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下似乎已经习惯了网红餐饮的来来去去——曾经新式茶饮一杯难求、黄牛加价也有人愿意买单,如今消费者对各色新口味奶茶早已司空见惯;从肉桂卷、酸菜鱼到牛肉面,我们见到越来越多的单品突然遍地开花、又突然销声匿迹...... 关于「吃」的流行更迭越来越快,餐饮店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行业调研显示,过半的餐饮新商户存活不到18个月。在大浪淘沙中,那些真正能留下来的餐饮品牌,有着怎样的生存之道? 这期节目来自11月18日中欧EMBA的一场线下营销沙龙。我们与客如云美味不用等副总裁李轩聊了聊餐饮行业营销逻辑与转型机遇——网红餐饮更迭背后的行业核心本质是什么?在当下,餐饮品牌要如何寻找更多的流量获取渠道?与大众紧密相关的「本地生活」板块,又有哪些商业前景与变现机会?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李轩(中欧EMBA2021)客如云美味不用等副总裁 -时间轴- 01:28 创业初期只是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排队 03:58 加入阿里系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变化 06:01 传统的餐饮营销,受困于流量获取的渠道较为单一 09:05 餐饮单店的SKU越来越少是个未来趋势 10:52 餐饮店的平均生命周期为何相对较短? 13:37 网红店更迭背后的行业核心本质 16:15 新式茶饮与快消行业逻辑的相似之处 18:10 疫情后从业者开店与选址逻辑的变化 20:07 线上营销是餐饮从业者必须具备的能力 23:09 本地生活的商业前景与变现模式 27:47 餐饮营销服务公司当下面临的挑战 30:39 大型餐饮连锁的相关营销成本为何更低? 32:14 进入餐饮行业多年,“每顿饭吃什么”依旧是生活难题 34:30 未来餐饮营销还有哪些新玩法? -入听友群-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听友群」,获取入群二维码 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阅读- 美味不用等的沸腾十年:野心、选择与终局 疫情以后,「衣食」行业的活法 三件事困扰15个月后,「亲爱男友」找到了品牌的原点 | 创业真相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面对当下国内一些赛道的存量竞争、及全球不少新兴市场的潜力,出海已经成为不少中国企业寻求新的增长曲线的必然之路。德勤发布的2023年出海白皮书显示,2021年中国境外资产总额达到55000亿美元, 是2008年的5倍有余。 但出海是个大命题。在这一命题下,企业自身所处的阶段、所在赛道的成熟度,不同国家的市场条件与职场文化,都多少决定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经营的境况——是水土不服,还是风生水起?而如今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脱离了国内市场低价内卷和流量焦虑的出海企业,又要如何在海外市场可能面临的同质化竞争中找到一席之地? 本期节目来自一次线下分享。我们邀请了三位身处不同行业的嘉宾,从工程服务出海、品牌出海、制造业出海三个角度,分享他们对于中国企业出海的探索与思考,寻找那些出海难题背后的解决之道。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李群(中欧EMBA2023)江苏春立系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娅雪(中欧EMBA2023)飞书深诺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冯巅(中欧EMBA2023)宁波继峰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时间轴- 01:10 工程服务出海,如何发现了印度市场的商机? 04:30 出海是必选题,不是选择题 06:10 中国企业出海的“一国一策” 10:37 聊聊D2C模式与跨境电商 12:48 为什么老牌代工企业也会面临出海难题? 16:00 中国电商基础设施与创新模式的领先之处 17:34 制造业企业出海背后的考量 18:58 制造业出海,如何重建盈利模型? 20:16 中国本土的供应商与产业链优势 23:01 中国制造业出海面临的挑战及解决之道 -入听友群-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听友群」,获取入群二维码 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阅读- 对话安踏新CEO徐阳:把安踏越做越小 陈威如对谈鲁梅尔特:走出增长困境 苏锡嘉:选择的陷阱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我们常常觉得广告营销是由「人」的创意组成的。正如广告行业诞生之初,广告狂人们在无数争论与推倒重来中想出一个好创意或是一条精准的slogan——有的如今甚至依然被品牌所沿用,也成为4A行业屡屡被提及的传奇。 但如今,你很难定义什么是顶尖创意、至少衡量营销效果的方式不再只靠一条打动人心的好广告了。