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夏 ,欢迎来到人类学家的下午茶之特别节目。这一期的首发是在播客《石子落水》,由我和芳芳的朋友小胡主持制作。我和芳芳第一次一起作为嘉宾做客别人的节目,我们和小胡聊了聊工作和职业倦怠。 录这期节目的时候我还在杭州的互联网大厂工作,现在我辞职回到上海一个月了,所以心境和那时差别还是蛮大的。希望你们喜欢这期节目。 #本期节目你将听到 PART 01.重复劳动带来一眼到头的倦怠感 6:59国企宝宝在体制崩塌之后何去何从 8:13组织需要的稳重乖巧,令人极度不适 12:09路径依赖:可预见的未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安全感 PART 02.数字工具人的倦怠与异化 16:27具体工作与成果之间的巨大距离,让人失去导向价值 18:36长期处在“工具人”的工作状态对人的影响 30:34企业统一价值导向已经越来越难 PART 03.身体倦怠的人们死气沉沉 36:04吃不好睡不好,让身体长期处于疲惫状态 40:47身体敏感的人往往能够避免工作对身体的损耗 PART 04.组织规模带来不可避免的分化 46:41永远都在对齐拉平对标的大厂 54:23几十人的团队是最理想的组织规模 #Song List OP: Dropの小屋。 - 廃虚の森 ED: 毛不易 - 如果有一天我变得很有钱 剪辑:晓囫 文案:晓囫
本期嘉宾介绍: Vega ( 崔励诺 ) :Flamenco文化传播者,北京Lucero弗拉门戈工作室创始人。 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远赴西班牙进入最顶尖的Flamenco 综合学院Fundación Cristina herren系统学习Flamenco舞蹈,师从舞蹈家 Alicia Marquez、弗拉门戈舞蹈“教父”Manuel Betanzos、西班牙国家舞团前首席舞者Úrsula López,同时也和Adela Campello 、 Rafael Capallo、Andres Peña等著名舞者学习。在西期间受到了西班牙国宝级舞者Cristina Hoyos的赏识,是首位在世界唯⼀的Flamenco博物馆演出的华人。 2015年,回国创立Lucero弗拉门戈工作室,以北京为起点传播Flamenco文化。她创作的舞剧《关于她》 《瓜达基维尔河》《古老庭院》等登上了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世纪剧院的舞台。 06:02 大学毕业不工作要去西班牙学跳舞 13:01 第一位在弗拉门戈博物馆表演的华人 22:21 在西求学六年妈妈的信任和支持是最大的精神股东 37:39 被误解的弗拉门戈,被刻板印象的表演 39:23 安达卢西亚是融合并诞生弗拉门戈文化的一口锅 41:33 被压抑和去反抗是贯穿弗拉门戈的内核 50:49 想要去传播弗拉门戈的使命感 53:33 在跳舞的时候,身体竟然是如此失控 60:07 练习基本功是通向自由的必经之路 69:16 账户只剩20欧,也要继续跳舞 74:57 一本正经的唱“希望天火降到你妈头上” 81:15 舞蹈也是疗愈创伤的过程 85:17 跳弗拉门戈不一定要小麦色皮肤波西米亚打扮 88:49 东京竟然有200家弗拉门戈学校 95:19 弗拉门戈让我们不断确认我们是谁 47分有彩蛋哦 本期BGM:Vega在西班牙弗拉门戈博物馆的演出曲目《Tiento》 北京的朋友如果对弗拉门戈感兴趣,可以在大众点评搜索:Lucero弗拉门戈工作室 想要观看Vega的舞蹈视频可以在B站搜索:未加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公益人军军作为嘉宾,军军是沙县人,就是沙县小吃的那个沙县。