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11.我们都会说话,却为何难以沟通?

跨洋电话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5年10月26日。 我们每天都需要与外界沟通,但会说话就等于会沟通吗?本期是妮可和肉可对于沟通的一次重新发现,我们不再停留于表面的话术,而去探究,如何将沟通转变成一门可以习得的艺术: 01:45 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误区:会说话 = 会沟通? 02:45 沟通的四种失败姿态:内伤型、踩雷型、混战型、冷场型 04:10 内伤型:内容没有沟通出去,自己生气 12:28 踩雷型:踩中对方的情绪地雷,对方生气 22:46 混战型:双方一起生气,让我们来优雅地吵一架吧 25:22 冷场型:一聊天就冷场,不会接话茬 34:18 为了习得沟通,我们先学会反射性倾听 39:50 从《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模型学会怎么说 46:35 沟通,如同任何一门艺术,需要终生练习。 💬 语录摘录: * “沟通不等于会说话,会说话也许只是单向输出,但沟通是双向的,有来有往。” * “有效沟通的起点在于明白‘我有我见,他有他见’。” * “沟通就像开车、编程,是需要学习的。失败的永远是‘使用者’,工具本身是万能的。” * “如果我们懒得去想如何准确地表达自我,那可能就要做好被误解准备。” 📖书单: 《向前一步》- 谢丽尔·桑德伯格 《非暴力沟通》- 马歇尔·卢森堡 《关键对话》- 科里·帕特森 等 《高难度谈话》- 道格拉斯·斯通 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史蒂芬·柯维 希望这期节目给予你对于沟通的启发。如果你也有更多有效的沟通办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如果你喜欢本期节目,记得订阅、点赞、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48分钟
99+
3周前

Vol 10.“休息羞耻症”正在悄悄惩罚每个不会躺平的中国人

跨洋电话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5年10月8日。 经历了8天国庆小长假,有人休息到位满血复活,也有人带着一份“虚度光阴”的愧疚。于是,妮可(葛优瘫一级运动员)和肉可今天来聊聊,这种让我们无法心安理得躺平的愧疚感: 00:50 假期“虚度”后的愧疚感:玩游戏、睡午觉貌似是“浪费时间”,连休息也必须“有意义”。 12:20 这份内心的束缚始于学生时代,有偿工作也被赋予“道德优越性” 17:58 从贵族耻于劳动到大众勤于工作:权力阶层发明“努力工作”的道德观,让“牛马”自己觉得该去干活 22:03 更早以前,教会用“来世幸福”让农民努力干活 27:35 我们追求“无愧于心的休息”,而非“高效休息” * 方法1:放过自己,不为流逝的时间懊悔。 * 方法2:计划清单与“有规划的闲暇”(J人方法),对抗注意力的碎片化。 * 方法3:拥抱“终身学习”,对抗“终身劳动”的虚无感 💬 语录摘录: * “休息羞耻就是内卷文化下的心理疾病。” * “现代人觉得做任何事都应当另有目的,却从未想过做这件事本身便是目的。” * “我们要追求的,不是‘高效休息’,而是‘无愧于心的休息’。” * “你不是一台需要优化效率的机器,你是一个需要呼吸和感受的人。” * “一个人如果没有充分的闲暇,便会同生活中许多最好的东西失之交臂。” * “拼命工作是奴隶的道德,现代社会不需要奴隶制。” 📖书单: 《她的国》- 夏洛特·珀金斯·吉尔曼 《赞美闲散》- 伯特兰·罗素 《懒惰的权利》- 保尔·法拉格 《经济理性批判》- 安德烈·高兹 《资本论》- 马克思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马克斯·韦伯 《俗女养成记》- 江鹅 希望这期节目能稍稍给予你“浪费时间”的勇气。如果你也有更多休息的好办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如果你喜欢本期节目,记得订阅、点赞、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44分钟
1k+
1个月前

