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根金条”和“两枚比特币”:加密资产该如何监管?

本期是上周Twitter space AMA的回放。 本期提纲: 1. 用“两根金条”讨论数字资产该如何监管? * 《潜伏》中有一句经典的台词:“现在放这两根金条,你能告诉我哪根儿是高尚的,哪根儿是龌龊的?”现在,我们把“金条”换成比特币——“钱包里有两个比特币,你能告诉我哪个是高尚的,哪个是违法的? * 什么才是对加密货币、资产合适的监管方法? * “禁止、定罪”和“容纳、接受、再监管”那一个更有效? * 优秀的驯马师不会暴力制服一匹野马的灵魂,而是轻轻地把马鞍套在它身上,让马儿不知不觉地,慢慢地放弃自主权。 * 创造一个所有人都可以持有Crypto的未来——只要它是和谐可控、可收税、可追踪、可KYC/AML的。 2. 如果P2E没有被Axie和StepN证伪,为什么米哈游和王者这样的巨头没有下场呢? * 先建立一个游戏,然后在游戏中加入货币,“叮”的一声,一个数十亿的游戏经济体就建好了——这个想法好像已经被证伪了吗? * “Play/游戏”这个场景搭建在区块链上是不是符合逻辑,这个use case是否成立? * 看看大游戏公司都在讨论什么?不去做gamefi、或者不想把自己的游戏建设在区块链上的原因是什么? * AAA级游戏工作室对未来 2-5年的一些预测:1)“Play 2 Earn”不会成为游戏行业的主要吸引力来源;2)许多游戏里的NFT将会,而且应该会是免费的,可能通过完成游戏中的任务或奖励获得;3)游戏中的大多数交易将继续以法币而非加密货币形式发生。 * 游戏行业自己的价值取向非常清晰:任何新动向,是否能够为玩家的“游戏体验”带来新的东西,这才是本行业增长的关键。 * 再讨论《梦幻西游》的藏宝阁和“摆摊系统” * 反过来问:这种完全基于中心化系统的方式,会有什么不足呢? 3. P2P不合金融逻辑之处:谁提供信用中介功能最合适? * P2p玩崩恰恰是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 P2P的最大硬伤:不是银行,不能“印钱”。 * 究竟谁提供“信用中介”功能最合适? 4. 3AC爆仓与灰度基金(GBTC)的关系? * 3AC不只是一个高杠杆和一些“bad trades”这么简单,还有挪用资金、造假的嫌疑。 * 2020年GBTC溢价非常高,有一个明显的套利机会。3AC曾是GBTC最大的持有者。 * 但2021年GBTC大幅折价,大量折价的GBTC仓位已经不能补足另一头BTC贷款。这时候有两个选择:要么清仓;要么孤注一掷再赌一把。3AC很明显选择了后者。 封面作品:Gold With Wings – Lucho Poletti Art BGM:The Hornet's Nest- Eleven 76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Twitter:@LeiSalin_XP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97分钟
1k+
2年前

"牛市谈信用,熊市谈计算“:为什么说负债是一种认知?