军军的父母也和其他千千万万沙县人一样,在沙县小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举家南下出去开店。出于对福建美食的好奇与热爱,我们在这期节目里聊到了: 02:15 沙县不是县,它在福州中北部 04:46 沙县的传统小吃的兴起 08:19 沙县人都去哪里开店? 29:55 与兰州拉面、黄焖鸡米饭相比,沙县小吃的商业模式 32:15 沙县小吃的全流程配送后的口味变化与反思 36:08 千里香馄饨竟然也是沙县人开的? 51:10 开沙县小吃更像是一个营生,而不是一个事业 57:32 家庭作坊:不合伙的沙县小吃 61:25 沙县人并没有真正融入他们开店的城市
前言: 大家好,我是阿夏桑。这期节目录制于3月30号,那时我已经因为疫情滞留在杭州的新家一个月无法回到上海,芳芳则在她上海的家里,那时我们还对上海的疫情比较乐观。这期节目聊了很多我们眼中的上海,我也坚定了要在疫情之后搬回上海的决心,然而这个计划却被一再的搁置了。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也经历了一些替代性创伤,因此也没有动力去剪辑这期关于上海的节目。四月中旬我想过“疫情结束后我再度回去的上海还是不是我们谈论的那个上海”,我们谁也不会知道这座城市在经历了这一个多月的历炼之后,还会不会恢复如常。 但在回顾这期节目的时候,我又无数次在脑海里浮现了我曾经和上海建立联结的画面,我依然想要回到那个城市之中,在过去那些细碎的平常中继续去和它、和那里的人们创造一些联结。我希望那一天可以快点到来。 本期节目简介: 上海疫情的时候,阿夏正好在杭州,等疫情结束,她要不要再回到上海,甚至未来在上海定居呢?就这个问题,阿夏与芳芳展开了关于婚姻背后的“代价”与社会资本理论的探讨。芳芳介绍了“社会资本”理论和它广泛的解释力。阿夏在交谈中比较了杭州和上海不同的居住体验,分享了陕西人郑远元创业的案例。芳芳借由人类学的田野案例,由上海浦东机场的建设、莆田和深圳的出租车司机群体,来分析城市的移民案例,看人们是怎么样一步一步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村庄,完成移民的迁徙的。关于在一个新的城市定居,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02:14 电视剧《心居》引发的定居一线城市的思考 05:13 和城市建立联结的时刻决定留下来 11:35 人与人联结的几种“缘” 16:53 社会资本是基于信任和合作产生的 18:53 社会资本构建的家庭的认知维度 25:33 一代移民是最辛苦的 28:15 独生子女面临的新困境 31:31 家庭系统的内敛性、收缩性 35:11 深圳的出租车司机都来自湖南攸县 39:15 家乡的美食支持异乡人的家乡感 43:22 上海不是中国的上海,上海是世界的上海 46:19 在杭州重新思考和上海的联结
“很多的作者,终其一生就在写自己的童年/故乡。”这一期节目里,阿夏桑和芳芳邀请了她们共同的好友艺术家Sisu一起参与关于“故乡主义”的话题。 三个80后/90后女生分别来自青岛、陕南和宁波,三地过年有不同的习俗。探讨究竟是什么构成了我们关于故乡的记忆?是美食?是仪式?或许还有与大自然某一刻的相互凝视。 阿夏回忆了汉江,与那片白石滩给她的童年。Sisu和芳芳回忆了她们童年在海边长大的往事。阿夏家乡的房屋就直接盖在山坡上,山、河、海、泥土,给了她们最初的美感。 三个女生都是离开故乡,在异地工作与生活。异地有可能成为“第二故乡”吗? 本期节目,我们谈到了 『故乡主义者』和『非故乡主义者』 00:43 阿夏家里过年前习俗——包包子和『上亮』 04:30 把山河认作父母,是一种敬畏 16:00 故乡的汉江给阿夏带来美的最初认知 24:06 第二故乡 30:31 芳芳童年关于大海的记忆 35:20 和大海的律动,是一种sisu联结 45:01 很多的作者,终其一生就在写自己的童年/故乡 50:01 缺乏和泥土的联结,是当代城市人的缺憾 55:02