Vol 9.我看见的你,是我想成为的自己:解码同性欣赏这面镜子

跨洋电话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5年9月30日。 在充满比较的世界里,我们选择看见彼此的光芒。妮可和肉可在这期节目中,谈起关于女性如何相互看见、彼此支撑,带你找回那些心动瞬间,获得前行的力量: 00:50 是什么超越爱情与嫉妒的女性情感,我们如何具体地欣赏一个女性? 06:36 在职场“稳如泰山”的能力崇拜,从“竞争”到“骄傲”的友情进化 10:36 为何“欣赏”总被误读为“嫉妒”?我们被鼓励,让更多女性都一起站到高地 19:20 从社会结构视角解读:伍尔夫与“女性失权”;从文化叙事视角解读:文学影视如何扭曲了女性关系? 31:16 夺回叙事权,罗列属于自己的“欣赏清单”,大方表达欣赏。 💬 语录摘录: * “女性更能看见女性的优秀和女性的困境。” * “不做蜂后,去建一个蜂巢。” * “一个人的成功不会夺走他人的机会,反而能创造更多机会。” * “我们都是非洲夏娃的后代,所以我们都是姐妹。这是我觉得能用来诠释女性感情的最优美的科学。” 📖书单: 《向前一步》- 桑德伯格 《梳毛、八卦以及语言的进化》- 罗宾·邓巴 《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 伍尔夫 《然后化成海上的泡沫》- 叶真中显 《涅朵奇卡》- 陀思妥耶夫斯基 《受侮辱与受损害的人们》- 陀思妥耶夫斯基 《陪衬人》- 莫泊桑 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带来些许启发与力量。如果你也有非常欣赏的同性伙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如果你喜欢本期节目,记得订阅、点赞、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35分钟
1k+
1个月前

Vol 8.“为你好”:一碗丝瓜汤里的东亚家庭情感困局

跨洋电话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5年9月21日。 你被妈妈逼着喝过丝瓜汤吗?这期节目,妮可和肉可从一碗丝瓜汤聊到中式关怀、东亚家庭控制欲,再到《乡土中国》和纪伯伦的诗: 01:12 丝瓜汤梗的起源;为什么丝瓜汤能火? 05:53 从丝瓜汤到秋裤、催婚:东亚家长的“为你好”哲学 07:48 Susan Forward《原生家庭》:“有毒父母”测试来了! 15:07 东亚三国对比:中国的差序格局、日本的读空气、韩国的辈分文化 25:04 西方文化中的直升机父母与边界感 29:20 如何自救?你可以不原谅、不以父母感受为准则、自我界定 38:01 最后送大家纪伯伦的诗《孩子》~ 💬 语录摘录: * “当我们看丝瓜汤时,我们应该看这里面是爱和尊重,还是控制欲。” * “在差序格局中,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失去边界。” * “父母只是普通人,他们也会犯错,但我们不必为他们的错误买单。” * “爱不是控制,而是允许对方成为他自己。” * “你是弓,孩子是箭。爱是放手,而不是紧握。” 📖书单: 《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 孙隆基 《原生家庭》- Susan Forward 《乡土中国》- 费孝通 《孩子》- 纪伯伦 《穷查理宝典》- 查理·芒格 关于“丝瓜汤”的讨论,远不止于此。 希望这期节目能给你带来一点点理解和力量。如果你有过成功“自我界定”的小瞬间,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如果你喜欢本期节目,记得订阅、点赞、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 不知道有没有听友发现,这期我们悄悄换掉了片头啦, 这是我们都很喜欢的bgm,希望你也享受这片刻宁静中与我们的声音作伴~比心!

37分钟
99+
1个月前

Vol 7.人生的“阶段式朋友”:我们是如何一路走,一路换朋友的?

跨洋电话

本期节目录制于2025年9月14日。 又一年开学交友季,妮可和肉可讨论起学生时代的友谊和成年后的社交困境: 00:12 也是拥有10年友谊的人了;感恩早期纯粹友谊,也惋惜那些因幼稚矛盾走散的人。 03:18 成年后交友是件更困难、更不纯粹的事情,也不乏早期熟络但也渐行渐远的朋友。 05:18 人生初期,世界很小,朋友都在身边。 07:28 距离是友情的杀手还是过滤器? 17:13 真诚 vs 经营:友谊需要“刻意维护”吗?肉可认为“真诚就够了,散了就散了”,妮可主张“真诚是核心,但刻意经营是方法”。 21:13 长大之后,世界很大,朋友都在心里。交友得交本身就很好的人。 28:22 “阶段性朋友”都是带着任务来的,坦然接受关系的自然淡出,他们都曾照亮某段人生路。 38:02 对老朋友刻意一点,对新朋友勇敢一点,对自己坦然一点。 💬 语录摘录: * “人文主义假设每个人都有一个真正的内在自我,但是当我们去叩门的时候,却常常没有回应,或是众声喧嚣。” * “真正的友谊不是靠讨好维系,而是建立在忠诚与尊重之上。” * “每个进入你生命的人,都是带着任务来的。” * “被你影响的那部分我,代表你和我永远站在一起。” 📖书单: 《天堂之奶:一部鸦片全球史》-露西·英格里斯 《论老年》-西塞罗 《论友谊》-西塞罗 有没有哪位朋友让你想起“阶段性陪伴”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如果你喜欢本期节目,记得订阅、点赞、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50分钟
1k+
2个月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