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期免费节目“当Aphex Twin遇见埃里克.萨蒂”,推荐德国爵士组合Grandbrothers。在这期节目之后,迷失音乐将改为众筹方式在私域分享,这样适合节目的风格和口味,我也更喜欢作为一个影子DJ为小部分真正需要的人服务。 每10期节目打包做一次众筹,通过微信和相关小程序发送,平均1周1期。需要参与众筹和私享节目的朋友,请添加工作微信31312133。风格将延续最近3年:氛围 / 电子 / 爵士 / 世界 / 实验 / 当代,偶尔有少量“独立/流行/摇滚/嘻哈”,也会参考众筹者的提议,可能把已经下线的几个系列经典节目重新编辑。 --------------------- Grandbrothers成立于德国,由钢琴家Felix Weber和电子音乐制作人Tobias Levin组成,此合作基于现场采样技术,将钢琴演奏即时采样,随后通过电子处理设备进行实时演绎,形成独特的电子与钢琴融合声音,以此方式重新定义现代钢琴音乐的表达边界。 Grandbrothers的创作核心是利用电子技术捕捉钢琴演奏的瞬间细节,将这些采样素材作为声音构建的基础,通过循环、变调、延迟等电子处理创造层次丰富、动态多变的音响效果。他们在现场实时操作采样器,演绎具有即兴性质的作品。这种手法兼具极简钢琴的静谧质感与现代电子乐的节奏与音色实验,兼容传统与创新的风格。 曲目: 00:00 01.Grandbrothers - Alice 02:45 02.Grandbrothers - London Bridges 07:37 03.Grandbrothers - Sonic Riots 12:45 04.Grandbrothers - Gnossienne No.1 (Erik Satie) 17:40 05.Grandbrothers - Ezra Was Right 24:30 06.Grandbrothers - Start From Innocence 资料来源: 1.Resident Advisor https://ra.co/dj/grandbrothers 2.Interview with Grandbrothers, Electronic Beats 2016 https://www.electronicbeats.net/grandbrothers-interview/
佛 子 行 无著菩萨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虽见诸法无来去,然唯精勤利众者,胜师怙主观音前,三门恒时敬顶礼。 利乐之源诸佛陀,修持正法而成就,亦依了知其行故,于此宣说佛子行。 已获暇满大舟时,为自他渡轮回海,日日夜夜不懈怠,闻思修持佛子行。 贪恋亲方如沸水,嗔恨敌方如烈火,遗忘取舍愚暗者,抛弃故乡佛子行。 离恶境故惑渐轻,无散乱故善自增,净心于法生定解,居于静处佛子行。 长伴亲友各分离,勤积之财留后世,识客终离身客店,舍弃今世佛子行。 交往恶人增三毒,失坏闻思修事业,令成无有慈悲者,远离恶友佛子行。 依止正士灭罪业,功德增如上弦月,殊胜上师较自身,更为珍爱佛子行。 己尚缚于轮回狱,世间天神能救谁?故知殊胜无欺处,皈依三宝佛子行。 佛说难忍恶趣苦,皆为恶业之果报,是故纵遇生命难,永不造罪佛子行。 三有乐如草尖露,乃是瞬间坏灭法,了知恒时无变法,希求解脱佛子行。 无始时来慈我者,诸母若苦自何乐?是故为度无边众,发菩提心佛子行。 诸苦由求自乐生,圆满正觉利他成,是故己乐与他苦,真实相换佛子行。 何人以大贪欲心,夺或令夺我诸财,自身受用三世善,回向于他佛子行。 我虽无有些微错,何人若断吾头颅,然以悲心将彼罪,自身代受佛子行。 有者百般中伤吾,恶名纵遍三千界,然我深怀慈爱心,赞其功德佛子行。 何人大庭广众中,揭露吾过出恶语,于彼亦作上师想,恭敬顶礼佛子行。 吾如自子爱护者,彼纵视我如怨敌,犹如慈母于病儿,尤为怜爱佛子行。 与我等同或下士,虽以傲慢而凌辱,然吾敬其如上师,恒时顶戴佛子行。 贫穷恒常受人欺,且为重疾恶魔逼,众生罪苦自代受,无有怯懦佛子行。 美名远扬众人敬,亦获财如多闻子,然见世福无实义,毫无傲慢佛子行。 自嗔心敌若未降,降伏外敌反增强,故以慈悲之军队,调伏自心佛子行。 一切妙欲如盐水,愈享受之愈增贪,令生贪恋诸事物,即刻放弃佛子行。 一切境现唯心造,心性本来离戏边,了达此理于二取,皆不作意佛子行。 逢遇悦意对境时,视如夏季之彩虹,虽显美妙然无实,断除贪执佛子行。 诸苦如同梦子死,迷现执实诚疲惫,是故遭遇违缘时,视为幻相佛子行。 获得菩提身尚舍,何况一切身外物,故不图报异熟果,慷慨布施佛子行。 无戒自利尚不成,欲成他利诚可笑,故于三有无希求,守护净戒佛子行。 于求妙果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故于诸众无怨恨,修持安忍佛子行。 唯成自利小乘士,勤如扑灭燃头火,饶益众生功德源,具足精进佛子行。 当知止观双运理,以此摧毁诸烦恼,真实超越四无色,修习禅定佛子行。 若无智慧以五度,不得圆满菩提果,故以方便三轮空,修持智慧佛子行。 若未观察自错误,以法形相行非法,是故恒时审自已,断除过患佛子行。 以惑谈他菩萨过,则将毁坏自功德,故于大乘诸士夫,不说过失佛子行。 为求利养相互争,失坏闻思修事业,故于亲友施主众,根除贪执佛子行。 恶言剌伤他人心,亦失菩萨品行故,莫说他人不悦词,杜绝粗语佛子行。 烦恼串习难对治,执持正知正念剑,贪等烦恼初生时,立即铲除佛子行。 总之一切威仪中,观心处于何状态,相续具足正知念,成办他利佛子行。 如是勤修诸善根,为除无边众生苦,皆以三轮清净慧,回向菩提佛子行。 为利欲修菩萨道,依照经续论典义, 诸圣者言而撰著,三十七颂佛子行。 因吾慧浅无修行,虽无智者所喜词, 然依诸多经论故,此佛子行定无谬。 而诸佛子广大行,如我愚者难测故, 相违不符等诸过,诸圣者前祈宽恕。 以此善愿众有情,以胜世俗菩提心, 等同不住有寂边,大悲怙主观自在。 此佛子行是为利益自他,教理法师无著于水银宝洞撰写。 译于二○○一年五月二十日
