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坛
想把金融和其他学科的界限撞开

Album
主播:
肖小跑
出版方:
墙裂坛
订阅数:
3.43万
集数:
252
最近更新:
1周前
播客简介...
墙裂坛:用另一种方法来解读金融。不是用数学模型、经济学理论,而是用社会人类学、文史哲、艺术…这些与“人性”天然接近的知识来解读。 墙裂坛里的每个人都有个撞墙的梦想,想把金融和其他学科的界限撞开,希望和你一起解除思想上的自我隔离,一起讨论、一起解惑~
墙裂坛的创作者...
墙裂坛的音频...

地缘宏观半年结:感觉刷了半年短剧(plus杭州线下活动+AI孵化器项目预告! )

回顾这半年的国际大事,六个月感觉就像六年,感觉就像刷了整整半年的小视频。突然有了一个“顿悟”(aka 拍大腿时刻):所有发生的事情都是为了解决美国自己的问题而搞出,各国这半年都被当猴耍了——应接不暇地忙着处理一个又一个危机,非常被动。 本期以几 “顿悟”为引子,我们做个半年结。 杭州线下听友会+AI孵化器预热预告! ****** 先发布一个小预告:《墙裂坛》线下听友会来啦!我们把时间定在了7月24号,地点在杭州。 但这次听友会比较特别,不只是播客听友会,还是一个我们的新项目:AI一人公司孵化器的预热启动。 过去这半年,Johnny老师一直在筹划一个有趣的项目——在杭州打造一个专属于“一人独角兽”的实体AI孵化空间。 概念源自OpenAI的Sam Altman去年提出的大胆设想:随着AI技术的普及,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可能只需一位创始人!一位“光杆司令”,就能驾驭AI解决一切问题,无需庞大的团队。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的雏形——如今许多AI团队仅由2-5人组成,却创造出惊人的产值。他们可能蛰伏于一方小天地,开发的却是风靡全球的应用。 想象一下,这些头脑聚集在一起会擦出什么火花?我们希望打造的正是这样一个空间,让这些创新者能够互相交流、碰撞思想,催生出更具价值的创意。 基于以上,我们将于7月24日在杭州举办一场线下聚会,和大家分享这半年来的经济、金融和科技回顾,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同时,也想向大家预热这个AI孵化器的设想,招募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 如果你是那个对AI充满热情的创新者,如果你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商业创意——无论是科技相关、IP打造,还是播客制作——欢迎来听听! 请有意参加的伙伴们可以扫我在shownotes、或置顶在小宇宙公告、和听友群公告上方的二维码入群~ 前40名报名的小伙伴可获赠MPGA帆布袋一个哦~ 7月24号,我们杭州见! ******* 时间戳:(完整文字版请见《墙裂坛》公众号文章) (00:08:55) 第一个“拍大腿”时刻:蓦然回首,这半年的新闻都是为了解决美国国内矛盾 (00:13:20) 第二个“拍大腿”时刻:金融战是不是已经开始打了? (00:20:46) 广场协议会再发生吗? (00:26:09) 宾夕法尼亚计划 (00:33:21) 稳定币与美元流动性 (00:39:08) 中国有可能主导一个新金融游戏吗? (00:52:11) 港币稳定币与人民币稳定币 (00:59:40) AI孵化器项目预告! 完整文字版请见《墙裂坛》公众号

63分钟
4k+
1周前

杭州线下听友会+AI孵化器预热预告!

发布一个小预告:《墙裂坛》线下听友会来啦!我们把时间定在了7月24号,地点在杭州。 但这次听友会比较特别,不只是播客听友会,还是一个我们的新项目:AI一人公司孵化器的预热启动。 过去这半年,Johnny老师一直在筹划一个有趣的项目——在杭州打造一个专属于“一人独角兽”的实体AI孵化空间。 概念源自OpenAI的Sam Altman去年提出的大胆设想:随着AI技术的普及,未来的独角兽企业可能只需一位创始人!一位“光杆司令”,就能驾驭AI解决一切问题,无需庞大的团队。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的雏形——如今许多AI团队仅由2-5人组成,却创造出惊人的产值。他们可能蛰伏于一方小天地,开发的却是风靡全球的应用。 想象一下,这些头脑聚集在一起会擦出什么火花?我们希望打造的正是这样一个空间,让这些创新者能够互相交流、碰撞思想,催生出更具价值的创意。 基于以上,我们将于7月24日在杭州举办一场线下聚会,和大家分享这半年来的经济、金融和科技回顾,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对未来的看法;同时,也想向大家预热这个AI孵化器的设想,招募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 如果你是那个对AI充满热情的创新者,如果你有令人眼前一亮的商业创意——无论是科技相关、IP打造,还是播客制作——欢迎来听听! 请有意参加的伙伴们可以扫我在shownotes、或置顶在小宇宙公告、和听友群公告上方的二维码入群~ 前40名报名的小伙伴可获赠MPGA帆布袋一个哦~ 7月24号,我们杭州见!