ROI、品效合一愈发成为品牌们更为关注的维度,营销效率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伴随着AIGC的爆发,AI技术则愈发让品牌们意识到——当AI能够批量、更高效地生产创意,并帮助品牌进行投放与效果评估,未来的广告营销行业,将拥有更多降本增效的可能性。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一位在营销行业拥有20余年经历、此后入局AI营销创业的中欧EMBA校友杨海,探讨营销中的「Science」与「Art」是如何被AI技术所影响的,AIGC又将如何改变内容供应链、为广告营销行业带来多少降本增效的可能?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杨海(中欧EMBA2021)奥创光年联合创始人兼COO -时间轴- 02:46 「Art」和「Science」在营销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04:01 与互联网普及一样,AI未来也会成为「普世化」能力 07:28 AI技术有哪些商用前景? 10:01 AI带来的「降本增效」可能 14:21 营销创意需要感性,也需要理性客观 15:50 AI将如何改变内容供应链 16:57 从电视、纸媒到互联网,消费者的注意力是如何被媒介影响的? 18:53 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种草」 21:00 海外品牌对中国营销环境的认知 24:39 颠覆式创新与范式组合的创新 28:02 AI带来的企业组织架构更新 33:01 AI入局营销,具体能带来多大体量的降本增效? 40:43 在未来,AI生产的创意会超过人类吗? 42:19 如何看待信息茧房 45:39 消费冷静期也是品牌练内功的好时候 47:07 在未来,营销中的「Science」会比「Art」更重要吗? 48:11 对未来5到10年广告营销行业的趋势预测 -入听友群-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听友群」,获取入群二维码 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阅读- AI如何为我所用? AI重塑管理 搞不懂AI,你才真的开始懂了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在「衣食住行」中,「食」可以说是人类的永恒需求。吃什么、怎么吃、如何吃得更好、如何让吃这件事变得更有效率......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也是过去多年食品工业在探索与创新的方向。 预制菜的诞生与蓬勃发展,或许为「食」带来了更多可能。预制菜最初被更多广泛应用于餐饮端,为餐饮商家提高备菜效率;数据显示,当下我国预制菜市场的B端与C端,需求比例接近7:3,但同时,伴随着冷链物流、供应链进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推动,预制菜产业也呈现出从B端集采向C端零售消费的趋势,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的饮食选择。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一位由小家电行业转型进入预制菜产业的校友,聊聊如今被越来越多人关注的预制菜产业——我们要如何定义预制菜?其在中国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以及,当我们回归「吃」这件事本身,预制菜会在多大程度上颠覆我们的餐桌?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陆骥烈(中欧EMBA2012)品珍控股集团CEO -时间轴- 01:14 由烹饪家电进入预制菜行业 02:47 预制菜是何时开始与烹饪家电挂钩的? 05:57 小家电与预制菜行业的不同逻辑 07:48 如何定义预制菜的概念? 11:32 只要经过工业加工,都可以被理解为预制菜 14:30 哪些因素推动了预制菜产业的蓬勃发展? 20:19 预制菜在中国市场发展的三个阶段 27:05 为什么预制菜的进入门槛不高、但依然存在产业壁垒? 29:00 预制菜产业的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 31:06 预制菜行业高度分散背后的“众口难调” 34:45 大而全的商业策略,能否应用于预制菜行业? 39:56 如何应对行业中的同质化竞争? 44:37 聊聊预制菜的产品研发体系 49:33 技术革新,也依赖预制菜产业的工业化 53:43 预制菜与鲜食并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 65:45 当预制菜由资本逻辑回归实业逻辑 -入听友群-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听友群」,获取入群二维码 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阅读- 美味不用等的沸腾十年:野心、选择与终局 疫情以后,「衣食」行业的活法 大闸蟹有几种滋味?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9月2日,我们在中欧上海校区举行了「合以见得」的周年庆,邀请了节目的人气校友主播、播客圈的朋友们及中欧教授,与听友一起聊聊播客,谈谈生意。