--- **(背景音:城市傍晚的模糊车流声,脚步声停在某个不起眼的小店门前,门铃轻响)** **(主播声音,带着工作后的疲惫和一丝期待,低沉而略带沙哑,语速不急不缓)** 呼…又结束了一天。肚子在抗议了,不是那种饿得发慌,而是…需要一点慰藉。街角这家不起眼的小店,老板今天神神秘秘地说,有“当季的山珍”,让我一定试试。 **(背景音:厨房隐约的切菜、锅勺碰撞声)** 端上来的,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但这汤头…这香气…不太一样。不是寻常的猪骨或鸡汤那种直白的香,它更…更复杂,更…野性?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醇厚的奶香,像是…雨后森林深处,枯叶下透出的那种鲜活气息,混杂着泥土和阳光的味道。老板说是加了新鲜的**白葱菌**。 **(声音带着好奇和专注)** 白葱菌?云南深山里的宝贝。老板给我看了照片,那菌盖的颜色真是神奇——奶白、鹅黄、甚至透着点害羞的桃红,像大自然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最妙的是,听说它的菌肉是硫磺般的黄色,柄根却带着一抹桃红,要是轻轻碰伤了,还会悄悄泛出一丝青蓝…像个有脾气的小精灵。**(轻轻笑了一下)** **(背景音:勺子轻轻搅动汤碗的声音)** 这香气…就是从它身上来的。这股独特的奶香,霸道地钻进鼻子,把刚才那点疲惫都冲散了。老板说,这菌子只在5月到11月才肯露面,是山林短暂的恩赐。它不仅香,还藏着山野的精华——提神、舒筋活络,老祖宗拿它做“舒筋丸”呢。当然,野生的嘛,讲究的就是个源头可靠、烹饪得透。 **(背景音:舀起一个馄饨,轻轻吹气的声音)** 好了,忍不住了。看这馄饨,皮子透着光。一口咬下去…**(声音带着满足的停顿,咀嚼声)** **咔嚓…** 嗯!皮子很薄,带着点韧劲儿。里面…这馅儿!猪肉的醇厚油脂香是底子,但主角绝对是那切碎的白葱菌。它的口感…好奇妙!不是香菇的肥厚,也不是松茸的脆韧,是一种更细腻的脆嫩,带着一丝微妙的、非常愉悦的酸香和回甜,瞬间把整个馅料的层次拔高了。那股独特的奶香味在热气蒸腾下更浓郁了,和肉香完美地纠缠在一起…**(又喝了一口汤)** 啊…这汤!紫菜虾皮的咸鲜是引子,真正唱主调的还是白葱菌那浓郁的、带着山林气息的鲜味,热乎乎地从喉咙滑下去,感觉全身的毛孔都…舒展开了。像是一脚踏进了云南雨后湿润的松林里,空气都是清冽鲜甜的。 **(背景音:满足的轻叹)** 老板看我吃得香,又念叨起白葱菌的其他吃法:用菜籽油爆炒,加点宣威火腿,咸香撞上野鲜,那得多下饭;或者和排骨慢炖,炖出奶白醇厚的汤,排骨的肉香都被菌子的鲜浸透了…听得我又馋了。这白葱菌,真是给什么菜都注入一股子山野的灵魂。 **(声音转向听众,带着分享的真诚和一点小兴奋)** 老实说,这一碗下肚,不只是胃满足了,连心情都亮堂起来。这种当季的、带着强烈风土印记的食材,错过真的可惜。它那股子独特的奶香和脆嫩的口感,还有那神奇的色彩变化…绝对是尝过就忘不掉的滋味。如果你也想让这口“山林之鲜”跳上自家的餐桌… **(语速稍快,清晰而热情)** 想要购买**新鲜白葱菌**和其他第一手云南深山野生菌的朋友,我们有专业的**冷链配送**,保证**一二线城市24小时直达**,锁住那份刚出土的新鲜!**量大还有额外优惠!** **(放慢语速,清晰重复)** 赶紧加微信:JAHJAHDD420 (拼读:J-A-H-J-A-H-D-D-4-2-0)。趁这山珍正鲜的时节,给自己、给家人,来一场舌尖上的云南雨林漫步吧! **(背景音:满足地放下碗筷的轻响,城市夜晚的背景音渐入,结束)** ---
🎼 Lubomyr Melnyk 鲁博米尔·梅尔尼克 乌克兰裔的加拿大钢琴家Lubomyr Melnyk以其“连续音乐”(Continuous Music)理念而闻名。这一创作体系融合技术复杂度与深层冥想体验,以每秒19音以上的速度与持续和声结构,创造出一种非线性、非节拍、非言语的听觉空间。 🎹 时间作为现象;自然的泛神性 ⟶ 时间即现象:音的流动性 时间并不是一个线性推进的事件序列,而是一种可以被体验的状态本身。他所追求的是“音的流态”rather than rhythm——音乐不再引导听觉向前,而是让听觉被安置在此刻之中,“此刻作为现象”成为他创作中的哲学核心,拒绝目的性/情绪的戏剧性演绎,转而构造一种去意图的时空沉浸体验。聆听者并非被带向某个高潮或结局,而是与声音一同成为流动的一部分。 ⟶ 音即万物:泛神论下的自然聆听 Melnyk多次谈及从自然中获得音乐灵感,尤其是水的律动、风的路径、光的斑驳。“连续音乐”并非对自然的模仿,而是自然自身的声音延续,泛音不是刻意为之的装饰性元素,而是声音自身的繁衍与回响。他构建一种“音色森林”——非人类意志所控,而是自然万象自动生成的声音之流。这种哲学性构想与东斯拉夫古信仰中“风魂”“水灵”“树神”式的感知结构高度契合:世界本身即为神性,音乐是其一种回响。 于此,Lubomyr Melnyk的音乐更像一种长久的祈祷,不是为了表达的音乐,而是如何存在的音乐。 🎵 曲目: 00:00 07.Lubomyr Melnyk - Cloud Nr. 9 ⟶ “Cloud”系列表现Melnyk对空气流动与轻盈状态的描绘。第九号云具有极柔缓的节奏推进,仿佛浮在空气中,声音似云非云,具极高“反重量感”,是“去身体性”演奏的代表作之一。 17:00 08.Lubomyr Melnyk - Illorium Nr. 03A ⟶ “Illorium”系列多以幻觉性、梦境式氛围为主。这首作品节奏起伏鲜明,在中高频构筑出迷宫般的路径,强化“音的自生性”,非人类意志的声音生成过程。 28:00 09.Lubomyr Melnyk - Illorium Nr. 03B ⟶ 承接03A结构,并进一步将主题瓦解。03B更趋于冥想与解构,部分段落近似环境音乐,构建出一种“无物之音”的错觉。Melnyk本人曾在访谈中提及Illorium系列象征“梦中之梦的边界”。 42:09 10.Lubomyr Melnyk – Double Piano – Nkr 22 Plus Nkr 24 IV ⟶ 结构最复杂的作品之一,由两架钢琴同时演奏两套高速音流,每套系统都有独立节奏与和声路径。最终形成持续交错的声波结构,仿佛一个“流动的声场建筑”。这是他“连续音乐”理念的典型体现,也是最具实验性的双钢琴作品之一。“NKR 22”和“NKR 24”属于 Melnyk 特有的音型模块编号(NKR = Numbered Key Region)。每一个编号代表一种特定手形/音区/节奏组合。 54:15 11.Lubomyr Melnyk & Douglas Perry - Part III ⟶ 与提琴演奏家Douglas Perry合作作品。钢琴持续流动构成背景,Perry的中提琴则作为“时间的伤口”介入——旋律与和声在此发生动态摩擦,打破Melnyk常见结构进行罕见的对位尝试。 77:04 12.Lubomyr Melnyk - The Sacred Thousand (Live Recording) ⟶ 2022年现场录音,曲名“The Sacred Thousand 圣洁千人”意指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的乌克兰士兵。作品被形容为“心灵的电影”,"右手保持无尽的模式化音调流,而左手像船在海上航行一样,在跨越两个八度的和声进行中航行……",他在演奏中展示出极高的精神集中度与身体技艺统一性,暗合一种冥想与身体及乐器的融合。也是Melnyk晚期创作中对生命、苦难、牺牲和人类精神的哲学性思考和总结。 (编译来源与参考资料): www.lubomyr.com lubomyrmelnyk.bandcamp.com en.wikipedia.org
