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别嘉宾】 罗新,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有《月亮照在阿姆河上》等 杨潇,记者、作家、背包客,著有《可能的世界》《重走》等 【本期特别主播】 杨大壹,《文化有限》播客主播 对于很多人来说,当自己被困在固态坐标里,身体与灵魂的行走就成了最简单的抵抗,人们期待在流动中找到新的人生价值感和可能性。 在本期节目里,我们特别邀请到《文化有限》播客主播杨大壹,对话北大历史系教授罗新和作家杨潇,从「行走和阅读」展开一场和时空的对话:罗新老师分享的“特种兵式考古”故事,“文献会让我们展开浪漫的想象,现场却不会”;杨潇老师的“漂流哲学”,物件是时光的漂流瓶,还有“书式漂流”,流动的图书馆会让随机的偶遇变得更加宝贵…… 423世界读书日,三联携手亚朵集团旗下系列酒店全天候免费开放的流动图书馆竹居,以“行走的图书馆”为主题,举办领读计划,分享他们在旅途与阅读中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故事。 视频版访谈于4月23日在三联生活周刊视频号、@亚朵ATOUR 公众号同步上线。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积极留言,来评论区聊聊你的「行走书单」,我们会从小宇宙app和三联中读app的节目评论区,各抽取两位听友,分别赠送亚朵竹居限量周边“掉书袋”mini书1个、“行走的图书馆——跟着文字去远方”主题书单随机书籍1本(《可能的世界》作者签名版、《从大都到上都》作者签名版也在随机书单中),更多福利请关注本期评论区。 2025年4月30日12点留言截止,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把世界走成一本流动的书。 【时间轴】 04:26 罗新:“对于写作者来说,走是最容易的,写是最难的” 15:10 杨潇:面对真实的海防VS西南联大的文献记录,“我们在历史里跨栏” 19:02 漂流,可能是给一个故事带来真正魅力的部分 26:54 研究大运河的纤夫拉纤靠左还是靠右,“在阅读当中寻找解释” 31:55 旅行和旅游,嘉宾们的定义有什么不同? 35:37 烟花下的华北大地:当我们能发出自己的光,“那就是旅行而不是旅游” 39:59 人与人、不同文明和国家之间,将一个非常微小的善意释放出来,连接彼此,保存美好的时刻 42:47 杨潇“在××读××”,让阅读和空间产生同频共振 1:19:35 纸书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有限性 1:21:26 流动的图书馆,“把自己交给偶遇” 【延展阅读】 海防市:越南北部的沿海城市,湘黔滇旅行团海路途径的重要城市之一。 《西南采风录》:作者刘兆吉,30年代末西南地区歌谣的选集。 保罗·索鲁:美国旅行作家和小说家,著有《在中国大地上:搭火车旅行记》等。 《游隼》:作者是[英] J.A.贝克,它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只鹰的书。 雷沙德·卡普钦斯基:波兰记者、作家,著有《与希罗多德一起旅行》等。 —————— 【本期福利】 本期节目为亚朵竹居的系列IP活动“领读计划”第十四期,感谢亚朵竹居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 亚朵竹居是亚朵集团旗下遍布中国的全天候开放流动图书馆,创立至今已经在全国拥有1600+线下空间,总藏书逾100万册。亚朵竹居一直坚持免费向酒店住客和周边的社区居民24小时免费开放借阅,并且支持异地归还。 为讲述城市人文故事,亚朵竹居在线下沙龙的基础上打造阅读活动“领读计划”,邀请作家、学者等文化名人等来到竹居空间领读,围绕城市记忆,挖掘城市历史脉络、建筑地标、人文景观,分享真知灼见,打造城市文化发生地,传递不止于阅读的温度,用阅读连接人与城市,连接人与更大的世界。 罗新在亚朵竹居 亚朵竹居携手三联 推出“行走的图书馆——跟着文字去远方”主题书单 本期节目专属福利: 扫码注册亚朵会员,即可领取住宿优惠券,并可免费借阅本期主题书单及更多好书,支持异地归还(或点击文字链接); 除书单外,亚朵竹居还打造了“深睡食粮主题菜单”,在参与活动的门店客房订房入住即可体验,用一份摸得着的精神食粮,为紧绷一整日的神经进行深度按摩。详情可关注@亚朵ATOUR 微信公众号及@亚朵 小红书 查看。 编辑/天健 音频制作/张译丹 配乐/Jusqu'à Grand-Père - Auspicious sign Kryust - First Light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夏杰艺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今年1月,一只名叫“艾特”的阿拉斯加犬在直播洗澡时死亡,让拥有 1600 万粉丝的网红训狗师潘宏,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事件发生后,网友翻出潘宏发布的视频,认为他长期使用暴力训犬手段吸引流量。一时间,网红潘宏到底是训犬还是虐犬的讨论在互联网上发酵,潘宏也因此被举报停播。 今年的3月,《三联生活周刊》记者夏杰艺到潘宏的训犬园区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采访了其中的很多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了这位网红训狗师的发迹过程和互联网运作手段。 本期节目里,杰艺为我们讲述她所了解到的“潘宏训犬宇宙”。 