本期节目从阿夏与建东相识的奇妙经历开始,介绍了建东开始此次摩托车环中国旅行计划的原因,分享了建东在旅行过程中对于“旅游”一词的观点上的转变,以及长期旅行带给他的思考,芳芳老师从人类学家田野调查的角度给到了一些快速与当地人建立连接的方法,提到了新的概念“旅游人类学”,并提出建东这次旅行是一次给自己的“成人礼”,节目的最后阿夏对于“什么是自由”这一命题的阐释非常深刻。 02:05 阿夏与建东在茶山相识 04:04 建东为什么决定辞职旅行? 06:06 建东旅行路线规划思路 07:46 长期旅行会审美疲劳吗? 09:30 人类学家必备的沟通技巧 10:37 如何选择聊天对象? 13:20 为什么建东最喜欢工作的地方? 13:52 旅行300多天花了多少钱? 14:52 “旅游人类学”具体研究什么? 15:23 独自旅行是一次给自己的”成年礼“ 20:39 独自旅行是一次对自我的朝圣 23:43 旅行能够把碎片化的地方性知识编织成一张大网 26:03 人有对于了解全局、看见事物全貌的需求 27:26 现代社会,人有变得更自由吗? 28:28 明确自己的价值排序,坚守自己的底线,人就会获得自由 35:20 ”历史不能选择,现在可以把握,未来可以开创“ 36:18 人需要有安静的环境和自己的灵魂相处
乳房,一个和女性息息相关的器官。从青春期开始发育,到孕期、哺乳期、更年期,每一个人生阶段乳房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和经历。那女性应该如何跟乳房相处?应该如何爱护乳房?什么样的乳房是正常的?在哺乳期中乳房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那些因病失去乳房的女性手术之后会经历些什么? 在本期节目中阿夏从一个科普作者的视角和一个未婚育的女性的视角出发,和人类学者芳芳、乳腺外科医生张征——两位已经成为妈妈并且具有“母乳喂养”实践经历的姐姐们,进行了一场关于乳房、女性身体和自我接纳的圆桌对谈。 嘉宾介绍:张征,复旦大学医学院外科硕士,乳腺外科医生10余年,热爱科普,2016年起创办医学科普公众号“花房闺蜜”。好大夫在线、丁香医生及怡禾健康科学评审委员。同时是一位国际认证泌乳顾问,在线帮助近万名妈妈母乳喂养及育儿问题,与各大品牌合作传递科学育儿及女性乳房健康理念。 提及读物:《乳房:一段自然与非自然的历史》,作者:弗洛伦斯·威廉姆斯,译者:庄安祺 提及播客:《别任性——vol.99 关爱乳房从今天开始,第一大癌没那么可怕》 03:00 《乳房》一书观后感 05:23 “瓶喂”会影响母亲和孩子之间亲密感的建立吗? 06:56 张征医生不同人生时期对“母乳喂养”的理解 15:52 封建社会中“奶妈”的存在意味着什么? 20:15 母乳喂养中乳房暴露的耻感对女性的影响 24:30 哺乳让女性回归动物学角色——母兽 26:24 乳房,一个精密的蓝牙系统 32:16 母乳喂养时长的“国际标准”来源及原因 43:18 乳房切除之后,女性心理会发生什么? 50:52女性情绪和乳房的关系 56:27女性如何爱自己? ----------------- 本期节目开始,我们有了一位非常棒的后期Nilkko小姐姐,整体节目的质感有了非常大的提升。撒花庆祝!