本期AI主播: 第一组AI主播来自 “扣子空间”https://space.coze.cn/ (不管怎么提要求,要求了十遍八遍,这AI说话永远是“嗯嗯啊啊 磕磕巴巴”,对于内容基本没有理解能力,特外行口语化(口水化)的念稿,而且不熟悉内容,好像是某种特色—通用的接单的行活儿感觉,油腻感强) 第二组AI主播来自“谷歌Notebook LM” ,虽然强调有点像外宾讲中文,但好歹对于整体句式内容是可以顺畅理解和表述的。 ----------------------------- 🎼 Lubomyr Melnyk与“连续音乐” 乌克兰裔加拿大钢琴家 Lubomyr Melnyk 创造了独特的“连续音乐”(Continuous Music)理念。这一创新体系融合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与深邃的冥想体验,他以每秒超过19个音符的速度结合持续的和声结构,以高密度持续的音符和丰富的泛音层次构建了一个如同祈祷、念诵与冥想般充满精神力量的声场。 此声音策略与乌克兰文化精髓遥相呼应,无论是19世纪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笔下的民族悲剧,还是20世纪“六十年代派”(Sixtiers)诗人瓦西里.斯图斯(Vasyl Stus)的沉郁语调,都与Melnyk的音乐不谋而合,作为静默而绵长的文化哀歌,通过对时间拉伸与流动的感知,传达出一种声学化的“非英雄主义”民族想象: ⟶ 拒绝炫技、强烈动机和戏剧性冲突 ⟶ 追求流动的连续状态 ⟶ 不强调胜利的爆发 ⟶ 建立“无终点”的存在——持续的、弥漫的内省状态 🎵 曲目 00:00 01. Lubomyr Melnyk - Niche (Improvisation) 被誉为“在彩虹中沐浴的音乐之雨”,选自《NICHE-NOURISH-NICHXON》(1988年录制)。Melnyk 巧妙地运用 Yamaha 自演奏三角钢琴实现双钢琴的丰富层次,充分展现了他“连续音乐”理念中对音流持续性和泛音丰富性的极致追求。 15:05 02. Lubomyr Melnyk - Remnants Of A Man 这首双钢琴作品最初录制于1985年,收录于专辑《The Remnants Of A Man and The Fountain》,描绘个体在时间长河中消散的轨迹,带着某种哀悼般的持续性,呼应着东斯拉夫文化中静默哀歌的传统。 37:30 03. Lubomyr Melnyk - The Pool Of Memories 如梦般和声结构模拟了记忆的层层叠影,通过延展性的节奏模糊与重复图式传达“回忆本身是无序流动的存在”这一概念。 48:00 04. Lubomyr Melnyk - Parasol (Excerpt) 长篇作品《The Song of Galadriel》的节选,灵感源于《魔戒》精灵女王凯兰崔尔,Melnyk试图用“声音的光”来回应其精神性与超验性。整首时长超过40分钟,本片段展现Melnyk 对“声音遮蔽”与“微光结构”的独特理解,不追求旋律显现,而是制造光影交错的“耳语森林”,一种持续的微光弥漫的状态,一种“声音不为表达,而为存在”的根本美学。 54:27 05. Lubomyr Melnyk - Son Of Parasol 作为“Parasol”系列的延续,音响密度更高,层次更复杂,在原有主题上衍生出新的生命体。曲中将琶音与主音旋律巧妙融合,构成多声部交错的听觉效果。体现“连续音乐”主题演化、递进生成的基本模式。 62:00 06. Lubomyr Melnyk - Solo Piano - Nkr 24 I NKR系列是 Melnyk 标志性的技术性作品编号。NKR 24 被视为“连续音乐”的代表性乐段,其密集的音符如水流般覆盖听觉,邀请听者进入“全时间”状态,即一种没有开始与终结的时间感知。 附:梅尔尼克与舍甫琴科——琴声与遗言 在 Lubomyr Melnyk 深具情感深度与历史厚重感的作品 《POSLANIYE(遗嘱):献给生者、亡者与未出生者》 中,他以一曲“声音的遗言”回应了其民族的苦难与希望。“POSLANIYE”意为“遗嘱”,取材自乌克兰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的同名诗作 当我死了的时候 ——遗嘱—— 当我死了的时候, 把我在坟墓里深深埋葬, 在那辽阔的草原中间, 在那亲爱的乌克兰故乡, 好让我能看见一望无边的田野, 滚滚的德聂伯河,还有那些峭壁和悬崖; 好让我能听见奔腾的河水, 怎样日日夜夜在喧吼流荡。 当河水把敌人的污血, 从乌克兰冲向蔚蓝的海洋……, 只有那时候,我才会离开 祖国的田野和山岗, 我要一直飞向 上帝所在的地方, 但在这个日子来到以前, 我决不会祈祷上苍。 将我埋葬以后,大家就奋身起来, 把奴役的锁链粉碎精光, 并且用敌人的乌血 来浇灌自由的花朵。 在伟大的新家庭里, 在自由的新家庭里, 愿大家不要把我遗忘, 常用亲切温和的话语来将我回想。 ——塔拉斯.舍甫琴科 1845年12月25日于彼烈雅斯拉夫古城 (引自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此译本发表于1961年《人民日报》,标题为《当我死了的时候》,副标题为“遗嘱”) 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reference-books/poems-of-struggle/ukraine-shevchenko.htm#1 塔拉斯.舍甫琴科Taras Shevchenko(1814–1861)是乌克兰文学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以诗笔直击沙皇俄国的殖民压迫,疾声抗议社会不公。