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Yolanda - 上海纽约大学中国学生招生副主任 姚老师 - G大成长论国际化教育合伙人 - 本期内容 - 02:31 从0开始认识上海纽约大学 14:15 不该是只是所英语学校,更该是所国际大学 25:54 纽大已成信仰,群众都自发组织宣推 37:10 不按套路出牌的纽大面试 54:03 问题直接找招办,何必绕弯问中介 01:01:15 给钱就保进?这些谣言统统给你粉碎 01:16:01 “外”卷的上纽大,连纽约校区都坐不住了 01:24:10 读完上纽大简历上我就能写NYU嘛 01:44:21 从Alevel泄题风波中再思考国际教育 02:00:35 福利时间到!揭开今年上纽大招生新资讯 - 联系方式 - 公众号:上海纽约大学NYUShanghai 公众号:上海纽约大学招生办 咨询邮箱:[email protected] 咨询热线:021-20595599 网址:www.shanghai.nyu.edu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继上次和梵叔讨论这个话题以后,G大觉得需要补充女性视角、有小孩的妈妈的视角、不打算要小孩的女性的视角,以及教育者的视角。而我们节目的两位常规嘉宾姚老师和董老师恰好符合以上全部视角的组合,于是我们决定在这个话题下追加一期节目。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姚老师 - G大成长论国际教育合伙人 董老师 - G大成长论港新方向资深老师 - 本期内容 - 05:30 培养一个读牛津的小孩 = 20%学爸 + 80%学妈 15:16 比丧偶式育儿更恐怖的还有“诈尸”式育儿 29:11婴儿背兜我也想用,却被我丈母娘劝下了 41:59 比陪伴更重要是看爸爸能不能做得了一个榜样 55:41 穷养男富养女,这句话不能在浅浅表层理解 1:07:59 体育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1:19:35 一个家庭里的教育分工 1:24:19 一个对婚姻有阴影的孩子:源自父母婚姻的不幸 1:43:08 不和的婚姻还要不要强撑下去了,抉择看几点 1:59:30 我培养孩子送到清北,ta却不愿意感恩我 - 联系方式 - 姚老师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罗老师 - G大成长论数学学科合伙人 郑老师 - G大成长论数学老师 - 本期内容 - 02:23 后新冠时代的小孩,变得都麻木了 10:56 网课教育出了一批“沉默”的孩子 24:21 不适应的小升初生:小学太松散,初中太紧绷 31:50 培优班的孩子有更多自主学习的意识 38:52 学习习惯最好的养成期其实是在小学 45:14 这种教育可以对付那些调皮的刺头学生 57:11 网课靠自律,不自律的是真一点不学啊 1:11:07 网课时代的公立与私立差距 1:20:09 网课时代学生上课现状:不装了,直接摆烂 1:35:20 错题改正光抄答案没用,主动复盘是关键 1:44:34 抚平孩子没考好的情绪,比多教十道题还管用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码加罗老师的微信沟通。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Jeff - “截胡不截财”主播 、公众号:Jeff大截胡 - 本期内容 - 02:21 且慢,你可先别买房了 07:20 2020年曾是学区房最狂热的一年 15:01 打新购房未中标,却成我高位套现最佳操作 19:53 学区房不再是香饽饽,我劝你不要买 25:15 静教院海防村,地段再好也没法独善其身 32:41 在双减政策边缘疯狂试探的骚操作 39:29 明年几个跌得最惨的小区大盘点 46:06 学区和购房都不缺流量,北境之王大宁板块 55:59同地段小区品质已是决定价格最重要因素 1:03:59 Jeff的具体购房劝退案例 1:10:14 “五年一户”策,学区房的溢价可都在这 1:16:58 不买学区房就睡不着,溢价不够也能下手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近日中国籍女子在新加坡医院辱骂护士,并拍摄前来取证的警方调查官的事件在新加坡及部分国内圈层内引起轩然大波。事件最终以女子认罪,并被处以40天监禁告终。同时中国国内舆论几乎一边倒得对该名女子的行为表达了反感。 今天的节目我们邀请来G大成长论新加坡方向留学专家董老师和国际教育合伙人姚老师,一起聊聊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新加坡国内对这件事情的舆情,以及对未来有意留学新加坡的升学家庭的启示。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姚老师 - G大成长论国际化教育合伙人 董老师 - 姚老师旗下新加坡方向负责人 - 本期内容 - 00:59 辱骂护士还硬刚调查官?韩女士丢人丢到新加坡了 09:14 情愿做牢都不想鞭刑,新加坡的鞭刑到底有多可怕 11:46 新加坡WP签证之你所不知道的东西 16:18 芽笼文化,新加坡唯一合法的“红灯区” 26:55 被“医闹”的新加坡中央医院,实力硬到能排亚洲第一? 31:44 在新加坡就医会被歧视吗? 35:57 看新加坡如何处理医患矛盾 38:29 3个小时无人看诊?新加坡看病要等这么久吗? 