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真能拉动经济吗?

这期节目围绕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展开探讨,结合历史案例与当下经济形势,剖析二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协同难题,以及对个人投资的启示。 1. 政策基础概念:财政政策指政府通过调整收支影响经济,如政府支出、税收、社保等。货币政策则借助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调控经济,像降息、加息、放水、紧缩等。 2. 政策协同与难题: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时,增加支出、减税会导致政府举债,若发债过多,利息升高,会引发政府信用问题,如美国债务上限、希腊债务危机等。货币政策中的利率影响政府借债成本,二者相互制约。同时,政策协同存在“不可能三角”,难以实现所有目标,就像放风筝,线(财政政策)和风力(货币政策)要配合得当,否则会引发经济问题。 3. 历史案例分析: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盛行,罗斯福新政通过政府加大支出、创造就业,有效刺激经济,奠定了现代经济政策与活动关系的基调。然而,美国 70 年代出现“滞胀”,传统凯恩斯主义政策失效,此时货币政策作用凸显,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暴力加息,虽抑制了通胀,但也导致企业破产。日本 90 年代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后,宽松货币政策未能阻止经济衰退,还加剧了通缩。这表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政策效果差异大。 4. 当下经济形势与政策效果:08 年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减弱,原因包括制造业外流、服务业占比提升、私人部门对利率敏感度降低等。中国当前面临地方债压力、流动性陷阱等问题,央行放水但资金未有效引导至居民投资和消费,而是在国债领域空转。对比09 年 4 万亿计划时 M2 增速与国债增速,如今 M2 增速较低,国债增速较高,反映出政策传导存在卡点。 5. 政策制定与个人投资:政策制定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中国政策制定者更注重长期规划,平衡短期和长期问题,政策出台相对谨慎。而美国受资本市场压力等因素影响,政策制定面临更多挑战。对于个人投资,建议关注 M2 增速、国债增速、利率倒挂等指标,分析政策传导过程,以更好地理解经济形势,指导投资决策 。 本期播客中的任何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与承诺。 有任何关于节目的疑问、吐槽、建议和想法,欢迎联系我们:[email protected];添加节目小助手“MYTime9695”进行盲盒式的互动😂;也可以关注“小宇宙的马桶时间”公众号给我们留言、私信。

56分钟
1k+
1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