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天之隔,我再打开朋友圈,“国内国际摄影大赛”已经结束,而“不想上班主题创作大赛”正在如约举行。幸福的人生体验总是多姿多彩,但不幸却大致相同,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值得回味的假日,但假期综合征大概率是难以幸免的。凌晨四点半,即将上班的焦躁也随着我的神经放松逐渐显现。我突然想起,放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我也是在这个时间才入睡,如果醒来能够无记忆地穿越到8天前,该有多好。不过很快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也许在我真正意义上的长大之前,无论穿越多少次,假期永远都带有遗憾,工作永远都难以面对。但换个角度来想,此刻躺在床上的不是刚刚度假结束的上班族,而是行将就木的老年人,畅想着“如果能再来一次,该有多好”,饱含遗憾地闭上双眼,泪水划过脸颊。 而现在的我们,就是丢掉了记忆重新来过的自己,你的人生已经重启,带着这样的想象去面对生活,会不会,可以多一点勇气呢?
前段时间,读了村田沙耶香的随笔集《错把路灯当月亮》,有一篇是《对公交车自我意识过剩》,讲述她每日赶地铁时,总感觉公交车司机会关注自己在路上奔跑而停车等她,而她想用各种方式告诉司机自己并不是在赶公交,实际上,司机根本就不关注她。 想到我的青春期,每次上公交车总感觉其他乘客们在看自己,甚至默默观察整个车厢的人,来判断自己是不是车厢里最漂亮的人。类似的心理还有:“会在女性朋友之间给自己定位,算算自己排在第几位。”“总觉得自己身上有一束光,感觉所有人都在监督自己。”…… 在自我意识过剩时期的我们,容易产生自恋和自卑两种心理状态,我们在自恋与自卑的交织中悄悄完成了对自我的认知,获得成长。 你自恋的点是什么?你自卑的点是什么?什么时候你由自恋转化为了自卑?又是从什么时候不再那么自卑? 今天我们就和大家聊聊【自恋】和【自卑】。
王菲早期有一首作品叫《中间人》,翻唱自美国民谣女歌手Mary MacGregor的代表作《Torn Between Two Lovers》直译过来就是:“在两个爱人之间撕心裂肺地纠结矛盾。” 王菲的《中间人》唱的意思和原曲差不多,但是表达得十分朦胧委婉,最直观的一句歌词不过是“哪个爱得应该,哪个要放开,两个也爱,两个也不应爱”,但英文原曲的表达直接露骨,据说直接让歌手Mary本人和丈夫结束了婚姻,歌词里写: 我有另一个 所爱与所求的男人 但那不表示我会爱你少一些 而他也明白他无法拥有我 即使以后都不可能 只因我内心的空虚 只有他能填满 两个情人难以取舍 像个傻子似的 爱上你们两个,已经违反了游戏规则 歌曲一发表就成了当时美国乐坛的年度冠军单曲,很多歌迷都认为歌中唱的就是她本人的心声。从此之后,Mary再也没过上一天安稳日子,丈夫不堪忍受闲言碎语,最终结束了五年的婚姻,她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从此在歌坛销声匿迹,再也没有推出过别的热门歌曲。 1976年的歌曲让2023年的我们打开了眼界,理解了爱情的多面性——你可能很爱一个人,但是当另一个人出现时,你可能会想跟他维持一种情谊,但终究不会离开你原来的伴侣,听上去很自私且无道德对不对?但不能否认的是,有些人心里就是会有一个很空洞的地方,不是伴侣可以完全填满的,这和性别无关,和风流无关,如果不带道德批判去审视这个世界,会觉得还蛮有趣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她难以叙述的故事,不是都想真的去伤害对方。 在爱情里,可以同时爱上两个人吗?