对于创作者和自由职业者,他们的生活似乎令人向往:他们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时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充斥着自由的味道。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创作者,都在始终和时间管理、拖延症对抗着。 在《人类学家的下午茶》第四期,阿夏桑和芳芳两个不同类型创作者展开了一场对话,回顾了一起在莆田的经历,聊了聊做田野的一些感受,讨论了田野手记的创作和其他创作的区别,更有一些长期困扰她们的创作困境。 欢迎收听本期节目。 做人类学田野的工作方法 5:50 创作者之间的联结 20:49 每个创作者都绕不开的拖延 37:35 创作的空间 46:20 创作者的一日三餐 54:05 自由职业者的时间管理 58:06
大家好,我是阿夏桑,欢迎来到人类学家的下午茶。 这一期播客的录制地点,是在福建省莆田市汀塘村村头外边被称为“南屏农夫 盆景花园”的铁皮屋里,是我们这一期的嘉宾——诗人南夫老师花了几万块买下来专门招待客人以及创作的地方,活动板房并不隔音,因此你们会在节目里听到路边重型车辆呼啸而过的声音。 今年六月,我和芳芳老师一起,来到了她的田野——福建省莆田市汀塘村。在一周的时间里,我跟随她拜访了不少村里的居民,做了很多的访谈。其中有一位村民,在我去莆田之前就听芳芳老师说过很多次,也提前拜读了他的作品。几乎不怎么读诗的我,读起他的作品来,却觉得十分过瘾爽快。离开莆田后,南夫老师把我和芳芳的这趟行程写进了他的《莆田叙事》里。 说起来,我和南夫老师的缘分也是十分巧妙。南夫老师曾经在我的家乡陕西安康工作了二十多年,可以说人生创作力最旺盛的阶段就是在安康度过的。而当他回到他的家乡莆田,我这个安康人,又跟随芳芳一起,在人类学的指引下来到了他的故乡。因此我和南夫老师有许多的共同话题。 本期嘉宾: 诗人南夫,1958年秋天出生于福建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汀塘村。1984年开始写诗,诗作散见于《诗刊》、《星星》、《福建文学》等报刊杂志。出版诗集《也到枫桥》和《南夫诗选》,即将出版《出汀塘村记》。曾在陕南客居二十多年,历任过陕西省安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居莆田。 在这期播客里,我们会聊到: 莆田诗人在陕西写诗 3:50 像rap一样流畅的叙事诗 8:50 用真诚去对待诗歌 5:41 创作的独立空间 19:22 宗教带给人的精神支撑 24:10 家族谢恩仪式回归到人最谦卑的状态 29:50 莆田的境社制度 34:20 人类学研究的过渡仪式 41:40 此生最大的财富是家庭 52:01 柔软的心去看坚硬的石头 54:30 读《打倒陈金攀》 55:38 读《陕南来信》 61:29
我们这期节目里有三个人,代表了三种视角,小景是浸淫在莆田文化中长大的,但因为她长期在外读书,现在依然在外地,所以她的状态是反观童年的视角。芳芳是在宁波长大的,学习了人类学,近期在莆田做了一年多的田野,所以我是试图去切入莆田文化的视角。阿夏在做这期节目的时候还没有去过莆田,代表了一种相对外部的视角。(不过做完没多久就和芳芳老师去莆田看龙舟节了。)我们的碰撞非常有意思是在于,小景提到,29岁读博过年被长辈催婚,但对外时,长辈们又为她辩解。她无法理解这种矛盾的现象。长辈们也无法三言两语言说清楚,为什么一方面结婚生子才是完整的人生,另一方面女孩读博士也是件光耀门楣的事情。我想这是很多大龄未婚青年的困境。面对催婚,我们和长辈都处在一个矛盾者的词穷状态。我的理解是中国文化是体验性的,传统伦理、经验情绪、思想信仰杂糅在一起,得出一个看起来简单粗暴的结论。但是,如果我们试着把自己摘出来,或许就会有不同的发现。我们故乡的文化千头万绪,而去尝试小心地梳理和试图理解,从而获得一种新的视角,或许就是我们这期节目的目的。小景和芳芳在谈论自己,或谈论莆田,其实都是在试图靠近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究竟在被什么影响,故乡带给了我们什么营养,或者还有伤害,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大家好,欢迎来到『人类学家的下午茶』的第一期节目:『最好的体验人类学的方式就是去生活』。在这次的对话中,阿夏桑和芳芳老师会聊到: 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人类学者的角色切换 02:01 中国社会VS西方社会的底层逻辑 10:12 探寻祖先的起源是一个解决自己意义系统的方法 16:36 田野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给自己的成年礼 20:47 culture shock是人类学家的养分 24:45 现代社群、归属感和认同 28:07 最好的体验人类学的方式就是去生活 33:46 语言的独特性也会带来一种文化的独特性 45:10 《人类学家的下午茶》是公益大爆炸与正荣公益基金会“汀塘村口述文化志”项目合作的特别节目,是一个泛人类学主题的播客,每月更新一次。之后我们也会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和嘉宾来参与我们的讨论,欢迎大家留言参与讨论。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