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联盟】三十而郁,他们用工作摆平寂寞

活字电波

古人说“三十而立”,可现在的年轻人却“三十而郁”。为什么是三十岁,我们又因为什么而“郁”? 1902年,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初到巴黎。那时,他也正面临着自己的“三十而郁”,将他意外开解的只有两个字:工作。该怎么理解“工作”之于一位青年诗人的意义? 里尔克逝世于1926年。同年,年轻的诗人冯至首次读到里尔克,却与他“擦肩而过”。几年后,三十岁的冯至留学德国,再次接触里尔克,深受其影响,并翻译了那本著名的书信集《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为什么又是三十岁?里尔克之于那时的冯至又意味着什么? 数十年后,北大中文系教授贺桂梅将冯至作为课题研究的对象,阅读过程中,冯至的文字也恰恰纾解了她的“三十而郁”。而她写下的关于冯至和里尔克的评论,则成了我们探寻上述几段“跨时空相遇”的一个契机。本期阅读联盟,我们请到了一位爱书之人——活字编辑部主任刘盟赟老师,一起来聊聊这群心绪敏感的爱书人都怎么摆平自己的“三十而郁”。 本期提到的书目: 1. 《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奥地利]里尔克 著,冯至 译,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2019年10月 2. “冯至小辑”其他作品:《山水》《杜甫传》《伍子胥》冯至 著 3. 《时间的玫瑰》北岛 著,活字文化·三联书店2015年7月 文章: 1. 《里尔克——为十周年祭日作》作者冯至,摘自《给一位青年诗人的十封信》 2. 《“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作者贺桂梅,摘自《我在哪儿错过了你》洪子诚、刘鼎、卢迎华主编,商务印书馆2019年7月 诗歌: 《秋日》《寂寞》里尔克,作于1902年 《蛇》冯至,作于1926年 时间轴: 03:22 从里尔克和冯至的故事开始,揭开“30岁的咒语” 03:33 里尔克的代表诗作《秋日》及其创作背景 11:37 里尔克会见罗丹:“应当工作,只要工作。还要有耐心。” 15:41 “寂寞其实是里尔克的艺术核心,或是出发点” 19:28 里尔克的《寂寞》与冯至的《蛇》比读 21:08 冯至与里尔克的相遇:从擦肩而过到精神共振 31:04 贺桂梅教授研读冯至,收获了对三十岁的新理解 36:22 人都是复杂的,里尔克和冯至也有他们的矛盾之处 42:30 “我恰恰不觉得罗丹和里尔克会是知己” 43:13 “为什么是三十岁?其实不应该问,甚至不应该提出它”

47分钟
99+
5年前

【青年调频】985毕业的我混成了废柴,so what?

活字电波

盛夏来临,很多人的大学生活就要在“超长寒假”中稀里糊涂地结束了。在这个“史上最难毕业季”里,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一经创建就引来了大量关注。与它同期诞生的还有一个直击人心的概念:“小镇做题家”,指的是那些“出身小城,埋头苦读,擅长应试,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地青年学子”。 名校毕业却成了“废柴”,这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性困境了吗?这种现象或者说心态,又是怎么造成的?除了抱团取暖,个人又该如何对抗这种“废柴感”? 我们请来编辑部的几位985、211毕业生现身说法,作为“小镇做题家”当事人,我们一起聊了聊那些让自己感到废柴的时刻,也真诚地分享出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希望给迷茫中的朋友们一点微光。 愿大家都能活出最想要的自己。 ----------------------------------- 本期时间轴: 03:41 谁会觉得自己成为了废柴,成为的又是哪种废柴? 09:11 对985毕业后生活的期待不仅是阶级意义上的,也是法理和权利意义上的 10:28 “废柴”是对现状的不满和对自己的否定,以及对曾经选择的懊悔 13:11 “小镇做题家”阿豪的自白:做题成为一种自我的建构 15:05 “小镇做题家”难以接受的是“资源比你好,还好好利用了资源”的人 16:50 以演员ArmieHammer(艾米•汉莫,《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为例,谈privilege问题 18:33 小镇青年缺失的是“试错的权利” 19:30 在比较单一、封闭的环境中长大的有志青年很容易信奉丛林法则 23:12 同学启发小天重新建立了自己崩塌的价值体系,珍视自己的生命经验 26:15 没人告诉我们“毕业了就自由了”是不健康的教育观念 29:45小天自述:欣赏并爱慕上一个在世俗评判标准下“不合格”的男生 33:12 如今我们的情感、价值与认同,全都和消费紧密绑定在一起 35:53 阿廖的工作经历让她觉得,学历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的关系是可以很小的 38:23 对于工作和社会的不同认知,让小镇青年和父母常常处在冲突中 41:29 发展主义引发的焦虑是整个东亚文化圈共享的焦虑 47:16 和卵子结合的精子并不是游得最快的那个 49:12 所有权关系作为资本主义的基石造成了零和博弈的局面 50:10 要解决“废柴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帮助和改变 55:46 不能放弃呐喊,不能放弃同理心 节目中提到的书、电影和剧集: 《必须保卫社会》[法]米歇尔·福柯 著 《不平等的童年 : 阶层,种族和家庭生活》[美]安妮特·拉鲁 著 《出身:不平等的选拔与精英的自我复制》[美]劳伦·A·里韦拉 著 《文凭社会 : 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美]兰德尔·柯林斯 著 《社会学之思》[英]齐格蒙·鲍曼 著 《同学少年都不贱》张爱玲 著 《天空之城》(2018,韩国) 《天才枪手》(2017,泰国) 《三傻大闹宝莱坞》(2009,印度) 《起跑线》(2017,印度)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2018,中国台湾) 《不求上进的玉子》(2013,日本) 《往日情怀 / The Way WeWere》(1973,美国) 《小别离》(2016,中国大陆) 《小欢喜》(2019,中国大陆)

66分钟
2k+
5年前
EarsOnMe

加入我们的 Discord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立即加入

扫描微信二维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微信二维码

播放列表

自动播放下一个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