2分钟
99+
1周前

重塑偶像的权利:《穿越周期的人—投资大师系列》专辑

期待已久的和大卫翁、雨白两位家人合作的《穿越周期的人——投资大师系列》专辑终于上线啦! 说大一点,这是一张献给投资近代史的专辑,我们几乎讲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投资”这段历史的来龙去脉。 这张专辑也是一幅“金融群星灿烂时”的大师群像——虽然都是“大牛”,但实际却分属不同策略流派:少林、武当、峨嵋;古墓、星宿、丐帮;大家刀剑拳鞭棍,毒刺暗医枪;强项都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象限,一个指南针,一个武林导图索引,看看大神在哪个象限、哪个流派、持何理念,这样才不会迷路。 听完这张专辑,我相信大家心中已经能把所有耳熟能详的名字们分门别类,就像看了一场光明顶武林大会。欣赏完高手过招后,也能看清我们自己的坐标系——我们想往何处去? 但更重要的是: 我们要向大师学习,也应该有重塑偶像的权利:就像当年《乐队的夏天》中“重塑雕像的权利”这支乐队——崇拜偶像,但有超越和否定偶像的升华;曲风虽深受JoyDivision影响,但每首都是重新创造。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个精神导师和偶像。但是寻找偶像的要义,就是不要崇拜任何偶像。在金融行业,投资和交易尤其如此,我们都要有能够重塑偶像的能力。 这并不是鸡汤,因为在金融行业中盲目崇拜偶像,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 首先,大师也有可能是错的:我们在专辑中提到了大量的案例。比如达里,如果把他的“全天候策略”(all-weather strategy)当成交易《圣经》,并紧跟着“绝对阿尔法”(pure alpha)亦步亦趋,那么估计在2020年3月之后的市场上,你就消失了。达里奥的《原则》简单明了,可以指导人生,他对债务周期的理解也深入细致,但在灾难顶峰流动性骤然减弱的市场上,“全天候”也会变成“全天输”。 其次,就算大师的预测是对的,但是你也许等不到对的那一天。偶像可以仰视,但是绝不可复制:如果你想变成《大空头》中一战成名的迈克尔·贝瑞(Micheal Burry),身心要能承受得住“与全世界为敌”的巨大煎熬。如果你想学习塔勒布老师的捕捉黑天鹅之术,完全照搬塔勒布的杠铃策略,也许需要支付大量学习成本(看跌期权费)。 更不用说命运之子巴菲特和求解出了整个市场的西蒙斯——我们没有这种时运,也没有这种智商;就算有,我们也不是他们。 偶像最大的作用:是告诉我们世界上有案例可循,有一种思考方法值得我们继续追寻。偶像的经验是用来借鉴的,而不是死心塌地地跟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导师,大师也有。金融逻辑和哲学有很多一脉相承之处,金融大师们的行为中有清晰的“被启发”痕迹。虽然不可模仿,但其思想的源头确实是可以追溯的——他们为什么会这么想?推演的逻辑是什么?框架是什么?谁影响了他们?我们可不可以追踪溯源,找到他们没有告诉我们的东西呢? 在录制每一位大师之前,我们分别和 TA 沉浸相处很长时间:读和他们相关的书、复盘他们的经典案例、搜寻他们的 B 面和八卦、原生家庭、密友同学..... 当如此全面立体360°无死角理解一个人的时候,TA在你的脑细胞中一定会留下痕迹,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他们也许会在你的某次决定中悄咪咪地到作用。 希望我们能把这个痕迹带给大家。

39分钟
2k+
2周前
墙裂坛的评价...

空空如也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