本期的讨论是加密行业、数字资产、甚至是广义金融创新领域中,都非常重要的话题。也是熊市中必须进行的一项灵魂拷问。 最近的市场动荡,又让金融科技业界的“老人们”(当然是指Will老师)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剧情,嗅到了很多熟悉的配方。每一次崩溃,不管是crypto还是传统金融,主料都包括但不限于——“过度金融化”、“过度杠杆”、“流动性危机”——这几味主料永远不变,一样经不起“大跌”的市场考验。 所以在市场下行期,很多原来看似“天衣无缝”的逻辑都会改变。这也是一次集中筛选——不管是DeFi、NFT、还是GameFi,其中任何不符合金融逻辑的部分,继续存在的可能性会越来越小。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领域真正的创新到底是什么? 从传统金融领域出身的我,已经对金融相关的“创新”没有了兴奋感,不像早年随时随地会”为创新而窒息”。取而代之的是自己总结的两条规律——目前为止,金融市场上的“创新”,基本都是两件事:1)找到一种把原来不能卖的东西卖掉的方法——“证券化”;2)找到一种让原来不能长大的东西长大的方法——“加杠杆”。 但是,我们究竟能不能把这“两件事”也用来定义DeFi的“创新”?目前看到的DeFi大部分“商业模式”,到底是不是真的创新?或是穿着“创新”的“伪创新”?或者——我们今天重点要讨论的——是穿着“计算性”马甲的“信用行为”? 所以,DeFi的创新之处到底在哪里? 本期提纲: * 1. 什么是“计算性”和“信用性”? * 2. 计算模型:“过程可重复,结果可检验”。 * 3. 我们为什么需要“计算”?计算的价值主张、人对计算的价值诉求是什么? * 4. 金融视角如何理解“计算”与“信用”? * 5. “折旧”是什么?论会计学其实是一门认知科学(毁三观)。 * 6. 资产与负债的哲学视角:“本体论”与“认识论”(继续毁三观) * 7. 纯哲学的角度可以认为“计算”与“认知”就是“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范畴 * 8. “信用”与“计算”的边界在哪里? * 9.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上是否能实现“信用”行为?“债务”是否存在于“计算”体系内? * 10. 区块链与智能合约是否符合“计算”的价值主张? * 11. DeFi的创新之处究竟在哪里?如何构建计算性体系? * 12. 传统金融体系的问题:它把一个体系封闭起来,在认知中是把“信用”和“计算”合二为一,让我们看不出“计算”的价值。 * 13. 未来发展:让“计算的归计算,信用的归信用”:“信用”是输入参数,不会与“计算”混在一个黑箱里,不会污染“计算”。 * 14. 现在的世界应该正在向着“计算性”的方向发展,甚至“一切皆可计算”的方向发展。所以“计算”的价值会越来越大,至少地位会越来越突出。 BGM:The Hornet‘s Nest- Eleven 76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Twitter:@LeiSalin_XP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99分钟
2k+
2年前

【AMA】我们记忆中/经历过的市场崩溃

本期是上周Twitter space AMA的回放。 1. 2. 本期讨论到的内容(顺序不分先后): 3. 4. 1. 对当下市场波动和暴雷事件的感想 5. 6. 2. 感想一:还是熟悉的配方。每一次都是过度金融化、杠杆、流动性。每个创新故事里那几味主料依然没变。一样是经不起“大跌”的市场考验。 7. 8. 3. 3AC,贝宝,celsius大概又可以归皆为同一个原因:连环套娃借贷,过度杠杆,抵押物和借贷资产的相关性,等等——市场大跌,发现所有人都没穿底裤。 9. 10. 4. 感想二:每次金融创新,基本都是两件事:1)找到一种把原来不能卖的东西卖掉的方法——“证券化”,tokenization;2)找到一种让原来不能长大的东西长大的方法——“加杠杆”。“杠杆”和“流动性”其实是一个硬币两面。 11. 12. 5. Will老师回忆当年P2P“创新”乱像。是不是因为有了DeFi,情况比没有更糟糕?“Oops,对不起”和“直播爆仓”的区别在哪里? 13. 14. 6. 做市场的学生之前,先做历史的学生:什么是“危机记忆”? 15. 16. 7. 小跑回忆2020年全球股市连夜熔断的惊险经历 17. 18. 8. 2008年次贷危机:雷曼倒下的主要原因是“回购105”(REPO 105):也是一次“Oops,对不起”事件。 19. 20. 9. DeFi的创新之处究竟在哪里? 封面作品:“Displate Displate Bull And Bear” by StefanART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Twitter:@LeiSalin_XP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66分钟
1k+
2年前