48:40 “医闹”事件女调查官态度引争议 1:01:03 医闹、洗钱:屡屡受损的中国人海外形象 1:08:50 国内缺失的那一份对老师的尊重 1:16:17 出国不守规,留学两行泪 - 联系方式 -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码加董老师的微信沟通。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医学院长久以来都是高考志愿填报的热门赛道,且近期随着稳定压倒一切的升学观,正变得越来越热门。 G大成长论的后台经常收到关于医学院的询问,因此本期节目我们就请来一位在医学院及相关领域工作超过30年的莫老师和我们聊聊这个话题。 如果你听得喜欢,那么本周末会有一场本期节目两位嘉宾莫老师和华老师的线下讲座,欢迎扫码找华老师报名并付费。 华老师微信二维码: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华老师 - G大成长论高等教育合伙人 莫老师 - 华老师旗下医学院方向指导老师 - 本期内容 - 04:12 四十年前想学医,复旦和交大哪家强? 09:28 学了医不想上夜班怎么办?这个科更适合你 16:02 不读个博,你还想进三甲医院呢? 30:34 学医难学医累,学到一半中途而退都是辛酸泪 41:08 专硕毕业Vs 八年本博 ,要就业谁优势更大? 49:10 三年规培,预备医生上路前都要经历什么? 56:58 什么情况下才会多科会诊? 1:05:47 干着最累的活、拿最少钱的规培生 1:18:53 医患关系、选择困境,为了治好你的病医生到底付出了多少 1:21:57 头越秃医技越高?医生这个职业还真是越老越“妖” 1:31:56 复旦交大没考上,医学院我还可以选哪家 1:40:19 影像学还是影像专业,名称相似这区别可大了 1:44:57 越来越受关注的公共卫生专业都在学点啥?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梵一如(ID:@梵一如) - 本期内容 - 04:29 面对低生育率的第一解法,别把父母当成工具人 09:41 不要小孩,就是自私吗? 15:49 因为也经历过,不想要孩子成为我的情绪发泄口 23:09 你能接受自己的子女学历比自己低吗? 29:39 这一代的我们还能够给到子女什么样的资源 34:04 长江后浪推前浪,后浪要是推不动了怎么办 40:02 毕业及失业?我的大学专业到底应该选什么 43:01 少子高龄化真的无解了,除非走这一条路 47:54 在上海,养一个孩子到底要花多少钱? 52:06 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不光是会赚钱这么简单 1:02:36 家庭教育父亲缺失的身影,作为母亲不应该承担这么多 1:12:31 太强势的妈妈容易造就妈宝男 1:14:55 婚姻不光只是为了孩子,更应该为了自洽 1:24:32 2023年了,单亲为什么还在被歧视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提示:本期节目的上半期为EP005「跟130多位小升初孩子聊了以后,我们发现了问题在哪儿」,建议感兴趣的听众粉丝从那期开始收听。本集中所有提到的“上一集”,都为EP005。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罗老师 - G大成长论数学学科合伙人 - 本期内容 - 01:30 见了太多不弄清原因,只要孩子学习出了问题就找机构寻求课程的家长 10:09 如果确定自己孩子家需要外部机构的帮助,那么建议选择主流标准化课程 14:40 而如果是孩子个性情感和学习动力的问题,那么机构肯定帮不了你 16:54 既要也要的“双师制”,达成的效果是既没也没 21:33 优秀老师在很小班型时的确可以能教能共情,但这样的老师一定会随着口碑传播而迅速扩大班级规模 25:20 所以在选定机构/老师前,一定要确保家长和孩子有单独面对老师沟通的机会 37:00 试课及单独沟通过程中,我们建议观察的几个点 - 收听方式 -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 联系方式 - 罗老师: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姚老师 - G大成长论国际化教育合伙人 - 本期内容 - 03:15 排名大多数时间是给国外的留学生看的 07:26因为美国本科换专业很容易,所以看大学排名就可以了 12:40哥大去年数据作假并退出了排名,今年排名反而涨了 16:03今年排名中取消的那些分数项都是私立学校的强项 18:39而增加的分数项,大多有利公立学校,强调教育公平 22:31这次的排名变动,是US News从评价学校本身转向评价就读过程中的提升 32:54加州大学系统作为公立大学,每年有1/4的本科生从本州的社区大学转入 38:58 喜欢和不喜欢招中国学生的美国大学盘点 42:21排名的数据编制方式和涨跌,只是反应一所大学不同的侧面,并不改变一所学校的本质 50:52但榜单的变化会造成留学中介为了完成合同而彻底改变申请策略和目标 55:52小众排名靠前的学校更容易被国内有钱家庭砸进去,而他们又反过来会加强这些学校的本身固有特质 1:04:40留学中介所说的“背景提升”是什么意思 1:09:03 体制内学生很难直接申请美国考前的高校 1:12:17通过“国际大一”,国内体制内高中生可以申请排名尚可的大学 1:15:24一个从国内最底层普高一路逆袭到纽大研究生的故事 1:21:03对孩子长期有益的留学方案,和留学中介追逐短期利益的方案,往往差别极大 1:26:24国内有为了进教会名校,而在高中阶段就进行宗教包装的“国际高中” 1:32:44 社区大学反而适合学习力强的孩子,而不是很多中介推的学习力弱的孩子 1:43:01这次US News榜单国内发布的时候,拉上了雅思考试局 1:50:19榜单是降低各方理解成本的一种工具,但一旦深入了解,就需要更多本质性的认知 - 联系方式 -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码加姚老师的微信沟通。 - 收听方式 -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提示:本期节目的上半期为播客Ep003,建议感兴趣的听众粉丝从那期开始收听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姚老师 - G大成长论国际化教育合伙人 董老师 - 姚老师旗下新、港方向负责人 - 本期内容 - 02:00 一个录取了澳洲高中,但半途转战新加坡的故事 07:09 新加坡中学的入学考试数学科目里,竟然有中国学生都没学过的内容 11:53同样IB分数的华人高中生,海外头部高校更偏好新加坡的学生 16:33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以外,新加坡还有大学吗? 18:18新三:新加坡管理大学 26:29新加坡在读的中学生对是否需要补课,有坚定且理性的选择 32:38新加坡只允许母亲陪读,建议12周岁以下的孩子要陪 36:41新加坡的生活费用:吃和行距离上海差别不大 38:29房租比疫情前贵了很多,但也距离上海的价格相去不远 45:44中国企业驻新加坡分公司是一个越来越主流的新国毕业生就业方向 48:49新加坡绿卡的几个主要途径 - 联系方式 -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码加董老师的微信沟通。 - 收听方式 -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姚老师 - G大成长论留学业务合伙人 William老师 - G大成长论标化语言考试培训业务负责人 - 本期内容 - 01:50 国内留学相关考试作弊已经成为一个臭名昭著的产业 03:53某些考点会把提前收到的纸面卷子偷出来 19:42 中国雅思考生阅读最强,口语最差,20年来没变过 31:55 当下托福雅思培训和《中国合伙人》时代已经有很大区别 37:36 英语是一门“农作物学科”,收获全看努力,没到要用天赋的地步 50:11 语培机构入学测试里的套路 56:15机构、工作室与独立老师 59:22 机构依赖标准性培训体系,不依赖个体优秀老师 1:05:00 工作室和独立老师依赖品质和口碑传播 1:14:02 机构kpi体系下,老师往往被破要去从事部分销售的工作 1:18:20说说那类把客户带走的老师 1:28:05个人IP老师往往精力无法周全照顾所有事项 1:31:15多少有情怀的老师,被资本绑架上了歧途 1:32:20 坚持情怀的教育,需要敢说不 1:40:58 另一种坑,是把年龄差距太大的孩子强行放在一个班 1:46:24 还有一种坑,是过度承诺 1:49:43如果一位孩子在语言培训这样目标非常强烈的课程里都读不好,可能这位家长需要想一想是否还要送他出去留学 1:53:17 优秀的服务,应该是为一个家庭的教育做通盘考虑,而不是在语言考试这件事情上反复死磕 - 联系方式 -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码加William老师的微信沟通 - 收听方式 -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 聊天的人 - G大 - 公众号:G大成长论 罗老师 - G大成长论数学学科合伙人,微信二维码在下面 - 本期内容 - 01:58 30%的访谈家长斩钉截铁觉得自家娃子能自招进四校 06:27 焦虑已经成为家长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12:41 愿意在外人前表扬自家娃子的家长,不到10% 14:41 于是在家长觉得娃子有各种问题,和高企的中考升学目标之间就产生了偏差 16:46 一位小学奥数学得很优秀,但以透支学习兴趣和习惯为代价的孩子 27:26 孩子们并不理解这些家长眼中的好学校好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那里 30:26 我们遇到的有明确目标的孩子,他们的使命感往往来自社交,来自对自身情感诉求的需要 31:35 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孩子们保有良好的学习感受 35:16 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机构更解决不了 39:50学校的角色是什么,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合理期待是什么 - 联系方式 - 对本期节目感兴趣,欢迎扫码加罗老师的微信沟通 - 收听方式 - 小宇宙APP、微信公众号中搜索「G大成长论」 - 制作 - 番薯剥壳工作室(Yakimo Studio)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