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妈查出了三高,她第一次觉得自己老了。 在此之前,她觉得自己是个特年轻的人。不只是她觉得,我印象里的妈妈也永远是年轻的样子。从我有记忆起,她就是这样的长头发、这样的穿着打扮、这样的声音性格,正如她印象里的我也是永远小孩子的样子。但我都30岁了。 在她10月11号生日的那天,我们在车里聊天,聊了聊关于“什么时候觉得自己不再年轻”的话题。 她觉得,感觉不再年轻都是对比出来的,再加上招聘广告上的年龄限制,于是产生了这种“社会性衰老”。 我觉得,感觉衰老或许来自自己已经停止成长。 停止创造,就会感觉衰老,保持年轻就要成为一个生产者,创造新的作品、新的经历和新的欲望。 你什么时候感觉自己不再年轻了呢?
拥挤的地铁,匆匆的人群,早起,晚睡,熬夜,失眠…… 这些不只是90后的世界,也是大部分80后、70后、00后、10 后的日常了。不管是上班还是上学,只要还没有到退休年龄,我们都要被动地动起来。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让这部电影成为了中国影史票房第四名。电影很好,在当时真的让很多人燃起了,包括我,让我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和他一样。可是再看的时候我发现,他敢这么说是因为他天生就是灵珠子,他可以变成八臂哪吒。可普通的我们连考勤都对抗不了,连成绩都对抗不了,连失恋、失眠都能将自己打败。 我们试图总结大自然的规律,让人类可以活得更舒适,地球存在了46亿年,人类历史也不过600万年,但如今我们好像已经成为了万灵之长,我们的科技如此发达,我们上天入地,我们站在食物链最顶端,但是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它是如此轻易地抹除我们的所有痕迹。大自然太强大,那么我们发展自己的文明,总结各种经验,发明学习文字、艺术、哲学,妄图以此让我们的后辈尽量少些烦恼。在大部分的事情上,我们看上去是找到了方法论,然而当你好好读书时,你还是可能会在重大考试失利,当你努力对一个人好,他还是可能会离你而去,你在彼时做着彼时最对的事,却在此时“犯了”最大的错误。有时,我真的感觉自己无能为力。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一句很著名的话是:“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可刚刚度过假的我们迎来的却是七天的工作,今天终于熬到了第五天,感觉自己好像从来没有好好休息过。 假期结束后感叹:“怎么休个假比上班还累呢?”上了几天班又感慨:“什么时候才可以休息呀?” 如此循环往复,或许,让我们疲惫的并不是休息时间不够,而是不会休息。 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忙的,对吧?那为什么我们还会时时感到疲惫呢?为什么在休息时竟然会感到羞耻呢? “人生很短,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学会休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你「好好休息」的方法是什么?
每次回老家雷打不动的一个环节,就是家里人坐在一起翻看老相册。属于我的那本,在十几年前就已经不再增加新的内容了,每一次打开其实都是看过无数遍的脸庞,本应该越来越熟悉的身影,反而在每一次重温的时候,总有几个人是被忘记了名字的。关于一些更早的照片,我们甚至已经忘记了里面的人和我是什么关系,我们当年为什么会一起拍了这张。 在《志明与春娇》第二部里,张志明忘记了春娇妈妈的生日,春娇在当天问他,他喜欢的足球队比赛的分数,他却可以想起来,所以结论就是,有些事情你不在意自然也就不记得了。 科学家说,我们的一生会遇到两千九百多万人,其中打招呼的有四万人,相熟的有三千人,亲近的只有三百人。他们来来去去,我们分分离离。可能有些人最终会不记得名字,可能有一天会不再联系,但希望你一生都记得,曾遇见过我。