为什么加密社区容易分裂?再谈身份与契约

我们回到了“身份和契约”的讨论。想必这些年你也深有体会,当下的世界——不管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冲突”:不同文化之间、不同理念之间、不同身份之间、甚至不同性别之间,矛盾似乎与日俱增。 当然在加密、web3、和元宇宙里也不例外。于是我和Will老师借由最近加密领域中发生的一件事(26位科学家联名上书美国国会抵制加密行业),试图找到一种更好的理解框架,甚至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期提纲: * 1. 背景事件——科学家联名上书美国国会抵制加密行业。 * 2. 这26位签名人的身份很有意思:这其实是一个跨界不同身份的联名上书 * 3. 这件事里有两个深层的重点,也适用于所有的创新、革新、革命、甚至社会变故——“身份和契约”和“新生事物的归宿”:所有创新是否都会殊途同归? * 4. 保守派和情怀派之间的鸿沟并是唯一的鸿沟吗?什么是“契约身份化”? * 5. “身份”属于政治特征;而“契约”属于经济特征?“契约”与“身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 * 6. 为什么“革命者终会吃掉自己的孩子”?为什么理想主义运动一旦变大,就会失去理想主义?“契约”与“身份”的底层矛盾是什么? * 7. 从“身份与契约”的角度再谈灵魂绑定token(虚拟世界的契约与身份的关系)。 * 8. 从“身份”角度,SBT会变成一个完美方案吗? 背景事件——科学家联名上书美国国会抵制加密行业。 今年儿童节之后,26位计算机科学家、软件工程师、科技大V和学者,联名上书,呼吁美国国会抵制“来自数字资产行业金融家、游说者和支持者的压力”;要求“对加密货币行业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还列出了若干理由,包括其“正被用于不健全且极非常不稳定的投机活动”。 这篇“联名上书”在加密、web3领域都很轰动,现在twitter上应该没人不知道这封信了。V神紧接着也做出了回应,发了一系列非常伤感的推文,甚至比这封信还长。 这封信很有意思的地方,首先是这26位签名人的身份:信上说包括数据库技术、开源软件、密码学、和金融技术应用等等领域的专家。我看了看名字,确实很多大V,有Bruce Schneier(计算机安全专家)、Kelsey Hightower(谷歌云首席工程师)、Grady Booch(UML发明人)——这些毫无疑问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但是也有:David Gerard(算是公共知识分子)、Dave Troy(虽然也是software enginner背景,但更多是个社会活动家)。 所以这其实是一个跨界不同身份的联名上书。很多反驳这封信的人的第一个靶子也在于此——签署这封信的人没有一个真正在加密货币行业“一线”的人。 我们看看他们的主要指控: * (1)加密行业为高风险、有缺陷和未经证实的数字金融工具创建监管安全港 * (2)大多数基于区块链的金融产品,对金融隐私来说是一场灾难;而那些以隐私为重点的应用,有都是给洗钱者的礼物。 * (3)区块链技术完全没有促进实体经济的使用,如果有的话也很少。 * (4)加密资产不健全、波动性极大的投机载体,却向无知的散户推广。 虽然有点极端,但却是都是存在的问题。 看到这封联名上书,豚林老师(V神)伤心地回应道:自己看到加密社区在过去十几年里变得越来越敌对,感到很难过。10-15年前的“新理想主义运动”与今天的“新理想主义运动”的巨大区别在于——当时你可以同时加入各种不同理念的团队,不管是自由意志主义者、直接民主主义者、肉食者、素食主义者、还是海盗党、开源社区——大家彼此将对方作为天然的盟友。 但是今天,各种理念之间更多是对抗和冲突。甚至大家曾经视为精神领袖的人,也公开反水,成了联名上书人之一。 他找了几个原因: * (1)当一个理念很小的时候,就算你不喜欢它,也不会把它当作威胁,所以它很容易生存;而理想主义的小运动一旦变大,就很容易失去理想主义,会有其他各种能量混进来。一切事物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衰老,只有新生的东西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清白。 * (2)今天的文化,更多是被“反乌托邦”的恐惧所驱使,而不是被“积极愿景的兴奋”驱使。 * (3)社交媒体奖励消极的东西。 这件事里有两个深层的重点,也是我们想重点讨论的,也适用于所有的创新、革新、革命、甚至社会变故——“身份和契约”和“新生事物的归宿”:所有创新是否都会殊途同归?革新者的盲区在哪? 豚林老师的一个解决方案是——“更多地关注新的和更小的子运动,这些运动对他们的价值观更有主见。” 另一个解决方案可能存在于以太坊标识空间(ENS + POAPs + maybe soon SBTs)。从“身份”角度,SBT会变成一个完美方案吗? 封面作品:Identity, Painting by François Jornod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Discord学习室:Discord 链接: https://discord.gg/THmErcxUjQ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92分钟
1k+
2年前

【AMA直播回放】:为什么要“打倒美联储”

