小说中都会设置bug 57:45 日本三大推理漫画 01:00:50 卢冶大力推荐:G·K·却斯特顿的“布朗神父系列” 01:09:40 这期的《少年》杂志,可能是孩子们读起来最有热情的一本 三联中读播客专辑《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已上线~在这个专栏中,《少年新知》执行主编陈赛将与5位青少年心理和医学专家,包括徐凯文博士、陈祉妍教授、刘文利教授、宗春山教授、易嘉龙医生,就教育内卷、社交隔离、性教育、校园霸凌、抑郁症等话题展开对话,共同探讨青少年可能或正在遭遇的压力困境,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方法,引导家长去观察、探究、感受孩子的情绪。欢迎搜索“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一键收听~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