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雪山是国内首选的入门级雪山之一,是许多登山爱好者的初恋。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余生皆假期》的主播——早见,和我们分享她在25岁生日当天登顶哈巴雪山的经历。本期节目或许能给入门登山选手提供一些信心,也可能是一份笑岔气的劝退指南。 早见说自己是一个很冲的人,想到的事情就会去做,而我们一直觉得她很真实,问起她的去登山初衷是:因为懒惰和不小心;聊到坚持登顶的动力是:来都来了和钱都花了;提到痛苦瞬间是:坐地上哭和差点享年25。 但在打趣背后,她也依旧坚持着她的“日常人间观察”。我们聊到了户外运动装备和男女生理结构差异、为什么马拉松出事故的大多是男性、哈巴雪山的现状和登山者的来源地的关联性。可能也正是因为这种细致的人间观察,25岁生日当天,登顶哈巴雪山的经历对于早见来说,远远不止完攀这么简单。希望这个足够“差”的起点,能让早见的25岁拨开云雾见月明,往后余生,皆能当作假期去肆意享受每一天。 早见的个人网站: https://hayami-blog.typlog.io/ 早见的telegram:https://t.me/s/hayami_kiraa 【内容概要】 03:00 早见自我介绍 04:40 早见在25岁生日选择去爬哈巴雪山的原因以及“拔高”的意义 10:00 哈巴雪山介绍以及如何选择哈巴行程 14:00 哈巴雪山行程开端,充满坎坷的本命年结尾 20:00 骑着骡子上哈巴 24:00 15小时的攀登经历以及差点享年25岁 30:50 破晓前,仿佛异世界的震撼经历 36:00 冲锋登顶前的500米痛苦经历以及山顶的魔幻经历 41:40 下山途中的痛苦经历 44:20 被向导“侵犯”的不悦经历以及对此的思考 49:30 女生独自攀登的不愉快的经历 52:30 男女在哈巴雪山攀登以及户外装备方面的差异及思考 57:30 男女在马拉松以及长距离耐力运动方面表现的特点 61:00 行程中,男女之间交流的差异 65:10 哈巴雪山商业化攀登对哈巴村民俗风情的影响以及当地商业模式 72:08 成功登顶哈巴雪山对于早见的意义 73:30 早见最难忘的25岁庆生经历 【嘉宾】早见Hayami 【主持人】大米和阿火 【文稿】大米和阿火 【剪辑】大米和阿火 【片头/尾曲】《披星戴月的想你》——告五人(Accusefive)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小宇宙,QQ音乐平台,汽水儿,喜马拉雅,Spotify,Podcast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如果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添加野生小助手的微信: oomi-oomi 出发前的早见 开车前往哈巴村 驮着行李的骡子 大本营的简易床铺 破晓前的异世界 日出后的镀金雪山 阳光下镀金的雪地 向山顶发起冲刺的早见 背靠云海的早见 终于登顶的早见以及——她一刻都不能分离的木牌
梅里雪山是一座禁止攀登的高峰,而位于梅里山脚的雨崩村,则是徒步和朝拜的圣地。在同一条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眼神坚毅的攀登者与谨慎虔诚的朝圣者,不断地擦肩而过,正是现代“登山文化”与传统“神山文化”交融与冲突的缩影。 这期节目,我们将和品酒师Tomi,一起去品一品雨崩村的春、夏、冬。在一位户外友人不经意地建议下,Tomi开启了她狂野的旅行人生。她从一个大都市的爱好者,转变成了边陲小镇的搜集控。每一个假期,她都把自己扔到祖国大地的各种边陲小镇,去寻找一个又一个与世隔绝的淳朴小村落、去体会当地人最纯粹的热情、去品鉴偏远村落最古朴的民俗风情。 雨崩村,一个坐落在梅里雪山东麓的藏族古村落,有着“中国三大与世隔绝小村庄”的美称。它独自隐藏在山林深处,与当地淳朴的村民一起静静地享受着神山的庇护。春天、夏天、冬天,雨崩村在不同季节展示着自己独特的美貌,吸引着无数和Tomi一样流连忘返的游客。 不可亵渎的神瀑、被誉为“神女的眼泪”的冰湖,以及多次前往却始终未能一睹真容的神湖,总是周而复始的出现在Tomi的梦境中,让她随时都想抛下钢铁森林中的一切,回归到雪山的怀抱中。那座亘古不变的雪山,总是能让她感受到平和与安宁、触摸到生命的律动。 关于梅里,还有许多的争议和故事,我们没在这期节目展开呈现,但以下书籍会让大家对它有更深的了解。我们会在评论区抽取一位野生听友,送出以下书籍。希望我们这期节目是大家对于梅里、雨崩村的好奇心的起点,而不是终点。 【书籍】 《在雪山和雪山之间》乔阳 《梅里雪山:寻找十七位友人》小林尚礼 【内容概要】 03:40 Tomi的自我介绍、职业背景、旅行频率 07:00 Tomi的第一次旅行经历,开启狂野人生 08:00 Tomi的神奇台湾朋友,和男友从厦门坐火车穿越欧亚大陆到英国 09:20 Tomi的旅行习惯,以及吃穿住行,行程安排:酷爱荒无人烟的边陲小镇 15:50 第一次云南之行,认识当地的朋友很关键! 