按照大家建议,《文理》AMA第四期讨论搬到了twitter space上。结果墨菲定律生效,又遇到了莫名其妙的技术问题。这次的录音中间可能有些许断层,些许凌乱,请大家多多包涵! 今天的AMA还是围绕“货币”这个话题。但是为了没听播客也不影响讨论,我们捡了几个其实可以独立分出来的话题。首先从大家耳熟能详的加密领域最著名的口号开始:“打倒美联储”。 但现在都已经是冬天了,所以这一轮儿肯定来不及打倒美联储了,我们下一轮再来。但是下一轮之前需要灵魂拷问一下: 1. “打倒美联储”——美联储到底做错了什么? 2. 100年历史回顾:我们从美联储100年的历史中学到了些什么? 3. 为什么货币理论和市场观点有这么大差异(假设有差异的话)? 4. 打造一个“健全货币”靠什么?良心还是算法?“良心”是什么?“算法”是什么? 5. 从米塞斯30年代对金本位制的反思路径,提出“健全的货币”(Sound Money),未来的健全货币需要依靠什么? 6. 如何理解最近刷屏的“资产负债表衰退”(Balance sheet Recession)? 7. 从货币的角度分析Luna以后未来对稳定币的监管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Twitter:@LeiSalin_XP Discord学习室:Discord 链接: https://discord.gg/THmErcxUjQ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100分钟
1k+
2年前

熊市思考:深挖“货币灵魂三问”(下)

我们今天继续“货币灵魂三问”: * 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多少钱? * 谁可以决定应该有多少钱? * 通过什么途径能达到这个数量? 在上一期中,我们完成了前两个问题的讨论;达成了对货币供应量(适量)和创造主体(政府?央行?银行?社区?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共识。本期讨论进入深水区,也让我强烈感受到了“玮氏颠覆三观解释法”的威力。 本期提纲: 1. 继续第三问:通过什么途径能达到这个数量? 2. 灵魂三问的第一问是货币的“经济学本质”;第二问题是面向货币的“政治学本质”或“制度本质”;第三问其实是货币的“会计学本质”,或者“算法本质”。 3. 比特币对前两个问题回答的不够好,但第三个问题回答的非常清晰。 4. 为什么MMT回答不了第三个问题? 5. 为什么迄今为止“央行+商业银行”二元体系依然是最佳货币模型? 6. “货币乘数”理论大批判(颠覆“三观”预警) 7. 神奇的“存贷比”(颠覆“三观”预警) 8. 巴塞尔协议的核心价值 9. 再次“批判”Zoltan的商品“外生货币论” 10. 奥派作为反乌托邦的大本营,在“货币”这件事情上是否过度乐观了? 11. 数字货币体系“竞争论”:数字货币退而求其次,作为可选项?这一理论基础的根基稳固吗? 封面作品:Andrew Barrow, Question Mark, 2012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Discord学习室:Discord 链接: https://discord.gg/THmErcxUjQ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66分钟
2k+
2年前

熊市适合思考:深挖“货币灵魂三问”(上)

最近市场以及加密整个行业都进入了新一轮考验。从去年高点开始,截止录音,整个crypto市场已经跌了一半以上,技术上早已进入熊市。红杉资本说这不仅是寒冬,而且离春天也还早着呢;YC也对创业者发出了“冬眠说明书”。 众所周知,熊市适合深度思考。因为也没啥好FOMO的了。但是具体“深”到哪一层,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下一次我们能坚持多久。Will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求好事,莫问前程”,要对“好事”有信心,首先需要自己的基础足够深。 所以,我们决定干脆再把这个领域深挖一下,深到地心——到整个货币体系的运行逻辑。提出三个“灵魂拷问”: * 这个世界上应该有多少钱? * 谁可以决定应该有多少钱? * 通过什么途径能达到这个数量? 本期提纲:( 1. 这世界上应该有多少钱?(多了少了都是问题) * 通胀、通缩、超发、放水——近些年来我们都耳熟能详的词。对这些词的相关讨论,归根结底是对“到底多少量才合适”的讨论——这个世界的钱,到底应该有多少供应量? 2. 谁能够决定应该有这么多钱?(共识、自由在这件事上靠谱吗) * 货币创造的主体:应该是政府?还是央行?还是银行?社区?还是我们每一个人? 3. 通过什么途径能达到这个数量?(第三个问题将在深挖“货币灵魂三问”(下)中讨论) * “货币乘数”理论大批判(颠覆“三观”) * 奥派作为反乌托邦的大本营,在“货币”这件事情上是否过度乐观了? * 数字货币体系“竞争论”:数字货币退而求其次,作为可选项?这一理论基础的根基稳固吗?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Discord学习室:Discord 链接: https://discord.gg/THmErcxUjQ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71分钟
3k+
2年前

