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57:异国、婚育、单方面付出?如何让爱情“收益”最大化?

【嘉宾】 小Z 设计专业,现伦敦创业中,走一步看一步生活的践行者~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04:24 小Z向我们介绍了她长达四年且还在稳定延续的亲密关系,经历疫情、异国,他们的相处模式是怎样的?是如何磨合的? 26:39 在小Z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在这段稳定持久的亲密关系背后,小Z的巨量付出功不可没。在恋爱中付出的更多,小Z的心理有过不平衡吗?但在这个标签化的时代,在亲密关系中付出的更多就该被贴上“恋爱脑”的标签吗?亲密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该如何平衡呢? 45:48 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爱情三角理论,认为爱情由三个基本成分组成:激情、亲密和承诺。随着时间的发展,激情和亲密都会慢慢褪去,最后也许只剩下法律限制下的承诺。对于浪漫主义的、所谓完美的爱情而言,这无疑是有些悲哀的。而小Z的这段亲密关系不仅经历了长时间的异国,现在还维持在一个很开心的状态,在物理距离的不亲密之下,他们是如何维持关系的激情和亲密的?她怎么看待这三个因素限制下所谓的“完美爱情”?小Z还和我们分享了一些恋爱小技巧~ 1:05:46 我们还讨论了女性的年龄和生育焦虑该如何缓解,小Z说,这些焦虑的本质还是因为女性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发展路径的不确定,当路径清晰了,对于婚育的安排自然会明晰。进而三位分别和我们分享了对于生育、育儿压力的见解。 【提及书目】 《数字化孤独:社交媒体时代的亲密关系》米歇尔·德鲁因 【BGM】 Let Me Love You(Andrew Watt Acoustic Remix)—— DJ Snake & Justin Bieber&Andrew Watt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91分钟
2k+
1年前

Ep56:梦幻与现实的双重冲突:折磨自己与对方的恋爱脑

【嘉宾】 松树 一个恋爱脑 月亮姐姐 你的月亮我的心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04:46 松树老师为我们分享了过去三年让他痛心疾首的一段感情经历,但其实他和邻居姐的情感故事从2016年就开始了,他把这漫长的时间分为了四个阶段向我们一一讲述。这位邻居姐反反复复的情感邀约让松树老师的心理复杂又痛苦,并曾经在面对邻居姐可能是一时兴起的结婚offer时,甚至真的考虑过放弃现有的一切和邻居姐远走高飞。月亮姐姐锐评:松树老师自己为这段关系添加了太多梦幻的情节,且对婚姻的想象也太梦幻了。(小编也来锐评:好大一个恋爱脑!) 32:35究其根本,松树老师对于婚姻和亲密关系的梦幻想象来源于哪里呢?松树老师自述,源于童年时期父母陪伴的缺失。但真的是这样吗?月亮姐姐对此存疑。在这一部分,我们对爱、亲密关系、婚姻和原生家庭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探讨。谈论期间,松树老师讲述了他和另一位女嘉宾“拱姐”的故事。作为今年的第二份结婚offer提供者,拱姐与松树老师这种因相亲而产生的“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该如何被看待呢? 57:06 进而我们讨论了恋爱脑与个人主体性的关系。恋爱脑就等于把自我扔掉吗?为什么恋爱脑会导致“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恋爱脑的想象对象是非某人不可还是有人就行呢?破除恋爱脑的关键是,要看自己的幻想和对方的想法是否匹配。如果把自己的幻想强行加在对方身上,也不失为一种道德绑架。我们都要学会接受,事情有可能不会向自己想象的方向发展,也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视角去审视这一切。 【BGM】 梦中人——王菲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91分钟
2k+
1年前

Ep55:既然相爱,既然快乐,那就要在一起!