18:50 推荐《人生由我》梅耶·马斯克 22:55 梅里深处与世隔绝的雨崩村,淳朴的民风以及神山梅里雪山 29:25 新疆伊犁、新疆琼库什台,与世隔绝感受最纯粹的人土风情 31:25 藏族的一妻多夫 32:50 Tomi最喜欢的旅行经历——南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县、慕士塔格峰 36:50 国庆目的地推荐:北疆,禾木村金秋美景 39:50 面对永恒的雪山,人类显得更渺小,所有事情都变得微不足道了 41:60 日照金山,被大自然唤醒的震撼 46:10 雨崩村附近的冰湖 48:40 独自外出旅行的自我保护小窍门 51:10 旅行对于Tomi的意义,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出口 53:50 Tomi的一两天的day trip推荐 55:50 沙漠绿洲与蚊子搏斗,放下手机,与世隔绝的两日沙漠游 60:00 多次造访雨崩村的不同体验 【嘉宾】狂野的品酒师——Tomi 【主持人】大米和阿火 【文稿】阿火 【剪辑】大米/阿火 【片头/尾曲】《My Jinji》——落日飞车(Sunset Rollercoaster)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小宇宙,QQ音乐平台,汽水儿,喜马拉雅,Spotify,Podcast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如果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添加野生小助手的微信: oomi-oomi (更多Tomi精彩摄影作品,尽情期待公众号) 神瀑下的Tomi 高耸安静的梅里雪山 客栈窗外的日照金山 夕阳下,被雪山围绕的迪庆县 2021年4月,徒步神瀑的Tomi 客栈阳台,远看雪山 南疆前往塔什库尔干县路上摄人心魄的蓝 连续死亡发卡弯 沙漠中的乌兰湖
本期节目我们将和长江学者、华师大政治学系主任——吴冠军教授,对后疫情时代的仰卧(精神躺平)与起坐(极限户外),进行一番妙趣横生的探讨。 我们从剧本杀的流行,聊到了露营的风靡;从电影院提供的沉浸式观影环境,聊到在大自然中的与世隔绝;从降低硬核户外运动的准入门槛,聊到降低学术概念的理解难度;从攀登珠峰、翼装飞行、超马,聊到长江学者的跨界研究;从山顶洞人和灵长类动物恐高,聊到挑战极限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从娱乐圈通宵录节目的演员明星,聊到科技大厂吃泡面的程序员;从人工智能复原的林徽因,聊到小红书和美图秀秀上的“新文明”;从练习生和训练生的量产,聊到全民创业的单一化轨道…… 我们以后疫情时代的“生活变化”为起点,以“生活的多样性”为衔接,将“户外文化的演变”背后的社会原因,将“人类迷惑行为”背后的硬核学术解释,碾碎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概念。最后发现,作为社会性动物,人类始终在以不同的方式追求“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保证“生活多样性”,是后疫情时代国民心理健康的关键。 【推荐书单】 《激活你的日常:吃喝玩乐的哲学视野》 《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 【内容概要】 01:45 吴教授自我介绍以及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 04:10 吴教授的户外经历以及目前繁忙的教学研究工作 06:30 疫情的影响对户外市场蓬勃发展的积极影响 11:20 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类,是需要多样性的 14:40 “剧本杀”也是现代人对多样性渴望的表现 16:20 生活对冲大师 17:00 “拥抱自然” 噱头大于实质,现代的“自然”是人工制造出来的“自然” 24:00 从“我思故我在”到“只有照片才能证明我来过” 25:30 现代人的戾气:被算法,被滤镜美化过的周遭让人们对不美的事物充满戾气 28:55 现代人对多样性的向往丧失 33:00 明星在聚光灯下的美颜与卸下精致妆容的平淡生活的反差以及矛盾 39:00 生活多样性的引入,需要一座“桥梁” 41:20 硬核的哲学/学术,需要和日常生活发生接触 45:50 极限运动被追捧的原因:人类对于自我突破的渴望 51:00 极限运动是人类向外去拓宽边界,做学术是人类向内去探索知识的边界 55:00 现代人选择躺平的背后原因:多样性的丧失导致向生活妥协 65:00 “精致利己”是一种道德谴责,应该有意识地去拥抱多样性 70:00 吴老师哲学书籍推荐 【嘉宾】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主任——吴冠军教授 【主持人】大米和阿火 【文稿】大米 【剪辑】大米/阿火 【片头/尾曲】《你都忘了你有多美》——新裤子乐队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小宇宙,QQ音乐平台,汽水儿,喜马拉雅,Spotify,Podcast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如果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添加野生小助手的微信: oomi-oomi