本期节目是周年庆特辑的最后一期,下期我们将恢复日常节目更新。 在过去一年更新的节目中,我们请来了不同行业的校友分享他们的经历见闻与行业观察——从餐饮、宠物医疗,到AI爆发、国产半导体、建筑与规划,我们试图将商业世界中的热门话题抽丝剥茧,探寻不同赛道背后的底层逻辑。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两位曾经做客节目的人气嘉宾返场,从他们各自的行业视角,聊聊做播客这件事给他们带来了哪些思考与启发:为什么做播客也能找到心流?品牌要如何依据自身的营销目的与阶段,决定是否入场做播客?而作为传统媒体人,又是如何看待播客这一新兴媒介的?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杨蕾(中欧EMBA2014),上海文广传媒集团东方卫视中心主持人、中欧校友上海文创产业协会理事 刘京京(中欧EMBA2017),罗技大中华区副总裁 -时间轴- 02:13 播客与传统广播在内容载体和受众上的区别 03:40 做播客的「心流」 05:49 中欧EMBA开始做播客的契机 07:30 为什么叫「合以见得」? 09:57 播客对传统传媒人带来了哪些启发? 13:28 录播客也是自我探索和结构化思考的过程 17:01 播客与其他媒介的区别 20:25 品牌播客背后,营销的快与慢 23:34 AIGC会影响播客在内的内容行业吗? 29:32 在信息繁杂多元的时代,为何我们依然需要「编辑」? -入听友群-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听友群」,获取入群二维码 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阅读- 好书的标准和阅读的自我修养 搞不懂AI,你才真的开始懂了 十问半导体的中国机会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9月2日,我们在中欧上海校园举行了「合以见得」周年庆,邀请了节目的人气校友主播、播客圈的朋友们及中欧教授,与听友一起聊聊播客,谈谈生意。我们会在9月的2期节目中,为大家放送现场的精彩圆桌对话,本期节目为圆桌的第二期分享。 播客商业化是如今不少行业内外人士都在讨论的议题,除了品牌投放,如今你也能见到不少品牌下场做播客;有观察称,2022年,中文播客产业迎来了品牌播客的大爆发。 但与此同时,作为内容营销链条中的一环,品牌播客也面临商业化难题:如何制定目标、衡量效果,如何调动企业内部资源,以及如何精准找到品牌播客在链条中的定位?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三位营销相关的专家,聊聊在播客商业化如火如荼的当下,品牌做播客的探索与思考。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鲁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助理教授 艾勇,中欧EMBA2014级校友、CPA中文播客奖发起人 蔡欣,中信出版·大方总经理、跳岛FM出品人 -时间轴- 01:52 内容营销的概念与流变 04:08 DTC与传统营销方式的区别 06:04 什么样的品牌内容能打动消费者? 10:36 品牌播客的“轻便性” 11:45 如何抓住品牌播客的听众心智? 12:54 品牌播客的商业模式 15:11 播客的“一键下单”模式在哪? 18:32 如何定义品牌播客的ROI 21:26 在内容营销的矩阵中,播客营销处于什么定位? 27:04 品牌播客在「传播」之外的更多可能 33:47 如何在竞争愈发激烈的播客市场中积累粉丝? -入听友群- 1. 扫描下方二维码 2. 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听友群」,获取入群二维码 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阅读- 虎嗅10年,一家新媒体的月亮与六便士 当艺术开始改变商业 我们为什么要赞颂「无序之美」?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9月2日,我们在中欧上海校园举行了「合以见得」的周年庆,邀请了节目的人气校友主播、播客圈的朋友们及中欧教授,与听友一起聊聊播客,谈谈生意。我们会在9月的2期节目中,为大家放送现场的精彩圆桌对话,本期节目为圆桌的第一期分享。 播客行业的从业者有着相当多元丰富的样貌——有的来自传统媒体,有的是不同行业的翘楚,也有普通个体——但他们的相同之处在于,都热爱内容与表达本身。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三位顶流播客的主播,从媒介性质、背后潜藏的商业机遇出发,聊聊播客这件事、以及他们是如何把热爱变成了一个可持续的、激发更多人思考的传播媒介?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Lily,「创业内幕」主播 约小亚,「商业就是这样」主播 程衍樑,「忽左忽右」主播 -时间轴- 02:24 成为“顶流播客”的主理人,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 02:53 播客主播与其他媒体行业主持人,有何不同之处 06:35 从18年到如今,播客生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08:56 中小型播客的创业优势 12:03 促成播客市场飞速发展的因素 17:46 品牌播客市场的变迁 22:18 在图文式微的时代,音频如何补充媒体矩阵? 