【直播回放】:再谈web3“价值主张不可能三角”

这是《文理》Discord直播AMA第二期讨论的录音。由于是直播的各自录音剪辑,没有办法把大家提问的声音录进去,中间可能有些许断层,些许凌乱,请大家多多包涵! 现场提问: 1. “价值主张不可能三角”的来历与探讨。 2. “资产化”价值主张的特殊性 3. 每个系统都会有一个“web3程度”?淘宝不web3吗?卖家、商户、支付端,也是分别从不同角度满足了不同参与者的价值主张?微店、shopify之类的体系呢? 4. 耗散结构的临界值有什么特别的信号吗? 有好的识别方法吗? 5. X2E中“X”的选择是否有机会成功,或者可持续?需要关注哪些特征或者属性?(假设tokenomics设计和调控结构的能力一致)。 6. 现在的X2E的工作量证明一般都是单人PVE的简单模式,如何/能否对PvP的X做合理的工作量证明?(比如播客创作和收听/学习的两端) 7. Token这个词的多义性是不是也让Soulbound Token这个概念更不清晰?这里的token是现在加密经济语境里的代币呢,还是token原本的“symbol”的意思?一个人可以有多个地址,SBT的各种行为“打散”在各个地址里,怎么还原呢? 8. 评论观点:“SBT可能是一种token标准,有点像NFT的ERC721。但SBT可能有几点要实现:比如隐私保护——因为数据开放,但不能被别人随便查到和个人对应关系。 9. 评论观点:SBT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还有一些关键问题:谁会推进这件事情的发生?在哪里做应用?就现在web3的价值流动动力源来看,只有信用贷应用有动力推进,相当于作为一个个人属性和经历的预言机,让信用贷发生。但这个动力和应用范围还太小,所以即使有基础设施也不会成为token NFT的可转让性 资产应用爆发的强度大。 10. 什么样的项目比较大概率可以成为蓝筹?核心逻辑是什么?比如知名艺术家的影响力比如村上隆,比如符合web3原住民审美的数字艺术家。 11. 新的NFT交易平台,如何追赶opensea?web3原住民对于中心化的opensea很不满意。 相关概念: * “价值主张不可能三角”: * 1)“系统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多种价值主张/诉求”:好玩、有用、炫耀、资产化 * 2)“由单一控制者所构建的系统”:比如微信,它的构建者就是腾讯,这是一个由单一构建者所控制的系统。 * 3)“系统的可持续性”:可以正常、持续发展,可以有效生存。 * “平行世界之桥”: * 是web3的运行逻辑,或者是web3构建者、建设者的方向。理解它的前提是“三角”。 * 因为要有不同的系统,去满足不同的价值主张,而这两套系统的本性一定差异很大。(1)价值诉求:操作性、酷炫性、视听效果;(2)和“资产化”这个特殊的诉求——实现底层资产的安全性、全球交易性——两套系统差别非常大。 * 中间的连接,“平行世界之桥”就是要通过上层的外部整合,把这两个系统套在里边,让人感觉不出来。能把两者整合在一起,并且整合的比较好——这应该是web三应用的一个灵魂。 BGM:KONG - Glass Beans 本期延伸阅读:《想象的共同体》、《解构共同体》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Discord学习室:Discord 链接: https://discord.gg/THmErcxUjQ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91分钟
1k+
2年前