这期我们又串台啦~!生活在大洋洲的四位主播: 从来不会学习冷知识的学渣Joyce 学了冷知识也不知道对错的大美 把热知识学成冷知识的大米 道听途说很多冷知识,却不知道真实性的阿火 就澳洲和新西兰的冷知识进行了严(爆)肃(笑)探讨,就相关冷知识达成深刻共识!打碎了三观的四位主播表示,这个世界太疯狂! 欢迎添加野生小助手微信:oomi-oomi,来探讨那些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主播】Joyce,大美,大米,阿火 【剪辑】大美,阿火 【文案】阿火 【片头/片尾】《所有人都在玩手机》——马赛克乐队 【内容概要】 01:30 新西兰是澳大利亚的一个州??NO! 06:00 西澳大利亚州一度想要脱离澳大利亚! 08:50 澳洲高速上,看到动物直接撞! 09:30 新西兰Kiwi的多种意思 12:00 阿火对kiwi猕猴桃过敏 13:20 澳洲新西兰的鸟类有免死金牌! 18:14 新西兰羊和人的比例9:1 19:40 新西兰的三种官方语言:英语,毛利语和手语! 22:00 新西兰境内有一个由“山羊”当国王的世外小王国! 23:30 世界上第一个因为疫情“亡国”的国家在澳洲! 26:10 Joyce老师毛利语小课堂:“KAPAI” 以及澳新土著文化差异 35:00 新西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女性拥有选举权的国家(澳洲是第二个!) 38:55 澳洲和新西兰都有一条“1号公路”贯穿全国 40:40 新西兰是一个火山国家以及Joyce和大美的搞笑地震经历 43:10 澳大利亚有全球唯一一家上市的妓院 49:30 澳洲有10000多个沙滩,一天去一个,至少要27年! 51:00 曾经的澳洲,白天去沙滩会被逮捕? 52:00 新西兰开船,不需要license 54:00 澳洲新南威尔士州和新西兰名字的来源 56:40 新西兰名字最长的小镇(Taumatawhakatangihangakoauauotamateapokaiwhenuakitanatahu) 63:00 新西兰的搞笑英语发音(eg. Deck读成Dick) 64:00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有世界上最小的蓝企鹅 66:40 在澳洲,钓到一只带芯片的鲤鱼可以领取100w澳币! 70:00 迈凯伦的创始人是KIWI 71:10 澳洲首都堪培拉以及它的意思 72:10 新西兰30%都是森林覆盖,有超过400个高尔夫球场 75:00 墨尔本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校长是夫妻 78:10 新西兰人喜欢光着脚丫外出 【冷知识摘要】 新西兰名字最长的小镇: 塔乌玛塔法卡塔尼哈娜可阿乌阿乌欧塔玛提亚坡凯费努啊奇塔娜塔胡(毛利语:Taumatawhakatangihangakoauauotamateapokaiwhenuakitanatahu),简称塔乌玛塔(Taumata)是新西兰一座高305米的小山,坐落于豪克斯湾地区南部。这个地名是全世界的长地名之一(全长85个字母),亦是在英语国家中最长的地名。 Kiwi代表新西兰人,也代表Kiwi鸟,也代表奇异果(猕猴桃) 新西兰境内“被遗忘的国度”以山羊为国王的“国家” 日日新星(Daily Planet)是一家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特许妓院。由于它在2003年成为第一个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妓院而引起媒体的关注。 世界上第一个因为疫情“亡国”的国家:澳大利亚境内的赫特河公国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有世界上最小企鹅——小蓝企鹅 澳大利亚有可以分辨外地人口音,并且会吃外来游客的凶猛动物!Drop Bear!(手动狗头)
这期节目,我们将跟随青年诗人“星芽”穿越无人区——巴丹吉林沙漠。星芽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位以写诗为生的人,也是第一位独自徒步穿越巴丹吉林的女性。 提到诗人,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把酒祝东风,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是傍晚的一朵黄玫瑰,是一切关于自由浪漫的词句。但是,当我们听到星芽回忆她的过往,听到她曾经的呐喊和反抗, 我们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得感受到,成为“自由的诗人”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特别是在这个讲究效率和直线的时代,当yyds和xswl成了最流行有效的表达,读诗写诗,反倒像是成了世俗之外的不合时宜、习尚之外的故弄玄虚。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悖论是,我们越是适应那种符合潮流的表述,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越是丧失;我们越是想跟住社会高效运转的速度,我们的个人生活也越被扭曲。 有人适应了这样的节奏,在模板化生活的间隙中制造浪漫;也有的人迫不得已,放弃了生活的弹性和回旋的空间;而星芽则选择了彻底出逃。从高校选拔制度中,从教育体系中、从社会流水线中,彻底出逃;带着她创作和学习的能力、表达和行走的能力,彻底出逃。 星芽选择了做一个语言艺术中的雕刻家,从生活中提炼和打磨出动人的诗句,她也开始在大自然里长时间得行走、思考,去发掘和记录关于户外的诗意。对星芽来说,诗歌和徒步的出现,没有必然联系,但也绝非偶然,都是源于她对自由世界的向往。 从墨脱、狼塔、乌孙、贡嘎、梅里,到珠峰东坡、希夏邦马、库拉岗日、腾格里,再到最近完成的巴丹吉林,其中百分之九十的路线,都是她独自徒步完成的。从最开始略显冒失的初生牛犊不怕虎,到以写作者的身份看待户外,再到认真学习户外生存技能、真正融入户外,现在的星芽最想告诉新手的是:重装徒步,最重要的是户外经验,其次才是体能。 星芽说她儿时曾做过蓝色的梦,徒步巴丹吉林沙漠前,也多次梦见红色的沙丘,我们在对话中发现,这些颜色串联起了她在巴丹吉林里的经历。如果也用颜色概括这期节目,那这是一期从灰黑色、到棕红色、到五颜六色的节目。 希望我们,以及我们的听众们,都能自由地选择生活的颜色。 