25:42 为何在中国市场,播客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商业化模式? 30:15 中文播客的变现难点 -入听友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期待与你交流! -延伸阅读- 虎嗅10年,一家新媒体的月亮与六便士 当艺术开始改变商业 我们为什么要赞颂「无序之美」?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作为全球最大的云周边设备供应商之一,你一定很熟悉罗技这个品牌;以鼠标这个单品为例,2022年罗技在中国鼠标市场占有率达到了43.51%。此外,罗技如今也有不少新鲜的跨界尝试,比如与Line Friends、英雄联盟、Herman Miller等不同品牌都曾推出过联名产品。 这家起源于瑞士、拥有40多年历史的一线品牌,是如何在竞争愈发激烈的3C赛道中维持自己的市场竞争力、不断找到创新解法;而他们在营销与品牌上又有哪些实践与思考?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罗技大中华区副总裁刘京京,从他在快消、烟草再到消费电子行业的职业履历出发,探讨过去20年中国市场的变化;以及在全媒体时代的多渠道下,罗技是如何实现从定位出发、到主流、再到破圈的?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刘京京(中欧EMBA2017),罗技大中华区副总裁 -时间轴- 04:25 2011年前后中国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06:32 疫情后,3C配件赛道发生了哪些变化? 10:53 大企业存在的「从0到1」的创新困境 14:12 追逐增长不一定是最好的投资角度 16:37 罗技是如何从定位到主流到破圈的? 22:56 顺境可能更难预判风险,碰壁也未必是坏事 26:54 要如何让总部理解并支持中国区的本土创新? 34:18 如何看待互联网时代的销售渠道? 39:15 聊聊不同平台生态下的精细化营销 47:01 Branding Vs Marketing,二者的同于不同 52:39 什么是「品类管理」与「产品营销」? 54:17 如何保证营销与创新的敏感度? 60:34 营销的本质是激发善意 -延伸阅读- 三件事困扰15个月后,「亲爱男友」找到了品牌的原点 | 创业真相 如果老大老二终有一战,品牌的结局是什么? 卫哲:一个千亿市值新消费公司的诞生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2022年9月1日上线以来,不知不觉间「合以见得」已经快一岁了,这次我们特别策划了一场线下活动,希望让听友看见我们,我们也见面听友。 此外,我们还安排了两场圆桌论坛,如果你对播客行业和内容营销感兴趣,千万不要错过! • 活动时间:9月2日 14:30-19:30 • 活动地址: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上海校区(上海市浦东新区红枫路699号) • 报名链接:聊聊播客,谈谈生意 | 中欧EMBA「合以见得」播客周年庆 • 其他报名方式:微信关注「中欧EMBA」,发送“播客”,获取报名链接 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你想交流的问题,我们也会为贡献了优质问题的听友提供一份精美礼物。 9月2日我们在中欧等你来!
2014年成立的运动健身平台Keep,如今已经是不少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健身好朋友——拥有3亿注册用户,月活超过3000万,且就在今年7月,Keep在港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运动科技第一股。 资本青睐之外,Keep也是一家“很会玩”的年轻公司。2016年那波「自律给我自由」的品牌战役让大众彻底认识了Keep;而最近Keep联名各色IP的奖牌则在社交媒体爆火,并一度成为了年轻人的社交货币。在这些直击人心的营销背后,Keep的目标或许并不是短期内的增长,而是在更长的商业周期中,成为一个伟大的运动品牌。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Keep的9号员工、目前担任Keep副总裁的赵茜,聊聊Keep的品牌营销与商业逻辑,以及她对当下运动健身市场的观察。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赵茜(中欧EMBA2022),Keep副总裁 -时间轴- 01:18 成为Keep「9号员工」的故事 04:33 Keep诞生之初,是如何踩上互联网红利期的? 08:03「自律给我自由」的品牌战役,如何让Keep与行业拉开差距? 11:54 Keep的主要用户画像 13:13 聊聊Z世代的健身需求变迁 16:54 35+的用户,在Keep练什么? 18:21 作为运动健身平台,Keep有哪些营销节点? 