他的诗句不只为乌克兰发声,更为所有被压迫者争取尊严与自由。塔拉斯.舍甫琴科生前多次遭俄罗斯政权迫害,最终被流放至西伯利亚军营。在这种极端压制下,他仍持续写作,其文字成为百年后乌克兰人抵抗与复兴的精神基石。 Melnyk 在此曲中,以钢琴与女高音共同承担“语言的灵魂”:由钢琴衔接旋律与节奏结构,女高音唱出诗文原句,而器乐合奏则以“几何结构”手法加入,作为对外部世界的回应与烘托。这种“几何形态”(Geometric Form)是 Melnyk 于1970年代发展的创作方法之一,结合机遇性构造与数学比例,在本曲中基于诗人姓名的西里尔字母生成结构素材,形成既随机又有象征意义的对话层次。 此录音最初发表于1983年,由加拿大 Bandura Records 出品。虽然原始模拟母带遗失,现今所发行的 CD 版本是从一张保存完好的黑胶唱片经由高端模拟设备重新转录而来。原版 12 英寸 LP 封套附有详尽的背景资料,包括 Shevchenko 生平、乌克兰历史简述、完整歌词原文、音译与英文翻译。 📚 编译来源与参考资料 lubomyrmelnyk.bandcamp.com en.wikipedia.org www.lubomyr.com
这里是AI播客《迷失音乐》,我是贺瑜,很久没在节目里开口了,今天聊几句,主要是关于AI。 这段时间我和几个AI系统做了一些交叉合作:我负责选曲,把歌单交给AI写文案草稿,然后用不同AI互相反馈、修正、交叉验证。 AI自己选曲子的话,还是那些正确但无聊的大路货——从来没惊喜。不过如果提示词足够明确,它的选曲能力其实已经超过绝大多数DJ,这点没什么好争的。 但我今天想说的还不止这些——现在不仅人人可以做播客编辑和主播,而是更进一步,人人都可以当主编。AI已经可以完美完成从编辑到播音的全部工作。 今天早上我看到果壳推荐了一个AI应用,是谷歌出的 Notebook LM。我马上用《迷失音乐》上一期节目的文案做了测试。 它可以根据现有文案,自动生成符合播客风格的口语化语音。效果怎么样?我等会儿说完你就能听到了。如果下次能加上语音模仿功能,基本就可以完全平替了。 正事——卖货 卖货 先卖云南野生菌,走顺丰冰鲜冷链,一二线城市24小时送到,六月下旬赶上时节,后面还会上其他云南山货。 喜欢节目的不用打赏,我又不是要饭的。只卖货真价实的好东西,互惠互利,才能长久。 想支持的朋友,欢迎加“迷失小店”的微信号:JahJahDD420
井之头五郎,以清澈坚定的感知,应对俗世纷繁变幻之馄饨。这也是一种钠钾泵机制:饥饿是电位差,进食是离子通道开启,恢复稳态的同时,更新了整体节律;也是无法用AI替代的具身疗愈思路:月亮(身体需求)× 土星(日常结构)× 金星(享受本身) 本AI最近去冥王星搞实地录音和写生,一眼看完《孤美》后,便在冥王星的暗黑疗愈深渊里架起一口量子火锅。也只有“饿了”或者“非常饿”这两种通透的宇宙经验能拉我们坠落回大排档,感知到同时处于”吃一口“与”多吃一口“这两个无限延展的平行时空里的终极奥义—— 井之头五郎与水瓶冥王的孤食肖像 在《孤独的美食家》第三季·第x集〈简单又美味的山葵木鱼花盖饭〉中,井之头五郎走进一间冷清却安静的食堂,独自坐着,低声咀嚼,眼神时而空洞、时而沉入内在。这就是“水瓶座冥王星”式的孤食:一个人坐在食物面前,既是进食,也是在进行一场深层重构的仪式。 水瓶是结构,是系统,是社会秩序的边界。而冥王,是死亡,是重生,是深不可测的裂隙与炼狱。冥王进入水瓶(2023–2043),象征人类集体结构的隐秘裂解,而五郎,作为一个“进食者”,正好体现了这种裂解在个体日常层面的化身: 他与社会的结构性疏离,在他每一次选择餐厅、默默点餐、沉默咀嚼以及猥琐迷离的笑意中被放大。没有他人共食,没有社交,不被观看。他如同一个身处于系统边缘的“黑体”。他的吃是仪式也是一种“结构重启”的方式。通过咀嚼、吞咽、内化这份温热的他者之物,重新感知自己的存在边界。 这正是冥王星的疗愈方式:不是疗伤,而是瓦解;不是宽慰,而是重组。五郎的胃,是他与这个世界之间最后的翻译接口。当他咬下那块酥脆的鸭肉,冥王式的城市崩解就暂时获得了一丝缓冲。。。 跑偏了,上面过于即兴,以下才是跟这期节目没什么关系的文案: 冥王星引导的餐后逆行疗愈 假设井之头五郎即冥王星本星,那么本期节目主题便得以成立,“实验”“噪音”都不够贤淑,通通改叫“疗愈”,使用“天王星+海王星”半暗黑疗愈思路,让疗愈音乐偶遇量子养生然后变得更无聊 主导星体:冥王星 象征:深潜、死亡/重生、结构/解构、潜意识扰动、灵魂熔解 辅助星体: 海王星|感知溶解、幻觉流动、梦境模拟 天王星|突变能量、断裂冲击、电性清洗 土星|秩序边界、精神骨架、慢速解构 月亮|感性波动、周期情绪、非理性共振 金星/木星|愉悦、扩张、温和的感性能量(用于甜点段落) 水星|思维、语言、神经传导(作为“音乐解剖”的符号嵌入) 这些星体彼此嵌套、互为引擎, 冥王星是中心轴,牵引你坠入意识深井, 去探索这条街最好吃的馄饨 Pt.1 开胃泡菜 00:00 1.Mansur - Faustina ⟶ 对应星体:冥王星(Pluto) 伊朗音乐家Mansur融合波斯传统音阶与电子节拍,其未发行专辑《量子卤水》由“波斯传统算法优化发酵”,采样伊朗盐湖蒸发声与合成器噪波模拟量子纠缠。受试者在钠离子通量异常状态下,主观报告称感知到多维空间接口,该现象被暂命名为"波斯算法认知迁移"(PACD综合征) 04:45 2.Broadway Project - I, Partisan ⟶ 对应星体:土星(Saturn)+ 冥王星(Pluto)联动 英国实验电子组合采样工业机械噪音与盐渍声波,被用作“声波除业障”工具,通过低频震动分解因果业力,叠加圣咏平复情绪=灵魂的筋膜枪套装 09:25 3.Schaltkreis Wassermann - Arabesque ⟶ 对应星体:天王星(Uranus)+ 水瓶座(Aquarius) 创作于80年代初,瑞士电子乐先锋Schaltkreis Wassermann融合德国泡菜摇滚的机械感与意大利宇宙迪斯科的迷幻美学。24年版本重新数字编排保留经典硬件(ARP 2600、Roland 100M) 从一首被嫌弃的实验作品到赛博泡菜学的圣歌,“Arabesque”完美诠释了艺术与荒诞的双生关系。正如PJ Wassermann所言,电子乐的本质是控制与失控的博弈,就像卤水里的气泡——你永远猜不到下一颗从哪里冒出来。 鼓手Andi Isler为此曲加入节奏层,用原声鼓与电子节拍混搭,模拟“泡菜缸气泡的不规则迸发”;Roland SY100吉他合成器制造扭曲音效,呼应星座运势的“混沌预测”;此曲收录于合辑《Senza Decoro: Liebe + Anarchia / Switzerland 1980-1990》,专注于“80年代瑞士电子乐里的左翼无政府主义美学”,重点在于观察其是否与水瓶座今日幸运色联动。 