当 “训犬” 变成一场收割流量的表演,在“大型真狗秀”背后,互联网放大了哪些善与恶?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宠物与人类的关系?在控制/被控制与驯服/被驯服之外,是否存在另外的人宠交流方式? 【时间轴】 00:01:05 潘宏“虐狗风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00:04:37 网红训狗师潘宏:“就像在扮演漫画中说一不二的黑老大” 00:10:18 被包装后的暴力:“火龙果心肺复苏”“放风筝高空掉落” 00:14:00 现实中的潘宏是怎样的一个人? 00:21:52 潘宏的“训犬宇宙”,一场大型真狗秀 00:24:02 把狗狗送给潘宏的主人们是什么样的人? 00:28:45 潘宏的园区,只收“恶犬” 00:32:52 普通粉丝为何能接受暴力训狗方式? 00:40:50 销售314万斤狗粮的白城纳税大户 00:43:36 网红小狗艾特之死,是一场意外吗? 00:52:28 动物行为学专家“阿尔法狼”理论早被证伪,暴力只会制造病态动物 00:56:43 现代宠物流通体系在生产“病态小狗” 00:59:51 杰艺的一次正向驯犬体验 01:03:29 我们对待宠物,应该“驯服”还是“理解”? 相关延伸 文章丨千万粉丝网红虐狗争议:流量世界里的“恶犬集中营”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 《现场!现场!》是一档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记者主理的,关注社会新闻现场的播客。 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丨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嘉宾 | 袁越,人称“土摩托”,《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 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 本期封面报道:《燃烧的地球》 合法合规的“放火烧山”是怎样的体验?今年植树节前后,“土摩托”袁越在美国堪萨斯州东部的孔扎草原上体会了一次。而这种被称作“计划火烧”的活动,其实也是维持生态平衡、减轻野火危害的一种手段。 由野火蔓延而成超级大火的威力有多强?在今年年初的美国洛杉矶大火、3月的韩国东南部山火中,我们已经有所领教。其实从进入21世纪以来,超级大火变得愈发凶猛,我们对于火这样一种自然现象,以及它对于生态环境的意义,也需要重新认知。 本期节目,我们请土摩托聊聊“放火烧山”的经历,以及他关于“火”的一些新知。对于自然生态来说,火究竟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种超级大火变得越来越凶猛?在大火频发的新闻背后,又有哪些我们不曾意识到的变化,正在发生? 【时间轴】 01:01 为什么要关注“超级大火”? 04:42 在洛杉矶大火现场,看到哪些不同寻常的细节? 07:36 “超级大火”的推手之一:愈发强烈的“水文气候暴击” 09:34 为什么对当地人来说,房子都烧没了并不是件坏事? 14:15 其实,火并不是一种“自然”现象? 17:05 火对于生态平衡来说,意味着什么? 22:05 最喜欢火的生命,为什么是草? 31:17 计划火烧:一场布置缜密的放火烧山 38:46 烧秸秆和“计划火烧”是一回事吗? 42:12 国内也需要进行“计划火烧”吗? 46:09 如何用更科学的态度,看待自然中的力量平衡? 【图集】 计划火烧三人组,其中一人负责点火,一人负责灭火,一人负责驾驶储水车(袁越 摄) 计划火烧的收尾部分,火借风势越烧越旺(袁越 摄) 【延伸推荐】 专题 | 土摩托看天下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嘉宾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黑麦,《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主播 | 高一丁,《Talk三联》编辑 ※ 本期封面报道:《中国新特产》 “土豆、辣椒、西红柿,其实都是‘海外物种’”。这样的内容已经算不上什么冷知识,但当鱼子酱、抹茶、和牛等刻板印象中的海外高端食材,也开始实现大规模国产,并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占有更多份额时,发生农牧业的变革,似乎在餐桌上变得更为直观。 这些“洋食材”,是如何成为新晋“土特产”的?它们的品质如何,是否能作为一种平替?当“进口”变成“国产”,是不是就能把价格打下来了?而在贸易战、关税战日渐焦灼的环境下,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又该如何规划它们的未来? 本期节目,我们想聊聊和吃有关的故事。虽然这些高端食材和我们日常的餐桌,还有一些距离,但发生在这些领域的变化,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时间轴】 01:09 哪些产品属于“中国新特产”? 04:03 和原产地相比,国产食材吃起来有差别吗? 10:46 国产的鱼子酱生意,是怎么做起来的? 16:15 把绿茶磨成粉,就是抹茶了吗? 20:33 和牛国产背后,是一条庞大的产业链条 28:50 谁在消费“中国新特产”? 35:57 “贸易战”会影响“新特产”出海吗? 41:34 国产鱼子酱能做大,和饮食偏好也有关系 46:14 为什么鱼子酱一定要拌盐? 