【嘉宾】 Vivi 梦想当世界公民的达瓦里希,背包旅行活在路上的纯爱战士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03:23 Vivi和我们分享了今年夏天发生在她身上的一段非常奇妙的爱情故事,两个ENFP一见钟情的异国恋,是怎么开始又是怎么发展的呢?(小编已被甜晕~) 34:40 同为ENFP的白老师对这个故事很有感触,联想到他最近经历过的一段经历相似但结果却完全相反的感情,他伤心并且困惑着。为什么相近的过程换来了相反的结局?什么样的心境会导致两个互相喜欢并且在一起很快乐的人不能在一起?“在一起”这件是否应该被现实条件制约?Vivi和贾老师打破现实桎梏的点是什么?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在感情里会计较“输赢”? 01:23:45 恋爱的磨合不可避免,很多时候两个本身就很充实快乐的人在一起后反而会有一些摩擦,经历这些磨合和改变也会让人感到疲惫,既然两个人本身就很快乐了,为什么要给生活徒增烦恼?爱情的意义是什么呢? 【BGM】 Officially Missing You——Tamia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101分钟
3k+
1年前

Ep54:“低配得感”: 既然我们终将分开,你便不要对我太好

【嘉宾】 小格 徘徊在读博边缘的游戏行业人士️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02:50 小格向我们讲述了她和前女友的感情纠葛,从故事中我们能很明显的感受到小格的纠结和内耗的疲惫,这些疲惫对她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这些都与一种心理有关:“低配得感”。 22:42 亲密关系中的“低配得感”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这与感情中的敏感点及自我防护机制有关吗?低配得感对于亲密关系又会有哪些消极作用?这种低配得感来源于哪? 49:11 我们尝试了用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Pierre Nora)的“记忆之场”(lieu de mémoire)理论来分析小格发现无法完美嵌套,经过小格的自我分析我们发现她所具有的这种低配得感不单针对她自己——在觉得自己不配的时候认为对方也不配,虽然她会在认为自己不配的时候将对方放在高于自己的位置上,但本质上她认为自己比对方更为重要:既然以后我们终将分开,你不要对我太好,同时我会为了免于自己陷入情感漩涡而不去对你好。小格恐惧的是虚幻的情感将两人绑定在一起,她对情感这种虚幻的东西不抱信心,小格说这也许来源于自己对生活的掌控度太低,也许今后随着人生境遇的变化,她面对亲密关系的心态也会随之改变。 【提及作品】 [法] 皮埃尔·诺拉,《记忆之场:法国国民意识的文化社会史》(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My Love Mine All Mine - Mitski 【BGM】 カタオモイ——Aimer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79分钟
3k+
1年前

Ep53:非暴力沟通:在恋爱中如何做到情绪稳定?

【嘉宾】 小万 月亮纵队编辑 《爱情故事》第五期、八月特别篇嘉宾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已经光临《爱情故事》三次并学会了自己cue流程的小万和我们分享了她多年来在感情经历中收获的感悟~ 02:43 我们在恋爱中如何能做到情绪稳定?所谓的“上头”又是什么? 27:03 对一个人纯粹的喜欢存在吗?是一种什么状态? 36:10 在感情中如何处理对方的负面情绪?小万给出了三部曲:面对对方不想说出口的负面情绪,我们首先要表示理解,其次不逼迫ta告诉自己原因,最后在ta觉得OK的时间告诉自己即可。 41:38 为什么在异性亲密关系或家庭生活中,往往男性在情绪不佳时会板着脸一言不发?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造成这种现象的频发? 50:02 亲密关系中如何做到“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一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用的公式:先描述事实,再表达感受,最后提出要求。 【提及书单】 《非暴力沟通》——[美] 马歇尔·卢森堡 *关于节目中提到的“大五人格测试”,听众朋友们可以搜索微信小程序“大五人格”进行测试。 【BGM】 Everyday Feels Like Sunday — Jesse Barrera & Albert Posis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64分钟
6k+
1年前