我已经很久没有清晰地记住一个梦了。凌晨4:52,我从梦中醒来,眼角潮湿,想要说点什么的,却无从说起。现在是二十四时后的凌晨4:52,我坐在电脑前,记录下这个梦和梦里的父亲。在人声鼎沸的运动场上,我们不知道在观看什么比赛,大家争相翻越护栏进到内场,梦里的我年轻、健壮又灵敏,一个经典林家栋跨栏就过去了,而父亲拖着200斤的身体,自然无法完成。他呼喊着我的名字,竟然要求我抱他过去,于是我便答应了这个要求,一个一米八多的男人抱起另一个一米八的男人,引来了全场的瞩目,仿佛是鼓励一样,我把父亲抱得更高,好让他迎接四面八方的欢呼声。随即,梦就醒来了。 睁开眼后的心情十分复杂,原因很简单,自我记事算起,这是我第一次,主动拥抱父亲。
本着不看人头的原则,这个国庆假期我放弃了旅行,远离了市中心,去到了乡村。 夜里八点的乡村,外面已经没有几个人影,同行者拖着我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给我介绍:“这原来是个超市。”“我们班的班花就住在这里。”“这里是我的小学,走路明明就5分钟,但那时觉得要走好久哦。” 林宥嘉在歌里唱了“走不完的操场,原来就那么长”,小时候的一公里和长大的一公里是有着完全不同感受的距离。 小时候的远方是从村这头儿到村那头儿,后来,随着年龄阶段的变化,对“远方”有了不同的理解。 关于远方有多远?我试图回到过去寻找答案。
这两天,我们这个小城的街道上,人也变得多了起来。很多外地工作学习的人们,利用这个长假,选择回家和亲人朋友们度过。走在大街上,也到处感受到节日的浓郁气息,路边的商铺都飘扬着鲜红的国旗。在一个上世纪的老商场的门口,我看到长长的台阶下,有用串红盆栽摆出的欢度国庆的图案。在那个瞬间,就好像自己穿越了,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小学生。 国庆对于那时的我来说,就是可以额外多放一天假。学校在国庆节照例会举行演出,每个班都会选出十几个身材、长相标志的同学,去参加学校的鼓乐队。那时候可希望自己能被选上了,因为这样,每天下午就只用上一节课,第二节课就可以不用上了,去学校的操场集合,排练鼓乐队的表演。到了表演的那天,我们男生就会被要求穿上黑色的小西裤、白色的衬衫,戴着红领巾。衬衫一定要扎在裤子里,眉心还要被老师用手指点一个小红点。
我和他们不一样,我就是要做配音演员的。 ——来自26岁的马晓橙 本期嘉宾:鹏小胖,配音导演,配音作品《小飞侠彼得潘》《咱们裸熊》《西行纪之宿命篇》《全职法师第五季》等。 彼时我的对面站着的是我当时的配音进修班老师。 那一年我在上海赚了一点钱,然后决定为自己做一件事,去专业的配音机构进修。在那里我重新学习了台词、表演、绕口令,同期有不少的同学都不是科班出身,我觉得他们大概率是来玩票的,但是我想要做一名职业的配音员。然后,我的配音老师很喜欢我,说我和他年轻的时候很像,当时的他已经是工作室的配音导演了。他觉得我可以,但是需要三年,三年几乎没有收入地泡在录音棚,我大概率可以出头,但也有可能三年后我发现了确实不是吃这碗饭的。然后,我怕了,我怕没有收入,我更怕三年后发现自己真的不是这块料。所以我食言了。 好多年过去了,我的这位老师已经成为了全国数一数二的配音公司“音雄联盟”的配音导演了。一天晚上,我做了一个自己的声音登上了大银幕的梦,醒了之后就给他发了信息,想和他聊一聊,关于他的配音之路,关于现在配音员的成长,关于你们对于声优的一切猜想…… 因为是临时起意,所以采访音频的部分音质有些问题,但是我想这期节目可以让你们知道一个配音员的自我修养是什么样的。