23:36 运动不是反人性的 26:29 从央视马华到刘畊宏、帕梅拉等健身KOL出发,聊聊大众健身需求变化 35:29 Keep奖牌爆火出圈背后的故事 39:16 Keep的IP联名逻辑 42:49 「运动游戏化」与「游戏运动化」 48:01 线上赛事与线下赛事的同与不同 51:29 从运动健身出发,Keep未来的多元化内容尝试 52:31 在未来,Keep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品牌? -延伸阅读- 从亏损到营收超200亿,FILA的崛起之路 | 独家案例 95后高开低走,00后低开向上 陈威如对谈鲁梅尔特:走出增长困境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去年11月,OpenAI发布的ChatGPT将大模型的训练成果带入大众眼前,此后又迅速在今年3月发布了里程碑式的GPT-4模型。这让AI赛道再次乘上东风一路狂飙——最近半年,包括谷歌、阿里、腾讯等在内的全球科技巨头们纷纷开始布局大模型,相关创业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 对于大众而言,类ChatGPT模型确实在提高生产效率;而对学者、创业者以及投资者来说,大模型的涌现如同打开了一个黑盒——当机器学习发展到当下的阶段,我们或许需要考虑更多,比如深度学习的机制、AI爆发背后的安全与伦理思考,以及它未来究竟会释放多大的价值?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一位科技和医疗赛道的投资人王靖华(中欧EMBA2022级),聊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大模型的发展路径,以及我们要如何真正理解AI。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王靖华(中欧EMBA2022),科技和医疗领域投资人 -时间轴- 02:19 为什么2023年可以说是「AIGC元年」? 03:30 从图灵测试到ChatGPT,聊聊AI的发展路径 04:35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关系 09:04 机器学习的三大主流方法:监督式学习、非监督式学习、强化学习 12:13 聊聊Transformer架构的诞生 15:18 OpenAI的划时代意义在哪里? 19:20 大模型赛道未来的竞争格局 22:37 算力革命与机器替代人的趋势背后,将诞生哪些新方向? 25:06 AI爆发背后的风险 31:52 AI认知与人类认知的「对齐失败」 33:39 从深蓝到AlphaGo,AI如何一步步在围棋上战胜人类? 37:41 为什么今天的大模型存在理解难点? 41:37 生物神经网络与机器神经网络的学科交叉之处 -延伸阅读- 搞不懂AI,你才真的开始懂了 GPT-4打败ChatGPT 我们为什么要赞颂「无序之美」?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领导力」是个很难被定义且量化的概念,但在组织中——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团队,要实现一个共同目标、抑或是个人的良性成长,领导力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本期节目,我们请来一位名校出身,从管理培训生成长为外企高管的中欧同学;从他的职场路径出发,聊聊「领导力」到底是怎样的概念,以及那些基于经验与理论的、每个阶段的职场人都可以参考的方法论。 譬如,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如何规划自己的职场成长路径?而晋升为领导后又要如何带好一个团队?外企与民企有怎样的风格差异、而外企高管要如何在组织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以及关于「领导力」——尽管我们很难找到精确的标准来衡量它,但依旧有可借鉴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领导力。 本节目由中欧EMBA出品,JustPod制作发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版权所有。 -本期主播- 陈峥嵘(中欧EMBA2022),陆逊梯卡(上海)商贸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时间轴- 01:51 名校生物医学工程毕业,为何选择进欧莱雅做销售? 04:34 外企管培生是怎样的体验? 06:02 销售是个入门门槛低、上限非常高的职业 09:04 「业务做得好」与「成为好的管理者」二者是充分必要条件吗? 12:10 做领导是个手拉手一起成长的过程 15:39 为什么领导会和你聊「愿景」? 20:18 当团队规模更大、复杂度更高,要如何成为好的管理者? 22:00 聊聊外企的通病 26:18 内向的人能成为好领导吗? 32:13 领导力是不能被量化的 33:24 在外企,如何将个体能量最大化? 36:10 外企与民企的企业文化冲突 42:50 职业经理人在中国市场的角色 47:01 如何解决下属比自己年长的困境? 52:32 领导力的学习是经验导向还是书本导向的? 55:23 如何看待职场PUA? -延伸阅读- 不礼貌的工作消息,为何令我们焦虑? 为什么会有人不情愿当领导? 苏锡嘉:说话减少一半,人际关系能成倍改善? -互动方式- 微信公众号:中欧EMBA(CEIBSEMBA)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