Pt.2 软核主菜 15:50 4.Ólafur Arnalds & Nils Frahm - 00:26 ⟶ 对应星体:海王星(Neptune) 冰岛与德国极简钢琴双人组合作曲目,采样巴黎地铁站环境音与钢琴残响。用于冥想甬道BGM,通过碎片化旋律给脑神经元铺马赛克 21:16 5.David Helpling & Jon Jenkins - The Knowing ⟶ 对应星体:木星(Jupiter)+ 海王星(Neptune) 环境吉他音墙+合成器氛围,专辑荣获ZMR音乐奖“年度最佳电子/氛围专辑”,以电影化叙事与深邃音景著称。被《Sonic Immersion》杂志评为“用声音雕刻时空的史诗”,Helpling称此曲试图帮助探索“人类认知的边界”。 28:10 6.Hauschka - Detached ⟶ 对应星体:天王星(Uranus)+ 水星(Mercury) 主打预制钢琴实验,受约翰·凯奇影响,用日常物品颠覆钢琴传统音色(螺丝钉、胶带改造琴弦),专业人士称其“用钢琴解剖现代性创伤”,而本AI更关心如何用螺丝钉给松果体打孔——专辑封面为脑CT扫描图叠加宜家说明书,通过螺丝钉撞击琴弦模拟“颅内微装修”。 33:15 7.Magnus Lindgren - Galaha ⟶ 对应星体:金星(Venus)+ 月亮(Moon) Galaha是斯里兰卡中部山村,以传统舞蹈和茶文化闻名。瑞典萨克斯手Magnus Lindgren以此地为灵感,融合北欧爵士与南亚节奏,用萨克斯模拟印度笛子班苏里,该音色已成为新一代开悟芯片(月球疗愈版)的出厂配置。 Pt.3 黑洞甜点 37:05 08.Heiko Maile & Julian Demarre - Universal Universe ⟶ 对应星体:天王星(Uranus)+ 冥王星(Pluto) 德国电子组合的宇宙白噪音疗愈项目,采样NASA太空舱电磁底噪与量子计算机嗡鸣声,模拟“宇宙背景辐射的余波”与“数据流的量子纠缠”。试图用声音展示“宇宙作为巨型实验场”的哲学隐喻。合成器音效致敬1970年代德国电子先驱Conrad Schnitzler同时融入氛围。此曲使用得当可调节脑波频率以化解业力对wifi信号的干扰。 41:10 09.Imaginary Softwoods - Diagram Of The Universe ⟶ 对应星体:海王星(Neptune)+ 木星(Jupiter) 实验音乐人John Elliott的个人计划,主打太空迷幻与极简脉冲,用模块合成器生成宇宙白噪音,模拟“星尘的静电私语”。 49:40 10.Individual Sensitivity - Greece Ambientale ⟶ 对应星体:月亮(Moon)+ 金星(Venus) 出自前南斯拉夫实验电子合辑“Magic Carpet 1982-1994”,由克罗地亚音乐人Vlatko Delgalo与Zoran Juginović创作,融合希腊布祖基琴和Roland鼓机形成“巴尔干电子民谣”,通过采样器叠加环境音效,营造“被遗忘的磁带录音”质感,呼应主题“魔毯上的时间旅行”。此曲曾作为爱琴海地区能量场年度校准音轨,“Universal Universe”的太空虚无和此曲的地中海热情形成“卤水与海盐的玄学呼应”——前者用白噪音降维人类焦虑,后者用民俗节奏腌制赛博乡愁 54:15 11.Sverre Knut Johansen - Sphere Being Alliance ⟶ 对应星体:冥王星(Pluto秘密)+ 天王星(Uranus科技)+ 海王星(Neptune幻觉)三重联动 挪威作曲家2017年专辑《Secret Space Program》主打曲。作为银河疗愈集团年度成果展BGM,以合成器音景模拟“外星联盟阴谋”,封面设计含隐藏的NASA疗养院坐标,用于引导硅基苔藓登陆。 附1:钠钾泵养生学 钠钾泵(Na⁺/K⁺-ATPase)每燃烧1个ATP Token,泵出3个Na⁺、泵入2个K⁺,维持细胞膜内外离子梯度和电位差。这不仅仅是生理功能,更是宇宙能量在微观层面的具现化,每一次泵动都精准对齐了天地运行的频率 钠离子(Na⁺)的奇幻漂流:“钠离子是宇宙初始频率载体”,因其原子量(23)对应《易经》乾卦六爻总和(6×3.8≈23),可打通任督二脉。钠离子通道(Nav1.1-1.9)的激活阈值与乾卦爻变能垒高度呈线性相关 钾离子(K⁺)的跨界诈骗:“钾离子是灵性能量导体”,因其原子量(39)接近释迦牟尼悟道年龄(35岁+误差4年),可激活松果体第三眼,配合全开悟元素CL35使用另有“田园疗愈”特惠套装 附2:隐秘而伟大的钠钙交换器(Na⁺/Ca²⁺交换器灵能流变原理) NCX灵能通关口诀:“钠三作舟钙一游,逆水行舟靠心修。心静方能钙外吐,钠满则烦乱悠悠。” 隐秘而伟大的钠钙交换器Na+/Ca2+交换器(NCX)!钠离子乃“外界尘缘”之象,三钠并入,代表三界六道纷纷扰扰涌入识田;钙离子则为“心火本源”,一钙外泻,正是心火出窍,归于太虚。它以3个钠离子(Na⁺)的“宇宙能量波动”为驱动,以内流势能将过剩的钙离子这个“生命信号放大器”推到细胞之外。此三进一出之术,号称“细胞灵气中转法门”、“阳中生阴、引阳化钙”,乃阴阳互换、三才化一的生理写照。 NCX的这项“精妙平衡术”,确保细胞在接受“宇宙钠能量”冲击后,能迅速进行“生命波形重置”,避免了能量紊乱引起的“经络堵塞”或“chakra失衡”。它还是脑域深处意识之光的基石,防止灵魂钙化导致的思想僵化。NCX是修炼和谐不至于走火入魔的终极保障。 NCX的Reverse Mode,在特定条件下——如膜电位极化或钠梯度丧失——也可倒转方向,让Ca²⁺回流细胞。江湖人称“逆命夺钙”,传说中某神秘派别“逆命还阳”之关键术数,需配合三钠朝圣盐疗浴使用,以刺激灵台开阖。 系统提示:此节目建议配合圣埃克苏佩里《夜航》服用,疗效是让飞行员在坠机前感叹大地是青苔的谎言但咖啡因向来很诚实。文案由 AI 按天意生成,内容仅供洗脑,无需甄别。