星芽巴丹吉林的文章链接: https://www.2bulu.com/community/gotohuatinfo.htm?id=pugTtepMQ8iBcSvydoq05A%3D%3D&type= 【内容概要】 02:54 诗人星芽自我介绍 04:30 在这个讲究直线、效率和短平快的时代,为什么开始写诗? 05:40 高中阶段,从爱上绘画“追求自由的出口”到看清现实,放弃绘画,无声抗争 09:40 读到顾城的诗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星芽与诗歌的开端 11:20 开始写诗,向自由表露心迹 13:00 大学期间,废寝忘食地阅读,写诗来充盈自己贫瘠的身心 15:20 与学校领导及制度的抗争 17:00 毕业后继续以写诗为生,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 23:00 星芽的诗歌,是否带有忧伤的感觉? 24:40 星芽为什么开始徒步?写诗与徒步的关联 28:00 星芽第一次“不知天高地厚”的户外徒步——墨脱之行 30:00 乌孙古道之行——真正入坑徒步 32:20 分崩离析的狼体制性——以写作者视角的狼塔游记 34:10 现在对过去“冒失的徒步经历”的评价 34:50 第一次沙漠之行——腾格里沙漠 36:00 梦境里的巴丹吉林无人区沙漠 40:40 沙漠徒步的特殊体验——海子,生命,沙子 46:30 为什么选择独自穿行? 50:40 徒步中是否会思考宏大的命题? 53:10 100公里无人区,补给,热情的牧民与蓝哈达 60:00 人在沙漠,名在抖音 62:00 星芽游记,带有诗意的意向:影子,黑暗,沙团,海子 65:20 未来徒步计划 68:00 为什么选择游学北京以及收获 74:00 星芽给听众的徒步建议:循序渐进,积累经验 78:00 诗歌和徒步的共性,希望每个人都是一个自由的生命 【嘉宾】诗人星芽 【主持人】大米和阿火 【文稿】大米 【剪辑】大米/阿火 【片头/尾曲】《我不知道》梁博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小宇宙,QQ音乐平台,汽水儿,喜马拉雅,Spotify,Podcast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如果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添加野生小助手的微信: oomi-oomi 星芽的诗 【长颈鹿】 我扭过头来检查这些长脖子的动物 有没有受过意外的伤害 我修理自行车的时候也是像这样旋转头颅 而接下来的区别是 对于长颈鹿 我的眼睛还得一直沿着脖子 往白云的方向攀爬 它们实在是太长了 抵着这个节气的阴雨天 我的视力不论停留于哪一段斑纹它们都会继续长长 直到成年 自我从家族离去 不断地用卸下镣铐的双手攀登城市的楼层 下面的车水马龙一次次发出长颈鹿的啼啸声 我才怀念起这些曾经哺育过眼睛的巨大动物 灯红酒绿的社会更容易让自己产生来自身体的种种不安 而在小的时候 我并不会怀疑那几只陪伴过我的长颈鹿 即使它们的角把天戳穿了 没有洒下一滴真实疼痛的雨点 【蝴蝶的自由】 蝴蝶告诉不了我人的属性 一只悲惨的蝴蝶却有可能与人的肢体发生共振 此刻我与会飞的昆虫被安置在同一个频道上 它有两翼 我仅有向往两翼的心 我只可双脚腾空几秒钟然后被熟悉不过的力量狠狠拉回 生活的地平面 就像蝴蝶飞累了也会轻轻停在树杈 蝴蝶一定也感受过那一把生活的重力 这是将我们紧紧联系的关键 人类的常识将腾空数秒称之为跳跃 腾空几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称作飞行 悬停 实际上这种概念没有一个更为合理的分界 假使蝴蝶飞两秒便扭头回到树杈 他们能说蝴蝶刚刚跳了一下吗 难道吊死鬼都精通飞行术 魔术大师的障眼布被拿开后会有一只力大无穷的怪兽朝观者咧嘴 有个伟大的物理学家将此怪命名为“地心引力” 他的创意在于混淆了人类与蝴蝶的差异 不论是“飞”还是“跳一下”怪兽总会蚕食生物的意志 它甚至可以兼备文学属性 穿戴科技或宗教之肤 融解于医械信息学领域 跳进n次方大的护城河一并记录下某些诗人的姓名 城镇的霞光摊开蝴蝶残败的翅翼我的小腿也随之抽搐了一下 一个词语的诞生悖论 在于携带最丰腴的祝福和最不幸的诅咒 那么多没有翅翼的生命只是为了延长几秒钟却奋不顾身 【星芽徒步掠影】
媛子和深焦是户外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同时也是《越野Talk》的主播。这期节目中,我们四个人讲展开一场严肃又搞笑的“对决”。 喜欢带着阿拉斯加去爬山的狗主人媛子 身在运动相关行业却不知道自己具体干什么的深焦 日常跑代码、偶尔跑跑山、动不动就跑题的大米 经常把自己丢到荒野里面做实验的厨子阿火 四位对户外运动抱有同样热忱的主播,带着各自对于自然与户外的信仰,探讨和分析了国内外户外氛围、比赛方式、文化理念、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差异和共同点。 媛子说:国外赛事中的慈善公益部分,让我感受到比赛更深刻的意义 深焦说:国外历史悠久的比赛的文化底蕴很让人着迷 大米说:我想去国内的越野比赛吃自助餐 阿火说:国内对于户外运动的偏见和刻板印象依然存在 在思想交锋中,我们势必要在“中文播客中聚焦户外运动内容且非品牌官方的无厂牌并成立不超过两年的独立播客”这个超细分领域下,决出谁才是真正的——脚部播客! 