50:33 在哪里可以吃到这些“新特产”? 【延伸推荐】 EP160 在义乌、青田和兴隆,如何吃遍全球?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覃思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2025年2月,美国加州艺术学院一名23岁中国大四女学生在其校外公寓不幸遇害,警方公布的犯罪嫌疑人是一位20岁左右的亚裔男性,但嫌疑人身份至今成谜,网上出现了许多有关受害者私人生活的讨论,引发"完美受害者审判",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留学生海外留学生活和安全问题的关注。 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周刊记者覃思,她采访了受害者的同学、朋友和许多有关相关海外留学经历的同学,在他们的口中,加州艺术学院是怎样的一所学校?为何会引发艺术自由异化的讨论?当未成年留学生在外留学,他们的安全问题如何被保障? 这起案件背后还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社交媒体扩大了个人隐私的暴露程度,身在其中的年轻人该如何自处?教育的本质是自由,自由的边界又该如何维护。 【时间轴】 00:01:15 案件聚焦:黄金48小时的信息迷雾 00:07:59 出现在庄梦寒身边的危险男性 00:11:04 双面生活:“自由”背后的孤独 00:16:08 加州艺术学院:充满混沌、冒险体验的乌托邦? 00:22:48 “你好,新世界,我重生了” 00:27:41 当女性解放碰触危险的边界,还是解放吗? 00:35:49 面对这类案件,记者如何权衡信息的暴露程度? 00:39:22 面对新世界,海外留学生融入之难 00:45:47 当海外留学生遭遇危险,应该从哪里需求帮助? 00:54:01 留学监护人,真的能帮到留学生吗? 【相关延伸】 数字刊丨23岁留学生在美遇害:危险的边界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 《现场!现场!》是一档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记者主理的,关注社会新闻现场的播客。 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丨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主播 | 吴丽玮,《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李晓洁,《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2025年3月17日,备受关注的北京首例宠物中毒刑事诉讼案第六次延审审限到期,案件的发生要追溯到2022年,与Penny相伴13年的西高地小狗Papi在遛弯时被毒害,之后同小区内,包括Penny在内的共11位受害犬的主人进行报案,刑警介入后,在五只尸检的狗狗中,发现了剧毒化合物氟乙酸,2023年1月5日,朝阳区人民法院以故意投放危险物质罪正式立案。 案发后,Penny辞职、自学刑法,在各个平台持续发声,开始与投毒者进行漫长的司法较量,800多天为爱犬追凶,这起案件也成为北京第一例走到刑事诉讼的宠物中毒案,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李晓洁,她在这起事件的采访和报道过程中,对Penny以及事件涉及到的司法、市政管理以及宠物价值议定等相关社会话题进行了讨论。 在司法体系中,如何界定宠物的生命价值?养宠人的责任应该如何规范?当“毛孩子”成为了家人,法律与社会是否已经准备好?更多内容,欢迎收听本期节目或购买《三联生活周刊》,以及在三联中读app阅读数字刊。 【时间轴】 00:03:48 北京首例宠物毒杀刑事公诉案:五只被尸检的狗体内查出化合物氟乙酸 00:06:40 Penny:为爱犬自学刑法与投毒者缠斗了800多天 00:10:20 从民事侵权到刑事立案,这起宠物毒杀是如何定性的? 00:17:35 中国现有法律并没有针对宠物毒杀的具体条例 00:21:45 2003年后,《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未再进行过修订 00:24:55 国外的相关条例:“狗狗的问题,最终是养宠人的问题” 00:26:28 司法上宠物价值的界定困境 00:31:32 寻找投毒嫌疑人张建华的具体信息 00:38:06 “相比北京,上海对宠物更友好一些” 00:47:01 案发两年多以后,11名受害者的生活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00:53:47 2024年中国宠物数量首次超过4岁以下婴幼儿总量 【相关延伸】 数字刊丨一桩数次延审的宠物投毒案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 《现场!现场!》是一档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记者主理的,关注社会新闻现场的播客。 