Ep52:因为爱情:爱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进步的

【嘉宾】 小八 一个普通且迷信的社会学学子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02:23 小八和我们分享了她正在经历的美好爱情。她同男朋友在沟通和相处上是如何相互磨合的,以及有哪些瞬间让小八和男朋友在相处过程中选择主动去磨合和改变? 27:58 小八在分享的过程中提到了她男朋友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就是“情绪稳定”,这份稳定的情绪从何而来?在亲密关系中的“情绪稳定”又是如何体现的呢?小八还和我们分享了她读过的一些书,其中《养育你内心的小孩》提到的“其实你害怕的不是那件事情,而是那件事情背后的安全感、自由感、价值感、意义和亲密”这一观点引发了我们在亲密关系上对于“担忧还未发生之事”的思考;白老师也分享了自己读过的书中的观点:“我们日常的一些担忧有时并不非由我们自己生发的,往往是社会强加于我们的”,由此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亲密关系中男性与女性所担忧之事的区别。 48:26 爱读书的小八又和我们分享了她阅读《爱的起源》后产生的思考,爱是可以通过练习来进步的,反复的练习和磨合自己爱对方的方式是可以让关系得到进步的;在爱情中两个人也是可以互相影响的,今后人生的走向和性格的塑造也一定程度取决于自己的伴侣,因此找到一个与自己灵魂共振的伴侣十分重要。在亲密关系中,我们要有“把对方加入自己”的意识,在生活、情绪等方面给对方留足位置,换位思考的能力则会在这样的意识中自然而然的得到掌握,不能只要求对方来懂你支持你,更要做到心甘情愿去爱对方。祝大家都能找到与自己心甘情愿相爱、相互支撑的人~ 【提及书单】 《爱的五种语言》 《爱的艺术》 《爱的起源》 《养育你内心的小孩》 《作为激情的爱情》 《情绪之书》 《人类的情感》 《情感的演化》 【BGM】 February Song – Melissa Polinar & John Splithoff (阿铭为了这一期美好的爱情故事献出了自己最爱的一首情歌)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69分钟
5k+
1年前

Ep51:男人至死是少年?骗哥们儿可以,别把你自己骗了就行

【嘉宾】 小X 月亮纵队编辑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本期节目小X为我们讲述了她与足球狂热爱好者加足球从业者的前男友从相识到分手的来龙去脉,以及由这段关系所引起的一系列影响及思考。 03:13 “本科生涯中非常令人无语的一段恋爱”:首先,小X讲述了她与小Z从相识到确认关系的经历。小Z在高中时的前女友成为了这段故事无法绕开的关键问题,而这并不是“我无法接受你有前女友”这种类型的思辨问题:小Z在与小X在一起的前两天还与前女友见面;与小X确认关系之后依然与前女友保持着较为频繁的联系。 20:30 在一系列矛盾爆发后试图分开却被小Z用“自伤”的方式挽留的小X心软了……并决定再给他一个机会。2020年,迎来因疫情导致的长期异地恋,他们又发生了什么故事,产生了什么矛盾呢?2022年,参加了一档足球解说节目,在节目结束的当天,小Z“着急忙慌”地与小X提出分手……他给出的理由十分抽象。 47:50 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表演型人格在亲密关系中会如何体现?其实,对于足球的狂热爱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Z在为人处世上的行为与习惯。足球作为当代世界最发达的工业文化体系之一,为几十亿人提供了一套完整而壮丽的,有关人生发展的线性叙事。如果没有经受过系统性的训练,许多人很难分清足球提供的这份叙事与真实的人生其实毫不相关。在这套浪漫的、传统的少年叙事中浸染久了以后,他很有可能不仅骗了别人,最终也把自己骗了……某种程度上来讲,他将自己的人生等同于了一场追逐“梦”的路径。在这条路上,他不仅需要戏剧性的回忆,更需要一种关键的情绪——愧疚——以便让自己成为那个“负伤的男主角”。所以,他主动选择伤害别人。 【BGM】 《黄昏》(吉他版)—— 林三三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陈天怡 美术:唐颂

73分钟
2k+
1年前

Ep50:认知偏见下的双性恋:是单身还是仅仅没有男朋友?

【嘉宾】 活都 月亮纵队成员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03:22 活都老师分享了自己和B小姐从认识到互生好感的经过,且在此期间活都老师和B小姐确认过她没有男朋友(注意哦,是没有男朋友,不是“单身”)。就在二人第一次单独约会、漫步北海边时,B小姐向他坦白自己虽然没有男朋友但有女朋友的事实(是的,小编也觉得很炸裂)。 28:47 进而我们探讨了,和双性恋开始一段亲密关系,还需要1v1吗?答案是需要的,除非双方明确了这段关系的开放性。活都老师在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和双性恋谈恋爱也需要1v1,所以没有放弃继续与B小姐相处,在两个人经历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和接触后,活都老师决定在B小姐生日那天表白,但结果不尽如人意。随后我们产生了疑问,为什么B小姐不拒绝和他接触,但又不接受活都老师的表白呢?难道只是单纯的渣吗? 56:42 也许这位B小姐在坦白自己有女朋友的事实时就已经算是变相的拒绝了,后期和活都老师的互动也许都是一种对他的“安慰”和“补偿”,或许在一开始活都老师就应该问她“是不是单身”且不该对她有“异性恋”的先入为主的判断。虽然这段经历很是炸裂,但也衷心祝愿真诚的活都老师可以遇见和自己各方面真正契合的人。 【BGM】 Harlem River——Kevin Morby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68分钟
2k+
1年前