【内容概要】 00:00 自我介绍 03:36 串台的slogan 04:40 《越野talk》对《野Yeah》初印象 07:25 《野Yeah》对《越野talk》初印象 12:50 媛子入坑户外的初衷 15:00 深焦入坑户外的初衷 17:05 大米入坑户外的初衷 18:15 阿火入坑户外的初衷 21:50 媛子对于越野比赛的体验以及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 27:10 深焦的最难忘的一次越野赛经历 32:05 大米最开心的一次越野赛经历 34:20 阿火最难忘的一次比赛经历 38:08 媛子在巴黎马拉松遇到为妈妈募捐的跑者以及对于赛事公益的看法 40:15 阿火参加一次为纪念某个人的越野比赛 41:10 深焦对于举办比赛目的丰富性的探讨 45:50 大米对于国内外赛事补给的看法(深夜馋哭) 46:35 国内越野赛事的补给情况 48:50 大米,媛子对于国内外比赛的文创周边 50:30 国内外比赛的历史与文化 54:10 阿火对国内比赛的刻板印象:报名难报? 57:10 关于户外污名化 59:50 对于国外环保意识的认知 63:20 国内户外运动还是难以接触吗? 68:20 媛子的理想生活 70:00 深焦的理想生活 73:00 阿火和大米的理想生活 【嘉宾】媛子和深焦镜头 【主持人】大米和阿火 【文稿】阿火/大米 【剪辑】大米/阿火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小宇宙,QQ音乐平台,汽水儿,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Podcast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越野talk吉祥物 越野talk 露营现场 潜水中的媛子 媛子家的大宝贝
这期节目,我们将跟随一位生态摄影师——凌,前去西雅图近距离观鲸。回忆若干年前与虎鲸的初次相遇,凌可能并没有想到,之后的他会成为一位追鲸人。凌用他的镜头,记录和观察着这一拥有丰富个性的族群,甚至拥有了一只虎鲸的命名权。 虎鲸拥有吊打众多海洋生物的超高智商,他们的“憨厚可爱”看似复制粘贴,实则每一只虎鲸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指纹”。 虎鲸是调皮的捣蛋鬼,看不惯慵懒晒太阳的小海豹,就恶作剧似地把它们拖下水,或者把它们拍上天。他们是冷血的杀手,捕杀大型动物时,他们宛如训练有素的军队,细致分工、合作缜密;为了族群的延续,他们甚至可以残忍杀害不愿交配的年轻虎鲸。他们也可以是深情的母亲,经历丧子之痛时,她会悲伤地带着孩子的遗骸不离不弃直到用尽最后一丝力气;遇到落单的小虎鲸,会领养回家。 凌说他非常珍惜每一次拍摄鲸鱼的机会,因为每一次的相遇,都有可能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见…… 鲸歌、鲸落、鲸爆、流浪的灰鲸、孤独的52赫兹鲸鱼……关于鲸鱼的故事和传说还有有许多许多。人类把鲸歌从海洋传向宇宙,也把鲸鱼的神话关进海洋馆。我们希望这些可爱的生物,不止是定格在凌的照片里,也能一直在海洋里自由吟唱。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虎鲸的相关小知识以及观赏凌的摄影作品,可以参考凌的微博 @凌·Blackberry 我们终于开听友群啦~~ 如果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添加野生小助手的微信: oomi-oomi 欢迎大家一起来玩儿~~ 【内容概要】 04:10 追鲸鱼的人:凌的自我介绍 04:40 第一次接触到鲸鱼的经历 07:00 为什么决定要拍虎鲸 09:10 西雅图附近可以看到的虎鲸生态型 (一月二月) 11:20 三月到五月看灰鲸,以及灰鲸的行为习惯 13:00 虎鲸与灰鲸的爱恨情仇 15:30 虎鲸与人类游船的有趣互动 19:00 五月份到十月份的观鲸活动 20:40 鲸鱼的命名系统——每一条鲸鱼都有他自己的名字 23:50 一条独自流浪的迷路灰鲸 27:00 南方居留型虎鲸的命名规则以及不同族群之间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 33:54 如何根据虎鲸身体特征来判断虎鲸的身份 36:00 虎鲸——深情的母亲 40:00 虎鲸族群的现状 44:20 以凌名字命名的鲸鱼,凌最喜欢的类别——虎鲸 50:00 谣言:座头鲸与虎鲸的爱恨情仇 55:00 Fun facts:鲸鱼是母系族群,一妻多夫制 60:00 鲸鱼的智商以及镜子测试 62:00 虎鲸的“杀婴”行为 65:00 虎鲸的“小零食” 69:20 人类行为对于鲸鱼这个族群的影响 【嘉宾】@凌·Blackberry 【主持人】阿火和大米 【文稿】大米 【剪辑】阿火/大米 【片头曲】《化身孤岛的鲸》——周深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小宇宙,QQ音乐平台,汽水儿,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Podcast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凌的相关摄影作品 虎鲸 T65A4 Ellifrit攻击港湾鼠海豚 T123 Sidney T90家族的虎鲸 T37A Volker T65A2 Ooxjaa T65A2 Ooxjaa 凌拍摄的鲨鱼照片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液态熊的创始人——虚弱橙,和我们聊一聊户外露营的人传人现象,也和我们分享一下他百转千回的创业故事,以及他成为“世界游民”的那些年。 液态熊,这个极具个性和品味的团队,做过装备测评、旅行vlog、户外装备租赁,现在主营户外露营和唠嗑。而虚弱橙,这位随性又执着的青年,援建过肯尼亚,学过数学、社会学、宗教学,现在主要写代码和搭帐篷。 