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可爱

ONE收音机

前几天,和晓橙聊了一期《请回答1988》,回顾了剧中每个角色的特点,有意思的是,每谈到一个角色,我或他都会先吐槽一下这个角色的缺点:“德善爸老好人”“德善马大哈”“宝拉好强”“正峰?生正峰这样的孩子心都要操碎了”…… 吐槽归吐槽,爱也是真的爱,正因为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其怪脾气,才显得亲近、真实而可爱。 导演是枝裕和在他的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写道:“缺陷并非只是缺点,还包含着可能性。”小偷的父亲、抛弃孩子的母亲、第三者的孩子……无论在人物还是故事上,他都从未追求完美,他理解了“完美”是人类臆想出来的陷阱。这些不完美,带来了好故事的可能。 毛姆在他的书《毛姆文学课:如何阅读与写作》里,大方展露自己的缺陷和缺点:“我有很多缺陷。我长得矮小,有耐力,但没什么体力;我口吃,害羞,我身体不好。我没什么游戏细胞,而游戏是英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道是由于以上的什么原因,或者是出于天性,我对同伴有种本能的畏缩,这使得我很难和他们相熟。” 但也正是有缺点,才让他知道怎么包容别人。 “如果我把生活中的每个举动和脑海中闪过的每个念头都写下来,那么世人会把我当作邪恶的魔鬼。我想知道,一旦人们开始检视自己曾有的想法,他们是否还好意思厚着脸皮去谴责别人。” 你觉得自己的缺点是什么?有尝试过改变吗?

25分钟
99+
1年前

被年轻人遗忘的KTV

ONE收音机

早些年,流行一份《国际孤独等级表》,第一级是一个人逛超市,第十级是一个人做手术,这两件事儿我都没做过,而夹在中间的第六级:一个人去KTV,我倒是有过一次。场景如下: 一个青涩的女孩,收到一条分手的短信,然后伤心地走进KTV,点一堆伤感情歌,最后一个人沉醉地嘶吼着,觉得每一首情歌都在唱自己。 那时,我特别爱去KTV,应该说,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很爱去KTV,无论什么性质的聚会,最后都会聚在KTV里。有时,一场KTV就是一个小江湖,密闭空间里暗流涌动着各种小心思:怎么在人前好好表现?怎么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歌曲置顶?怎么选歌让别人觉得自己唱歌很厉害…… 在电视剧《漫长的季节》里,失意的王响、龚彪和马德胜在KTV里相聚,一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一曲妖娆的扭腰舞,一段三个人之间的对话,这场KTV的狂欢成了三人最后的相聚。聚会过后,龚彪车祸,马德胜脑梗,王响在麦田里追着火车,一遍遍告诉曾经的自己:别回头,往前看。 KTV充满了告别,每一场毕业的分别都以KTV收场。离开第一份工作的当天,也是和几个要好的同事在KTV说下次再见,只是,如今,该和大家告别的是KTV。好像没有人能够说清,曾被看作是绝佳娱乐聚会场所的KTV,到底是从哪一刻开始淡出人们视野,走向下坡路的。 呼朋引伴地坐在KTV里,充满仪式感地唱上一个下午或一个晚上,已经变成一件遥远的事情,把头埋进手机的我们,也早不再是那个手握麦克风,迫切想要展示自我的自己。

24分钟
99+
1年前

我为100场爱情做了注脚

ONE收音机

我记得曾经在节目里说过,当年学播音奶奶是持反对意见的,那时候我的声音和现在还不一样,用怹老人家的话来讲就是:就你那个公鸭嗓子还播音主持呢?后来爸爸用了一句话就成功说服了老太太:毕业实在不行,回来干个婚庆不也挺赚钱的吗? 这应该也是很多支持孩子学播音的父母们的真实想法,不过播音生却都不怎么希望从事这一行。原因你们也都多少可以想到,就是觉得社会地位不高。而且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婚礼司仪格调确实不高,小时候参加的各种婚礼,我见过的主持人更接近于二人转演员,需要会讲接地气的段子,会唱歌跳舞,甚至得在某些时刻可以来两个小绝活,比如拿起啤酒给大家旋一个,从椅子上劈叉下来的这种,显然这些我都不会。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规格的提高,年轻人对于仪式有了新要求,婚礼司仪也很少再有那么“油”的气质了。 一年前参加好朋友自己设计的“五月天”主题婚礼,几个月前我也第一次为最好的朋友主持了婚礼,前几天又奔赴长沙参加了荟莹老师自己主持的婚礼,我开始对这个行业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于是本期节目就找来了我大学的师哥——李柬杙。他毕业就开始从事婚礼司仪工作,如今已从业十年,最少主持过上百场婚礼了。 今天他来和大家聊聊他见证的那些感人的、胡闹的、特别的爱情故事,以及我对于荟莹老师婚礼的一些感受。 希望这期节目可以帮你未来的婚礼省些钱,避些坑,多点创意,并且告诉你婚礼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37分钟
99+
1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