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长:
84分钟
播放:
9,692
发布:
1个月前
简介...
主播 | 段弄玉,《三联生活周刊》记者
嘉宾 | 李昀鋆,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博士后,著有《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
※ 本期封面报道:《我们该如何面对哀伤》
丧亲和哀伤,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哀伤不仅意味着情绪的剧烈波动,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会带来身体反应、家庭关系的变化,更会影响一些丧亲者此后的人生选择。
但同时,谈论哀伤又会被视为一种“禁忌”,即便在共同经历丧亲的家人之间,彼此的痛苦也可能并不相通,而面对朋友乃至陌生人,这也不是容易被开启的话题。这种结果往往是个体要独自面对哀伤,失去亲人的伤痛反而更难愈合。
为什么我们会耻于谈论自己的哀伤体验?年轻人的哀伤,又有什么特殊性?我们是否可以不“节哀顺变”,而让自己的哀伤情绪更好地发泄?面对一位正在经历痛苦的朋友,我们又该如何给到安慰?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的作者李昀鋆,一起聊聊她所经历的哀伤,以及在她的研究里,遇到的更多人和他们的故事。亲人离世,或许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相比于如何解答这道问题,诉说、倾听和理解,是更为珍贵的事。
【时间轴】
02:19 为什么会关注年轻人丧亲之后的哀伤?
12:17 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也在经历相似的痛苦
15:50 为何我们会对讲述哀伤感到羞耻?
24:41 家人之间的痛苦或许并不相通
34:59 人生意义危机:当我最爱的人不在这个世界,要如何继续向前?
46:09 经理丧亲之痛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
55:43 除了“节哀顺变”,还可以如何安慰一个哀伤的朋友?
65:44 为什么这些年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死亡与哀伤?
【延伸推荐】
图书 |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
文章 | 《在哀伤中长大成人》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配乐/Davis Harwell - The Sun Rising over Winter Wheat
One Hundred Years - Reborn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嘉宾 | 李昀鋆,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博士后,著有《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
※ 本期封面报道:《我们该如何面对哀伤》
丧亲和哀伤,其实是每个人都会有的经历。哀伤不仅意味着情绪的剧烈波动,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会带来身体反应、家庭关系的变化,更会影响一些丧亲者此后的人生选择。
但同时,谈论哀伤又会被视为一种“禁忌”,即便在共同经历丧亲的家人之间,彼此的痛苦也可能并不相通,而面对朋友乃至陌生人,这也不是容易被开启的话题。这种结果往往是个体要独自面对哀伤,失去亲人的伤痛反而更难愈合。
为什么我们会耻于谈论自己的哀伤体验?年轻人的哀伤,又有什么特殊性?我们是否可以不“节哀顺变”,而让自己的哀伤情绪更好地发泄?面对一位正在经历痛苦的朋友,我们又该如何给到安慰?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的作者李昀鋆,一起聊聊她所经历的哀伤,以及在她的研究里,遇到的更多人和他们的故事。亲人离世,或许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相比于如何解答这道问题,诉说、倾听和理解,是更为珍贵的事。
【时间轴】
02:19 为什么会关注年轻人丧亲之后的哀伤?
12:17 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一样,也在经历相似的痛苦
15:50 为何我们会对讲述哀伤感到羞耻?
24:41 家人之间的痛苦或许并不相通
34:59 人生意义危机:当我最爱的人不在这个世界,要如何继续向前?
46:09 经理丧亲之痛的时候,可以做些什么?
55:43 除了“节哀顺变”,还可以如何安慰一个哀伤的朋友?
65:44 为什么这些年我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讨论死亡与哀伤?
【延伸推荐】
图书 | 《与哀伤共处:经历父母离世的年轻子女》
文章 | 《在哀伤中长大成人》
编辑/一丁
剪辑/译丹
配乐/Davis Harwell - The Sun Rising over Winter Wheat
One Hundred Years - Reborn
————
“Talk三联”是《三联生活周刊》出品的一档软硬皆有的泛文化类音频栏目,用声音记录报道背后的故事,提供丰富的新知与思辨的可能。在以下渠道均可收听我们的节目:
三联中读APP | 小宇宙 | 喜马拉雅 | 苹果播客 | 网易云音乐
【我们还有这些播客】
苗师傅·天真与经验 | 中场时间 | 我有一个朋友·董晨宇 | 多一种生活 | 现场!现场! | 岁时茶山记 | 你好,陌生人HelloStranger | 孩子,你的情绪我们在乎 | “三联·大案追踪”有声剧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点赞支持,或者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关注我们】
App:三联中读
微信公众号:三联中读
微博:@三联中读
小红书:三联中读
点击👉🏻 三联生活周刊官网,了解更多
【商务合作】
[email protected]
评价...
空空如也
小宇宙热门评论...