灵魂绑定 vs 平行世界之桥:Web3的底层逻辑

今天的内容全部是灵魂拷问。拷问的对象是web3,或者是一个以web3为代表的新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底层逻辑。 在我们决定话题的时候,并没有想到V神也发了最新论文《去中心化的社会——寻找web3的灵魂》,很多讨论相得益彰。大家也是心有灵犀吧。 我们会在新一期节目中们用《文理》的独特方式,来讨论这个当下最大的筐——web3的底层逻辑。只有对底层逻辑有了共识,我们才能看清楚它的发展方向,甚至自己在其中的定位和机会。而不会人云亦云,不知其所以然。 本体提纲: 1:坊间各大门派梳理——“Web3”还是“Web3.0”? * 信息派:Web 1.0(单向、PGC、只读);Web 2.0(双向、UGC、读写、移动);Web 3.0(隐私、数据、权利、审查、身份)。 * 资产派:Web3 = 信息互联网 + 价值互联网 * 元宇宙派:眼镜派 vs. 加密派 —— 扎克伯格 vs. Vitalik 2:为什么需要Web3? * 一个疑问:Web3概念的火热,是不是因为找不到新的故事、新的马甲、新的生产力,人类社会又自己“折腾”出来的一个新故事?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吗? 3:Web3 系统的底层逻辑——“价值取向不可能三角”与“平行世界之桥” * 灵魂之问:Web3 与 “Web2 + Q币” 有什么区别? * 玮式三角:Web3世界中的“价值取向不可能三角” 4:Web3的未来——Vitalik “Decentralized Society: Finding Web3’s Soul”《去中心化的社会 —— 寻找Web 3的灵魂》 * Will老师梳理Vitalik的理念、和他对以太坊未来的规划之演化:从2018年到2022年。 * 两个关键词:“Soul” 和“DeSoc”——“灵魂绑定”和“去中心化社会”。 * 以太坊的“非金融化应用”和“非资产化应用” BGM:KONG - Glass Beans 封面作品:Rainbow Bridge by LVBART 本期延伸阅读:《想象的共同体》、《解构共同体》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Discord学习室:Discord 链接: https://discord.gg/THmErcxUjQ 文字稿和延伸阅读:《文理两开花》newsletter。欢迎订阅:https://wenli.substack.com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87分钟
3k+
2年前

【直播回放】宏观巨变如何影响Web3发展?

这是《文理》首次以Discord的广场形式做的一次直播AMA讨论。由于是直播的各自录音剪辑,没有办法把大家提问的声音录进去,中间可能有些许断层,些许凌乱,请大家多多包涵! 现场提问: 1. 宏观巨变如何影响Web3发展?(回顾阶段市场表现:分别从crypto、联储加息缩表影响、和传统金融市场资产配置角度分析) 2. 想知道接下来中国跟web 3.0的关系,难道像web2.0一样自循环吗? 3. 联盟链能做web3吗? 4. 如何看待BTC等等对美元霸权的影响?难道美国不怕被挑战吗? 5. 怎么看web3指向的高度自治和人类有限的认知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感觉以web3的信息爆炸程度,需要AI再来一波大发展来协助人类去抵抗信息过载和信息污染,进行有效的决策,但科技的发展节奏又很难预料。 6. 怎么看待现在各家公链都在推出算稳项目?算稳的未来怎么看?延伸到DeFi的未来怎么看? 7. 如何看web3目前的基础设施,预计什么时候可以实现商业化规模的应用? 8. 对未来 web3.0 演进方向有什么畅想吗? 会助推演变成两大阶层吗?大部分人从事简单工作xx to earn,少部分人从事长时间学习才能胜任的工作。两大阶层之间是否会有难以逾越的鸿沟? BGM:Babe Rainbow - Something New 封面作品:Change by Charlotte Sullivan, 13. 本期延伸阅读:《濑户内海》、《主权个人》、《货币银行学》 关于《文理两开花》: 《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 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Discord学习室:Discord 链接: https://discord.gg/THmErcxUjQ 文字稿全文:发表在《墙裂坛》公众号。敏感部分会放在小跑的newsletter《思想结石疗养院》(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xiaopao)中,欢迎订阅。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76分钟
1k+
2年前

稳定币全梳理:靠算法稳定的庞氏2.0时代?