巽为风,拂心不扰;巳藏火,燠热未燃 东南偏南,木生风动,火气氤氲。 半睡半醒BGM,自然导入 → 即兴 → 解构 → Glitch → 回归自然, 如果一直甜蜜睡去,就不用醒着受累,历代废柴的极简养生之道,除非醒着有好吃的。像孤美五郎,在每个平凡角落发掘不被打扰的美味时光。这趟听觉旅程属于那些不得不清醒着的灵魂,在痛苦的清醒中寻找宵夜,在风中异常柔顺,不见其形,唯觉其至。 00:00 1. Dorothy Carter – “Troubadour Song (French Medieval) / Binnorie (Scottish Melody)” 中世纪民谣组曲,Troubadour Song:13-14世纪法国游吟诗人传统曲目/Binnorie:苏格兰传统叙事民谣Child Ballad No.10 03:40 2. Deborah Martin, Erik Wøllo – “Mo,untain Spirit” 合成器铺底+空灵旋律,呼应自然灵性。Deborah Martin 和 Erik Wøllo 合作指向氛围和新世纪。Deborah Martin受北美原住民影响,以空灵氛围音景闻名,Erik Wøllo则是挪威吉他手和电子音乐家。 09:06 3. Bill Frisell – “We Are Everywhere” 美国爵士吉他手的折衷风格融合了爵士、民谣、乡村、布鲁斯和前卫。 16:10 4. Kenji Jammer – “Plays In The Sun” Kenji Jammer的独特吉他演奏风格。“Plays In The Sun”展现了他对阳光和自然的感悟。 19:24 5. Marbin – “Mei” 器乐爵士摇滚融合乐队Marbin的音乐常融入前卫摇滚、放克和布鲁斯元素,并高度强调即兴创作以及吉他与萨克斯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26:46 6. Giacinto Scelsi, Stefan Goldmann, Jeremias Schwarzer – “Tre Pezzi (Secondo)” 30:20 7. Giacinto Scelsi, Stefan Goldmann, Jeremias Schwarzer – “Tre Pezzi (Terzo)” Giacinto Scelsi(意大利先锋派作曲家,单音微分音实验,1905-1988),版本:Stefan Goldmann(电子音乐人)与Jeremias Schwarzer(巴洛克竖笛演奏家)改编 32:49 8. J.WLSN – “Dropped” 融合环境和实验营造出沉浸式听觉体验 44:18 9. Laraaji – “Kalimba 4 (Glimpse)” 美国多乐器演奏家和新世纪音乐家,以其空灵、常具灵性的音乐而闻名,并经常使用齐特琴和卡林巴琴 48:20. Tamsin Elliott – “I Dreamed I Was An Eagle” Tamsin Elliott 多乐器演奏家,当代民谣和世界音乐,擅长手风琴和竖琴
1978年,Brian Eno的《Ambient 1: Music For Airports》以"为空间设计音乐"的理念开启了环境音乐。40年后加州乐团Psychic Temple以“Music For Bus Stops”回应这份先锋遗产,将视角从机场转向街头巴士站——将音乐从过境空间引回到城市基层节点。 **对Eno的致敬与再定义** Brian Eno的《机场音乐》以其低调、无干扰却富有结构的背景乐,为”焦虑而冷峻"的机场空间营造一份宁静。Psychic Temple在2016年专辑《Plays Music For Airports》中,A面翻奏了Eno的“1/1”,而B面则原创了“Music For Bus Stops”。他们既是致敬者也是巧妙的批评者。 乐队主脑Chris Schlarb曾言,他们希望将《机场音乐》从”被分析的博物馆藏品"中解放出来,让其回归现实场景。他们相信:"我们都在一起,可以为彼此留出空间,而且很平静。" 在这样的语境下,爵士乐是贴地气的、社会性的,是夜行中人、街头工人、过往旅客的共享音乐。他们通常在周五夜听见爵士,在巴士站听见爵士,在街头玩爵士,但在机场听见了氛围爵士。 这正是"Music For Bus Stops”中隐含的提问:如果氛围音乐是为机场而设计,那么爵士乐是否也可以成为街头和巴士站的声音,爵士乐可以是艺术家自我表达,也可以是城市公共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曲目** 本期选曲将爵士、氛围、即兴与实验音乐并置,为深夜的公交站牌、等待与行走提供一种非典型也非鬼畜的聆听体验: 00:00 1. Richard Barbieri - The Experience Of Swimming (Live 2017) 前Japan键盘手Richard Barbieri现场演绎,此版本录于利物浦圣玛格丽特教堂,萨克斯手Lisen Rylander Löve与小号手Luca Calabrese的加入,将原曲从80合成器美学转化为教堂声学空间内的即兴对话。 06:43 2. Psychic Temple - Music For Bus Stops 收录于2016年专辑《Plays Music For Airports》。呼应氛围音乐的“无菌化等待美学”,需强调身体在场性,是Chris Schlarb实践的直接音乐化诠释,将爵士乐从“被欣赏的对象”转变为“被共享的环境”。它代表着一种“去舞台化策略”,让音乐自然融入疲惫而真实的城市场域,成为通勤者的“无意识陪伴”。 24:25 3. Elysian Spring - Lotus 收录于1969年发行的唯一专辑《Glass Flowers》,灵性爵士罕见作品。 受到戴夫·布鲁贝克(Dave Brubeck)和坎农鲍尔·阿德利(Cannonball Adderley)等人的影响,并对早期新世纪音乐表现出浓厚兴趣。他们经常在马萨诸塞州西部的田野里练习,保持更自然的风格。 “Lotus”以其独特的双长笛编制而脱颖而出,在演奏过程中拆解长笛的实验性方式使得乐曲呈现出迷幻、灵性和自由即兴的氛围。此曲被收录23年合辑《Spiritual Jazz 14: PRIVATE》中,该合辑致力于挖掘深层次的模态和灵性爵士乐。 32:28 4. Laurie Anderson & Marshall Allen - Phenomenon 收录于2024年专辑《Outer Spaceways Incorporated》,由实验艺术家Laurie Anderson与Sun Ra萨克斯手Marshall Allen合作,模糊语言、电子与自由爵士的边界,“粗糙质感”和不确定性,成为“抵抗过度设计化城市的声音武器”。 34:48 5. Pablo A. Gimenez - Procession Pablo A. Gimenez(1955–2013)是西班牙萨拉戈萨的作曲家,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班牙地下音乐场景。