最近忙着装修新房,家具家电一点点搬进家里,终于看到了想象中家的实际模样。 装修师傅在主卧贴墙纸时,一边贴着绿色墙纸一边说:“你们年轻人不都应该喜欢浅色的东西吗,怎么……喜欢……老年人喜欢的”。绿色墙纸旁边的大红色衣柜反射着日光,我知道,他是想说这玩意儿真俗气,但又觉得说俗气不礼貌,于是我帮他补充:“我就喜欢俗的。”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审美是没问题的,被说俗气是一种批评。2013年冯小刚导演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其中有一个故事就是关于俗和雅的讨论,也是冯小刚内心的纠结。 电影里,拍了一生俗片的导演赚足了票房,他甘愿用他一生的收入去做一个雅士,最后他跟一个弹棉花的换了血,疯疯癫癫地“弹棉花”弹出了古筝的气势,还不停地担心自己鼓捣出来的东西让人家给看懂了。 谁没有做过媚雅的事情呢? 现在,我就喜欢那些俗气幸福的瞬间:喜欢在过年磕着瓜子花生看春晚,厨房热火朝天地做菜,小孩子疯玩嬉闹;喜欢在婚礼上看新人认真宣誓,灯光闪耀,新人含泪说“我愿意”;喜欢和朋友分享土味视频,不土的不看,然后一边大骂神经病一边笑得哈哈叫……这样俗气的快乐是最直接、最能感受到生活实感的。 对了,我的新家已经可以入住了,我觉得我的红配绿没有翻车,还挺特别、挺好看的,至于别人说丑不丑、土不土、俗不俗,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房间,又不是他们住。
仅仅一天之隔,我再打开朋友圈,“国内国际摄影大赛”已经结束,而“不想上班主题创作大赛”正在如约举行。幸福的人生体验总是多姿多彩,但不幸却大致相同,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值得回味的假日,但假期综合征大概率是难以幸免的。凌晨四点半,即将上班的焦躁也随着我的神经放松逐渐显现。我突然想起,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也是在这个时间才入睡,如果醒来能够无记忆地穿越到8天前,该有多好。不过很快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在我真正意义上的长大之前,无论穿越多少次,假期永远都带有遗憾,工作永远都难以面对。但换个角度来想,此刻躺在床上的不是刚刚度假结束的上班族,而是行将就木的老年人,畅想着“如果能再来一次,该有多好”,饱含遗憾地闭上双眼,泪水划过脸颊。 而现在的我们,就是丢掉了记忆重新来过的自己,你的人生已经重启,带着这样的想象去面对生活,会不会,可以多一点勇气呢?
前段时间,读了村田沙耶香的随笔集《错把路灯当月亮》,有一篇是《对公交车自我意识过剩》,讲述她每日赶地铁时,总感觉公交车司机会关注自己在路上奔跑而停车等她,而她想用各种方式告诉司机自己并不是在赶公交,实际上,司机根本就不关注她。 想到我的青春期,每次上公交车总感觉其他乘客们在看自己,甚至默默观察整个车厢的人,来判断自己是不是车厢里最漂亮的人。类似的心理还有:“会在女性朋友之间给自己定位,算算自己排在第几位。”“总觉得自己身上有一束光,感觉所有人都在监督自己。”…… 在自我意识过剩时期的我们,容易产生自恋和自卑两种心理状态,我们在自恋与自卑的交织中悄悄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获得成长。 你自恋的点是什么?你自卑的点是什么?什么时候你由自恋转化为了自卑?又是从什么时候不再那么自卑?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自恋】和【自卑】。
王菲早期有一首作品叫《中间人》,翻唱自美国民谣女歌手Mary MacGregor的代表作《Torn Between Two Lovers》直译过来就是:“在两个爱人之间撕心裂肺地纠结矛盾。” 王菲的《中间人》唱的意思和原曲差不多,但是表达得十分朦胧委婉,最直观的一句歌词不过是“哪个爱得应该,哪个要放开,两个也爱,两个也不应爱”,但英文原曲的表达直接露骨,据说直接让歌手Mary本人和丈夫结束了婚姻,歌词里写: 我有另一个 所爱与所求的男人 但那不表示我会爱你少一些 而他也明白他无法拥有我 即使以后都不可能 只因我内心的空虚 只有他能填满 两个情人难以取舍 像个傻子似的 爱上你们两个,已经违反了游戏规则 歌曲一发表就成了当时美国乐坛的年度冠军单曲,很多歌迷都认为歌中唱的就是她本人的心声。从此之后,Mary再也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丈夫不堪忍受闲言碎语,最终结束了五年的婚姻,她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从此在歌坛销声匿迹,再也没有推出过别的热门歌曲。 1976年的歌曲让2023年的我们打开了眼界,理解了爱情的多面性——你可能很爱一个人,但是当另一个人出现时,你可能会想跟他维持一种情谊,但终究不会离开你原来的伴侣,听上去很自私且无道德对不对?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些人心里就是会有一个很空洞的地方,不是伴侣可以完全填满的,这和性别无关,和风流无关,如果不带道德批判去审视这个世界,会觉得还蛮有趣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她难以叙述的故事,不是都想真的去伤害对方。 在爱情里,可以同时爱上两个人吗?