今天聊一下稳定币。对很早就接触加密货币的小伙伴来说,已经不是新鲜词。但对于非加密领域、尤其是非金融领域的小伙伴,大概率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知其然。 所以今天干脆来一次全面梳理:从稳定币小历史开始,追溯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以及后来衍生出的各种类别——我们谈论的时候,到底在谈论哪一种稳定币? 还会讨论到上次“稳定币”热潮和这一次(比如terra/luna为代表)有什么不同?“靠算法稳定”结构内在的“庞氏因素”,在“旧时代”和“新时代”有什么不同?以及最重要的:在web3和虚拟经济时代,什么才是一个好的稳定币结构?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1. 稳定币小历史:为什么会有“稳定币”?当我们谈论“稳定币”的时候,究竟在谈论什么? * 稳定币诞生的引子:为了解决交易中一个极现实的痛点。 * 算法稳定币的教父:Robert Sams。 * 哈耶克diss金本位制,是如何启发了稳定币? * 两篇发表于 2014 年的学术论文:《哈耶克货币:加密货币价格稳定解决方案》(Hayek Money: The Cryptocurrency Price Stability Solution)和Robert Sams:《加密货币稳定化:铸币税份额概念》(A Note on Cryptocurrency Stabilisation: Seigniorage Shares)。 * Robert Sams——前对冲基金交易员如何启发了算法稳定币的模式/框架? 2. 讨论“稳定币”之前,要先明确什么是“稳定”?怎样才算“稳定”? * “稳定性”是一个需要参照系、从观察者角度产生的概念,是一种主观感觉。 * 生活在日本,日元就是“稳定币”,但日元兑美元波动可能相当大。各国法币本身稳定性也不是绝对的。 * 稳定币的“稳定“概念,来自于它为什么被人们接受为其他资产的计价单位,来自外部环境和人的主观想法——“算法”能起到类似作用吗? 3. “稳定币”分哪几种?稳定币的“稳定”来源是什么? * “信用稳定”——靠信用实现稳定:超额抵押有什么悖论? * “算法稳定“——靠算法实现稳定:保持“面值名义价格”恒定是否有意义? 4. 上次“稳定币”热潮和这一次(luna为代表)有什么不同?(“靠算法稳定”在“庞氏1.0” vs “庞氏2.0”时代的区别) * 成百上千的算法稳定币,为什么只有Terra(目前)很好地活着? * 用“小跑币”描述terra模式算法稳定币的工作原理。 * Terra模式为什么类似央行和外汇储备的操作? * 乍一看,乍二看,乍三看:这种模式到底有什么问题? * 在庞氏2.0时代,“先凭空创造一种数字货币,再想办法让大家买它,再想办法维持住,时间足够长就能变成一种持久的价值储存”—— 是一个有先例、可操作、可重复的idea。 5. 怎样的“稳定加密数字货币”才算是好的方案? * 再谈货币灵魂三问 * 再谈“供给侧之锚”的“需求侧之锚” 6. 再谈我们为什么需要“稳定币”?稳定币对Web3和Metaverse的意义? 本期延伸阅读:《加密货币稳定化:铸币税份额概念》(A Note on Cryptocurrency Stabilisation: Seigniorage Shares):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A-Note-on-Cryptocurrency-Stabilisation%3A-Seigniorage-Sams/b3d172cd8eacacc14a25d5e60d159887a57a845b 封面作品:"Between Night and Day" by Christian Schloevery 关于《文理两开花》:《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Discord学习室:Discord 链接: https://discord.gg/THmErcxUjQ 文字稿全文:发表在《墙裂坛》公众号。敏感部分会放在小跑的newsletter《思想结石疗养院》(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xiaopao)中,欢迎订阅。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71分钟
2k+
2年前

