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被周边的人说“你太敏感了”呢? 因为敏感,感受到比一般人更强烈的感受,感受人际关系的纷繁复杂和琐碎事物是这样,感知悲伤和快乐等情绪也是这样,敏感的人,困于敏感中被折磨。 于是,频繁出现一种声音:“人要有钝感力。”钝感力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创造的词,“钝感力”就是迟钝的能力,也就是与敏感相反的能力。 很久之前,我也说过类似的话:“要有钝感力。”但现在,我渐渐发现,要求大家要有渡边淳一的“钝感力”其实是一种很大的误导。 要求一个敏感的人要有钝感力,无异于要求一个外向的人变成一个内向的人,这是无用的。 如果可以,我还是宁愿做一个敏感一些的人,虽然事情都有两面性,它也许会让你对焦虑、冷漠等等痛苦快速反应,但就像《未来简史》曾给过我们的启示那样:敏感是未来所稀缺的特质,感受善意的能力,更强的同理心与察觉美好时的雀跃同样也是对敏感不以为然的人所无法拥有的。 所以,敏感一点也没有关系。 你是一个敏感的人吗?
每个少年都曾经崇拜过自己的父亲,但他们多半不会按照父亲的意愿成长。中年开始碎了一地的烟火,为柴米忧虑。老年逐渐走向被时代遗弃的边缘,却固执地坚守着自己曾经的威严。 我们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思维与心境。但在通透的未来都会走进同样的遗憾之中。这种遗憾就藏在那句著名的台词里,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时间从来不语,却默默地教会我们很多事情,比如珍惜,比如后悔。生活的本质,不过就是日常的琐碎,日常不是碎了一地的烟火,日常是深藏于爱的美丽。
大部分人,提到老师,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自己的学生时代,学校,讲台,课桌,包括现在正在听节目的很多人可能还没有参加工作,按照正常的平凡人生来看,在你23岁之前与你相处最久的一群人就是学校的老师,他们超过了你和爸妈,发小在一起的时间,不管你有没有叛逆期,我想大部分人都曾经有过这样的念头,那就是快点毕业吧,这样就没有老师管我了。 天真的孩子以为离开了学校就脱离了老师的掌控,那我只能说,小同志还是太天真了,当你走出校园的那一刻,挥挥手盒语数外,政史地老师告别,一转头,社会上无数的老师正在等着你呢,美发师tony老师,公司的前辈老师,如果你学曲艺还有前辈老师,如果你进剧组都是老师,别以为叫老师准备错,有些地方还真就不行。 今天的教师节特别节目,我就找到了我身边的那些“混社会“的各行各业的老师们,和你们聊聊她们的故事 特别感谢受访嘉宾: 兆龙(退役理发师) 小新(导演) 柠兰(前国企老员工) 刘大力(戏曲爱好者) 骨猪(编剧)
中学时代的娱乐生活是什么? 出门三件套:钱包、钥匙、学生卡,周末和朋友随便上一辆公交,坐在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坐到终点站,下车在附近走走看看,再坐上另一辆公交到另一个终点站,刷几块钱的学生卡可以坐一下午的公交。 现在当然不会这样了,但说真心话,对那时的我们来说,随意搭上一辆很少乘坐的公交车,跟它去陌生的角落,真的能发现这座城市的意外之美。 公交车像一座城市的名片。 比起地铁的封闭空间,公交车拥有开阔的视野,就像一座城市的动脉,通过它,我们和这座城市有了最直观的接触。 随着城市的节奏越来越快,对一些人来说公交车已不再是出门首选的交通工具,论速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等公交和塞车上,也早已忘掉坐在巴士上看着窗外行人和风景略过的乐趣。 你常坐哪条公交线路?乘坐公交车时,发生了哪些特别的故事呢?
小时候看外国电影,就特别羡慕人家的小朋友,因为他们有圣诞节,当然我知道中国有春节,可重点人家有礼物,还是爸妈帮你藏到家里的某个角落,你需要自己去找,这个过程太好玩了。 不知道是不是男生骨子里带着的寻宝基因,长大了我和身边的哥们又都喜欢上了盗墓笔记,鬼吹灯之类的小说,因为他们归根结底都是寻宝的内核。 洛阳铲我是没买过,挖坟掘墓偷东西也是不合法的。但是从我自己在外租房子开始,我就发现了一个合理合法获得这种满足感的办法,那就是每个月一次的大扫除,我总是可以在床底下,某件衣服兜里找到一些好久不见的东西,或者零钱,虽然他们本来就是属于我的,但是这种失而复得的快乐,却也是平日里所有没有的。 你有过什么失而复得的故事吗?