Ep49:“打是亲骂是爱”:被纵容的伤害、被强加的羞耻

【嘉宾】 苔藓 东北人。五年伦敦留学生活。现居上海。酷儿女性。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05:42 苔藓分享了自己从“直”变“弯”以及第一次和女孩谈恋爱的经历,并讲述了和这位女孩恋爱的过程中她所遭遇的家庭暴力。进而我们探讨了中式教育中“打是亲骂是爱”的观念。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是否会影响亲密关系中对于家庭暴力的容忍度?为什么有些人在遭遇家庭暴力之后不会选择第一时间分手? 36:00 身边的朋友在亲密关系中受到了伤害或遭遇了家庭暴力,当我们作为朋友旁观这一切时到底应该持什么态度?同时我们作为朋友也给了正在遭遇亲密关系中各种暴力的听众朋友一些小建议。 48:34 最后我们讨论了在亲密关系中家庭暴力与性别的关系,大家通过自己和身边人的经历发现其实家庭暴力不仅只有男伤女这一种形式,它也存在于LGBTQ+的亲密关系中,也可能会有女伤男的情况。正因为家庭暴力的施暴关系并不“刻板”,而社会中又存在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于是有些受害者可能会迫于社会压力对自己被伤害的事实产生“耻感”。但其实正视耻感才是解决“让耻感产生的问题”的关键。 【提及文章】 《在长丰,女性向前一步》 - 《人物》杂志/「人物」公众号 【BGM】 Kill Bill – SZA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75分钟
1k+
1年前

八月特别篇:破防或是怒其不争,都无法掩盖《芭比》闪耀

【嘉宾】 袜子 月亮纵队编委 小万 月亮纵队编辑 《爱情故事》第五期嘉宾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您将听到】 04:59 首先我们分别分享了观看《芭比》的感受,大家一致认为《芭比》对于社会、时代是必须的。总体而言,它瑕不掩瑜,电影对那些看似“老生常谈”的观点并不“激进”的讲述,实则是能够唤醒更多女生的合理方式。如果抛开电影关于价值输出的方面,《芭比》的剧情也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同前后分别上映的《消失的她》和《封神》两部男权内核的电影相比……讽刺的是,我们日常探讨的很多女性主义观点都是男性提出的(主持人还要再加一句:即使是这个观点也是由男性主持人提出的!最关键的一定是大家自己的想法),当《芭比》这样一部诞生于女性之手的电影仍在因其“不够激进”而被批判时,真正由女性主导的女性主义也不会因这样的批评而被更广泛地听见。此外,当我们呼号“摆脱父权,解放女性”时,解放的不只有女性,还有被父权压迫的男性。 43:50 进而我们分享了各自在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情节。袜子表示自己看到“肯说自己发现父权和马没什么关系”时眼前一亮;小A说自己在看到芭比称赞一位女性老人说“你很美”,老人回答“我知道”的时候被感动;电影最后“芭比很激动地去见的居然是她的妇科医生”让小万很惊喜。这些情节中所传达了解构性别与符号、与年龄和解、以及打破身体羞耻等等观点。当然,《芭比》还有很多值得深聊的细节。 54:53 之后我们回归了《爱情故事》的节目主线,探讨了《芭比》中芭比和肯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段关系好似现实世界中男女的性转版,在芭比梦幻岛中肯对于芭比的依附、芭比对于肯的态度等,都不禁让身处现实世界的我们反思: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是否能够理解对方、是否会为了“扮演好”某个亲密关系中的角色而陷入自证的漩涡、爱与被爱是否需要身份特权等附加条件、我们的“下意识”中还有多少被父权价值观支配的瞬间…… 【提及作品】 《教父》系列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消失的她》 【背景音乐】 What Was I Made For? - Billie Eilish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94分钟
1k+
1年前

Ep48:婚姻生育家庭…但恋爱本身是否可以成为目的?

