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聊的非常开心尽兴。这是 bymmers 会很喜欢的一期。
这次节目我们来聊聊芯片公司英伟达 Nvidia。嘉宾董世敏是新书《英伟达之道》的中文译者。这本书讲述了 Nvidia 从创建到发展到今的历史,主要人物自然是创始人 Jensen Huang. bro 读了这本书的感想:有 Jensen Huang 这样能力强又极度敬业的人,不遗余力的每天推动科技创新,人类的未来真是让人放心啊! 书中描述的一个小情节可以说是浓缩了 Huang 的创业和管理精神: Nvidia 早年的时候,当时芯片公司普遍的产品更迭周期要 2-3年,但是 Nvidia 能够做到半年更新。在这样的压力下,Nividia 一位主要竞争对手被吊打,终于破产。Nividia 也借着这个机会收购了对手的整个团队。被收购的团队非常好奇 Nvidia 到底是掌握了什么 “秘籍” 能够做到半年更新。但是加入之后发现,并没有什么秘籍,就是 Nvidia 在 Huang 的带领下会付出数倍的努力。 本书值得一读。中文版已经上市。
简里里:前段时间鲁豫老师寄给我了她和李尧老师翻译的哈里王子自传《替补》,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写得很诚恳。其中描述的很多细节令我吃惊。 我们有机会从哈里王子的的视角中看待英国王室曾经发生了什么。比如他贵为王子,但是他开篇就描述自己的出生是为了为王室继承人作为替补;他无足轻重。他也描述了他如何被整个系统层层供养和保护,同时他的脆弱也被这个系统暴露和完全地忽略。 精神分析中有一个词语描述这样的孩子:叫 unwanted child. 他们内在会体验非常强烈的空虚感。心理学家 Hartocollis 把这种空虚感形容为:“一种强烈的渴望。但渴望的对象几乎不存在。你体验到无尽的空虚和饥渴。是一种非常绝望的探寻。” 从这个视角来看,就更能够理解哈里王子的所有行为和选择。他在整个家族系统里面,是最忠实于母亲的孩子。他对于媒体的痛恨、对于他身处的王室系统的无助和愤怒、他选择从王室的出走、甚至这本书的发表。是坦诚,是复仇,是对于被爱和被理解的渴望。 我们从这本书中关于王室生活的八卦、对于哈里王子感受的描述,最后聊到了如何养育一个孩子。我们对于究竟如何是正确的:是彻底认同命运给予王子的设定,成为规矩王室中“成熟”的一员 vs 追求个人幸福感,成为一个人并无定论。 最后我们还聊了一点关于“刘小样”。也是个人与系统命运的对抗,但有似乎更带来希望的结果。 祝大家收听愉快,新年快乐!
导言: 我前段时间读李娜的传记《独自上场》。我非常惊讶于书中她对于自己经历的坦诚,非常打动我。李娜在我的印象中,独立、有韧性和力量,是带给很多女孩子信心的榜样。 这一期录制的契机是,李娜前段时间正式成为了威斯汀品牌大中华区的健康大使。于是两周前,我有机会在一个夜晚,和李娜、万豪国际集团大中华区市场,传讯,高级及精选品牌副总裁 Betty Tian(田青瑶)在武汉威斯汀的一个客房里聊了这一期播客。 我们主要聊了和 wellness 有关的话题,聊了聊她们两位做为优秀的女性,是如何看待压力、看待自我的。我在读过《独自上场》之后,也有一些自己的私心,问了一些关于养育女儿的问题,娜姐也在节目中给了她的答案。 -李娜怎么管理“紧张感”? -李娜在《独自上场》中提到曾经觉得自己“可有可无”,现在还有这样的感受吗? -最近令你有幸福感的事情是什么? -年幼时为了训练和母亲的分离,现在你如何看待? -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你会做什么样的选择? -最近令你感到压力的事情是什么? -给孩子的什么是“好东西”? -推荐一本书威斯汀为什么会考虑 wellbeing? -旅途中的运动:每天跑9公里。 祝收听愉快。
- Gambling Man (孙正义传), by Lionel Barber - The Wild Robot (2024 年动画电影, 改编自同名儿童读物) - The Remarkable Life of Ibelin (纪录片) -Watchmen (2024 年动画片,改编自同名超级英雄漫画) -The Day of the Jackal (2024年电视剧)
这期嘉宾是 Yibing(江忆冰)。Yibing 是一位 digital artist working at the intersection between technology and storytelling. 她的动画短片 Windup 参选 9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Yibing 参与制作过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作品:Monster University, Cars 2, Wreck it Ralph, 神秘海域4,以及令 bro 很激动的 The Last of Us 2. 在节目中 Yibing 分享了她的学习和从业经历。她对拍电影的热情,以及在大学时候组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以及之后在 Unity 克服重重困难拍出 Windup 短片,都非常给人以启发。 节目录制完后,Yibing 发来私信,引用了导演 Martin Scorsese 的一句话: ”如果你在看到你拍的电影初稿时,没感到生理不适是不正常的“ Yibing 个人网站见 yibingjiang dot com 她的微博是:@江忆冰 如果链接无法显示的话,大家搜索 Jiang Yibing Windup 就可以找到她的网站和作品
内容如题,来自简里里和六层楼的一次直播
我们讨论了节目《再见爱人》 嘉宾:六层楼 这是一期 bymmers 会喜欢的节目
这期节目 bro 酝酿很久。反思自己的动机,应该是希望能找到方式,利用新媒介新技术来进行 storytelling。 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到底在玩什么?玩 FPS vs RPG vs RTS (实时战略),甚至下围棋的时候,我们是在做同一件事(game playing) 吗? 玩游戏 vs 欣赏故事,两者可以融合吗(就像互动电影的尝试)? 以下是 AI 收听了本期播客,总结的内容。整理的相当不错。 本期播客讨论的话题: - 游戏设计的变化:尽管游戏行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从游戏设计角度来看,核心机制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以《黑神话:悟空》为例,尽管制作精良,但游戏的玩法与十几年前没有本质区别。 -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与其他类型的游戏对比:讨论了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FPS)和其他类型的游戏,如角色扮演游戏(RPG)之间的区别与玩家偏好。例如,JLL 不喜欢FPS,因为不喜欢繁琐的通关解密,而峰哥则更偏爱围棋类游戏。 - AI和VR对游戏体验的影响:讨论了人工智能(AI)和虚拟现实(VR)技术可能改变游戏的沉浸感,但目前这些新技术对核心游戏机制的影响有限。 - 互动剧情游戏的兴起:如《底特律变人》的互动电影游戏,玩家的选择会影响剧情的走向;互动叙事是否比传统线性故事更有趣。 - 围棋游戏的独特性:FENG 哥分享了他对围棋的热爱,指出围棋的魅力:简单的设置,但是具有无限的变化和战略构思,而不像RPG游戏那样有固定的剧情和设定。 - 内容创作与个人审美:讨论了游戏和电影中的内容创作,如何通过不同的故事线来表达创作者的审美观念,并探讨了在多结局或单一线性叙事之间的权衡。 Bro 追加 shownotes: - JLL 提议:电影《终结者》,如果那个天网 AI 深谙中文网络文学,可以兵不血刃的消灭义军领袖 John Connor。