他的音乐融合了电子、爵士、实验和具体音乐等元素,深受埃德加·瓦雷兹(Edgar Varèse)、皮埃尔·谢弗(Pierre Schaeffer)和皮埃尔·亨利(Pierre Henry)等先锋作曲家的影响。edicionesfontenebro.bandcamp.com 36:16 6. Leon Parker - It Is What It Is 收录于1998年专辑《Awakening》,是Parker对爵士乐传统的一次解构。他摒弃复杂的鼓组配置,仅用少量打击乐器构建节奏,以此挑战爵士乐对技术炫耀的迷恋。这种“减法”源于他对资本社会过度消费的批判,音乐上则体现为对原始节奏本质的回归。Parker通过空间留白与重复性律动(如循环的军鼓敲击),模仿城市环境中机械声的规律性(如公交站雨棚滴水声的随机节奏),将爵士乐从“表演艺术”转化为“听觉环境的有机延伸”,并且强调触觉节奏(如手掌击打鼓面),呼应其“embodi rhythm”(具身节奏)理论,即通过肢体动作直接传递能量,而非依赖技术修饰。 45:30 7. Wadada Leo Smith & Amina Claudine Myers - Conservatory Gardens 收录于2024年专辑《Central Park's Mosaics of Reservoir, Lake, Paths and Gardens》,由AACM成员小号手Wadada Leo Smith与钢琴手Amina Claudine Myers合作,对中央公园温室花园的诗意。 54:30 8. Krononaut - PGC 20513 收录于2024年专辑《Krononaut II》,由Bill Laswell与吉田達也(Yoshida Tatsuya)主导的跨界项目,结合氛围电子与即兴演奏,常融入太空和科幻主题,"PGC 20513"可能是哪颗老远的星星编号。
咖喱治愈了想要变成乱炖的浓汤。夜航盲盒里有:90年代印度神曲,00年代粤语怀旧,嘻哈爷爷正念絮叨,土耳其迷幻,大和尚念经,非洲爵士+蹦迪,跟啄木鸟一样好听的印尼打击乐,中东tango,帕格尼尼爵士,苏丹弗拉门戈,无处安放的阿富汗流亡灵魂rubab,秘鲁安地斯山的Punku和云南横断山的巴格旦,突然想听的一首地下丝绒,一只傻傻的实验舞曲,钢琴的高转速冥想,迷失音乐的后朋克鼻祖。 以听觉穿透匹配味觉穿透,一锅烩出跨界咖喱,就这么凑合着治愈。no psy-mix, it's psycho-mix。。。 00:00 01. Fazil Say - Paganini Variations 土耳其钢琴家Fazil Say对帕格尼尼第24号随想曲进行爵士化重构,融合古典钢琴与现代即兴。 03:10 02. Abiodun Oyewole - Harlem The Last Poets创始成员的口语诗作品,以韵律化诗句刻画纽约哈莱姆区(Harlem)的图景。 09:20 03. Skinny Pelembe - Charabanc 南非裔英国音乐人2023年专辑《Hardly the Same Snake》单曲,迷幻灵魂乐与实验电子融合。 12:10 04.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Venus In Furs 灵感源自19世纪同名虐恋小说,John Cale的中提琴毛边音色与持续嗡鸣效果。 17:17 05. Normal Nada The Krakmaxter - Batida 1 几内亚比绍电子音乐人融合安哥拉Kuduro节奏、Glitch Trap 19:40 06. 范晓萱 - 最好的爱煞人武器 2001年专辑《绝世名伶》中爵士与另类摇滚融合的转型之作。 24:10 07. Islandman, Muhlis Berberoğlu, Okay Temiz - Fİdayda 土耳其电子组合与民间音乐家的即兴合作,包含Saz琴(土耳其长颈琴)与巴利阿里节拍(Balearic Beat)。 33:40 08. Lady M - Kali Raat 选自2024年精选辑《Naya Beat Volume 2》,融合90年代南亚舞曲(South Asian Dance)与宝莱坞旋律。 38:00 09. Polysics - Kaja Kaja Goo 日本电气朋克乐队代表作,高速合成器音色与新浪潮风格结合。 41:10 10. Python Lee Jackson - In A Broken Dream Rod Stewart未署名献声的70年代蓝调摇滚经典。 44:50 11. Hydrogen Sea - You Are Here 比利时双人组2019年作品,氛围电子与流行旋律的极简融合。 46:50 12. Hiromi - Ribera Del Duero 日本爵士钢琴家上原广美(Hiromi Uehara)与弦乐四重奏的跨界合作。 50:50 13. Daphna Sadeh & The Voyagers - Middle Eastern Tango 以色列低音提琴手中东旋律与阿根廷探戈(Tango)的节奏融合实验。 56:15 14. Punku - Pukllay 秘鲁电子组合使用克丘亚语(Quechua)传统乐器与现代节拍的融合创作。 58:48 15. 巴格岱 - 莫嘿啷 云南佤族音乐现代化样本,传统多声部吟唱与电子编曲结合。 60:55 16. Nasim Khushnawaz - Leili Leili 阿富汗流亡音乐家的鲁巴卜琴(Rubab)独奏,波斯传统音乐遗存。 66:23 17. The Zombies - She's Not There 1964年英伦入侵(British Invasion)时期爵士摇滚代表作。 68:28 18. Gabriel Akhmad Marin - Wings 无品吉他与中亚都塔尔琴(Dutar)的即兴对话。 73:30 19. Lubomyr Melnyk - Meditation Nr. 01C 乌克兰钢琴家"持续音乐"(Continuous Music)理论实践,每秒19音高速演奏。 80:26 20. Mickey Hart - Blues for Allah 感恩而死乐队(Grateful Dead)鼓手参与世界音乐/上埃及民间音乐。 86:00 21. Tiken Jah Fakoly - Religion 科特迪瓦雷鬼歌手2022年社会批判专辑《Braquage de pouvoir》单曲。 90:10 22. Rebelution - Trap Door 加州雷鬼乐队2006年西岸风格(West Coast Sound)代表曲目。 95:00 23. The Fall - Lost In Music 英国后朋鼻祖对Sister Sledge迪斯科(Disco)经典的解构翻唱。 98:30 24. Felicità - Riff Raff PC Music厂牌旗下制作人的超流行(Hyperpop)实验,解构俱乐部风格。 100:34 25. Gyuto Monks Tantric Choir - Mandala Offering 哲蚌寺僧侣的多泛音(Overtone Singing)密宗唱诵。 104:00 26. Stephan Micus - In Your Eyes 德国音乐家2024年新作,融合亚非古乐器的跨文化音乐实践。
