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日常建筑学(ID:archi-loop) 主持:Oosha、黄沛 本期,我们邀请上海大包小包和寄存处的主理人华燕,一起聊聊中国的早餐文化,以及如何经营一家地道的包子铺。 02:22 中式早餐为何没落了? 05:58 好吃的面点在于“慢发酵”。 10:05 好食材+慢加工=美味 19:05 华燕:靠本能做东西。 22:00 很多人靠眼睛吃东西? 24:20 寄存处,不是网红店。 30:50 创新?先给自己设置局限性! 34:00 菜场,就是乌鲁木齐中路的地气。 42:40 生存中孕育创新。 华燕,她在上海徐汇区乌鲁木齐中路开办了包子铺「大包小包」,更早之前经营着艺术空间「寄存处」,她还把住处落在了离此不远的复兴西路。上海有着独特的马路文化,但这段路似乎浓缩了上海最多的生存样本,也是她扎根于此的重要原因。她曾说过,面对生活的风浪,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日常应对无常”。
出品:日常建筑学(ID:archi-loop) 主持:Oosha、黄沛 本期,我们邀请上海梯书店的主理人周安迪,一起探讨如何开办一家独立书店,如何从阅读中感悟到沟通的快乐和工作的价值。 01:15 独立书店,如何活下去? 04:35 城市需要正经的“60分”书店 。 06:30 惟有读书高?大可不必! 08:40 互联网的悼念仪式?廉价且无用。 15:20 书的变迁:承载设计、记忆和科技 21:10 开店,不是互相抄作业。 23:18 实体书行业,在这个时代还有救么? 32:10 少做“看似合理的蠢事”。 38:45 推荐时间 ■ 从公司总监到自雇职业者:《一人公司》 ■ 日常设计的批判理解:《Super Normal》 ■长效设计:《D&Department开店术》 ■ 世界格局下的中国:《万古江河》 周安迪,是文化出版品牌“梯”的主理人,在上海徐汇开办了独立书店(Text&Image)。他是政治学毕业,因为一直对艺术设计颇有兴趣,后成为了一名译者和书籍设计师,译著有《托尼克:设计为何》《怎样用设计改变世界》。书,是周安迪的工作更是他的生活,他认为,独立书店是一个为读者现实中推荐好书的物理朋友圈。
出品:日常建筑学(ID:archi-loop) 主持人:Oosha、黄沛 这一期,我们邀请上海「城市漫游博主」格里董,聊聊这些年,他用行走丈量过的城市记忆,以及对于老建筑活化、文创开发等问题的思考。 00:35「格里」和「洋泾浜英语」指的是什么? 03:20 收集了100多个路牌:在记忆消失中留点念想 08:00 上海是一部「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史」 11:30 一条古北路曾经划分了城市与乡村 19:45 把「城市漫游」作为一种生计和爱好 22:00「魔都」称谓来自小说《魔都》(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所著) 24:50 将阅历投入到城市的文化和空间建设中 32:12 不止于存留,让老建筑适应当下生活 38:00 每一代人的「烟火气」各不相同 43:40 未来发展:格里董的文创品牌「噱XUE」 格里董,本名董雄飞,80后上海人,是上海City Walk(即城市漫游)发起者之一,也是文创品牌噱XUE创始人之一。从2013年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第一场分享活动开始,他带领公众深入街巷里弄,探寻细微的城市表情;他搜索了大量关于上海老城记忆的物件,包括如路牌、照片、海报、书刊、服饰、家居等;除此,他还与许多机构联合举办了数十场关于城市历史与建筑的主题讲座、展览和工作坊,为公众带来丰富的文化体验。
出品:日常建筑学(ID:archi-loop) 主持人:Oosha、黄沛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零售专家」尚雅南先生,他是一个在日本专注零售行业十年的中国人,我们将一起聊聊他在茑屋书店的从业经历,以及商业创新的关键。 02:00 被「扔到」日本的北京男孩 04:40 尚雅南是怎样进入CCC集团的? 12:20 中国房地产何时开始关注「茑屋书店」 22:00 代官山T-Site的目标客群是五六十岁的人 27:35 用「一杯咖啡」拆分三类客群 34:56 创新从对问题的「拆解」开始 37:00 要刻意制造一些「不便利」体验 42:10 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复合」来经营 49:58 茑屋书店进入中国遇到什么问题? 54:34 创意从一张3D思维导图开始 尚雅南,零售行业专家,2019年设立尚品文化传媒合同会社,2010-2019年期间曾任职于日本CCC株式會社(Culture Convenience Club,文化便利俱樂部),负责代官山茑屋书店企划辅助工作,之后曾参与 CCC 海外业务拓展,负责集团中国业务的拓展、企划与运营等工作。凭借着出色的十余年跨国零售行业经验,尚雅南正在为更多商业地产以及文化体验类型项目,提供更具备国际视野和落地标准的内容服务。