我已经很久没有清晰地记住一个梦了。凌晨4:52,我从梦中醒来,眼角潮湿,想要说点什么的,却无从说起。现在是二十四时后的凌晨4:52,我坐在电脑前,记录下这个梦和梦里的父亲。在人声鼎沸的运动场上,我们不知道在观看什么比赛,大家争相翻越护栏进到内场,梦里的我年轻、健壮又灵敏,一个经典林家栋跨栏就过去了,而父亲拖着200斤的身体,自然无法完成。他呼喊着我的名字,竟然要求我抱他过去,于是我便答应了这个要求,一个一米八多的男人抱起另一个一米八的男人,引来了全场的瞩目,仿佛是鼓励一样,我把父亲抱得更高,好让他迎接四面八方的欢呼声。随即,梦就醒来了。 睁开眼后的心情十分复杂,原因很简单,自我记事算起,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拥抱父亲。
本着不看人头的原则,这个国庆假期我放弃了旅行,远离了市中心,去到了乡村。 夜里八点的乡村,外面已经没有几个人影,同行者拖着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给我介绍:“这原来是个超市。”“我们班的班花就住在这里。”“这里是我的小学,走路明明就5分钟,但那时觉得要走好久哦。” 林宥嘉在歌里唱了“走不完的操场,原来就那么长”,小时候的一公里和长大的一公里是有着完全不同感受的距离。 小时候的远方是从村这头儿到村那头儿,后来,随着年龄阶段的变化,对“远方”有了不同的理解。 关于远方有多远?我试图回到过去寻找答案。
这两天,我们这个小城的街道上,人也变得多了起来。很多外地工作学习的人们,利用这个长假,选择回家和亲人朋友们度过。走在大街上,也到处感受到节日的浓郁气息,路边的商铺都飘扬着鲜红的国旗。在一个上世纪的老商场的门口,我看到长长的台阶下,有用串红盆栽摆出的欢度国庆的图案。在那个瞬间,就好像自己穿越了,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 国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就是可以额外多放一天假。学校在国庆节照例会举行演出,每个班都会选出十几个身材、长相标志的同学,去参加学校的鼓乐队。那时候可希望自己能被选上了,因为这样,每天下午就只用上一节课,第二节课就可以不用上了,去学校的操场集合,排练鼓乐队的表演。到了表演的那天,我们男生就会被要求穿上黑色的小西裤、白色的衬衫,戴着红领巾。衬衫一定要扎在裤子里,眉心还要被老师用手指点一个小红点。
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就是要做配音演员的。 ——来自26岁的马晓橙 本期嘉宾:鹏小胖,配音导演,配音作品《小飞侠彼得潘》《咱们裸熊》《西行纪之宿命篇》《全职法师第五季》等。 彼时我的对面站着的是我当时的配音进修班老师。 那一年我在上海赚了一点钱,然后决定为自己做一件事,去专业的配音机构进修。在那里我重新学习了台词、表演、绕口令,同期有不少的同学都不是科班出身,我觉得他们大概率是来玩票的,但是我想要做一名职业的配音员。然后,我的配音老师很喜欢我,说我和他年轻的时候很像,当时的他已经是工作室的配音导演了。他觉得我可以,但是需要三年,三年几乎没有收入地泡在录音棚,我大概率可以出头,但也有可能三年后我发现了确实不是吃这碗饭的。然后,我怕了,我怕没有收入,我更怕三年后发现自己真的不是这块料。所以我食言了。 好多年过去了,我的这位老师已经成为了全国数一数二的配音公司“音雄联盟”的配音导演了。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自己的声音登上了大银幕的梦,醒了之后就给他发了信息,想和他聊一聊,关于他的配音之路,关于现在配音员的成长,关于你们对于声优的一切猜想…… 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采访音频的部分音质有些问题,但是我想这期节目可以让你们知道一个配音员的自我修养是什么样的。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