Our guest for this episode is Lars Tvede, entrepreneur, investor, and author. His book Supertrends is available in Chinese: 《逃不开的大势》. We met in Shanghai, to discuss his book and technology trends. 本期嘉宾:拉斯·特维德(Lars Tvede),知名投资人、企业家。著有畅销书《逃不开的经济周期》、《金融心理学》、《逃不开的大势》等作品,中信出版社出版。 bookmarks: 00:49 - motivation for the book Supertrends.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leading to a future of hyper-abundance. 14:25 - AI and fusion technology have always been "20 years away". What's different this time. 21:12 - Ted Chiang's argument that AI cannot create art. The concept of "self-play". 31:03 - importance of meaning and intention in artistic expression. Can AI possess feelings and consciousness? Embodied experiences. 37:39 - recent impact of AI on competitive board game playing. The potential of personal AI to enhance human experiences, helping individuals discover their talents and passions. 45:51 - impact of AI on human agency and decision-making. The joy of learning and the importance of making mistakes in personal growth. The dual nature of technology, which can both empower and lead to complacency. 51:18 - the evolving startup scene in Europe. Contrasting the European startup landscape with Silicon Valley. Challenges in securing large investments for growth stage European startups. 53:56 - the emerging field of anti-aging research. Humans may soon have access to treatments that can slow or even reverse aging. Potential societal implications and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se advancements. 00:49 - 《逃不开的大势》创作动机。创新和技术进步将带来物质极大丰富的未来。 14:25 - 人工智能和核聚变在过去一直是遥不可及的技术。这次有什么不同。 21:12 - Ted Chiang 观点:人工智能无法创造艺术。“自我对弈”概念。 31:03 - 艺术创作中,意义和意图 (meaning and intention) 的重要性。人工智能能否拥有情感和意识?拥有物理身体的体验。 37:39 - 近期人工智能对竞技棋类游戏的影响。个人人工智能 (personal AI) 增强人类体验的潜力,帮助个人发现自己的才能和激情。 45:51 - 人工智能对人类自主性和决策的影响。学习的乐趣和犯错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技术既能赋予能力也可能导致失去努力动力。 51:18 - 欧洲初创企业生态。欧洲创业与硅谷的不同。欧洲成长型初创企业融资的挑战。 53:56 - 新兴的抗衰老研究领域。人类可能很快能够使用延缓甚至逆转衰老的方法。这些进步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安全问题。 Links: Lars Tvede, Supertrends《逃不开的大势》 Ted Chiang, "Why AI isn't going to make art"
这一期是枕边风Miya约我录的,几周前发布在「枕边风」上,我很喜欢这一期,所以要了过来在BYM上再发一次。 Miya约我的第二天,我们就在上海聊了这一期。这一期前半段是关于我所谓的「天才少女」的经历,我讲了一些之前从未讲过的故事,对于我的影响;后半段是关于心理咨询和「简单心理」的,内容也是我以前没有分享过的。 关于「创业」这些事情在过去的十年中,各种媒体采访我都讲过很多。但这次我有机会讲了更多细节,在心理这个行业创业对于我生活的影响,「简单心理」作为一个产品,我们在试图承担怎样的功能,「心理咨询」到底能否作为一个商品? 如果你对我比较熟悉,也对于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这个领域感兴趣,我就会推荐你听这一期: 开头到 00:50:00 左右都是我个人的经历: 为什么上学那么早?为什么会跳级?我快40岁了,才听我妈讲的一个关于我的全新故事。 我会让我的女儿也早上学吗? 在高校工作的经历,一直到在硅谷拿了融资创业。 00:50:00 之后聊的是关于心理咨询这个行业的。我讲了一些真实发生的故事: 来访者从情感层面如何使用「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和「简单心理」? 我们在这些年之中,渴望解决的行业问题是什么? 心理咨询是不是一个“美德”商业? 如何看到各种“疗愈”方式? Miya是非常好的访谈者,使我有机会讲出这些故事。很感谢它。祝收听愉快!
bymmers, 我们回来啦!并且回归最早 “公路播客” 的风格。本期内容: - 小说《五号屠宰场》 -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 1994 年给新加坡国立大学同学的建议 - 纪录片《他乡的童年》 So good to be back! We miss you!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