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丨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主播 | 覃思,《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张从志,《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李晓洁,《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刘畅,《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 本期封面报道:《人形机器人,来了》 从宇树科技的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开始,一股前所未有的人形机器人热潮袭来。在网上传播的视频里,机器人已经能像人一样走路,跑步,甚至能翻跟斗,骑自行车。很多人也开始期待机器人在养老领域的应用,科幻作品中的生活场景似乎就在不远的将来。 但同时,也有许多质疑的声音存在,认为在现阶段讨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还为时尚早,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层面,乃至技术的底层逻辑,都还有非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更不用说在伦理层面的漫长论辩。 本期节目,我们想聊聊和人形机器人有关的话题,这股围绕人形机器人所产生的热潮,是春晚等活动带来的现象级爆火,还是真的出现了重要的技术转折点?在热潮之下,这个领域里正在发生什么,哪些人在参与其中。以及,为什么一定要造出“人形”的机器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执念,还是基于现实的考虑?2025年的我们,距离一个科幻作品中的世界,究竟还有多远。 【时间轴】 01:01 如何看待从春晚开始的人形机器人热潮? 06:22 今天的人形机器人研发,都在做些什么? 11:54 对机器人来说,为什么叠衣服、拉拉链这么难? 17:38 为什么一定要做成“人形”? 23:17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于人形机器人研发意味着什么? 31:21 “真机派”VS“仿真派”:训练数据从哪里来? 39:14 谁在为人形机器人买单? 42:19 我们距离机器人养老还有多远? 46:14 无法解决的伦理困境:如何看待人形机器人的自主性? 【延伸推荐】 EP125 什么?人工智能也要对齐颗粒度了…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肖楚舟,《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孙若茜,《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驳静,《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 本期封面报道:《看见更年期》 谈论更年期,似乎总是一件有些“困难”的事情。这种困难在于,它天然有很多涉及个人隐私的领域,关于性,关于身体的隐秘变化,让人们有些“羞于启齿”。同时,我们关于更年期的认知与知识储备,又似乎不那么充分,而更年期在每个人身上的体现,也都千差万别。 但作为每位女性都会经历的一段人生旅程,我们又需要用更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去了解在此期间,女性身体所发生的变化与应对之道。这并非一种属于少数人的、隐秘的“疾病”,而是需要被更大声、更自然地去讨论的公共话题。 本期节目,我们想好好聊聊更年期。那些正在经历更年期的女性,是怎样的女性群体?不同生活环境、社会阶层的女性,在如何面对这个共同的人生阶段?在关于性的问题上,又会有哪些新的认知?从医疗的角度,我们又可以做些什么? 【时间轴】 00:51 更年期初印象:从妈妈那里“继承”的卫生巾 06:34 从性的角度去聊更年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11:32 农村女性的更年期,是更为特殊的困境 23:31 更年期的女性,如何建立新的社交圈? 34:21 更年期没有标准照,每个人的症状都各不相同 40:02 关于雌激素,究竟应该什么时候补? 55:18 更年期是开启人生下半场的契机 【延伸推荐】 播客 | Women's Health 万象更新 多一种生活15 | 被忽视的女性之痛:北大医院教授的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PMS全攻略 EP130 女儿和妈妈的故事,总在干涉与爱之间徘徊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主播 |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佟畅,《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2月10日晚,一则“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祈福高中教师唐毓文涉嫌性侵未成年学生符月华,导致其长期抑郁并最终自杀身亡”的举报消息在社交媒体流传,引发了广泛关注,在家属公开举报的第二天,警方认定举报部分内容属实,对唐毓文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立案侦查。 被举报者唐毓文,曾担任校学生发展中心主任,并多次获教育部门嘉奖,2017年,15岁的符月华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祈福高中,分班后,唐毓文成为她的班主任,2025年1月17日,患有重度抑郁症的符月华自杀身故,她的亲属在整理遗物时发现唐毓文利用其教师身份和职权,对符月华情感操控、侵害,以及言语威胁和身体暴力。 