约师傅Joseph
1个月前
上海
16
我在十三岁的时候失去了母亲。这是我第一次离死亡这么近,第一次看到冰冷的遗体,看到一具肉体被推进炉子化成灰。 看到那个骨灰需要用一根吸尘管,尽量收集完整以后再放到骨灰盒里面,那个瞬间,其实是很震撼的…原来一个生命是可以转化成这个形式的。 当然,我也感受到了我这辈子感觉最重的东西——那个骨灰盒。我得抱着它,走上公墓那个高高的山坡,然后亲手把那个盒子放进那个大理石格子里。太沉了,真的太沉了。 那个地方,很高,一排排的墓碑,密密麻麻,但是无论我隔了多久再去,妈妈的墓碑总是被我很轻易地找到,哪怕在我出国求学的那几年没能去扫墓,终于就机会去了,还是能轻易找到。没有别人能做到,我爸不行,任何别的亲眷都不行。 我可以非常确定的是,那个山坡,那个盒子,那条上山的路,在我构建价值观人生观的过程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说多了,反正这个就大概是我作为那个“年轻的子女”的故事了。

潔蘋
1个月前
上海
4
接受糟糕的事需要5步 否认 愤怒 交涉 沮丧 接受 然后生活会继续 但是 我不愿我曾经珍视也珍视我的人就此爱藏在记忆里 所以 我选择不完成这五步 是的它会成为我的一个心理问题 但是现在面对生理疾病 有一种概念是带病生存 ~ 我为什么不能选择带着这个心理问题一直活到最后呢? 我不move on 不可以吗? 有多少人真正完全健康地活着? 如果一个人得了高血压可以控制着活,那带着横亘的对丧亲的不释怀也可以。有种说法,死亡在你被世界完全遗忘时成为事实。我的不释怀让一小块她可以一直活到我死去。有什么不可以呢?

JeanMu
1个月前
北京
2
听过嘉宾的一席,当时我在燥热夏天的一辆嘈杂公交车上,边听边流泪。
咚咚锵_2uRi
1个月前
江苏
2
这是让我觉得对话力量更大于文字的一期,看报道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强的冲击力,不知道我们会不会也有“播客大选”的一天
Penny_Sy6j
1个月前
辽宁
2
35:42 一定要比的话,我反倒觉得年轻人更容易cope with这种伤痛,你还可以通过探索你的passion来回应自己的伤痛,通过尽力追求人生价值去致敬生命的宝贵...但你们说的已经变成牛马的成年人中年人,只能表面平静的继续眼前的苟且,眼瞅着人生已经没有什么转圜,失去父母,自己和死亡没什么间隔,这辈子好像已经进入倒数。所以有没有应对成年人失去至亲的书推荐

i动物园
1个月前
上海
1
39:15 是,外婆去世之后,我gap了一年,工作、高薪、社会地位,这套世俗评价体系,一下子变得对我来说真的不再重要,相反,健康、家人、属于自己的时间,这些更重要。我的价值体系被实实在在地重构了。
spacediving
1个月前
四川
1
00:53 看到这期标题时,眼眶已湿润,爷爷离世一年2个月,每想起他来还是忍不住落泪。
HD494147k
1个月前
新加坡
1
父亲去世后,一直隐藏难过。憋出内伤,加上工作,家庭一系列的委屈,终于癌了。而且一来来两个,甲状腺和肺。庆幸早期。治愈后,变得平和。该努力工作赚钱还要继续,该玩还疯狂玩。戒了烟,偶尔喝酒,不定期熬夜,但是每天必须运动。内心已和解,人生短暂,这列单向列车充满意外和惊喜。我需要做的就是珍惜拥有的每个瞬间,沉迷某项文艺体育爱好,专注赚钱积累fuck money,尽量少的人会惹我生气,生气最多一天。一句话 不畏惧。

香蕉鱼的两种生活
1个月前
广东
1
哇,是的,抗拒对别人好,也羞耻对自己好,觉得对不起逝去的人,原来这是一个普遍的想法呀
程凱
1个月前
上海
1
前排
两个像秋天
1个月前
山西
0
父亲是在我读书的时候离开的,母亲在我刚工作没多久也去世了,他们离开以后,我不敢想念他们,也不敢看所有讲亲情的电影、书籍,更不敢回老家的房子里,因为那些记忆和片段总让人心碎。从他们离开以后,我的生活就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和空洞,所有的欢喜、悲伤、无助都要一个人前行,就算身边的人再贴心也无法弥补失去他们的遗憾和悲伤。有时候看见同龄人带父母出去旅行,想起我的父母也爱旅游,留给我的却只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突然遇到个父母长得很像的陌生人,忍不住一直看着陌生人,心理无比想念他们。所以,人生的路还很长,和悲伤共处是我一生无法逃避的话题了。
RomeoMo
1个月前
浙江
0
29:15 我的母亲18年走的,父亲22年走的。两场葬礼都没有哭出来,但在后来的生活中,比如遇到一些事情突然想起他们,就止不住的哭起来。
四海一雍
1个月前
北京
0
幫助其他人,從哀傷中走出來
阿珂_I5IG
1个月前
上海
0
特别能共情,只想想就泪目

懒觉郎
1个月前
福建
0
关于配偶过世,还在世的人找老伴这一点,不知嘉宾是统计过数据,还是身边人“效应”,甭管男找女,还是女找男,难道不是1:1对应关系么?怎么就男性居多……如果是主观臆断,按照身边个例,那每个人感受是会存在差异的。
时黄
1个月前
上海
0
09:34 我觉得这个和人的性格有关,已嘉宾的性格我感觉是很难走出来的