拉萨城中心往西六公里处,有一个八一社区,这里曾有一家叫做野花园的客栈。从北京东路坐8路公交车,到八一菜市场站下,穿过马路钻进一条巷子,走一分钟就到。客栈老板名叫皮皮,那时是个刚毕业不久的小伙子。 我认识皮皮是在2011年的冬天,正是我第一次到拉萨的时候,那时我们住在大昭寺附近的同一家旅馆。半年后我从尼泊尔回到拉萨,皮皮的客栈已经开起来了,于是我便住了进去。关于客栈的名字,皮皮曾说本来叫“野人花园”,这听起来比较朋克。客栈开起来后发现没有人,于是改名为“野花园”。
从小我其实就有一个迷思,人类为什么要写日记?我一直觉得哪些不想被人知晓的秘密难道不应该就一直放在心里吗?这样只要你不说那么就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你写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产生了被人发现的风险,无论你的日记本上了多少道锁,你藏在一个多么隐秘的角落,他也有机会会被人发现。 后来长大了,我知道了,咱们抛开有些人就是喜欢记录生活,且里面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秘密这件事,我发现其实我们有些秘密是需要有人知道的。真的是这样的,我不清楚这个在心理学上的学术行为名词是什么,但是这种感觉我像您能懂吧,就是这件事,我不希望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我希望部分人知道,但是不要知道是我干的,这个时候,一个句式出现了“我有一个朋友,他说。。。”。 所以今天我们就聊聊我的那个朋友都和我说过什么样的秘密呢?
如果让你从以往的人生中,挑选一段你最难忘、最宝贵的记忆,你会选择什么? 我们记得什么,我们遗忘什么,好像是我们自己无法控制的。曾经以为永远不会忘的事,也许过几年就怎么都想不起来了。往事藏匿在内心,是一场雾中风景。 马尔克斯在他的自述里曾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所以,那些在你脑海里时隐时现的记忆是什么?
今天无意间看到了英国作家马特·海格的《愉悦事物清单》,短短615个字包含了76项让他愉快的事物,读他的愉悦清单本身就是件愉悦的事儿。 马特·海格愉悦清单有:书、冰镇啤酒、新鲜空气、狗、马、发黄的平装书、凌晨一点的肌肤相亲…… 作家林语堂有:黄昏时候,工作完,饭罢,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阳台上独自乘凉…… 雷蒙德·卡佛有:凉爽的夏夜有,窗户开敞,灯亮着,水果在碗中,你的头在我的肩上,一天中这些最愉悦的时刻。 《悉达多》里有一句话:他开始爱一切东西,对他所看见的一切东西,他都充满了愉悦的爱。现在他明白了自己以前为什么那样不快,因为以前他不爱任何东西,不爱任何人。 这种于平凡之中所得的快乐,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快乐吗? 你的愉悦清单有什么呢?
上海出差几天的酷热,让我差点忘了按照传统节气,如今已过立秋一月,按照旧时规律,立秋开始,阳气渐收,万物内敛。 回京这几天有赶上几场雨水,早晚上班的时候已经可以感觉出凉意了。我终于意识到,秋天来了。 我一直喜欢呆在北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里有我最爱的两个季节,春天和秋天,甚至冬天我都觉得挺好的,因为我这个人骨子里还是贪凉的,从食物到周围的温度,因为只有吹过凉风你才会珍惜暖阳。
最近,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拟入作协的事情讨论火热,无非是质疑她是否靠老爸,也嘲讽她的诗歌不叫诗。 我困惑的倒不是困惑她写成这样也叫诗?而是困惑,写诗水平如果仅限于此,怎么可能硬着头皮从事写作这行呢?那些被选出来嘲讽的诗或许只代表了一部分的她,只是这部分被放大了。 什么才叫诗呢? 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诗意,只要你用心发现,每一物质都可以是诗,黄灿然有首诗叫做《全是世界,全是物质》,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终日营营役役,并不知道自己就是诗。 “世界全是诗,物质全是诗, 从我睁开眼睛的那一刻起, 我的赤裸是诗,窗帘飘动是诗, 我妻子上班前的身体是诗, 我上班前穿衣服穿袜子穿鞋时 小狗小小的不安是诗。” 我对诗的理解很简单,它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能提供一种不一样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的精练语言,都可以叫做诗。 分享你生活中最诗意的时刻。
前几天收到了一个视频拍摄的邀请,在我家录制的时候主持人发现我桌子上的一本《独唱团》,他们团队里面三个小姑娘都是零零后,很高兴的是他们几个还知道韩寒,甚至知道韩寒是写书的,也听说过这本《独唱团》只是没有真的看到过,我说这本书可能是我这么多年去哪都跟着我的为数不多的东西了,说实话也没有经常翻看,但是我一定要带着呀,编导顺着这本书问我的世界观是否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韩寒的影响,我其实之前还真没有仔细想过这个问题,毕竟世界观这种哲学问题俗人是不会经常想起的,苹果最新的发布会,谁和谁又分手,某款英雄出了新皮肤,我们的大脑每天都在接受新的刺激,手机屏幕里的世界在现在看来似乎承载了你我大部分的人生,而这双看待世界的眼睛是谁给你的,你有想过吗?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