本期节目,《三联生活周刊》记者佟畅去往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接触到了受害者符月华的家属和同学,对事件的更多细节和背景进行了还原。正如《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所记录的一般,是一个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符月华在高中时都经历了什么?唐毓文如何利用教师身份进行侵害和恐吓的?当受害者遇到此类事件,该如何自救?未成年需要怎样的情感支持体系? 【时间轴】 00:01:39 花季女孩为何烧炭自杀? 00:05:52 高二时,符月华已经出现抑郁症 00:06:15 一张“道歉信”小纸条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00:09:17 “唐老师”到底是什么人? 00:12:35 “老唐”的另一面:晚自习“他突然摸过来贴住了女生的手” 00:16:58 2019年9月,隐秘关系的发生 00:23:50 父母察觉到一些迹象,但什么都没有问到 00:28:13 日记里写道:“看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之后,我就回想起春冬时期公园的湖,浑浊的鼻涕般粘稠的绿色胶体,浮着黏腻的青苔与水藻、蜉蝣在池中跳跃,一片即便我十分想要自杀,也不想选择的场地” 00:34:28 当未成年受到侵害,心理防御机制让她们“爱上老师”才能自洽 00:39:37 经历了摧毁性的伤害后,符月华没办法再像“正常的少男少女恋爱” 00:43:01 一次班级群的主动举报 00:47:52 “作恶的人,却好像一直独善其身” 00:49:19 休学后,符月华难以重建的生活 00:56:13 什么样的系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样的问题? 01:02:46 记住!“错的不是你,而是加害人” 【相关延伸】 文章丨被隐秘侵害之后,一个女孩的陨落 编辑/天健 剪辑/译丹 ———————— 《现场!现场!》是一档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记者主理的,关注社会新闻现场的播客。 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Talk三联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丨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主播 | 薛芃,《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张星云,《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陈璐,《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嘉宾 | 艾江涛,《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 本期封面报道:《“中国制造”前史》 相比于近些年大热的古建筑,工业遗产似乎是更为陌生的概念。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旧厂房并没有什么值得欣赏与观看的美感,它们只是父辈们工作过的某个车间,让人回忆起被高耸的烟囱冒出的云雾所笼罩的童年。 究竟什么是工业遗产?这些“旧工厂”的价值何在?它们都经历过哪些辉煌的岁月,又是如何走向沉寂?而提到工业遗产的改造与活化,除了改作像798那样的文创园,我们还能做什么?对于普通游客来说,又该从哪些角度理解和观看? 本期节目,我们跟随记者们走访考察的脚步,去到几处不同时期、不同产业背景的工业遗产地,了解几十年中那里的人和事,看看这些工业时代遗留下的没落神庙,如何在新的时代继续找寻到它们的价值。 【时间轴】 01:30 为什么要关注工业遗产? 07:39 涪陵816:本不存在的坐标 12:58 大冶铁矿:洋务运动的活化石 15:49 工厂里的人,都在说着什么话? 19:24 南通大生纱厂:一座城市近代化的开端 27:45 从辉煌鼎盛的大工厂到旅游景区,都经历了什么? 39:06 当一切封存在机器关停的那一刻 43:06 为什么要保存好一座工厂的“工业逻辑”? 44:55 付出青春与生命的工厂成为景点,该如何审视人的价值?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延伸推荐】 《访古寻踪》7.6 中国近代建筑群 | 工业建筑:张裕酒厂、长春电影制片厂 Vol.173 当考古现场变成博物馆,我们离历史更近了吗? Vol.158 被遗忘的地质调查所,与“科学制度化”的开启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本期主播: 魏倩,《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本期特别嘉宾: 张春,作家、心理咨询师;小宇宙开设播客节目《张春酷酷酷》。 赖铭佳,单立人喜剧签约演员、《谐星聊天会》主播。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相比睡个好觉,讲述自己的入睡困难,反倒成了一件更容易的事儿。无数个辗转失眠的深夜,是什么“困”住了求睡不得的我们?