小花在彩虹桥等我
1个月前
天津
0
50:57 韩小花同学你离开我们已经720天了……这期间我从来没有觉得你离我们变得遥远,我们时常甚至几乎每天都会谈到你。谈到你以前偷吃的罐头和酱牛肉,谈到你藏在床脚的面包,谈到你一到大风天气就会害怕的我们的衣服把自己围起来,谈到你大便后的凌乱舞步,谈到你吃菜菜时候大铡刀一般清脆的咀嚼声……谈到你的许许多多的可爱可恨的故事,我们还时常会说着说着哭起来,或者哭着哭着笑出来,仿佛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我觉得我们也不用再和你说Hello了,因为你一直都在我们心里,我们对你的爱永远也不会消失或者被时间冲淡。你要乖乖的在彩虹桥那边等我们,我们不久就会再重聚了。要开心,要吃饱,快乐的奔跑玩耍,不要委屈自己………………………

Sheepaaa_
1个月前
上海
0
47:20 很合时宜的一期节目,昨天看望了临死的爷爷。早上把这期节目加入列表时,他还没有去世。现在他已经去世了数个小时,我也流泪了好久,这些眼泪依然让我不解。

无忧忧-wooyoyo
1个月前
黑龙江
0
我的母亲在我四十岁那年突然病逝,虽然我的年纪已经不小了,但因为我一直单身,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从小到大更是跟妈妈的感情极其深厚,所以,那份巨痛真的是好几年我都不知道该如何去消化。那时候真的觉得好孤独,因为哀伤是无法向任何人倾诉的。那时候也听到过恶意最大的评论,说就是因为我未婚我母亲才早逝。如今七年半过去了,我好像终于可以面对这份悲伤了,但我对他人的敌意却需要更久的时间来消化。

熊猫在睡觉
1个月前
上海
0
我在30岁~34岁陪父亲抗癌,但依旧没办法挽救。至今无法走出来,虽然四年过去了。

aleko
1个月前
北京
0
母亲年初去世后,我对悲伤的感知力越来越弱,悲伤于我越来越像是一种表演。我甚至试图安慰那些听到我丧母消息后不知所措的朋友,我跟他们说“人都会经历的,我只是提前经历了”。我开始比以往更努力工作,试图以此表示我未受影响,但就像昀鋆最后分享的,我只是因为父亲还在而不得不努力地活着。

不爱吃面爱吃卤煮
1个月前
广东
0
第二

Kkcctt
1个月前
上海
0
看到这个标题想到了局外人主人公默尔索
雨欣_Ns45
1个月前
广东
0
我外公不在了,这是第一位离开我的亲人,我的亲人很少很少,而且我是他生命的最后建议最多的人,我知道他的痛苦,确帮不了他,我到现在都无法完全面对他不在了,我不看我和他的微信聊天记录,不和所有他生前欺负他的人见面,我恨他们。我知道我妈妈很想他,那是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真的爱她的人,可无奈我和我妈妈的关系也很糟糕,所以,唉,都憋在这里

张不错i
1个月前
广东
0
❤️

小鱼小虾米_
1个月前
北京
0
我妈妈在我十八岁那年因为癌症去世了,从此我的人生变的不再完整,在此之后的日子不论开心难过,都会觉得内心有个填不满的大洞,这种缺憾再怎么努力也填补不满。在我妈妈离世后我不仅要自己学着独立很多时候还得照顾年幼的弟弟,在我上高中的那个阶段也是每晚躲在被窝里哭,第二天装作若无其事的去上学。家里人文化水平都不高,从来没有人跟我讨论过死亡之后活着的人应该怎么面对,怎么继续生活,大家都逃避谈论这个话题,就这样把伤痛隐藏在内心。但是它也造成了我现在心理上的一些残缺,比如生活中无法面对人真心袒露的时刻,也无法面对一些比如婚礼或者一些欢庆的场合。之前看有人说过,因为面对亲人离世这种巨大的痛苦,人本能的求生欲会想支撑自己活下去,但是实在太痛了,就会关闭掉一些情绪感知,久而久之这些感知丧失人就会变得麻木。甚至我也会害怕生孩子这件事情,身边的朋友都陆陆续续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们也经常会开玩笑催生,但是我从来没袒露过是因为我早年经历过妈妈的骤然离世,对于生孩子这件事情很恐惧,我害怕万一我哪天也突然去世,留下我自己的孩子也会让她经历我所经历的痛苦,虽然理智告诉我这样想法不对,没必要去过于担心未发生的事情,没有人能准确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死,不能因为担忧,就让现在的生活止步不前,可是就真的很难说服自己,就也挺痛苦的,也许真的如网络上流传的那句话,“亲人的离去不是一场暴雨,而是此生漫长的潮湿,我永远困在这潮湿当中。”
不知何时才能不再麻木不再惶恐不再害怕,而是踏实的过好当下生活。
复活一只知更鸟
1个月前
广东
0
“相亲”读成“象亲”好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