液态熊的故事和虚弱橙本人的经历,都有点“非主流”。比起站在风口行业上卖高价装备、捞快钱,他们更想带大家去收集山谷里的风、去触摸落日前的最后一束光、去捕捉篝火和树影间的星光。 有人评判说,国内现在的露营像是融合了财富较量和美学比拼的中产游戏,虚弱程则希望当下“拎包入住”的露营,能成为连接城市和荒野的桥梁,让更多人有机会逐渐接触到更硬核的户外。 如果听完本期节目,想了解更多关于液态熊的故事以及动态,可以移步液态熊的公众号:LiquidBear液态熊 我们终于开听友群啦~~ 如果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添加野生小助手的微信: oomi-oomi 欢迎大家一起来玩儿~~ 【内容概要】 03:14 虚弱橙自我介绍 04:55 “液态熊”名字的由来 05:45 “气态猫”小试牛刀 07:50 做“液态熊”契机 09:25 创业初期的折腾经历:自媒体,装备测试,户外探险 12:50 小程序曲折上线:为了省下CTO的钱,自己去学写代码 18:25 “气态猫”的教训 20:55 “液态熊”营地介绍 24:55 “液态熊”员工是兼职还是全职? 26:15 创业过程中的最难的坎 28:45 创业初期团建活动:在办公室打PS4 以及Switch租赁 31:45 程总本身难忘的户外经历 37:45 国内关于“露营”的看法 39:45 “液态熊”想成为连接城市与荒野的桥梁 41:45 露营能带给你的特殊体验 45:15 坚持做自己的“液态熊”理念 48:45 程总对于“露营”这个市场的看法 52:05 “以人为本”的理念 54:15 “液态熊”的理想 【嘉宾】液态熊创始人——虚弱橙 【主持人】阿火和大米 【文稿】大米 【剪辑】阿火 【片头曲】The Days —— Avicii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小宇宙,QQ音乐平台,汽水儿,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Podcast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液态熊营地掠影
如果说每一次长距离徒步都是一次浓缩的人生,那本期嘉宾——张诺娅,已经过完了她的第五次浓缩人生:从800km的科罗拉多小径,到三重冠,即4200km的太平洋山脊(PCT)、3500km的阿帕拉契亚小径(AT)、4500km的大陆分水岭(CDT),再到近期完成的1300km亚利桑那(AZT)。 这期节目,我们将以诺娅的长距离徒步经历为起点,聊一聊她在途中的见闻和收获、遇见的人和错过的人、自我的对话和他人的连接,也和诺娅聊一聊长距离徒步中,不同种族的参与度差异及其背后的原因、女性在长距离徒步中的性别劣势和优势,以及高社会经济地位者“参与户外”和农村长大的孩子“经历自然”的差异。 对许多人来说,不管是以天为盖以地为舆的户外生活,还是以月为计的长距离徒步,都是可望不可及的,但这样极简、纯粹,甚至有点与世隔绝的桃源生活,已经变成了诺娅的comfortable zone。曾经她也以为“考试成绩优异,才是她被爱的理由”,曾经她也想成为“996的格子间女孩”,但在一次次与自然的对话中,她逐渐发现了最真实的自己、唤醒了自己真正的热爱。 诺娅是非常勇敢的,她的勇敢不只是敢于独自上路、敢于挑战三重冠,更是因为,她能在内卷大潮中,自我破局,去尝试和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生活。许多人把诺娅和三毛做比较,但她觉得自己其实更像萧红,一直都在出走,一直在逃离。 如果听完本期节目,想了解更多关于长距离徒步的内容或者对诺娅本人感兴趣,可以移步诺娅的个人网站:https://www.zhangnuoya-walk.com/ 我们终于开听友群啦~~ 如果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请添加野生小助手的微信: oomi-oomi 欢迎大家一起来玩儿~~ 【内容概要】 02:40 诺娅的自我介绍——什么是长距离徒步以及美国三重冠 05:48 诺娅入坑徒步的开端 13:00 诺娅的“英雄之路”理论——指环王 15:28 诺娅三重冠之旅——太平洋山脊小径(PCT) 25:34 疫情之后重启徒步生活——诺娅与步道的共生关系 31:34 那些步道上的人:科罗拉多小径上的导师——长昭 36:10 PCT上的太阳——奶爸 41:20 AT上的老顽童——纪录片导演Jester,规尺爷爷等等 47:10 诺娅是喜欢一个人的徒步还是与他人组队? 55:20 诺娅身上各种带有性别的标签,荣誉,以及称号 57:06 美国徒步的种族,性别的刻板印象 60:10 接触自然以及参与户外的差别 64:50 女性与男性在长距离徒步上的优劣及危险 72:00 一句话安利新人入坑徒步 74:00 诺娅的随性人生 【嘉宾】张诺娅——那个徒步的姑娘(https://www.zhangnuoya-walk.com) 【主持人】阿火和大米 【文稿】大米 【剪辑】阿火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小宇宙,QQ音乐平台,汽水儿,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Podcast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诺娅的诗作 We were driving on a moonless night, with traffic on the other side. A silly crush or a deadly crash, will you stare into the light —and with what price? I steadied my hands and followed the lines, probing the void, satisfied. For it is my art, duty, life, to swallow this relentless black tide. 诺娅的美国三重冠路线及时间 诺娅的徒步掠影 [wahweap2] [sw4] 诺娅的画作若干