【嘉宾】 桶装水 大家好我叫桶装水欢迎下次光临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03:11 首先桶装水老师讲述了自己对叶老师“死缠烂打”的一段经历,终让两人从室友逐渐进步成了男女朋友。两人的恋爱过程很快乐,但也因为两人对于“是否要进入婚姻”这一问题产生了难以调和且难以互相妥协的分歧,加上异地和叶老师个人特点等一系列因素,水老师觉得自己没法和这样的人长久的走下去,没办法维持一段没有理由的奔赴。 39:52 听完水老师的故事之后,我们抓住了一个关键词:“妥协”。在感情中我们是否应该向伴侣妥协?在什么事情上可以妥协?什么样的妥协是可持续的?大家通过分享自己和身边人的故事展开了讨论。在水老师和叶老师的故事中,“婚姻”与“恋爱”之间的过渡和身份转换成为了两人难以达成共识的矛盾点,于是白老师产生了这样的思考:抛却恋爱后感情的后续发展,如结婚生子家庭等,恋爱本身是否可以成为目的?爱情转化为婚姻是必要的吗?进而我们聊到了男女在婚姻和生子方面存在年龄焦虑的时差,那么有什么样的方法能够缩小或者消除这样的时差呢?作为女性的小A老师和水老师对于“婚姻、生育和当前与伴侣的恋爱”之间该如何妥协,又是怎么想的呢? 01:00:48 当谈到婚姻和生育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会把它看作一种压力,虽然这种压力带来的不一定全是负面意义,但也导致了很多人下意识想要逃避。无论是经济上的压力,还是互联网让爱情变得商业化、向女生宣扬的“婚耻感”,大家都要自我的需求为本位来思考问题(当然,说这些话多少带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意思,但还是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提及作品】 《鬼灭之刃》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本期音乐】 Sway My Way - R3HAB/Amy Shark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责任编辑:阿铭 美术:唐颂

84分钟
3k+
1年前

Ep47:伴随高考与毕业,高中的情感还有一些想说

【嘉宾】 小含 我是Morphing 一直在变化的小含 【节目主播】 白清扬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创始人、总编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剑桥大学当代中国文学与历史博士在读 小A 文化沙龙、公众号「月亮纵队」成员 牛津大学当代中国研究硕士研究生毕业 【导言】 本期节目,刚刚结束高考的小含找到我们,想和我们聊一聊她在高中阶段所经历的一段情感故事。无论结局如何,情窦初开的懵懂通常是浪漫而纯洁的;但渲染的背后是否也隐藏着一些其实不那么美好的因子呢? 首先,小含讲述了她的故事:高中期间,一位读大学的男生成为了她的家庭教师。有女朋友的男生没有回避小含的好感。经典的故事设定,经典的剧情发展。故事没有更加离谱的展开,但小A老师似乎看到了小含没有看出来的,男生的一系列行为背后所呈现的不安因子。高中生遇到大学生,在感情中似乎确实处于劣势? 随后,话题延展开来,已经毕业小十年的白清扬与小A回忆起了自己的初中与高中时光。当时的大家是如何谈论感情的?中学里,男生和女生对于“性别”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这些概念又如何影响了彼此的行为?同龄的女生是否真的比同龄的男生更加成熟,这又是出于什么原因呢?十年过去,所谓的“早恋”与中学生的情感认知有什么变化吗? 最后,我们聊到了小含故事里的核心问题,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权力关系的不平等。“师生”关系转变形成的亲密关系存在什么潜在的风险?为什么世界各地高校全都设法避免类似情况的产生? 听众们如果有什么想法,也欢迎在留言区分享,或者搜索微信公众号,与我们一起交流! 如果你有自己的故事想要分享,就将你的想法发在月亮纵队后台吧——我们的节目,可以远程连麦录制。期待你的故事! 【本期音乐】 很高兴能遇见你 – TurtleDove斑鸠 【制作团队】 主持人:白清扬、小A 制作人:白清扬、小A、张琳 选题策划:白清扬、小A 文案:白清扬 责任编辑:陈天怡 美术:唐颂

80分钟
1k+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