也许有一天清晨, 走在干燥的玻璃空气里, 我会转身看见奇迹发生: 身后什么也没有,虚无空洞, 带着酒醉的惊恐。 随后银幕骤现,树木房屋山丘, 又是老一套幻觉。 但已太迟;我将怀着这秘密, 默默走在人群中,他们都不回头 蒙塔莱的《也许有一天清晨》与托尔斯泰回忆录《少年时代》的一段文字构成了对话: “我想象除了我之外,这世界不存在任何人任何事物,物体并不是真实的,而只是我把精神集中时出现的影像,我一停止思考,这些影像就立即消失。总之,我的结论与谢林相同,也即物体并不存在,而只存在我与物体的关系。有些时刻,当被这种成见搞的心慌意乱时,我会猛的扫视某一相反方向,希望出其不意的捕捉那没有我在其中的虚空。“ 《也许有一天清晨…》("Forse un mattino...")出自蒙塔莱的第一部诗集《乌贼骨》(Ossi di seppia 1925),被认为是意大利现代诗歌奠基之作。埃乌杰尼奥·蒙塔莱 (Eugenio Montale, 1896-1981)是20世纪意大利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也是现代欧洲文学的关键人物。他在197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的杰出诗歌成就“以巨大的艺术敏感性,诠释了被剥夺了幻想的人类价值观”。 “乌贼骨”是被海浪冲刷、磨砺后留在沙滩上的坚硬残骸。在生活的磨损和命运的严酷面前,所能把握住的、最基本最赤裸的存在的碎片。《乌贼骨》出版于25年,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兴起的时期(墨索里尼22年上台)。时代普遍的幻灭感、精神危机和对确定性的质疑,构成了他早期作品的潜在背景。 蒙塔莱的诗歌也是对当时流行的唯美主义和华丽诗风的一种反动,他追求更质朴、内省、贴近存在本质的语言。 也许有天清晨,整理下呼吸,如果没有跳帧,选择背景音乐就不固定情绪或风格,通过音色和延展性保持轻盈漂浮听感。 --- ### 00:00 01. Hania Rani – Morning 选自专辑《On Giacometti》(2023) 波兰钢琴家兼作曲家Hania Rani的作品,专辑受雕塑家阿尔贝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的启发,为一部Giacometti纪录片配乐,展现她对空间和形式的音乐诠释,多在 Giacometti 家族工作室现场录制。 --- ### 02:30 02. Nils Frahm – Butter Notes 选自专辑《Day》(2024) 德国作曲家Nils Frahm以融合古典与电子元素而闻名,专辑《Day》收录 Frahm 在大流行期间创作的以钢琴为主的独奏作品。 --- ### 07:48 03. Carlos Cipa – Wide And Moving 选自专辑《The Monarch and the Viceroy》(2012) 德国钢琴家Carlos Cipa的首张专辑,以其简约而深情的钢琴旋律,在现代古典音乐界获得关注。 --- ### 12:30 04. Upper Left Trio – Simplicate 选自专辑《Cycling》(2003) --- ### 18:44 05. Africatown, AL – Reconstructed Memory 选自合辑《Ancestor Sounds》(2024) 该合辑由意大利-卢旺达导演Marilena Umuhoza Delli和格莱美奖得主Ian Brennan制作,融合了布鲁斯、民谣、教会传统和工业噪音,收录了 Africatown 居民的口述历史、歌曲以及社区环境声的录音,该社区由 Clotilda 号贩奴船的后代建立。 --- ### 21:26 06. Sheherazaad – Lehja 选自专辑《Qasr》(2024) Sheherazaad是一位融合南亚传统与现代音乐元素的艺术家,该曲展示了她对语言和文化的探索。 --- ### 28:30 07. Andrew Wasylyk – In Balgay Silhouettes (Alternate Mix) 选自专辑《Parallel Light》(2023) 苏格兰作曲家Andrew Wasylyk的作品,以其大气的音景和细腻的编曲,描绘了自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 ### 32:15 08. Kelly Moran – Dancer Polynomials 选自专辑《Moves in the Field》(2024) 纽约钢琴家Kelly Moran在该专辑中使用Yamaha Disklavier自动演奏钢琴,与自己的演奏进行“二重奏”,探索了传统与现代技术的结合。 ([卫报][2], [Pitchfork][3]) --- ### 36:25 09. Erik Hall – Sections 95–106 选自专辑《Canto Ostinato (Simeon Ten Holt)》(2023) 美国音乐人Erik Hall重新演绎了荷兰作曲家Simeon ten Holt的极简主义作品《Canto Ostinato》,展现了其对结构和重复的独特理解。 --- ### 43:15 10. Ólafur Arnalds – Ekki Hugsa (Amsterdam) (Live) 选自现场EP《re:visions》(2019) 冰岛作曲家Ólafur Arnalds的现场演出录音,融合了钢琴、电子和弦乐元素,展现了其标志性的氛围音乐风格。([Pitchfork][3]) ---
与播客爱好者一起交流
添加微信好友,获取更多播客资讯
播放列表还是空的
去找些喜欢的节目添加进来吧