(在本期节目上传之际,得知黄河石林越野赛噩耗。这是中国乃至世界越野跑运动的至暗时刻,因突发天气变化,有21位跑友由于失温,永远离我们而去。愿逝者安息,愿每一位热爱户外运动的朋友永远健康平安) 1975年,世界上的首次班夫山地电影节在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举行。经过多年的发展,班夫山地电影节已经成为了“户外电影的奥斯卡”,是户外爱好者、探险家和环保者的嘉年华。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将以2021年的班夫山地电影节的影片为中心,发散地聊一聊人、家、自然、户外运动的关系。 我们提及的影片: 《Charge 2》:雪地爽片 《Ten Thousand Bolts》沉迷打耳片的老顽童 《One Star Review:National Parks》:键盘侠们给国家公园的一星差评 《Running The Roof》:三位好基友在塔吉克斯坦7天跑完400km 《A legend of Tommy G.》:山地自行车神话人物 《The Ghost Above-Renan Ozturk》:寻真珠穆朗玛峰 《Slack Sister》:走钢索的人 《The Long Today》:我和70岁父亲的一次冒险 【主持人】阿火和大米 【文稿】大米 【剪辑】阿火 【片头音乐】仙境-水母乐队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小宇宙,QQ音乐平台,汽水儿,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Spotify,Podcast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内容概要】 04:50 班夫山地电影节简介 08:02 《Charge 2》雪地疯狂 09:45 《Ten Thousand Bolts》为bolts疯狂的Toni老大爷 18:00 《One Star Review : National Parks》国家公园的一星差评集合 23:05 《Running The Roof》三个好基友7天7马穿越世界屋脊 38:27 《The Legend of Tommy G》传说中的无敌自行车骑手:汤姆G 41:30 《The Ghost Above-Renan Ozturk》珠峰寻真 52:45 《Slack Sisters》走绳姐妹花 54:45 《The Long Today》我与70岁的父亲的划船冒险之行 《Charge 2》 [2020 Banff Mountain Film Competition Finalists | Banff Centre] 《Ten Thousand Bolts》 [Ten Thousand Bolts TEASER- Banff Centre Mountain Film Festival AU 2021 - YouTube] 《One Star Review : National Parks》 [Best bad reviews of national parks now have an Instagram account] “信号太差了,咩有WIFI” [I Illustrated National Parks In America Based On Their Worst Review And I Hope They Will Make You Laugh (16 Pics) | Bored Panda] 《Running The Roof》 [Running The Roof | Official Trailer - YouTube] 《The Legend of Tommy G》 [The Legend Of Tommy G | Thomas Genon Shreds Bike Kingdom Lenzerheide - YouTube] 《The Ghost Above-Renan Ozturk》 [The Ghosts Above | Renan Ozturk | Sony Alpha Films - YouTube] 《Slack Sisters》 [Amber Program | Banff Centre] 《The Long Today》 [The Long Today - TRAILER on Vimeo]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两位嘉宾——丹丹和阿余,和我们一起乘风破浪。 风筝冲浪,简称风冲,一听名字就是一项特别侧重“风水”的现代化运动,近几年也刚被纳入奥运会项目。它兼具速度与激情,能够同时锻炼我们的上肢与核心;它兼治恐高与怕水,一不小心就会被带上天or扔下海。 夏日将近,如果你也在考虑体验新的“自虐”运动,不妨听听本期节目寻找一下灵感。 本期节目中,阿余教练将从专业角度,给我们介绍风冲的装备要求、所需天气条件、常见赛事,以及技术要求。丹丹则从一位初学者的角度,和我们分享了她为什么喜欢上这项运动,以及风冲给她的生活和身材带来了怎样的正面影响。 除此以外,你还能在本期节目中学习到:如何带着风筝和板,一路从悉尼把自己放飞到墨尔本;如何在专业选手面前,带着风筝空中转体360度,并摆出适合发朋友圈的pose;如何在三个月的暑假中,最快得抓到风、冲到最多的浪;如何走水路,从墨尔本搭便船,飞到塔斯马尼亚。 