出品:日常建筑学(ID:archi-loop) 主持人:Oosha、黄沛 这一期,我们邀请SODA建筑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姜元,聊聊新媒体艺术与商业品牌的关系,以及视觉设计背后的用户思维。 04:20 SODA所说的「媒体空间」指的是什么? 08:56 如何来理解「沉浸式」和「五感」? 13:00 东京台场的teamLab美术馆体验 19:26 大脑居然是最大的性器官? 22:30 为什么说「怀旧」是一种设计手法? 29:50 宝马体验店的Shy Tech(隐藏的科技) 34:50 体验店其实是大型的、三维的广告牌? 37:10 经验之谈:创意的生产需要协作和跨界! 43:20 建筑师如何拥抱数字时代和商业社会? 50:28 如何让设计闭环,而非自嗨? 姜元,SODA 建筑师事务所合伙人,法国国家注册建筑师, 法国巴黎贝尔维尔国立高等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学士。SODA 成立于2016年,在此之前,姜元曾在法国 AJN 让·努维尔建筑事务所参与“巴黎爱乐大厅”(Philharmonie de Paris)、“中国国家美术馆”项目等 以及 “文化的交汇——巴黎中国文化中心”(Confluence of Culture)概念项目获 2010 年eVolo 摩天大楼设计竞赛特别关注SODA以科技、艺术、传播空间设计为核心优势,强调将多媒体的表现方式与空间融合,以探索人与环境、空间与影像的全新可能,服务过 BVLGARI、CARTIER、L’Oréal、雀巢、光大、保利拍卖等。
出品:日常建筑学 主持人:Oosha、黄沛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ONE THIRD(OT)品牌联合创始人Jolly Wong,聊聊她对国内外夜间经济的理解,以及十八年来在电子音乐产业的从业经验。 01:35 线下空间越来越强调「游戏化」 03:30 一家之言:未来哪些产业可能更可持续一些? 05:28 为什么说「年轻化」是句空话? 10:00 音乐产业与商业地产的微妙关系 14:50 夜店产品的核心是「情绪」 20:50 被成长「反噬」 22:05 为什么说「短平快」做不好文化产业? 32:25 从DJ小白到夜店设计大牛 41:48 年轻化是要找到对的情绪 52:25 最好的参照物就是昨天的自己 Jolly Wong,作为电子音乐产业意见领袖,ONE THIRD(OT)品牌联合创始人以及DoooobaDuB厂牌主理人,在入行17年间,Jolly潜心钻研电音产业文化,前后组织过上百场不同规模的音乐节和派对活动,引进了近百位国际知名电子音乐艺人,并成功孵化过权威媒体平台及多个知名CLUB品牌,是中国电子音乐产业不可或缺的贡献者。她凭借鬼才般的创意、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操守,让她在行业内获得广泛赞誉,同时,也是中国 Night Life文化推动者,国内首家玩乐媒体平台Jolly Plus创始人,夜生活网络媒体Clubzone.cn合伙人以及MYTH妙电音节的核心主创之一。
出品:日常建筑学 主持人:Oosha、黄沛 这一期,我们电话连线艺术总导演张文博,聊聊他对北京老城文化的洞见,以及过去二十余年在数字文化创作中踩过的那些「坑」。 张文博,中国文化科技数字创作团队#金色猫头鹰 OXU# 联合创始人兼总导演。长达20年的创作实践灵感来源于本身艺术家庭的耳闻目染,善于灵活转换中国传统工艺与现代图像技术来创作互动艺术、视觉艺术和大型文化历史秀演。张文博职业生涯中先后带领策划,设计,技术和制作团队为文化-艺术-科技类项目以及国家级重大活动提供创意指导和监督落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2010世博会,2014-2016 年大型实景演出《长恨歌》,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 以及服务众多科技-地产-实业等企业的数字化创新业务开展。近些年,也一直深耕中国文博产业的原创内容打造。
出品:日常建筑学 主持人:Oosha、黄沛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上海茶文化空间「芝园」主理人沈婧,分享她对上海老城变迁的看法,以及如何以中式茶为媒介、24节气为线索打造都市空间品牌。 沈婧,作为芝园的主理人,沈婧以及团队致力于打造以茶为媒介的文化IP以及生活空间。由物转境由人叙事,动静虚实之间,借古通今融会贯通,沈婧认为文化来源于生活,又融于生活。“ 方寸之间,芝于至善,时空折叠,芝芝不倦 ” 是沈婧的创作核心。同时,芝园拥有「芝园十二时辰」文创IP,每个方寸之间,包含时间折叠,日夜轮转十二时辰,一种文化演绎表达。方寸间见乾坤,是跨界创新的内核。
出品:日常建筑学 主持人:Oosha、黄沛 这一期,我们邀请到日本创意工作室nendo(曾被Newsweek杂志评为全球百强小型公司之一)的前中国区董事、现任HBAarchitecture设计总监曾韦豪Howard来分享他的上海老城观察,并独家解读nendo何以成为全世界最具创意的公司之一。 曾韦豪:建筑师/创意工作者. 自2001年起漫游于上海及中国各地.2002~2011 在 [ 瀚亚设计 / Archasia Design Group ] 担任建筑师,并于2005~2012期间创办了 [ urban paintmob / 都市画会 ] 举办了多场绘画创意活动。2010年作为 中国馆 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参与了上海世博会的部分工作。2011~2018 在 [ 华新置业 / Walsin Real Estate ] 担任设计总监,管理位于南京河西CBD 华新城 - 80万平方米商业综合体的设计管理工作,其中包含315米~80米等不同高度的5栋办公楼、五星级酒店及一个16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华采天地”。2018~2020 担任日本设计工作室 Nendo Inc. 中国区代表及执行董事,负责Nendo在国内所有的建筑及室内设计项目的管理工作及业务拓展。 2021年加入全球知名的设计公司HBA,担任 HBAarchitecture 的总监。对于建筑与空间设计有着莫名的热情,长期关注城市发展及建筑设计的议题。同时也对于艺术/文化创意/商业地产有着广泛的兴趣,在过去二十年中策划与执行了许多富有启发意义及丰富创意的设计项目及活动。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