今天正值世界睡眠日,《Talk三联》联合女性贴身衣物品牌ubras共同发起本期特别播客,我们不仅聚焦失眠本身,更是潜入每个未眠深夜,挖掘睡不着背后的隐形共性。 在一个明媚的下午,我们与张春老师和赖铭佳展开了一场惬意柔和的对谈。三位女性尝试性地走入睡眠领地,探讨现代人在黑夜清醒的情绪暗潮,也为失眠问题带来新的观察视角。个人生活节律、家庭任务分工和社会无形时钟,好似戴在头上的紧箍咒,每到深夜就开始发功。女性在这场“失眠战役”中,是否还面临着别样的挑战? 本期节目是一次消解睡眠障碍的小小尝试,我们希望摒弃非黑即白的解决方案,为女性提供集体疗愈的现代睡眠手册。让每一位听到这里的你,都能在张春老师标志式的“冒犯性温柔”和赖铭佳的“跳跃无厘头”中,安放深夜席卷的种种情绪。 “睡不着”或许并非病症,而是身体在诉说未被倾听的需求。当黑暗再度来临,睡与不睡,由你自己决定。 视频版访谈现已在《三联生活周刊》、ubras视频号同步上线,也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本期内容的看法,分享你的睡不着小故事。 【时间轴】 00:06:00 失眠更像现代社会形成的建构,我的祖先或许是晚上守夜的那批人 00:07:15怎样定义失眠?现代人的白天像一个世界的客体,晚上才是主体的自己 00:10:20 失眠是因为把身体节律给搞坏了?我决定取消专家对我的权威性 00:13:16 当情绪劳动引发的失眠,成为困扰女性的一种症候 00:16:06 从失眠到失权,由社会刻板印象引发的女性“病耻感” 00:18:10 传统社会分工使女性在家庭中承担更多劳务,被默认为服务者与照顾者 00:21:55 母女情深也需适度解绑,创造新型相处模式 00:29:35 失眠并无性别之分,男女双方对“家”的概念有认知偏差 00:31:04 高悬头顶社会时钟之下,夜晚成为自我反刍的时间 00:34:23不婚不育的人都在网上?跳出社会的抽象概念,做自己主流 00:37:18 床上时刻,聊聊睡眠问题的个体解法 【延展阅读】 1.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聚焦中国居民睡眠现状、生活习惯对睡眠的影响等。 2. 曾奇峰: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医疗系;武汉中德心理医院创始人及首任院长;任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精神医学委员会委员。 3. 徐勇: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神经症诊断与治疗专家;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委会主任委员。 4. 文章《在协和医院过春节》:讲述女儿陪伴从老家来北京治疗失眠焦虑的母亲的故事。 5. 阿贝贝:心理学中的一种依恋现象。指个体对长期陪伴的毛绒玩具、旧衣物或小毯子等物品产生的强烈情感依赖,常见于6个月至3岁的儿童。这种情结在成年后也可能延续,表现为对特定物品的情感寄托。 6. 恒河猴实验:由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在1950年代设计,通过让新生幼猴在"铁丝奶瓶母猴"和"绒布无奶母猴"之间选择,发现幼猴即便从铁丝母猴处获得食物,仍会长时间依偎绒布母猴,证明了接触安慰对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 策划:rolling 丸子 尹济男 音/视频制作:昌禾 编辑:天健
主播 | 黄子懿,《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丘濂,《三联生活周刊》主笔 嘉宾 | 孙雅兰,《三联生活周刊》主任记者 ※本期封面报道:《国漫突变时刻》 从引爆“春节档”至今,《哪吒2》已经成为今年年初最火热的文化现象,也吸引我们关注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不断刷新的票房数据,自然是一部商业电影取得成功的直观标准,而如果我们把关注点从台前转向幕后就会发现,属于中国动画电影的工业化模式,正在逐步成型。 从2015年上映的《大圣归来》到2025年的《哪吒2》,中国动画电影走过了最快速发展的十年。资本、故事题材的探索与工业制作体系的进化,支撑了动画大片的诞生,也可能赋予动画电影更多元的生态。 本期节目,我们努力进入中国动画产业的不同环节,了解内容生产的路径,去探究中国动画电影如何一步步走进“大片时代”,动画领域的“中国制造”有哪些独特之处,而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们,又在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时间轴】 01:47 从《大圣归来》到《哪吒2》,中国动画电影都经历了什么? 07:25 为什么《哪吒2》是一部“动画大片”? 12:20 一部“动画大片”的制作,需要经历哪些环节? 23:48 两种出品模式:光线VS追光 28:30 迪士尼的动画工业,是如何形成的? 33:43 中美动画产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创意产生的过程之中 43:39 为什么现在的国产动画,主题都是传统神话传说? 46:26 创意与人才储备:中国的独立动画人 60:22 《哪吒》火了之后,给中国动画产业带来哪些改变?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项飙·你好陌生人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