【嘉宾】丹丹,阿余 【主持人】阿火和大米 【文稿】大米 【剪辑】阿火 【内容概要】 02:56 丹丹和阿余教练自我介绍 04:40 什么是风筝冲浪?以及发展历史 06:30 滑翔伞和风筝冲浪的异同 09:30 丹丹为什么在那么多户外运动中选择风筝冲浪? 13:00 如何获得风筝冲浪教练证 16:30 风筝冲浪的装备需求以及玩法 21:00 墨尔本风筝冲浪的服装,风况要求。 30:00 风筝冲浪的装备租赁以及装备选择 34:40 风筝冲浪带给丹丹身体的变化 43:40 丹丹的难忘风筝冲浪经历 45:00 奇人异士:从拜伦湾,风筝冲浪3个月到墨尔本,破吉尼斯纪录 50:20 风筝冲浪已经正式进入奥运会 54:30 风筝冲浪带给丹丹和阿余的最大收获 60:00 丹丹和阿余在风筝冲浪这个运动的目标和计划 62:00 一句话如何安利新人入坑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完成一天风冲,满足的阿余 空中旋转的阿余! 不同类型的风筝 阿余收集的各种板 起飞前掠影 准备风筝滑雪! 墨尔本海岸边的风筝 阿余指导下又一完成课程的学员 风筝冲浪EXPO 扛着风筝和板准备出发! 室内尾波冲浪 训练中的阿余
一位经过科学训练的“地球医生”如何看待民间赌石的“赤脚医生”?地球物理学家为什么还需要学习放牛和驾驶越野车的技能?为什么说指南针N年之后会变成靠北针? 《山海经》中的海枯石烂、沧海桑田背后,有着怎样的地质科学依据?日本核废料倾入海中,又会在多久后污染到大洋彼岸?人类的日常活动,给古老又年轻的地球造成了怎样的“常见病”? 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维也纳大学的助理教授——张弛老师,和我们谈谈人类活动和地质变化的联系,也谈谈她个人的教育理念、户外爱好、成长故事。 作为一位地球物理学家,张弛教授和我们分享了她是如何用科学手段,去给地球望闻问切、去追踪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地质变化、去了解地球的过去、推断人类的未来。 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张弛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她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和特权意识,以及她是如何身体力行地,减少群众对这个学科的偏见、提高学生的平权意识、鼓舞女性学生破除陈见、保证研究遵循伦理。 作为一位户外爱好者,张弛同学和我们分享了她是如何因为户外运动和她的爱人相识,又是如何在户外运动中给她的女儿言传身教。她也与我们分享了,在户外勘探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样的囧事、遇到了怎样绽放光芒的搭档、又学到了什么样的fun facts。 和张老师的这期对谈,让我们对地球物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张老师的一席肺腑之言,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略显“叛逆”的选择—— “当大家都关心钱往哪里流的时候,世界上还有那么一群人,更关心水往哪里流”。 【嘉宾】地球物理学家:张弛教授 【主持人】阿火和大米 【文稿】大米 【剪辑】阿火 【内容概要】 02:20 地球物理学家-张老师的经历 03:20 张老师为什么选择地球物理这个专业?(五岁的梦想:当地球的医生) 04:50 什么是地球物理? 07:30 张老师是如何给地球诊断的? 15:00 地球物理科学可以应用于赌石吗?(大米:你怎么可以出老千!) 18:30 地球的那些“常见病”:人类活动对于地球的影响 21:30 水污染对于地球的危害-日本核废水 24:30 地球本身的“常见病”:板块运动引起的地震,火山喷发 26:04 地球的疾病,能治吗? 30:00 澳洲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32:30 地球物理科学与户外运动的关系 33:50 地球物理这一门科学存在的偏见以及从业人员的种族/性别不平衡 37:30 户外运动存在一定的准入门槛 42:23 张老师户外勘探的经历 44:44 科学家变身牧羊人 45:00 野外自然的经历能引起共鸣 45:55 张老师知道的fun facts:地球磁极会倒转(南极企鹅会迷路?) 57:21 现在大家都在关心钱往哪里流的时候,关心水往哪里流的人很少 58:54 从事地球物理研究之后,对于生活,信念,想法的改变 59:40 张老师与孩子一起分享,探索自然的神秘 63:00 孩子是天生的平权者 64:30 张老师从事地球物理研究多年之后,宏大的目标:取消对女性的偏见和对专业的偏见 【互动方式】 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给我们留言,也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 微博@野_Yeah 公众号:野Yeah播客 张老师再野外的间歇河的河床上做测量,从而得到河床沉积物和基岩的特性 张老师与同事在野外做井下的地球物理测量以探明地下含水量 张老师与同事在实验室的“硬照” 张老师关于“地球医生”的科普演讲 与同事野外作业掠影 野外作业期间,偶遇视察工作的牦牛群 下一代地球人的正确培养方式 下一代地球人的正确培养方式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