都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将爸妈当成偶像,觉得爸妈是超人,只是随着来到青春期,有了独立意识,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我们才知道原来爸妈不是万能的。 在这场人生赛跑中,最初是他们背着我们前进,然后是牵着我们,之后是我们和他们并肩,直到有一天我们超过了他们,而且是越来越远。但在我心里,我爸一直有一个很特殊的技能是我至今没学会的补袜子。他可以用针线手工地将袜子的破洞补好,类似于织布一样补上那个窟窿,而不是那种包饺子似的把口子缝在一起。 现在年轻人应该很少有把一双袜子穿出洞的情况了,万一发生也就是直接扔了,因为买一双新的远比缝补,需要付出更少的时间成本。 如今的我们很多人丢掉了修东西的技术和心态,坏了就换新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总会觉得没有长久的陪伴,才会觉得孤单吧。
大家好,这里是ONE,我是原君。 清晨醒来,关掉闹钟,头脑还没全然清醒,便随手打开手机,下意识点开朋友圈。 翻了翻大家的朋友圈,我点开自己的个人主页,想看看曾经我发过的那些动态。 2012年的6月20号,我发布了第一条朋友圈。内容是一只胖胖的可爱小猫。猫咪大约是我此生最专一的热爱对象了。 2014年的7月3号,我发布一张宇宙星云的图片,写着“生命只有一次,何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 2017年2月1日,我自己在抱怨自己,发了一行文字“原来我真的很糟糕。。。” 纵观我的过往,我似乎变了模样,也似乎没变。我依然喜欢猫咪、电影、美景、艺术,不同的是,那些冒着傻气的语言,透露着天真和无知,也一点点展现着我的生命经历和真切体验。 那你的朋友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会发布什么样的动态呢?你会分享真实的生活吗?
中秋快乐! 小长假的第一天正好是我在九月的最后一期节目,按照惯例,来分享我收到的来自九月的信件。 这次收到的信里,有人怀念去世的奶奶,有人告白失败,有人拒绝了别人的告白,有人找寻到了自己的热爱,而有人还在迷茫,更多人在九月迎来了开学,踏上了新的阶段、新的旅途…… 这些故事,一年四季都在发生,你或许可以从中听到自己。 私人邮箱:[email protected]
在抢火车票堪比抢周董票的时候,如何才能成功呢? 买旅游景区的票哪个平台最便宜呢? 如何鉴定一个导游是真是假呢? 景区的纪念品怎么买到真的呢? 什么平台租车最便宜? 怎么才能找到地道好吃的当地美食? “旅游爱好者”自己考一个导游证,是不是就可以免费参观中国所有景区了? ……. 关于旅游的那些事,本期嘉宾在职导游@萧先生都可以给你答案。 明天就是十一假期了,在听节目的当下,你们此时买各种票可能来不及了,但是关于寻找当地美食、选购景点门票、预订宾馆等方面,你或许还可以用上这些小技巧。 马上放假了,我就不做太沉重的选题了,希望大家可以听着节目踏上旅途,计划内计划外都是风景,旅行可不能生气哦,当然最重要的是安全第一,祝各位国庆假期快乐!
当我问朋友们,你上一次真正难过到痛哭是什么时候,得到的答案跟“你上一次完全无负担地感到快乐是什么时候”差不多,要么就是很久很久之前,要么就是已经不记得了,因为压力、委屈和沮丧常常还没有被咀嚼便囫囵吞枣地咽下去了,还轮不到要哭泣的那一步。 小说家村田沙耶香的散文集《错把路灯当月亮:沙耶香的大脑奇旅》中有一篇就提到了不哭的成年人是怎么趁着看电影而哭泣的,你一定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样子,她写: 由于我总是一边一遍遍地用遥控器重放那些让我流泪的镜头,一边流泪,所以我已经分不清自己是为了看电影还是为了哭泣了。不过,我感觉,在这样哭泣时,一点点地找回了小时候那个纯真的自己。当我强忍眼泪,压抑感情时,总是出于诸如我毕竟是个成年人,或者因此我更要努力等等似是而非的理由,使我的脑袋里乱成一团。然而只要一哭泣,心情就马上变得单纯了。 真正伤心的时候是哭不出来的,遇到真正困难的时候是没有时间去哭的,我感谢还能有那些为哭而哭的时刻,让储存在身体的眼泪有一个发泄的出口,电影散场,眼泪抹干,生活依然继续,重要的是哭过之后的事情。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