AMA:货币之锚,数字资产的空中楼阁,以及NFT泡沫的未来

大家好,今天是文理两开花的AMA系列第二期。 推迟了一周,因为小跑上周遭遇黑天鹅事件进了医院——不禁此起彼伏,无限感慨:风险管理真的不可缺。为了赚更多钱,小跑在StepN配置了三双鞋,留足了每天跑三十分钟的energy,寻思着这样连续一个月,鞋再生小鞋,可以挣不少钱。 结果机关算尽,就是没算到黑天鹅事件——结构设计的很不错,没想到矿工崩溃了。这个例子非常经典,可以用在任何地方。 今天的三个AMA问题是我们在群里投票收集的结果,借着这些问题,我们分别讨论了:“货币背后的锚”到底应该是什么?数字资产是“空中楼阁”吗?它和历史上发生了无数次的“空中楼阁”式金融泡沫有什么不同?还有过去一年从“flight to yield”,“flight to quality”,再到现在“flight to safety”的逐渐趋冷的NFT市场,未来会归零吗? 三个问题: * “石油买卖支付结算用美元”跟“美元发行锚定石油”有什么区别?实际操作中,美元是怎么“锚定”石油的? * 郁金香、南海股票,美国60年代概念股及“空中楼阁理论”与“数字资产”有哪些本质不同? * Jack Dorsey的推文才卖了280美元:NFT流动性趋向于零是大概率事件? 本期提纲:(文字版全文稍后会在公众号《墙裂坛》推送) 1. 货币的锚到底是什么?“石油买卖支付结算用美元”跟“美元发行锚定石油”有什么区别? * Will老师再一次创造了新概念:货币“供给侧的锚”和“需求侧的锚”——那一个才是最坚固的锚? * 石油美元其实就是一种隐含的锚,把黄金替掉——从需求出发,其实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架构。 * 再论“货币灵魂三问”:什么才是一个好的货币体系? * 未来的锚可能变成大宗商品,甚至变成比特币? 1. 2. 郁金香、南海股票,美国60年代概念股及“空中楼阁理论”与“数字资产”有哪些本质不同? * 关键词在于“空中楼阁”——小跑从“从模因和结构”对比历史上这几次“空中楼阁”泡沫堆积到崩溃的过程。 * 300年前南海泡沫的模因是“金融创新”和“国家背书、绝对垄断”的模因。也是一个妥妥的18世纪失败的庞氏。 * 美国美国60年代概念股和“电子热”泡沫:“科技强固”模因带动一个时代的氛围起来了、以及市场炒作的机会。 * 一个有趣的框架:“泡沫火三角”——氧气、燃料、和热量。 * 用巴菲特老师的“生产性资产 vs 非生产性资产”框架来理解“数字资产”。 * 为什么比特币和以太坊有“永恒存在性”? 1. 3. Jack Dorsey的推文才卖了280美元:在当前的宏观下,NFT流动性趋向于零是大概率事件? * 日本“明治兔子”的故事:明治维新封建武士阶层改革后百无聊赖、有钱有闲的武夫们,炒起了当时的“NFT”——西洋穴兔。 * 当下的NFT艺术品、藏品市场是一个“完全开放、没有结构”的耗散结构:大起大落是它的宿命。 * NFT ‘bubble’经历的过程:flight to yield, flight to quality, flight to safety;也是一个流动性从泛滥、到收紧的过程。 * 人类喜欢“拥有”,喜欢独一无二、稀奇罕见的“拥有”,来炫耀自己的财富和权力。无论是兔子,还是NFT;新技术——互联网、手机和区块链,只是让这种“追逐游戏”变得更容易而已。NFT也遵循这个规律。 * 《千年金融史》作者威廉戈茨曼的发现:贫富差距和艺术品泡沫程度呈正相关。 本期延伸阅读:Boom and Bust: A Global History of Financial Bubbles 《繁荣与萧条: 全球金融泡沫史》:全球资产泡沫三个世纪的历史。 封面作品:Celestial Journey - Fantasy World of Josephine Wall BGM:Neil Cowley Trio - The City and the Stars 关于《文理两开花》:《文理两开花》是文科生思维和理科生思维在科技、经济、文化、哲学、货币、数字资产、元宇宙、Web3.0中的碰撞。当下的时代精神是“混沌”,我们试图在混沌中寻找秩序。 《文理两开花》微信学习室:请添加坛子微信。注明:文理两开花 Discord学习室:Discord 链接: https://discord.gg/THmErcxUjQ 文字稿全文:发表在《墙裂坛》公众号。敏感部分会放在小跑的newsletter《思想结石疗养院》(https://www.getrevue.co/profile/xiaopao)中,欢迎订阅。 您也可以在苹果播客|Spotify | Google Podcast | 等泛用型平台搜索收听《文理两开花(海外版)》

63分钟
3k+
2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